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有话
经济法和税法两者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属于经济法范畴,但是税法不属于注会经济法范畴。而且税法考虑的是实体如何征税,经济法考虑的是法律关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两者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什么联系。不过两个科目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很简单,对于比较畏惧注会的考生来说可以拿来练手,先建立自信。等专业知识比较扎实,可以融会贯通再考虑攻克其他几门。祝你成功!
各科目关系及总体规划如下:
首先税法和经济法是比较简单的科目,剩余的四科是相对比较复杂的科目,这个是公认的。不过并不是高不可攀,很多人问学习财管是不是需要高数的基础?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有初中水平就足够了。财管中很多公式的模型推导都很复杂,很多人把财管当成高数来学习,恨不得每个公式的来龙去脉都搞清楚。其实也没有必要,公式不用管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只需要知道是怎么用的就可以。那么怎么去记忆公式?首先是从整体上理解,每个公式的整体都是表明了一个意思的,比如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基础就是无风险利率,然后加上风险溢价,至于各个部分怎么计算,再深入公式的细节看,你会发现公式已经简化到很容易理解的地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层次理解和掌握,像庖丁解牛一样,从细节入手。
其次注会如果注意科目的循序渐进和时间分配,那么难度并不大。比方说要学习好财管,就需要有会计和税法的基础,而要学习好会计又需要税法的铺垫,因此合理的学习顺序是先了解税法的基本内容和处理原则,然后才能学习好会计,进而学习好财管。对于审计来说,首先要有会计基础,然后要有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那么建议看看公司战略与风险这本书。而从报考的整体计划上看,第一个梯队适合第一年报考,审计梯队适合第二年报考,会计和审计一起报考的思路有一定参考性,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注意难度上两年要分配好,另外知识层次上做好准备。因此循序渐进和水到渠成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注会专业学习的难度。
你看我不顺眼关我啥事
员有绝对的操作权限-对帐套的数据库级,可以直接更改数据库帐套主管只是一个帐套中的角色,有着这个帐套的最高权限。例如在公司里面,账面怎么做是由会计主管和财务主管决定的;但具体到账面的数据,就是it部的事了。理论上it部想要什么数都可以搞,但这样是违反制度的(即计算机里有权力,现实中没权力)。
从未这样心动过
会计分录里面的摘要不写会扣分么,那二级科目不写会不会扣分,还有就是实际成本的列式不写会扣分么
能写的尽量写上,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尽量写详细才有记账的意义。比如应付账款没有写二级科目到时候这个钱是给谁的你在明细账里怎么区分、怎么记?所以不管考试怎么要求该写的必须写清楚。这是做会计的最基本素质。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看你是什么样的日后调整,涉及损益类的话 就麻烦点了 ,(最好找下中级职称考试的书看看,里面很详细)
对于你的退回不管怎样都是要调的,就是报表要调,账也要处理,对于你说的“上年调了10万,而今年三月份又处理了一笔”是怎么个说法,不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当年发生的退回直接在当年的帐套里调就好了 (即直接账务处理),假如你说的另一笔也是上一年发生的话,先按有关会计处理方法在帐套中处理完后,等年中做报告时做个附注说明 ……
优质中级会计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