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6729
人之贱敌
固定资产折旧率与折旧年限相关,所以应该先确定折旧年限.会计上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按多少年计提折旧,原则上说固定资产按几年计提折旧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会计上的计提折旧年限和税法上的不一致时,年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要调整,相对较麻烦,所以最好是按照税法规定来计提.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残值率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残值就是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的价值。比如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10000元,残值率为5%,那么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就是500元。如果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公式:折旧率=(买入价-残值)(买入价*折旧年限)OR折旧率=(1-残值率)折旧年限=折旧费固定资本价值原值残值率=残值买入价年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月折旧额=买入价X(1-残值率)折旧年限12注:新政策出台,已没有残值率根据折旧资产的范围不同,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之分。个别折旧率是根据每一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计算折旧额。分类折旧率是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别计算折旧率并计算折旧金额,即每严固定资产按照同一个折旧率计算折旧,如我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三大类22个小类,共计规定了34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其中机构设备为10-14年,下面又有车磨刨铣等多种设备。分类折旧率应当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如果全部固定资产均采用直线法,应以年限为权数,如果是加速折旧法,则应当以可折旧的固定资产成本为权数。综合折旧率是以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加权平均折旧率为依据计提折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8-1-15]折旧率是“固定资产折旧率”的简称。计算的是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比率。它反应固定资产价值分摊到成本费用中去的程度。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如下:1、房屋、建筑物为20年。2、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3、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残值率一般为5%。(内资企业5%,外资企业10%)残值率是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残值就是固定资产报废的时候的价值。计算方法探讨:计算折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采用不同方法,可能出现计算的某一会计期间的折旧费是不相等的,从而就影响到该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同时还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地选择应用折旧方法。使用年限法:是指按预计的使用年限平均分摊固定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若以时间为横坐标,金额为纵坐标,累计折旧额在图形上呈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所以称它为“直线法”。工作量法:折旧费,是指按规定的总工作量(总工作小时、总工作台班、总行驶里程数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于某些价值很大,但又不经常使用或生产变化大,磨损又不均匀的生产专用设备和运输设备等的折旧计算。根据设备的用途和特点又可以分别按工作时间、工作台班或行驶里程等不同的方法计算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2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12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12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注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12二、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12四、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12一般企业使用较多的是直线法。企业计提折旧可以个别计提,也可分类计提。扩展文件;《会计资料大全》年折旧额的计算有四种1.工作量法A.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计算公式如下:单位里程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总行驶进程B.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计算公式如下: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小时C.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每台班折旧额=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工作总台班数举例按工作小时计算折旧资产的原值100万残值1万预计总共工作量为10000小时今年的工作量有1000小时那么预计净残值率=1100=0.01每小时应该计提的折旧额=100*(1-0.01)10000=0.0099本年应该集体的折旧额=0.0099*1000=9.92.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年折旧额=资产净值*年折旧率其中后两年平摊资产余值举例某资产原值为100万残值为1万可使用5年那么它的年折旧率=25=40%第一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40万第二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40%=24万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24)*40%=14.4万第四.五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0-40-24-14.4-1)2=10.3万注意虽说是资产净值但是计算的时候不考虑残值3.直线法(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资产残值率=残值资产原值年折旧率=年折旧额资产原值举例某资产原值为101万残值为1万可使用5年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5=20万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举例某资产原值为101万残值为1万可使用4年第一年折旧率=4(1+2+3+4)*=410*=40%第二年折旧率=310*=30%第三年的折旧率=210*=20%第四.年折旧率=110*=10%那么第一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40%=40万第二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30%=30万第三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20%=20万第四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01-1)*10%=10万备注其中第三年和第四年(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也可以按资产余值平均分摊在这四种方法中后三种比较常用其中直线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最常用的方法希望以上资料对您有用la82203008,所在团队:百度知道教育5为你解答,祝你学习进步!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采纳,(点击我的答案上面的【满意答案】图标)手机用户,请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你的采纳也会给你带去财富值的。如有不明白,可以追问,直到完成弄懂此题!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另外向我求助,(但不要在这里追问)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一闪一闪亮晶晶亮瞎你的小眼睛
折旧年限分情况:1、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最低为20年以上(包括20年);2、专用设备、交通工具、陈列品最低为10年以上(包括10年);3、一般设备、图书及其他最低为5年或5年以上。折旧方法有四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综合法。拓展资料: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在所考察的时期中,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的货币估计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也称为资本消耗补偿(capitalconsumptionallowance)。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应计折旧额是指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实务中,主要是通过判断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拥有该固定资产,均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反之,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但是所有权是否转移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在有些情况下,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与该项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予以确认。例如,融资租赁方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承租人)虽然不拥有该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但企业能够控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企业,因此,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第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