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9148
满地心碎
题主,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难度较高的科目是《会计实务》和《财务》。
《会计实务》应该说难度系数更高一些,毕竟章节高达19章,有很多重点章节,而且章节知识点关联度很高。
《财务》章节尽管只有10章,但是几乎每个章节都是重难点,涉及公示很多,同样存在章节知识点关联度。
报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在备考过程中千万不能放弃某些重难点章节,毕竟综合计算机分值高,涉及章节广泛,这个是回避不了的。只要读透教材并进行大量习题训练重难点章节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隐夏至绿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级会计师需要考哪几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经济法》这是3个科目
中级会计实务:
需要重点掌握金融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收入、所得税这几部分的内容,经常考大题。
三门中最难,也是最基础,需要理解内容较多。答题不拘于一个知识点,将知识点串联起,多总结。平常有空的时间,分录多写多记,了解解题步骤。
中级财务:
公式多,计算量大,需要大量做题。先把知识框架内容捋清楚,根据思维导图,把不理解的公式、盖面记到小本本上,课下不断回顾。
这门课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财管考试成绩跟公式理解有很大的关系,我当时自己整理了一套财管公式,在考场上帮了我不少。
经济法:
知识点碎且杂,多归纳总结。比如很多章节有的一些数字、时间、比等有规律的内容,可以通过做纳、对比,通过画表、找异同的方式进行记忆。
你前世是刺猬吗
(以下内容摘自中华会计网校)同时报考注会和中级,可在中级结束之后全力备考注册会计师,备考时要注意两种考试在内容和要求上的差异。
1、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与注会的《会计》。要以注会《会计》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学习注会教材的概念、例题等内容。注意:
(1) 考试深度、难度不一样。注册会计师《会计》考试深度、难度大,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则相对简单,虽然不能保证通过注会《会计》科目的学员一定能够拿下《中级会计实务》,但至少有了之前的基础,对于中级的学习来说会省力不少。
(2)教材的知识点有所不同。注会《会计》知识点内容多,几乎包含了企业会计准则全部内容,而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内容相对少一些,例如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没有“每股收益”、“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计量”这些知识点,但是中级会计实务还包括“事业单位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3)主观题命题的思路不同。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往往是以上市公司实务案例为基础命题,可以完全脱离教材内容,甚至不按教材内容出题。而中级会计职称是完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命题,一般不会超过教材内容。
2、中级的《经济法》与注会的《经济法》。经济法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但在这两种考试中,虽然科目名称一致,但是考试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同时备考的话,需要明确一点:二者的考试范围有较大差异,据有关调查显示中级和注会的经济法在内容上有60%左右是完全不一样的。例如:中级经济法第一章的仲裁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第四章的保险法律制度、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第八章的全部内容是注会考试中不会考察的。所以说如果同时备考的话,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二者相同的内容有:合伙企业;公司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制度以及证券法律制度等,不过中级的考察难易程度低于注会考试。
3、中级的《财务》与注会的《财务成本》。如果你掌握了注会的《财务成本》,那就意味着通过《中级财务》没有问题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注会财管的考查内容几乎涵盖了中级的财管科目,只有小部分内容没有涉及,例如中级考试的集权与分权,不过这些并非重点考察章节,可以忽略。
但注会《财务成本》中有企业价值评估、期权估价这两块硬骨头,《中级财务》中则没有;还有注会《财务成本》中包括成本会计部分,而这也是《中级财务》中所没有的内容。由此可以总结,注会《财管》侧重于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价值评估、资本预算项目价值评估、期权估价、其他长期筹资、产品成本计算的考察,而《中级财务》则侧重于筹资、投资、营运资金以及收入与分配。考察侧重点不同,备考时的学习力度及重点章节也有所区别,需注意。
北苑
CPA专业阶段共有6科,刚开始考,推荐每年过两门,一次性通过不重考,这样三年也就能通过专业阶段还是不错。其实CPA通过两、三科对就业已经有很大的帮助了。
1、会计和审计
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角度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会计是做账,审计是查账(当然不仅限于查账),会计涉及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审计的考试涉及很多会计知识。以前年度一度考过编制审计调整分录,虽然最近几年没有出现此类考题,但不意味着此类考题不会再出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会计知识对于审计考试的重要性。
2、会计和税法
所得税一章是会计的重点章节,而其中的纳税调整知识在学完税法的企业所得税部分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即税法中企业所得税会促进会计中所得税的学习。当然会计中也会涉及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等知识。
3、会计和财管
会计与财管的联系在于财务报表,财管中包括传统的财务报表,也包括用财务报表,而用财务报表在财管中则更为重要。会计与财管的区别在于会计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处理,而财管则基于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处理。
4、财管和战略
财管和战略在旧制度下本为一门课,只是在新制度下为体现风险的重要性而将其单列出来,逐渐丰富,独自成一门课。战略中有财管中的计算,比如企业价值评估,但非常简单;财管中的长期计划是以战略计划为起点。财管和战略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5、审计和战略
目前审计实行的是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教材中无一不体现风险评估与应对;而战略中也专门有一章讲述风险与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是基于制度基础审计发展而来,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方法,虽然现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但是内部控制依然重要;而战略中专门有一章讲述风险框架下的内部控制。
6、税法和经济法
经济法虽然在六门中相对,但与税法同属于“经济法”范畴。高 顿 财经 CPA 的郁老师总结的经济法备考方针就是:结构清楚,重点明确,难点清透,化繁为简。初级会计实务中经济法基础和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中级经济法中均包括税法和经济法两部分。
优质中级会计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