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如何确定样本量

你向来都爱自己更多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877

首页>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如何确定样本量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只怪当初太年轻

已采纳

掌握注册会计师考试基本概念如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得等以及确认原则。如资产确认原则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所有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确认原则都相似,因此可以举一反三。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机考的环境下,不要过分拘泥于会计分录如何书写。国外会计准则规定的是确认、计量、报告,而国内会计准则规定的是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日益趋同,记录地位将逐渐下降。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知晓其影响哪些会计报表科目、如何影响可能更重要。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的重点是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金融资产重点掌握划分依据、初始计量原则、后续计量、处置时如何影响损益等。像贷款和应收款项则建议放弃,金融资产转移标准需要准确记忆准确辨别、继续涉入仅需掌握书上举例的最基本情形部分转移晦涩难懂、涉及专业判断、实务中专业人员都不见得掌握。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关注初始确认、后续权益法、成本法以及转换处理。企业合并、合并报表可以先记忆合并成本、商誉。

关注注册会计师考试特殊事项。例如企业合并中不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投资、分步实现企业合并、一揽子交易实现企业合并在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内处理。

注册会计师考试深刻理解背后的逻辑。例如,企业合并中一些处理重要原则是丧失或取得控制权,长期股权投资均需重新计量以及所有者之间的交易。

学习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平时可以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研究一下,形成宏观认识。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一科的备考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借鉴以上备考方法,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110评论

爱你怎么舍得让你输爱你怎么舍得让你哭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比较:
在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使用审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统计抽样的样本必须具有这两个特征,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一方面,即使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如果没有对样本结果进行统计评估,就不能认为使用了统计抽样。另一方面,基于非随机选样的统计评估也是无效的。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最有效率地获取审计证据。例如,在控制测试中,与仅仅对偏差的发生进行定量分析相比,对偏差的质和原因进行定分析通常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非统计抽样可能更为适当。
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另外,统计抽样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但统计抽样又可能发生额外的成本。首先,统计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因此,使用统计抽样需要增加额外的支出培训注册会计师。其次,统计抽样要求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这些也可能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但不能精确地测定出抽样风险。
不管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两种方法都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施抽样和评价样本时运用职业判断。另外,使用的抽样方法通常也不影响对选取的样本项目实施的审计程序。

152评论

其实我不洒脱

审计学简答题pps抽样缺点包括下列方面:

1使用PPS抽样时通常假设抽样单元的审定金额不应小于零或大于账面金额。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存在低估或审定金额小于零的情况,在设计PPS抽样方法时就需要特别考虑。

2如果注册会计师在PPS抽样的样本中发现低估,在评价样本时需要特别考虑。

3对零余额或负余额的选取需要在设计时特别考虑。例如,如果准备对应收账款进行抽样,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将贷方余额分离出去,作为一个单独的总体。如果检查零余额的项目对审计目标非常重要,注册会计师需要单独对其进行测试,因为零余额在PPS抽样中不会被选取。

4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PPS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更可能拒绝一个可接受的总体账面金额。

5在PPS抽样中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但如果相关的会计数据会以电子形式储存,这不会额外增加大量的审计成本。

6当预计总体错报金额增加时,PPS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在这些情况下,PPS抽样的样本规模可能大予传统变量抽样的相应规模。

扩展资料:

PPS抽样的优点包括下列方面:

1PPS抽样一般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由于PPS抽样以础,注册会计师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样本规模,并手工或使用量表评价样本结果。样本的选取可以在计算机程序或计算器的协助下进行

2PPS抽样的样本规模不需考虑被审计金额的预计变异。传统变量抽样的样本规模是在总体项目共有特征的变异或标准差的基础上计算的。PPS抽样在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时不需要直接考虑货币金额的标准差

3PPS抽样中项目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货币金额大小成比例,因而生成的样本自动分层。如果使用传统变量抽样,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以减小样本规模

4PPS抽样中如果项目金额超过选样问距,PPS选样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

5如果注册会计师预计没有错报,PPS抽样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方法更小

6PPS抽样的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

PPS抽样以货币单位作为抽样单元,但注册会计师却不是对具体货币单位进行审计,而必须确定实物单位即逻辑单元来执行审计测试。

例如,在表12-14中,注册会计师要在l~7 376具体金额之间的总体项目中随机选取样本。但是,为了执行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必须找出l~l2逻辑单元之间的总体项目。如果注册会计师选取的随机数是3 014,则与该数相联系的逻辑单元就是6。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概率比例规模抽样

14评论

笑过疯过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抽样风险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1、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形成不正确的结论,影响审计效果。
2、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追加更多的程序,影响审计效率。
对此需要中华会计网校各位学员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只要抽样,抽样风险就存在。
第二,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
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例如,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例如,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证据可能导致没有发现误差。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的判断有误,从而忽略了质十分重要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5、其他原因。
注意: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虽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降低、消除或防范。

122评论

我喜欢你微笑的样子

一、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是怎样的?1
2.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是怎样规定的?2
3.承接鉴证业务的条件及已承接鉴证业务的变更是怎样的?3
4.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是怎样规定的?5
5.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的形式是什么?7
6.鉴证对象特征是什么?8
7.适当的鉴证对象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8
8.怎样理解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地位?9
9.怎样理解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13
10.怎样理解与鉴证业务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控制要求?14
11.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特点有哪些?15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18
1.怎样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18
2.财务报表审计范围有哪些?19
3.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怎样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19
4.怎样理解准则“合理保证”的含义?20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22
1.审计业务约定书包括哪些内容?22
2.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约定书在签订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3
3.连续审计时审计业务约定书是否需要修改或重签?24
4.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审计业务的变更?24
四、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l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26
1.为什么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业务总体质量负责?26
2.项目负责人如何考虑项目组成员是否已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6
3.项目组整体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27
4.项目负责人在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执行中应怎样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指导?28
5.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业务进行应当包括哪些方面?29
6.项目负责人应怎样在审计过程中实施复核?30
7.审计业务执行过程对咨询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31
8.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和项目组内部复核有何不同?31
9.会计师事务所怎样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32
五、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一审计工作底稿34
1.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底稿控制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34
2.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哪些内容?35
3.怎样归整和保管审计工作底稿?35
4.在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哪些因素?36
5.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记录时的相关要求是什么?38
6.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需要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记录时有哪些要求?40
7.如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时,对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要求有哪些?40
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42
1.如何理解舞弊与错误区别?42
2.舞弊行为有哪些?43
3.舞弊行为可以分解成哪些因素?44
4.治理层、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有何不同?45
5.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规定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为什么并不能发现舞弊导致的所有重大错报?45
6.影响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因素有哪些?46
7.审计项目组应当怎样对由于舞弊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进行讨论?47
8.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怎样获取用于识别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所需的信息?48
9.注册会计师对收入确认方面的舞弊风险应考虑哪些?51
10.注册会计师怎样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5l
11.注册会计师怎样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52
12.注册会计师怎样针对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审计程序?53
13.注册会计师应当怎样评价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是适当的?55
14.注册会计师怎样就有关舞弊的事项与被审计单位层、治理层和机构进行沟通?56
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59
1.被审计单位层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有何不同?59
2.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怎样考虑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59
3.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的、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法规行为的信息,以及针对可能存在的违反法规行为应当实施的程序包括哪些?62
4.注册会计师怎样将注意到的被审计单位的违反法规行为与治理层进行沟通?
5.注册会计师怎样考虑注意到的违反法规行为或可能存在的违反法规行为对出具审计报告的影响?65
6.注册会计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与被审计单位解除业务约定,解除约定后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怎样沟通?66
八、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67
1.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沟通的总体要求是什么?67
2.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沟通的目的是什么?,67
3.注册会计师在与治理层沟通时应怎样确定适当的沟通对象?68
4.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的下设组织或个人沟通应考虑哪些因素?69
5.注册会计师需要与治理层整体沟通的特殊情形有哪些?70
6.注册会计师在集团审计时进行沟通有哪些特殊?71
7.注册会计师应怎样与层沟通?71
8.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包括哪些?72
9.在治理层全部参与的情形下沟通时需注意什么?73
10.注册会计师就自身与治理层沟通的责任与治理层进行沟通的事项包括哪些?74
11.注册会计师就计划的审计范围和时间与治理层进行沟通的总体要求和内容是怎样的?74
12.注册会计师就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怎样与治理层进行沟通?77
13.就注册会计师的进行沟通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80
14.注册会计师要求和商定与治理层或层沟通的其他事项主要包括哪些?81
15.哪些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其作为补充事项与治理层沟通?82
16.注册会计师应怎样确定与治理层沟通的过程?83
17.注册会计师怎样确定与治理层沟通的形式?84
18.注册会计师怎样对与治理层沟通的内容实施保密原则?86
19.注册会计师怎样选择与治理层沟通的时间?86
20.注册会计师怎样评价与治理层沟通的有效?,87
21.对与治理层沟通的记录应注意哪些问题?88
九、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90
1.什么是前任注册会计师?90
2.对前后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总体要求有哪些?92
……
四十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四十四、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签证业务准则第3101-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四十五、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签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财务信息的审核
四十六、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01号-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四十七、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第4111号-代编财务信息
四十八、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
……

4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