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2179
滚蛋你
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少,贷方表增加。资产+成本 + 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左边的借增贷减。等式右边的借减贷增。借:表示资金占用的增加(资产的增加,费用的增加,成本的增加),资金来源减少贷:表示资金来源的增加(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润的增加,收入的增加),资金占用减少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借为增加、贷为减少。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科目,借为减少、贷为增加。 帐户结构包括下列几种1、资产帐户结构借方:反映资产增加贷方:反映资产减少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借方:反映减少贷方:反映增加3、成本类帐户借方:成本的增加或发生数贷方:成本的减少或转销4、损溢类(又包括两种)①收入类帐户借方:收入的减少或转销贷方:收入增加②费用类帐户借方:费用的发生或增加数贷方:费用的减少或转销记帐规则:有借方必有贷方,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宇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运用借贷记账法加以处理如下: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看上你是我脑残
一、在借贷记账法中,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账户的左方是借方,账户的右方是贷方。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结构。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会计上规定,左方项目【资产、费用(包括成本)】,增加记借,减少记贷;右方项目(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结构相反,增加记贷,减少记借。二、说明1、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变化,变化的类型可以归纳为四种:(1)等式两边同增,资金总额增加;(2)等式两边同减,资金总额减少;(3)等式左边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但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破坏等式的平衡关系。2、在借贷记账法下,通过“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体现了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变动影响的这四种情况。下面举例说明类型(1)等式两边同增。向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的借款50000元。借:银行存款(资产增加)50000贷:短期借款(负债增加)50000类型(2)等式两边同减。以银行存款归还上月所欠的原材料款10000元。借:应付账款(负债减少)10000贷:银行存款(资产减少)10000类型(3)等式左边一增一减。收到购买方交来的上月欠的销售货款30000元。借:银行存款(资产增加)30000贷:应收账款(资产减少)30000类型(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100000元。借: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减少)100000贷: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100000
药药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
借方:显示资产方的增加或负债方的减少。
贷方:簿记账户的右方,记载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
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方:
①对于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借”就是加;
②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如应付款、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借”就是减。
贷方:
①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如应付款、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贷”就是加。
②对于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贷”就是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贷方
对象可以不处破鞋必须无数
会计中借贷,只是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只表明记账的方向。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1、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3、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4、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扩展资料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参考资料借贷记账法-百度百科
无人问精
一、财务中的“借”与“贷”是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表明记账的方向,是一种专门的会计术语。二、借贷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三、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感情只为性需要
会计里面“借“”贷”两字来记录货币资金的借贷,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增减变化。或增减变动情况。这样,“借”“贷”两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只作为纯粹的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标明记账的方向。在账户的借、贷两方中,究竟用哪一方来记录金额的增加,用哪一方来记录金额的减少,是由每个账户所反映的会计要素的性质决定的.一.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各项资产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记录增加额的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完全一致,这两类账户借方记录相关会计要素项目的减少额,贷方记录其增加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所有者拥有企业净资产的实际数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三.成本类账户成本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大体一致。四.损益类账户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实际上“借”和“贷”两个字没有实际的意义,与日常理解的借、贷意思是不同的。它是由意大利人卢卡·巴其阿勒最早阐述出来的,即现代会计使用的“复式记账法”,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也就是说,复式记账法是可以同时反映资产的流进或流出的,也就是双向反映。
昨天梦见学校实验室爆炸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借与贷只是一种记帐符号。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会计科目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在借贷记账法下,所有会计账户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不同性质的账户,所以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资产类: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借方。负债类:负债类账户借方记减少额,贷方记增加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记减少额,贷方记增加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贷方。成本类: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额,贷方记减少额,期末如果有余额要记在借方。损益类: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没有余额。初级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