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8195
妒仟
账面价值与按现值折现后的流入的差额,以及以后每期的这个差额的摊销
都是在利息调整这个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其总分类账户,下设四个二级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和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债券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则要核算其利息,分期付息的应该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进入到“应收利息”中,如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哭了却拼命的笑
账面价值与按现值折现后的流入的差额,以及以后每期的这个差额的摊销 都是在利息调整这个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属于资产类会计科目,其总分类账户,下设四个二级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和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债券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则要核算其利息,分期付息的应该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进入到“应收利息”中,如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人和狗你算啥
摘要在单一品种条件下,保利点的计算公式: 保利量(x2)=(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8000000+4000000)(500—500。4)=40000选B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2-30综合保利保本额一样计算方法吗在单一品种条件下,保利点的计算公式: 保利量(x2)=(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8000000+4000000)(500—500。4)=40000选B?综合保本点额计算公式:综合保本点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平均边际贡献率综合平均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种产品额之和某产品盈亏平衡点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额×该产品比重某产品盈亏平衡点量=该产品盈亏平衡点额该产品的单价更多相关知识点,可以点击查看:盈亏平衡点的额怎么算盈亏平衡额计算公式更多知识点的详细解读,考试重难点分析尽在东奥会计在线中级财务栏目。
Hey你不配So滚
出口不予退税的商品,按内销处理,要计提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金,分录为
借 应收帐款等
贷 主营业务收入
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与内销一样进行会计处理。
若知道售价和成本,则可以直接计算利润,利润=售价-成本。若利用利润率来算的话,因为: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所以利润=利润率×成本。
各种利润计算方法
毛利
毛利是商品实现的不含税收入剔除其不含税成本的差额,因为增值税是价税分开的,所以特别强调的是不含税,现有进销存中叫税后毛利。
毛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不含税售价=含税售价÷(1+税率)
不含税进价=含税进价÷(1+税率)
从一般纳税人购入非农产品,收购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17%进项税额,按17%交纳销项税额。
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非农产品,其从税务局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4%进税额,按17%交纳销项税额。
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非农产品,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按17%交纳销项税额。
总的来说,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它本身并不影响毛利率,影响毛利率的是不含税的进价和售价。要正确计算毛利率,只要根据其商品的属性,按公式换算成不含税进价和售价就可以了。
我的心负债累累请您留言
是不一样的。
1、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多用于工业企业。
会计分录: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四、材料成本差异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调整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的金额应自“原材料”等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二)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费用”、“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采用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商品进销差价是商业企业核算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会计分录:
进货核算:某书店从甲出版社购入图书1500册,进价1万元,进项税为1700元,码价为2万元。根据图书调拨单、发票等帐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图书2022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0000
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7094(为不含税的差价)。
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906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应付账款-甲出版社1700
2、收入的核算:
本月进行打折,实现收入12022元,图书1000册,码价15000元。
借:银行存款12022
折扣与折让3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
计提销项税额,销项税额=(15000-3000)÷(1+17%)×17%=60
借:主营业务收入6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0
3、月末结转成本和商品进销差价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
贷:库存商品15000
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中(销项税额)是按码价计算出的销项税额。本月已售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15000÷(1+17%)×17%=2180
借: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2180
贷:主营业务成本2180
假设图书类库存商品期初余额为35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期初余额为12250元,本月进销差价率为:
差价率=(7094+12250)[15000÷(1+17%)+(20220-15000+35000)÷(1+17%)]=411,本月商品应分摊差价额=15000÷(1 +17%)×411=23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23
贷:主营业务成本23
注意:由于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和商品进销差价(销项税额)是根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计算的,所以分摊时采用的收入不是实际收入,而是已售商品入库时的售价或码价。因而为了核算方便,发行企业的核算是以售价或码价及折扣入账,期末一次计提销项税额。
4、假设年末进行盘点,根据图书结存数量扣除盘盈和盘亏因素后图书的码价为70元,帐上结存的图书码价为40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少分摊40000 -70=30元,调整:
借:商品进销差价-进销差价30
贷:主营业务成本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