•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657

首页> 会计职称> 会计上和税法上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少女味

已采纳

亏损这个词只能用在会计利润里面,不能够用在税务上,因为税务上没有亏损的概念。

131评论

感情和宠幸惯的都是毛病

解答税法上折旧和会计上折旧,之所以不同,因为二者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对于折旧,会计上和税法上相同的地方更多。下面我就说说二者折旧的不同之处。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原值(计税基础)、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会计折旧与税务处理的不同,也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税法和会计上计提折旧方法区别:会计准则对折旧范围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从两个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予以规定的,可以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和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所得税法对折旧范围的规定。所得税法只是采用排除法将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范围予以明确,即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比较。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虽然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文字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具体的内容却可以认为是一致的。

81评论

死亡阶梯

会计上的亏损是利用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税法上的是利用税法的要求计算的;2者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浮盈浮亏的处理就不一样,税法上不认可,但是会计上的认可的。

96评论

谙尽孤眠滋味

因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9号)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如果短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其按会计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高于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计提的折旧部分,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折旧年限已期满且会计折旧已提足。

但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尚未到期且税收折旧尚未足额扣除,其未足额扣除的部分准予在剩余的税收折旧年限继续按规定扣除。

两者的计提方法不同,要按税法规定的计提方法:

(1)因为在设备实际使用期满时,才处置设备(即变现),所以,不论税法的折旧年限比会计折旧年限长或者短,都应该在设备实际使用期满时确认残值的流入及变现净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

(2)因为涉及折旧抵税问题,所以,计算年折旧额时,一定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

(3)固定资产变现的净损益=企业预计的净残值-变现时的折余价值=企业预计的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变现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计提的折旧总额)。

(4)变现净损失抵减所得税支出,变现净收益增加所得税支出。

例如:

(1)假设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6年,设备实际使用了5年,设备原值为6万元,税法规定无残值,直线法折旧,企业预计净残值为0.2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则应该在第5年末确认残值的流入及变现净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年折旧额=66=1(万元),只不过这个时候,设备变现时,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并有全部计提,还剩1年的折旧δ计提,计入变现时的设备折余价值中,此时,折旧抵税只能抵税5年。固定资产变现的净损益=0.2-(6-1×5)=-0.8(万元),变现净损失抵税=0.8×25%=0.2(万元)。

(2)假设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4年,其他条件不变,则也是应该在第5年末确认残值的流入及变现净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这个时候,年折旧额=64=1.5(万元),设备变现时,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全部计提(第5年计提的折旧为0),折旧抵税只能抵税4年,变现时的折余价值=6-1.5×4=0;固定资产变现的净损益=0.2-0=0.2(万元),变现净收益纳税=0.2×25%=0.05(万元)。

强调:(1)计算年折旧额时,一定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计算。(2)确定折旧抵税的年限时,按照税法折旧年限和企业预计使用年限中的短的确定。

154评论

无你澄明

会计上亏损:按会计核算口径,企业亏损是指利润总额为负数,即当年总收益小于当年总支出。税务上亏损:企业所得税法上的亏损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以后小于零的数额。两者比较而言,企业所得税法上在扣除口径方面设置了很多限制,如职工福利费、业务招待费和公益性捐赠支出等限额扣除,此外,罚金、罚款和未经批准的准备金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会计上“亏损”的企业,经纳税调整后也可能变成“盈利”,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会计实用经验:上一年度企业所得税亏损的账务处理

140评论

听风轻狂

具体来说都是对资产的折旧,定义上没有区别,原理也没有区别,只是说法有所不同,直线法只是税法折旧的方法,其原理与会计上的平均年限法一样。

实务中,对于同一项资产税法和会计的折旧规定有可能会不同,于是就会出现税法与会计上对于所得税的确认的差别,这就产生了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项固定资产买价80万,会计上折旧年限为8年,税法上为10年,税法与会计的折旧方法相同,都是直线法计提.那么税法年折旧额为8万,会计为10万,产生2万的差异,这个差异便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本年会计利润为100万,那么所得税做账:

应纳税所得额=100+2=102万。

(税法)应交税费=102*25%=25.5万。

(会计)所得税费用=100*25%=25万。

借:所得税费用25。

递延所得税资产0.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5。

1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