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8211
谋权在手
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的直接体现,是审计理论与实务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于2022年颁布了新的审计准则,2022年执行此准则。这次准则的修订是更好更快地适应了现代审计环境的变化并逐步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本次修订的核心是启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以提高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中大错报的能力。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要根据此模型来计划和执行会计报表审计工作,以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型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型产生错误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型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型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测试发现的可能。在这三个构成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产生源于被审计单位,不易改变,所以,注册会计师只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实质测试上,以便将审计风险的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进而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曾一度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实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逐渐显露出缺陷,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审计模型对审计风险及其三要素做了概念的解释的基础上,对风险模型的评估做了指导的描述,但是基本上处于定分析阶段,相对客观的量化方式难以对固有风险做出准确的评估,由于忽略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使检查风险不能很好体现,这对审计风险评估工作造成了偏差。
其次,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要求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应当从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但在评估控制风险时却并不涉及报表层次,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主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相关认定所涉及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因此,控制风险的评估无法和会计报表层次的固有风险评估相匹配,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整体把握和控制。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新审计准则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在新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八条中明确规定:“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至此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并规定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审计程序。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并不是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在谢荣,吴建友(会计研究2022)中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理论和战略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可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提出是重大的实质改进,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首先,为注册会计师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了基础。在新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二十条中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应对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充分体现了审计过程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使得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了更清晰的对象和内容,便于指导实务作。
其次,强调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重要。在新审计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专门强调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测试,并强调无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都要对各类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最后,强调注册会计师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下,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先导、前提和基础,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怀疑态度就显得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是评估审计风险范围的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更为完善,并且使审计过程和结果更具作和可靠,这都标志着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参考文献:
[1]刘爱琴:中国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基础分析会计之友上,2022年12期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2022年04期
[3]韩晓梅:社会责任观视角下审计风险的演变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年11期
[4]喻小明: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控制对策江西审计与财务,2022年06期
[5]刘安兵:试析审计风险财会月刊,2022年第4期
[6]李文胜: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经济问题,2022年第3期
没有承诺
1、核心课程: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信息化、出纳业务作、会计综合实训
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法、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企业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手工会计分岗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综合实训、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会计基本技能、会计核算方法、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成本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会计信息化软件应用、审计业务办理、企业创设、会计综合、ERP沙盘模拟演练等实训。
扩展资料:
证书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资格考试(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CPA、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信息审计师CIS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考试CGA、特许公认会计师考试(ACCA)、公认会计技师考试(CAT)。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专业
若悲伤请坚强
CPA(注册会计师),
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审计的专业人士,CPA为中国唯一官方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质,唯一拥有签字权的执业资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成立地方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简称地方考委会),组织领导本地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工作。地方考委会设立地方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地方考办),组织实施本地区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工作。地方考办设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而不是我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每年的通过率一般在全国考生人数的10%左右。至2022年12月31日,中注协个人会员达到237203人,其中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105570人,非执业会员达到131633人。
CPA(Cost Per Action )
表示每次用户参与互动的成本。这种模式计费的广告投放模式成为PPA(Pay Per Acquisition)。比如用户进入页面后,完成一个指定行为「下载」或「注册」,你才需要付出成本。
当选择平台进行广告投放时,一定要弄清楚它的计费模式是什么。一般来说,想要增加点击数就选择CPC,想要提高曝光就选择CPM,希望用户完成指定行为,如下载、填问卷,就选CPA。
有问题私聊我~
天黑了你不在
摘要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及其特点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法, 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中心是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 从风险导向审计自身来看,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对内部控制运用全面 在制度基础审计中, 风险导向审计主要考虑控制环境、会计和控制程序等三个因素, 同时也可扩展到五个因素:控制环境、部门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传递、控制行为和。 由于内容的扩展, 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演变为内部控制结构, 这相对于原来的导向审计只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进步了很多。 (二)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 以风险为导向, 可以影响经济业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是以经济业务整体为重点, 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水平, 最终目的是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三)全面的考虑风险因素 风险导向审计在账户余额和财务报表两个层次分别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分别评估账表项目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 ,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阶段针对不同风险要素做分别侧重的评价, 这样审计人员所能够获得的与风险要素相关的信息就非常多, 使对风险要素水平的评价也更加准确和客观。 (四)在每个阶段都用风险审计模型做出对策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 都分别以审计风险为模型, 分析评价各自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全面的控制审计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形成的原因 (一)源自审计主体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有限。审计是一项技术很强的活动,需要依赖审计人员有限的的专业判断和专业胜任能力,即使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也会有误断的时候;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影响审计风险。虽然审计风险具有客观,但也会因为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风险意识、法制观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务所内部治理风险:人员风险。注册会计师的智力劳动是事务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07阐述一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如何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不少于1000字您好,欢迎使用百度知道在线一对一咨询服务,我是百度知道答主zc熊熊接下来将由我为您解答,很荣幸为您服务,我将认真且仔细对待您的问题。打字和整理资料可能需要几分钟,请您耐心等待哦。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及其特点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法, 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中心是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 从风险导向审计自身来看,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对内部控制运用全面 在制度基础审计中, 风险导向审计主要考虑控制环境、会计和控制程序等三个因素, 同时也可扩展到五个因素:控制环境、部门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传递、控制行为和。 由于内容的扩展, 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演变为内部控制结构, 这相对于原来的导向审计只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进步了很多。 (二)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 以风险为导向, 可以影响经济业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是以经济业务整体为重点, 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水平, 最终目的是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三)全面的考虑风险因素 风险导向审计在账户余额和财务报表两个层次分别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分别评估账表项目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 ,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阶段针对不同风险要素做分别侧重的评价, 这样审计人员所能够获得的与风险要素相关的信息就非常多, 使对风险要素水平的评价也更加准确和客观。 (四)在每个阶段都用风险审计模型做出对策 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 都分别以审计风险为模型, 分析评价各自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全面的控制审计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形成的原因 (一)源自审计主体 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局限: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有限。审计是一项技术很强的活动,需要依赖审计人员有限的的专业判断和专业胜任能力,即使经验丰富的审计师也会有误断的时候;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谨慎态度影响审计风险。虽然审计风险具有客观,但也会因为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风险意识、法制观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务所内部治理风险:人员风险。注册会计师的智力劳动是事务
优质注册会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