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步骤执业医师资格

没有玫瑰Morose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471

首页> 医学> 脉诊的步骤执业医师资格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骑着蜗牛走天漄

已采纳

脉诊自学方法:1、脉象基本要素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周学海提出以“位数形势为经,微兼独甚为纬”来提纲挈领,诊脉明理。位:即脉位,指脉之在浮、在中、在沉及脉位之在内、在外。数:脉之至数及脉“来去”之速度。形:脉管之长短曲直软硬内外,脉管周围组织之形态质地,及脉管与周围组织的形态关系。势:可分为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及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之脉势。“势者,敛舒仲缩进退起伏之有盛哀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于诸势之中以为之纲者也。”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寻常人所能体会(本人也尚未参透)。2、脉诊心法《内经》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是医者的心要虚。虚乃能容,心虚方可积神。切脉时亦要心虚,即不可先存一丝成见,诚如张登《诊宗三昧》所云:“切脉之法,心空为宗。”静,是指医者之心要静。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告诫我们:“有志于切脉者,必先凝神不分,如学射者先学不瞬,自为深造。”因此,诊者当如费伯雄《医醇剩义》所说的那样:“临诊时,虚心静气,虚则能精,静则能细,以心之灵通于指端,指到心到会悟参观。”3、脉诊指法指法是脉诊的手指基本功,包括调指与运指两个方面。(1)、调指平齐指端:三指在诊脉时,必须将三指的指端对齐才能举按一致,用力均匀。运用指目:人之手指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在指端皮肉突起最高的地方,古人将这里称之为指目。一般均使用指目进行诊脉。然而指目之下有动脉通过.有些人的手指动脉跳动较明显,常常干扰对患者脉象的诊察.《脉义简摩》针对这种情况,指出:“卢氏所用指目,正人指内动脉所出之处,若此似不如用螺纹略前者,正压脉上为常法也。”临诊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诊脉部位。(2)、运指是指法的具体运用。总按、单按:《诊家枢要》曰:“一指单独加压为单按,三指同时加压为总按,单按以分候寸口三部以视病在何脏何腑;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全体;轻按重按以别沉浮,四者分合并用,才能找出线索,洞悉病所。”(1)举按寻举按寻是脉诊的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浮沉与力度的情况。如滑寿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2)推法推法是将手指挪移于脉管之上下,内外,以探察通常用举按法所不能察觉的—些变化。推法与举按法相对,举按法是浮沉浅深诊候,而推法则是纵横诊候。如《医学入门》曰:“盖脉有隐显,皆阴阳变化错综,须横看,竖看,乃可尽其变。”三、诊脉步骤1、诊脉之时,医者与病人须调整自己的仪态举止,静心正身,全身放松,使气血运行畅通。2、医者要做到心空无一物,切不可存有一丝先入之成见,不可使思想带有倾向性,务必“洗尽胸中所蓄,寓孔神于三指头,自然得矣”。3、总按,以举、按、寻、推等指法,按“位数形势”四字求之。左脉属血分,而气实统之,故左脉为血中之气;右脉属气分,而血实生之,故右脉为气中之血。左右脉象互参,以诊察人之体质特点、心理特点。单按,以举、按、寻、推等指法,按“位数形势”四字分部次第求之,以诊察在体质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及心理脉象。最后,总按、单按所得的脉象特点综合分析,以诊察病人之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初学脉诊之人,可按此步骤,按部就班,细心体会,诚如周学海所言:“求明脉理者,须先将位数形势讲的真切,各种脉象了然,不必拘于脉名”。“讲脉学者,须先明脉位之有定,而后渐渐悟入脉位之无定”。

79评论

毁心以命换毁心以血祭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经络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 他时间就不能诊脉,汪机认为:“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并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在特殊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病人,又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 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滑伯仁《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体会举、按、寻之间的脉象变化。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之义。 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是:一方面借以了解脉搏跳动五十次中有没有出现结 、代、促脉。但必要时可以延至第二第三个五十动,总以达到辨清脉象为目的,所以每次候脉时间以3~5分钟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医生诊脉时不得三举两按草率从事。

92评论

TM少年还分不清蔚蓝

【诊脉的基本原理】:人体有诸内必行之于外,医生司外揣内,见微知著,揆度奇恒。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反映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状态。脉象的产生,与心气盛衰所致的搏动,脉管舒缩和脉道通利,气血盈亏,各脏腑协调作用直接有关。(心脏、血管两方面功能与物质的角度分析),再阐述心主血脉和脉者壅遏营气的知识。【切脉的部位方法】寸口脉,最常用的方法,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为“脉之大会”,2脉气最明显,可反映宗气的盛衰;便于诊察。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 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中指定关,通常以腕后高骨 (桡骨茎突)为标记,医者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然后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相应的脏腑为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门。寸关尺三部各自又可施行浮、中、沉按取,三三合而为九,称为寸口脉“三部九候”法。其他诊脉部位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遍诊全身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也叫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是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脉候胃气,太溪脉候肾气。【切寸口脉的方法】患者体位,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 畅通,便于诊察脉象。医生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首先,要“平息”,即医生诊脉时调匀呼吸。一方面医生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另一方面,平息有利于医生思想集中,仔细辨别脉象。其次切脉时间每手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注意每次诊脉时间至少应在五十动。(1)选指: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指端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左右为宜。(2)布指:中指定关,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然后食指按在关前(腕 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骨度同身寸。寸关尺是一段脉管的诊察范围。(3)运指度量:举、按、寻、循、总按和单诊等,举法:医生用较轻指力,按在脉搏跳动部位,体察脉象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②按法:医生用较重指力,按到筋骨体察脉象的方法。又称“重取”或“沉取”。③寻法:指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指力在寸口三部细细寻找脉动最明显部位的方,统称寻法。④循法:循指切脉时三指沿寸口脉长轴循行,诊察脉之长短,比较三部脉特点。“中取”指用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的方法。⑤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形态、脉位、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⑥单诊:单诊是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4)感悟脉象:指与常脉比较5-6个要素如脉位(浮沉、长短)、脉次(至数与均匀度)、脉形(大小、软硬、紧张度等)、脉势(强弱与流利度等)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表现。

16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