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中级会计三科

走向旅馆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198

首页> 会计职称> 怎么学习中级会计三科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歌喉

已采纳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发布了吗?如何学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非常热门的会计证书考试之一,很多男生都想知道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今天高顿君就给大家带来相关的内容。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考试时间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已经发布了,在9月考试,具体时间是9月3日至9月5日,具体内容如下:9月3日第一批次:8:30-11:15《中级会计实务》13:30-15:45《财务管理》18:00-20:00《经济法》9月4日第二批次:8:30-11:15《中级会计实务》13:30-15:45《财务管理》18:00-20:00《经济法》9月5日第三批次:8:30-11:15《中级会计实务》13:30-15:45《财务管理》18:00-20:00《经济法》学习方法仔细研读教材。在今年考试大纲变化的形势下,教材尤为重要。对于教材当中变动的部分,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可能是今年出题的热点!善于总结和归纳定期复习,无论是在看书还是听课做题的过程中,都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出笔记和错题集,把自己掌握得不牢的知识内容和容易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并定期进行复习回顾,这样才能逐渐强化薄弱的环节,逐渐理清脉络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多管齐下,省时高效。同时备考三科《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时间紧张,因此要多角度共同努力,看书、听课、做题多管齐下,这样才能够互补快速进步。跟紧老师的步伐,保证学习进度。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104评论

追梦人圆梦人

如何备考是大部分考生所面对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学习,特整理了以下几点着重需要大家注意的内容,快来了解一下!一、梳理教材知识点对于基础,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基础牢固的重要性。对于中级职称备考而言,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容易将相近的概念混淆,从而导致考生难以正确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知识点。所以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于知识的梳理能力,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基础知识扎实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二、通过做题辅助备考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做题的过程中大家很可能会陷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比如不重视做题的质量,盲目的搞题海战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视了答题的准确度,或者做题之后不总结出错的原因等等。在这里要和大家说的就是,在做题的时候大家一定要重视学习的质量质量,切忌舍本逐末。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像对待中级会计考试一样,认真的审题,并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信息。在做完题之后,千万不要草率对一下答案了事,如果是这样,其实不做也罢,并不能真正的达到巩固和提高的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的分析对错的原因,并且准备错题本将答错题目进行归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检测成果和实际应用的效果,也为以后的复习和回顾提供了方便。三、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有时候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对于中级职称备考也是如此,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切忌盲目的学习。比如大家可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的执行下去,保证备考的有序进行;大家也要充分利用资源,如果需要,可以通过听东奥名师辅导课程,帮助自己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节省备考时间。中级会计考试一共有三个科目,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财务管理科目和经济法科目,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学习这些科目,努力通过中级会计考试!

102评论

赴这场厮杀

学习方法:一科留出一个半月的时间,每天2-4个小时为宜。时间太长容易倦怠并遗忘。复习以官方教材为主。先过一遍,自己划重点。之后结合大纲区分重点章节进行重点复习。最后再过一遍教材。具体到每科:财务管理把书上的例题都做熟,实际考题和例题几乎无异。经 济法基础重中之重是股 份 有 限 公司和有 限 责 任 公 司的部分,另外凡涉及金额、数字、时间、条件的部分务必抄下来重点记忆。其他方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虽然常说“成功等于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但是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思考如何高效地做题,总结如何学习每一门科目。毕竟,靠自己思考得来的方法往往才是适合自己的。制定计划,重视效率。每一个备考人都需要一份自己的时间计划表,首先是大的时间表,整体规划自己准备考中级职称的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并不需要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自己制定的计划往往都还是要后期修改的,只有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中级职称备考过程中重要的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更长久。比如联想记忆、比较记忆、概括记忆等方法,这些方法肯定比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

9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