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运用固定比率法

刺猬怎么拥抱痛也不会放掉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738

首页>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运用固定比率法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毛爷爷穿内裤是为了挡中央

已采纳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1、一般要求:对重要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原则。其运用的一般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理解:①对重要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重要原则的两个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原则。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③运用重要原则的两个阶段:注册会计师应运用重要原则的情形。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原则。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重要原则。

  2、确定重要水平的两个方面的考虑:金额和质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在运用重要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质。这也就是说,重要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在许多情况下,某项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其质方面考虑,却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
  3、两个层次重要的考虑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会计报层次和相关账户、交易层次的重要。这就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从两个层次来考虑重要:①会计报表层次;确定方法: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②账户和交易层次。确定方法:分配方法和不分配方法。
  4、重要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水平。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水平。
  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的评估
  重要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重要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两两反向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水平的确定
  1、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
  2、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3、选取:同一期间的报表,取重要水平最低的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水平。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各账户分得的重要称为可容忍误差。对于易出错的项目,可确定较高的重要水平;对于重要项目或不期望出现错误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水平。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的USCPA相关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评论

关键是我离不开你

我国《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
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5%—1%;5、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为判断基础。
②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水平比率要低。
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水平不同,根据谨慎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水平。

168评论

我不愛她

1、确定已发生的购货与付款业务记录的完整;

2、确定购货与付款业务记录的真实;

3、确定应付账款的所有权;

4、确定付款业务记录的正确;

5、确定付款业务分类、表达和披露的恰当。


扩展资料: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流程

1、初次审计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对期初余额进行较全面的审计,尤其当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占用资产总额较高时,最理想的方法是彻底审计自开业起的“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帐户中的所有重要的借贷记录。

2、固定资产的分析复核测试审计程序: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内比较,可能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

(2)本期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总成本。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的错误。

(3)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总成本。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的错误。

(4)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在不断地变化,各期之间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可能相差很大。注册会计师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

(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和准确。

3、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审计:

(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经审核采购发票、购货合同等予以确定;

(2)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尚需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贷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

(3)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融资租赁合同,证实其并非经营租赁;

(4)对汽车等运输设备,应验证有关运营证件等;

(5)对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通常还应审核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负债项目等予以证实。

4、累计折旧的分析复核程序:

(1)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进行复核,是测试折旧正确与否的一个有效办法。计算、复核的方法是用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乘本期的折旧率。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和准确。

(3)计算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评估固定资产的老化率,并估计因闲置、报废等原因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购货与付款循环

91评论

Just控心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原则,笔者就此谈点肤浅认识。
  一。重要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
  “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根据这一规定,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
  重要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
  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金额
  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金额。
  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
  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水平指标时应慎重。
  对负债事项重要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
  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元=12万元。
  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
  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
  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
  表一:
  高于
但低于
重要水平的金额
  0
3万元
0+0。059N
  3万元
10万元
1780+0。031(N-3万元)
  10万元
30万元
3970+0。0214(N-10万元)
  1000万元
3000万元
85500+0。0046(N-1000万元)
  3000万元
1亿元
1
78000+0。00313(N-3000万元)
  例如表一:某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1398。40万元,资产总额2134。80万元,或确定按资产总额2134。80万元计算,经查对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水平的金额为8。55万元+[0。0046×(2134。80万元-1000万元)]=13。77万元。为此,以整数14万元确认为重要水平的金额。
  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表二:
  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中较大的一项
百分比
  (1)<250万元
4%
  (2)<2500万元
2%
  (3)<7500万元
5%
  (4)<12500万元
1%
  (5)>12500万元
7%
  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水平
  “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第1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水平。”从这条准则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同时第16条又强调指出,“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水平的关系。”
  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
  如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重要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水平为1%,重要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分配见表三。
  表三:
  项目
资产金额(万元)
重要水平(%)
重要金额(万元)
  甲方案
乙方案
  
700
1
7
2.8
  应收账款
2100
1
21
25.2
  存货
4200
1
42
70
  固定资产
7000
1
70
42
  总计
14000
1
140
140
  说明:
  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较大,故重要水平要高些。
  乙方案是对甲方案的修正。假定经审核存货的漏报的重要金额定在70万元,和固定资产分别按比例降为2。8万元和42万元,应收账款略提高为25。20万元。对甲方案的修正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企业的内控的现状结合专业判断确定。
  2。不分配方法。某一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水平为会计报表重要水平的16-13,假设会计报表重要水平为90万元,确定应收账款的重要水平为这一金额的13,存货为15,应付账款为15。则各账户重要水平金额的确定分别为:应收账款30万元(90万元×13);存货18万元(90万元×15);应付账款18万元(90万元×15)。经审计修正,确定重要水平金额分别为应收账款23万元,存货27万元,应付账款16万元。

168评论

久爱于心旧梦初醒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原则,笔者就此谈点肤浅认识。
  一。重要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
  “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根据这一规定,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水平的判断基础。
  重要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
  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
  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金额
  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金额。
  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
  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水平指标时应慎重。
  对负债事项重要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
  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元=12万元。
  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
  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
  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
  表一:

  高于 但低于 重要水平的金额
  0 3万元 0+0。059N
  3万元 10万元1780+0。031(N-3万元)
  10万元 30万元3970+0。0214(N-10万元)
  1000万元 3000万元 85500+0。0046(N-1000万元)
  3000万元 1亿元 178000+0。00313(N-3000万元)

  例如表一:某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1398。40万元,资产总额2134。80万元,或确定按资产总额2134。80万元计算,经查对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水平的金额为8。55万元+[0。0046×(2134。80万元-1000万元)]=13。77万元。为此,以整数14万元确认为重要水平的金额。
  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
  表二:
  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中较大的一项 百分比

  (1)<250万元 4%
  (2)<2500万元 2%
  (3)<7500万元 5%
  (4)<12500万元 1%
  (5)>12500万元 7%

  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
  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水平
  “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第1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水平。”从这条准则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同时第16条又强调指出,“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水平的关系。”
  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
  如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重要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水平为1%,重要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分配见表三。
  表三:

  项目 资产金额(万元) 重要水平(%) 重要金额(万元)
  甲方案 乙方案
   700172.8
  应收账款 2100 121 25.2
  存货 4200 14270
  固定资产 7000 17042
  总计14000 1 140140

  说明:
  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较大,故重要水平要高些。
  乙方案是对甲方案的修正。假定经审核存货的漏报的重要金额定在70万元,和固定资产分别按比例降为2。8万元和42万元,应收账款略提高为25。20万元。对甲方案的修正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企业的内控的现状结合专业判断确定。
  2。不分配方法。某一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水平为会计报表重要水平的16-13,假设会计报表重要水平为90万元,确定应收账款的重要水平为这一金额的13,存货为15,应付账款为15。则各账户重要水平金额的确定分别为:应收账款30万元(90万元×13);存货18万元(90万元×15);应付账款18万元(90万元×15)。经审计修正,确定重要水平金额分别为应收账款23万元,存货27万元,应付账款16万元。

8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