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1287
水势而赴
第三章 存货监盘程序
第十一条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对未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未纳入的原因。
第十二条 对所有权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得其规格、数量等有关资料,并确定这些存货是否已分别存放、标明,且未被纳入盘点范围。
第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被审计单位盘点人员是否遵守盘点计划并准确地记录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第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相核对,并形成相应记录。
第十五条 在检查已盘点的存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存货盘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测试盘点记录的准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以测试存货盘点记录的完整。
第十六条 如果检查时发现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原因,及时提请被审计单位更正。如果差异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扩大检查范围或提请被审计单位重新盘点。
第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第十八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
第十九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第二十条 在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结束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1、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
2、取得并检查已填用、作废及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连续编号,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均已收回,并与存货盘点的汇总记录进行核对。
第二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盘点结果汇总记录,评估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实际盘点结果。
第二十二条 如果存货盘点日不是资产负债表日,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确定盘点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存货的变动是否已作出正确的记录。
第二十三条 在永续盘存制下,如果永续盘存记录与存货盘点结果之间出现重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查明原因,并检查永续盘存记录是否已作出适当的调整。
第二十四条 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的盘点方式及其结果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重新盘点。
扩展资料
第二十五条 如果由于被审计单位存货的质或位置等原因导致无法实施存货监盘,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能否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实施的替代审计程序主要包括:
1、检查进货交易凭证或生产记录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货交易凭证;
3、向顾客或供应商函证。
第二十六条 如果因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货监盘或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盘点已经完成,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
对存货进行适当检查或提请被审计单位另择日期重新盘点;同时测试在该期间发生的存货交易,以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第二十七条 对被审计单位委托其他单位保管的或已作质押的存货,注册会计师应当向保管人或债权人函证。如果此类存货的金额占流动资产或总资产的比例较大,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实施存货监盘或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当首次接受委托未能对上期期末存货实施监盘,且该存货对本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时,如果已获取有关本期期末存货余额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一项或多项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本期期初存货余额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工作底稿;
2、复核上期存货盘点记录及文件;
3、检查上期存货交易记录;
4、运用毛利百分比法等进行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野犬难养
年报审计五大注意事项中的正确理解审计的时间范围:
尽管审计的时间范围在审计报告中已明确,但《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以前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确认。对报告期后发生的经济活动,《期后事项》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适当关注和披露。另外,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持续经营》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时间范围是以审计报告中明确的时间范围为主,并不完全局限于这个时间范围。实际的时间范围要更宽。
年报审计5大注意事项:
一、明确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
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是拾遗补缺的,也不是处罚的,而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务求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二、正确理解审计的时间范围
三、全面理解审计责任
1.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的检查,目的是评价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抽样范围和规模,不是对内部控制制度专项审计。
2.评价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恰当选用会计政策、合理作出会计估计是被审计单位层的责任,但对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作出恰当评价则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将此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3.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不是检查小额业务处理的正确与否,而是要合理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因此,着眼点应是影响财务报表总体的重大事项的列报。无论一般审计程序做得多么严谨,都要增加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这一必不可少的程序。
四、严格遵循审计程序与确保审计质量的关系
一方面,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如实物资产监盘、往来户发函询证等程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审计程序能够迅速、有效地发现被审计单位资产、往来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相关资产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进行合理地评价。
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严格遵循审计程序还不能达到确保审计质量的目的。在严格遵循审计程序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异常现象发现实质问题,真正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五、特殊用途审计报告与普通审计报告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经常遇到客户提出特殊要求,有的说:“我们这个审计报告只用于工商年检,没有什么责任。”其实,注册会计师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是对所有使用者有效的,即使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列示报告用途,这种附加条款也是无效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心存侥幸,对任何审计报告都应坚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态度。
来日方长从长计议
年报审计五大注意事项中的正确理解审计的时间范围:
尽管审计的时间范围在审计报告中已明确,但《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以前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确认。对报告期后发生的经济活动,《期后事项》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适当关注和披露。另外,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持续经营》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时间范围是以审计报告中明确的时间范围为主,并不完全局限于这个时间范围。实际的时间范围要更宽。
年报审计5大注意事项:
一、明确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
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是拾遗补缺的,也不是处罚的,而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务求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二、正确理解审计的时间范围
三、全面理解审计责任
1.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的检查,目的是评价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抽样范围和规模,不是对内部控制制度专项审计。
2.评价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恰当选用会计政策、合理作出会计估计是被审计单位层的责任,但对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作出恰当评价则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将此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3.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不是检查小额业务处理的正确与否,而是要合理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因此,着眼点应是影响财务报表总体的重大事项的列报。无论一般审计程序做得多么严谨,都要增加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这一必不可少的程序。
四、严格遵循审计程序与确保审计质量的关系
一方面,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如实物资产监盘、往来户发函询证等程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审计程序能够迅速、有效地发现被审计单位资产、往来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相关资产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进行合理地评价。
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严格遵循审计程序还不能达到确保审计质量的目的。在严格遵循审计程序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异常现象发现实质问题,真正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五、特殊用途审计报告与普通审计报告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经常遇到客户提出特殊要求,有的说:“我们这个审计报告只用于工商年检,没有什么责任。”其实,注册会计师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是对所有使用者有效的,即使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列示报告用途,这种附加条款也是无效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心存侥幸,对任何审计报告都应坚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态度。
为了生活走得那么遥远
【全面理解审计责任】
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的检查,目的是评价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抽样范围和规模,不是对内部控制制度专项审计。
评价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恰当选用会计政策、合理作出会计估计是被审计单位层的责任,但对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作出恰当评价则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将此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不是检查小额业务处理的正确与否,而是要合理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因此,着眼点应是影响财务报表总体的重大事项的列报。无论一般审计程序做得多么严谨,都要增加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这一必不可少的程序。
【年报审计五大注意事项】
一、明确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是: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流量。
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是拾遗补缺的,也不是处罚的,而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务求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二、正确理解审计的时间范围
尽管审计的时间范围在审计报告中已明确,但《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以前年度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确认。对报告期后发生的经济活动,《期后事项》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适当关注和披露。另外,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期内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持续经营》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时间范围是以审计报告中明确的时间范围为主,并不完全局限于这个时间范围。实际的时间范围要更宽。
三、全面理解审计责任
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的检查,目的是评价审计风险、确定审计抽样范围和规模,不是对内部控制制度专项审计。
评价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恰当选用会计政策、合理作出会计估计是被审计单位层的责任,但对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作出恰当评价则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将此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注册会计师审计重点不是检查小额业务处理的正确与否,而是要合理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因此,着眼点应是影响财务报表总体的重大事项的列报。无论一般审计程序做得多么严谨,都要增加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这一必不可少的程序。
四、严格遵循审计程序与确保审计质量的关系
一方面,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如实物资产监盘、往来户发函询证等程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审计程序能够迅速、有效地发现被审计单位资产、往来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相关资产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进行合理地评价。
另一方面,仅仅依靠严格遵循审计程序还不能达到确保审计质量的目的。在严格遵循审计程序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异常现象发现实质问题,真正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五、特殊用途审计报告与普通审计报告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经常遇到客户提出特殊要法度,有的说:“我们这个审计报告只用于工商年检,没有什么责任。”其实,注册会计师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报告是对所有使用者有效,即使在审计报告中明确列示报告用途,这种附加条款也是无效的。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心存侥幸,对任何审计报告都应坚持必要的职业谨慎态度。
尚烈归隐
【导语】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考试是财会行业含金量相当高的证书,不过其考试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其中要数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难度最大,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为此,小编整理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观题答题技巧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大,偏低,证书含金量较高,注会审计科目作为三座大山之一,学习难度比较大,无忧考网分享“2022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主观题特点及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审计科目主观题特点,供大家参考。
1、审计主观题答题语言要求较高,考生在第一轮基础学习阶段时,就需要进行逐章主观题训练,如果集中到二轮强化阶段再进行训练,学习效果会受一定影响;
2、审计主观题得分率最低标准:简答题25分,综合题11分。低于这个得分率的考生,就需要重视了;
《审计》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用鼠标点击相应的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用鼠标点击相应的选项。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三、简答题
本题型共6小题36分。其中一道小题可以选用中文或英文解答,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如使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答题正确的,增加5分。本题型得分为41分。
四、综合题
本题共19分。
CPA审计科目主观题特点
审计科目的主观题基本属于判断+依据或改正的模式呈现,这就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的题干提问方式如下:
“请分别判断上述事项做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这种提问方法意味着每个事项的做法无论是否恰当均需要说明理由,考生通常会遗漏对做法恰当的事项说明理由。
“请分别判断上述事项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说明理由。”这种提问方法意味着只有做法不恰当的事项才需要说明理由,做法恰当的直接判定即可,无需说明理由。考生往往会对做法恰当的事项也说明理由,画蛇添足,浪费时间。
“请分别判断上述事项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给出恰当建议或做法。”这种提问方式意味着不恰当的做法需要改正,给出正确的做法即可。无论恰当还是不恰当的做法,均无需给出判定依据。
“请分别判断上述事项做法是否恰当,并说明理由。如不恰当,请给出恰当建议或做法。”这种提问方式意味着无论做法是否恰当均需要给出理由,对于不恰当的做法再改正。考生不能遗漏每个提问。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观题答题技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注册会计师通关经验,尽请关注环球快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