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巷
不难考。 总的来说,中级题目难度不大,但强调的实践性,考试越来越不注重纯粹的理论了,越来越偏向实践的东西。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容易做错的那种。 首先说一下《中级会计实务》, 书不厚,300页多点点,大概是注册会计师的一半,注册会计师的《会计》是586页,26章,平均每章25页不到。中级的教材章节,平均每章就更少了,平均每章就15页的样子。注意,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书上的例题肯定是没法用的,考试是拔高的,书上的例题太简单了。尤其是《中级会计实务》这本书,长期股权投资问题,短短20页的样子,压根不够学,尤其是成本法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是个难点(我这里没用重点这个词)。书上的例题压根就不行了,这里有条件的话,还是报个网校详细上上课,不要不要用MP3课件,那是对自己不负责的做法,因为你看看不到老师怎么列的和步骤问题。 第一章,总论一半就是财务会计,功能,价值,还有一些什么性什么性之类的,注意,中级会计职称是考概念的,不是考定义的,不是考书上原文,而是考你的判断能力,你比如给你一个案例,然后要你说明会计的什么性之类的。尤其是注意“及时性”,注册会计师今年出过这么一道题,是会计准则的原文,我当时晕倒了,书上压根就找不到。 接下来应该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这里涉及到的知识需要有,财务管理的资金时间价值的知识,注意内插法,中级会计实务是不会讲的,而是假设你会算利率的情况下。 注意: 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指定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顺序是按照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或者减值这么的顺序。注意初始计量的成本,是计入成本还是计入投资收益,后续计量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是计入资本公积,处置的投资收益。注意这个有时候不单独考的,可能会结合财务报表一起考的,尤其注意要你算投资收益,不单单要看卖出价和入账成本,还要看年限。 举例:07年2月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万股,包括手续费在内的所支付的价格是860万,其中手续费是4万,每股包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的股利16元,07年12月以960万卖出,问计入利润表中投资收益是多少。 大部分人肯定的第一个做法是首先算出成本为860-4-16*100=840,然后用960-844=120万元。 注意是,07年2月买入,07年12月卖出的,那么那4万也是算到投资收益,正确的是做法是120-4= 然后注意相互之间的转换,注意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互相转换后续计量。其他的都不可以。这个题2010年的考试考过。 最后注意减值,摊余成本是个麻烦的地方。 书上涉及到的摊余成本的地方,我建议你在学熟之后,放在一起学,都要算利率,都要算财务费用或者成本的问题。收入会涉及到的,因为中级会计实务没有租赁这个章节。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放一起学。 这么做的原因是,初始计量都类似,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特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涉及到折旧或者摊销。处置类似,投资性房地产有些特殊。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也涉及到这就。可以说投资性房地产,你可以看成是投资+房地产,就会有成本法和权益法,如果是权益法算,你就看成投资,就会有公允价值变动。如果是成本法,你就看做固定资产,自然要提折旧,注意转换问题。没什么难点。但是解题会有绕口的,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的问题,还有自建固定资产的问题,这里都没有初级说得详细。 存货,收入,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放在一起学。 当然存货或者收入可以分开学,存货注意一个减值问题,会涉及到销售合同,收入也会涉及到销售的问题,销售的问题又会涉及到日后事项的问题,就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问题。会有相同的地方。题目可能会这么出,一项销售合同,到底是算预计负债,还是算到存货减值准备里面,切记要注意联系,不能单独的去理解。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放一起学吧。你可以把债务重组看成是是特殊的资产交换,相同的是可能是都会产生营业外收入或者是按照公允价或者账面价计量。非货币资产交换尤其是注意入账成本的计算还有是否涉及到补价,先判断是商业性的还是非商业性质,再去判断是否涉及到损益问题,是这么一个步骤。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是,两方的分录,都涉及到,增强对他的理解吧。 资产减值,这里的难点是资产组和商誉的减值。2010年的大题就是资产减值。难倒一批人,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们想得复杂了。资产组减值注意判断和分配,注意总部资产减值。这里好处在于书上的例题算是详细的,尤其注意步骤。从判断资产组开始---减值---分配---减值的问题。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是最难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的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我不想多说,我的个人经验是注意步骤的基础上,多加练习。 有些人可能会分不清成本和初始入账的问题,注意不是一个概念。 顺序是这么样的, 首先判断是同一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企业合并,同一企业是按照所有者权益份额,非同一企业是按照付出的公允价值。 非同一企业控制,注意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这里关系到长期股权投资入账的算法,成本法是实际付出的就对了,不确认商誉。权益法下,要确认商誉。 难点是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也关系到前面是不是商誉的问题,这里是一段期间。 合并报表的问题不难,我估计考试不会出,原因就是篇幅太多,考试没那么多试卷给。当然是难点。 所得税会计:这里注意一点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填列问题。 注意:每一章最后面都涉及到报表填列的问题,注意看看,以前没怎么出过选择,不知道命题人会不会偏向实践,就出一个填列的,我是说附注需要说明的。好好归纳下。 其他几章都是容易的章节,比如事业单位会计,没啥可说的东西。 中级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不幸的是把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基础章节删除了。 但是书编得还是挺讲究的,按照筹集资金,营运,投资,分配这么写的吧,具体我忘记了,我说说应该如何去把握。 筹集资金的问题,先从预算开始吧,我记得书上有预算。 预算的那个表,一定是要记住的,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不能错。 尤其是付现和不付现的问题,收现和不收现的计算,考试可能就单独考个单独交你计算,书上给的是两期,而考试一般就是三个期间了,书上比如说本月付出50%,下月付出50%。而考试可能是本期付出70%,下期20%,再下期是10%,过程麻烦点,可能要求你倒退,第三期收到了多少,问你前一期销售了多少?注意第三期收到的包括第一期和第二期销售但在第三期收到的,就可能这么一个考试方式。 然后注意销售预算的类似于财务报表的,是根据什么编制的,然后编制的作用。 还有什么滚动预算与零基预算等等,优点和缺点的问题,凡是书上带有优点和缺点的问题,都可能是出选择的。 比如后面的筹集资金的方式,股票,债券,租赁等,优点缺点,一定要把握住,往往是多选题的最爱,我告诉你财管计算的分数至少是70%,其他的都是文字性的,文字性的大多都是书上原文,所以是不能错的。 说道筹集资金的方式,一定要注意成本问题,这是基本型的,在记公式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死记,比如发行债券,问你成本多少,你就换成你自己问别人借钱,利息是多少。每年支付的利息实际收到的钱,而实际收到的钱如果包括手续费,那么要减去手续费嘛,然后每年支付的利息,如果是考虑税的话,能够抵税,那么分子就是支付利息。 然后筹集资金到底是什么渠道,就会涉及到筹资无差别点,这个公式是肯定要记的,书上会有,不难理解。如果你不懂,问我就是。 筹集完资金,当然就要打算投资了,投资肯定是需要有计划的,怎么投资。 考虑投资当然就得考虑收益和回报,我虽然不记得书上的章节顺序,但我这么理解的。 这里就要注意这一章的要计算的通俗的来说,就是时间,收益率,时间又分为包含建设期和不包含建设期的,时间又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考率时间价值和不考虑时间价值,所以我说书上把资金时间价值那一章节删了,对外行人来说是不好理解。而收益率自然又会涉及到内涵的收益率,也会涉及资金时间的问题。就和你做生意一样的,肯定是早收回来早发财,早死早投胎一样的道理,收益率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中级没有说明风险的问题) 然后投资的具体方向,更新改造?还是重新购买?这里注意一点,就是重点把握机会成本,考虑现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如果这里你判断对了,考试就不成问题了。现金流量注意要是实际付出或者实际的收入的情况,真的要注意这个,计算过程是不难的,当然计算过程中肯定又得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收益率的问题,不考虑收益率就得考虑成本率的问题嘛,对吧? 好了,运营中,这部分还是简单,一个存货,一个就是现金管理。存货的周转与应收账款的周转,最佳存货的持有量与最佳现金持有量,算法基本相同,但是注意考虑的因素不同的问题啊,一定要注意,虽然攻势大同小异,但是说法是不一样的。说到这里的公式,我又的补充一条,财管很多公式实际上是我们高中数学公式在财管的体现,你比如最佳存货和现金持有量,是不是高中数学所学的,两个数之和最小大于几,或者最大小于几的问题?公式是一摸一样的。没必要死记。 财管增加的税务筹划,我可以说更加接近实际了,这里注意,难点不大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是经济法: 经济法相对另外两科,还是重点分明的,我一页书都没看,带着印象去考,居然考了75分。 我觉得公司法,证券法,(不知道有不有物权法和破产法,注册会计师有,中级忘记有不有了),合同法。。。。。。。。。。。。。。。
脏了别捡
有幸今年通过了中级会计的考试,那我来述说自己的经历。起初在办公室闲暇之余听办公室俩个妹子要报名2020年的中级考试,因为工作下午三点之前就基本完工,所以抱着学习会计能做外账赚点外快的想法,就跟着他们报名了。报名费200左右,三门课程,她们俩个一个报了三门(今年过了俩门,另一门差5分),一个报了俩门(过了1门),整个学习过程下来,我就交了个报名费,学习视频看的是某奥的(看的妹子买的视频共享的,便宜实惠还是正版的),今年四月份开始看财务管理的视频课程,刚开始完全看不懂那些专业名词,还容易钻牛角尖,因为本身不是会计相关专业出身,之前也没有了解过相关知识,所以看第一遍视频的时候费劲头疼,前期一个月也是间断的三天打油俩天上网看一天不看一天的,财管将近50节课,拖拉到6月中旬才看完,进入6月份之后正式开启学习模式,因为知道三门课总共的视频课程之后,都有点后悔,财务管理(基础精讲班50节课左右),会计(90节课左右),经济法(50节课左右)。基本上从6月份开始,每天看视频至少2节课,根据时间安排下来7月20号之前要看完财管和会计实务,因为看过视频之后还要在过一遍自己的讲义,加深印象。八月初开始看经济法,郭守杰老师讲的还是挺不错的,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画图帮助理解,8月20号左右,每门课的基础精讲班的视频就看完一遍了,之后开始刷每年的真题,因为是机考,时间把控这块还是要卡下时间,基本上今年考试就属财管时间用尽,其他俩科提前十五分钟就交卷了。考前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基本上这一套视频下来绝对是够用的,考前一星期左右,每个老师还是会重新整理讲解一遍全部重点内容。这样下来,自己看一遍视频,然后再看一遍视频的讲义(我是没买书,全打印的视频讲义),最后在跟着老师过一遍,中间有不懂的度娘、抖爸,能查的都查了。再者就是赶上今年的政策好,多选少选不扣分,判断不倒扣分。财管69,会计实务64,经济法63。反正每个人的处境都不同,我也是被逼到一个程度上了,静心背水一战,要考就考三门,狠下心来,相信自己可以的后续:成绩通过之后,我也是跨行做了会计,目前在我们县城的养殖企业上班,工资也从之前的2500+变成4500+,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下定决心就去行动,去实现! 越努力越幸运!!!
他好苦
不难,但是你一定要坚持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个样子真的毫无效果。我第一次考就是这个样子,考了50+觉得也挺好嘛,快过线了,第二次还是这个样子,还是那个成绩,之后我就转正了态度,并且报了网课跟着老师学,终于以双80+的成绩考过了!我用的是子蚁蓝宝课的课程,买了套餐之后都会送教材和试题卷这些,还有个我特别喜欢的考前狂背15页,很好用,如果去买这个课程的话就不用再单独买教材和资料啦,题主你想要备考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子蚁蓝宝课。谢谢你,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问题的话,您可以随时询问我
菇凉我凭什么低头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考过中级会计职称的人,在能力和专业水平上都得到了提升,也为自己跳槽增加了砝码,即便是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也能通过职称找到更高层的工作,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我看你是颠了
会计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主要涉及的章节为第一章总论。日常业务。这部分主要涉及的章节为第二章存货、第三章固定资产、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第六章无形资产、第九章金融资产。
心跳多久就能活多久
准备中级会计到通过用了一年左右,一般是6个月-8年不等。一般来说中级会计教材会在3月、4月左右发售,这意味着新一年度的中级会计备考开始,考试时间是9月初,大概有5个月的时间。学习时间充足、有一定基础的考生从4月开始备考,并且坚持学习,5个月的时间是足够的。基础薄弱或者学习时间不充裕的考生可以在教材下发之前进行预习,预习下一年度不会有很大变化的考点,之后的学习压力会少很多。同时备考中级会计和注会的考生,建议选择相似的科目,比如同时考中级会计实务和注会的会计,平时的学习以注会的科目为主,等到考前一个月再学习中级会计的内容也不算晚。相关信息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立完学习目标,做好学习计划之后,就要为自己寻找学习的时间了。时间是挤出来的,考生不妨早起一小时进行学习,日子久了,也可以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中级会计师备考的人群中,上班族占大多数,除了每天的上班时间。大家还需要预留出一定的学习时间,同时也要充分的利用零散的时间,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要想通过中级会计考试,没有一个人的学习是轻松的。你学习时别人在学习,这差距不大;你休息时别人还在学习,差距便产生了。既然别人可以辛苦的学习,你也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