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处方如何写

相不如人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8836

首页> 医学> 执业药师处方如何写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冲到你怀里

已采纳

开篇写一些关于我国药品方面的国情,然后写如何改进

68评论

最初善良

回答  很多中医药刚入门的新手对待开处方不知从哪儿下手?今天我讲讲如何正确开处方。  在说此问题之前,先说一下处方格式: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处方后记三部分。这些是处方格式,这没什么可讲的,我要讲的是处方用药如何开具。   处方开具的前提是在辩证施治正确。我以案例来讲解:   某男46岁,形体偏胖,平日汗出非常多,稍事活动就大汗淋漓,经常感到乏力,运动过后气喘明显,近些年频繁感冒,他面色苍白、大便次数较多,而且溏泄,便中有未消化完的食物,舌淡苔白腻,脉滑而无力。   这是典型的脾肺气虚证,因为脾的运化不利生痰湿。   治疗这例病人时,门外汉会开成这样:人参  山药 白术 党参(补气药)挨着开。   能不能治病?能治,但效果嘛   下面说说正规开处方的步骤:   找基础方:对新手而言先从《方剂学》中找基础方:所有症状都指向了气虚,所以就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适量添加或减少药味:此病人有汗出症状,应该加入玉屏风(黄芪、白术、防风),此时注意:四君子里面有白术,故不用加量。黄芪是补气固表,又能补脾肺气虚,这里用黄芪显然比人参效果好,所以去掉人参,直接加黄芪。脾主运化,运化不利则生湿,所以加理气健脾燥湿的陈皮和芳香化湿醒脾的砂仁。    用量拿捏:我们把君臣佐使先定下来:黄芪为君,白术、茯苓为臣,防风、陈皮、砂仁为佐,甘草为使。定下这个原则,量就好办了:生炙黄芪50g炒白术25g 茯苓25g 防风15g 陈皮10g 砂仁10g甘草10g。   注意炮制品:这里为什么同时用生制黄芪?黄芪生用补气固表、蜜炙补中益气,这样就能表里同补。比单开生黄芪30g效果更好。   我举例子只是针对中医药爱好的门外汉和新手所讲的。    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关注药对的作用了。就不完全按照原方的思维模式走了。这时再开此方就可以去掉陈皮加上桔梗、枳壳这两味了。这两味药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是理气的理想药对。   方子只有开得多了才能锻炼出来,否则永远停留在“黄芪适量代茶饮”,永远进步不了。还有就是对剂量把控更好了,不会在开6g、8g畏畏缩缩的小量了,而是该用30-50g时候就用到那么多,该用6g、10g时就用那么多。   希望这篇文章对医学爱好者有所帮助,不过切记一点,开方前必须保证辨证的准西药的处方单一般都是让医生给开具的

4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