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1838
皈吢
“待处理财产损益”的名称是用来计算公司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存货利得、损失和损失。设“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两个具体科目。存货有收益时借记这个账户,存货有损失时借记这个账户。根据定义,在盘存过程中,如果出现科目与科目不一致的情况,发现短缺或有盈余的,应当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入账。信用:待处理财产的损益 PS:期末待处理财产的损益表内不得有余额。
拓展资料
企业会计制度,资产被定义为“资源由过去的交易和事件,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这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资产的定义在202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个定义可以更好地揭示资产的本质和内涵。新制度在借鉴国际学术界和实务界对资产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了资产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对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资产负债表中排除虚拟资产,如递延费用、长期递延费用、待处理财产的损失和溢出。 在进行盘点时,如果账与账之间存在差异,发现需要查明原因的短缺或盈余,应当通过“待摊财产损益”的标题进行核算。
待定流动资产损益。待处理财产损失额与溢流额”该帐户是一种双重性质的帐户,用于计算企业在财产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存货收益、存货损失或损失。账簿借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的存货损失或者损坏;贷方登记待处理财产的存货收益。待处理财产的存货损失或损坏结转时,作为贷方入账;结转待处理财产的存货利润时,应记入借方。月末有借方余额的,反映未处理的财产、物资的净损失;如果有借方余额,则反映未结算的财产和物资的净盈余 企业一般设置两个详细的分类账户的“固定资产损失和溢出处理”和“流动资产损失和溢出处理”为详细的会计,以反映库存增加,库存损失和处理的结果分别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酣睡半月光
这是《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上弄错了。
应为:
借 :应收账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详解:
1、存货在运送过程发生短缺时:
借:原材料
待处理财产损益 (损失部份属资产的价值)
贷:在途物资
2、发货公司认赔,说明该公司欠我款项(短缺物资价值)
借:应收账款
贷: 待处理财产损益
3、收到赔付物时:
借:原材料
贷:应收账款
猜猜猜猜不透你的心
1、“进项税额转出”只能在贷方,不能记在借方。进项税额转出是应交税费下二级科目应交增值税下设置的专项。
这个科目平时核算转出的进项税额、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科目按多栏式账登记方式,专项里不需转出,而是在上级科目里统一结转。所以,进项转出专项不需要借记转出。
2、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1)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账面成本乘以外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计算转出。
(2)若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按支付价款乘抵扣率抵扣了进项税额,则按据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1-抵扣率×抵扣率计算转出。
(3)若原外购货物是根据多种凭证抵扣的进项税额,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可以需转出进项税额的外购货物的账面成本×综合抵扣率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其中综合抵扣率=本期外购货物全部进项税额÷本期外购货物全部成本×100%
(4)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或产成品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当中外购货物成本÷本期在产品、产成品全部成本×外购货物或应税劳务综合抵扣率
(5)外商投资企业兼营出口与内销,不能单独核算或划分不清出口货物进项税额的,可按以下办法计算结转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货物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免税货物额÷当期全部额
扩展资料:
1、“进项税额转出”的三种情况的会计处理:
(1)非应税
用于非应税项目等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转出。
例:某企业对厂房进行改建,领用本厂购进的原材料1500元,应将原材料价值加上进项税额240(16%)元计入在建工程工程成本。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740
贷:原材料 1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40
(2)集体福利
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进项税额转出。
例:某企业维修内部职工浴室领用原材料20220元,其中购买原材料时抵扣进项税3400元,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浴池维修)23400
贷:原材料 2022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00
(3)非正常损失
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进项税额转出。
如果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其价值为零,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企业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比如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其价值同样为零,所耗用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也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例1:某零售商业企业A柜组在月末盘点时,发现短缺某种商品售价400元(不含增值税),原因待查,根据上月的该种商品进销差率15%计算,调整有关帐目: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340
商品进销差价 60
贷:库存商品 400
短缺商品经查属营业员的过失,营业员应负赔偿责任。经查,短缺商品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8元,其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398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3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项税额转出
给我好一点的情敌
A
A原材料盘盈:存货盘盈的处理。 企业发生存货盘盈时,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再按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费用”科目。
B存货盘亏的处理。存货发生的盘亏或毁损,应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按权限报经批准后,根据造成存货盘亏或毁损的原因,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存货短缺,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费用;属于自然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处置收入(如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C企业在固定资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时,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报经批准处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D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会计差错处理,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依所得税率,扣除应交所得税,剩余部分调整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中级会计实务》)。
A(参考上述。D的情况不存在。)
AD
营业外支出不在营业利润范围内,费用在贷方,故增加营业利润560元;
利润总额的影响额=560-936(非常损失扣除赔偿后)-11000(固定资产盘亏净值)=-1137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