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4249
流光渡
1、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审计基本准则。审计基本准则是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2审计具体准则与审计实务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审计实务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3执业规范指南。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具体准则、实务提供可作的指导意见。
由于上述三个层次审计准则的质不同,因而约束力也有所区别。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执业规范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指导,注册会计师参照执行,可以根据承办委托业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具体应用。
挽丝
1、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审计基本准则。
审计基本准则是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2审计具体准则与审计实务。
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审计实务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3执业规范指南。
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具体准则、实务提供可作的指导意见。
由于上述三个层次审计准则的质不同,因而约束力也有所区别。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
执业规范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指导,注册会计师参照执行,可以根据承办委托业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具体应用。
他心她城
1、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审计基本准则。审计基本准则是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2审计具体准则与审计实务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审计实务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
3执业规范指南。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制定的,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具体准则、实务提供可作的指导意见。
由于上述三个层次审计准则的质不同,因而约束力也有所区别。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实务,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法定要求,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审计业务,应当遵照执行。执业规范指南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指导,注册会计师参照执行,可以根据承办委托业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具体应用。
青衫旧忆
1、损害A会计师事务所的。
根据《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向被审计单位收取相应的资金利息系专业服务收费外存有其他直接经济利益,所以损害。
2、不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
根据《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如果损害鉴证小组成员个人,应当将该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
A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把受到损害的人员调离了审计小组,故不损害。
3、损害。
根据《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
而A会计师事务所虽轮换已经连续5年任鉴字注册会计师的甲,便继续任命甲为V公司审计业务的项目负责人,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
4、损害。
根据《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因受到V公司降低审计收费的压力,决定不再对V公司下属的2个重要的分公司进行审计,属不恰当的缩小审计范围,不能确认为审计范围受限,故损害的。
5、不损害。
根据《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注册会计师不得兼任或兼营与其他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其他业务或职务;执行内部控制审核和审计业务属相容业务。
6、损害。
根据《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注册会计师不应替行被审计单位决策职能或承担相应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合法、合理进行审计,如果变更不合法、不合理则建议其不应作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的选用(包括会计估计的作出等内容)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作出会计政策选用的建议有损。
热友人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明确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为注册会计师培养、选拔和继续教育提供重要指导,在王军副部长和刘仲藜会长的直接领导下,中注协启动并完成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研究起草工作。《指南》起草的主要经过四个阶段:
一是开展文献研究。2022年9月开始,先后组织翻译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注册会计师协会、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等国际上行业组织有关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文献、研究报告、能力图表等合计50余万字,并对其框架结构以及对我国的适用进行了研究。
二是明确胜任能力相关工作的总体思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指南》起草工作的总体思路进行反复研究,提出了“指南制订要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教育准则为基础,借鉴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实现与国际教育准则趋同”的思路。并提出《指南》的制订工作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包括《指南》与具体规范、成为胜任的注册会计师的过程与结果、国际惯例做法与国内实际情况、现行规定与改革目标、执业会员与非执业会员的关系等。
三是形成《指南》征求意见稿。中注协于2022年4月成立《指南》指导小组,8月初提出《指南》框架草案,11月成立《指南》起草小组,并确定《指南》起草框架结构。2022年12月底,起草小组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稿。2022年3月根据《指南》内部征求意见的情况,对内部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
四是对《指南》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指南》送审稿。2022年7月,根据对《指南》公开征求中注协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成员、《指南》指导小组成员和地方协会、CPA专业化院校、国家会计学院、有关专家以及有关部门意见的情况,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形成《指南》送审稿,并经中注协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
《指南》将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拓展到会计、审计、财务、税务、估价以及企业和信息技术知识等相关领域 。
《指南》适应多元化发展需要
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 胡少先
《指南》适应注册会计师应对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国际化业务的需要,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拓展到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以及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相关领域;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对复杂和需求不断增长的职业环境所必需的智力技能、技术和应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技能等五类职业技能;强调了注册会计师所必需的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基本内涵。对今后一个时期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谈及多元化发展与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关系,就会讨论到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关系。适应市场需求,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大力开拓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新业务和新市场,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家机构从事多项业务服务,可以共享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一步说,把注册会计师的全部技能与市场需求协调一致,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企业就会得到最好的服务。
但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多元化业务时,不能放松原有的专业化。不同规模的事务所,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战略。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首先要把相关鉴证业务做优、做强、做大,突出专业特;同时在多元化经营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化基础上的相关领域的多元化上,把诸如咨询和税务等相关服务做大做强。
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其人才的组合和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实现所内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分工,不仅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事务所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也可以有效防范和规避执业风险,以应对国际和国内资本急剧扩张、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的挑战。正如《指南》所指出的,尽管注册会计师应当成为本职业的专才,但也应当不断拓展自身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胜任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强弱,根本上取决于其拥有的注册会计师数量的多少和专业素质的高低。因此,注册会计师和从业人员应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加强业务知识及岗位技能的培训,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保持和发展专业技能,熟悉并掌握现行各种有关规定和实务标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在此前提下,再根据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可考虑通过取得外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执业资格,提升自身的胜任能力。
多元化发展与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关系相互影响,胜任能力是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胜任能力本身也存在逐步多元化的趋向,对它们之间关系的清醒认识,将引领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走向更大的。
谁才是合格的注册会计师?
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副总经理 张连起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CPE)国际论坛。会议间隙,有国外同行问我:“具备哪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坦率地说,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根据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课目设置,加上执业环境变迁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作了一点自我感觉不是很到位的解释。那位同行接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有没有一个框架或者指南,告诉会员具备怎样的胜任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我只好搪塞:“一直在研究制定中。”可以想见,我当时不免有些尴尬。
上述对话激发了我对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心得在拙著《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中得以体现。然而,毕竟有些粗疏。
有鉴于此,在我心中,迫切期望注册会计师行业有一份权威、指导并重的文件出台。
现在好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高举“终身学习”的旗帜,以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发展规律为“引擎”,以注册会计师学历教育、资格考试、职业注册、继续教育等生涯环节为“链条”,以资格前实务经历与资格后实务经历为“两轮”,构成了一部动力强劲、逻辑严谨、要素完备的“现代机车”!
机车轰鸣。
这部机车的前方,有一块巨大的方向牌,上书:合格注册会计师!
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仅靠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组织与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即《指南》归纳的三大知识板块。
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仅靠技术技能是不够的,要想在复杂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履行职责,就必须具备《指南》归纳的五大技能板块,即:智力技能、技术和应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技能。
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这是区别专业人士与其他人员的显著标志。
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资格前实务经历,这是培养注册会计师申请人组织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成就感的实践之路。资格考试只是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必须保持与履行责任相适应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没有持续的职业继续教育,就没有注册会计师的一切!在新世纪新阶段,一个专业人士最大的悲哀是怀抱着陈旧的知识叹息。
尽管《指南》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述及资格考试,但《指南》通过设定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进入门槛,通过指导相关人员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通过列举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储备、积淀的专业素质,给立志成为注册会计师的财经青年,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能力标杆。沿着《指南》指明的道路前进,你可以成为注册会计师,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注册会计师;如果知识全面、素质过硬、观念先进、道德完善、终生学习,你就是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就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人才!
谁才是合格的注册会计师?请听《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机车轰鸣。
新发布的《指南》从总体上强化了高校学历教育在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要求 。
优质注册会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