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谈话提醒

拜你所赐如你所愿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201

首页>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谈话提醒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时间改变了你我的样子却留下了你爱我的影子

已采纳

适用主体不同。谈话提醒的适用主体是纪委监委,实践中可以是具体执纪监察人员,可以是部门负责人,也可以是纪委监委的领导,甚至可以委托具有干管权限的人员进行谈话提醒。

提醒谈话的主体只能是有关党组织负责人,一般不能对领导进行提醒谈话,这也体现了党内的质和权威,为提醒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提供了保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纪委监委内部符合提醒谈话条件的,纪委监委的党组织负责可以对其进行提醒谈话。

适用对象不同。谈话提醒的对象是违纪和职务违法的人员,而且不一定必须是党员,不一定是领导。提醒谈话的对象,不是针对其违纪违法的问题,仅仅是其在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具有苗头、倾向的问题的领导,换言之,提醒谈话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党员身份的领导。

适用条件不同。两者的适用情形略有区别,谈话提醒主要针对违纪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情形,即谈话提醒针对的是存在违纪事实、但问题轻微的情形。

而提醒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苗头、倾向问题的情形,是防止出现问题、“抓早抓小”、“红脸出汗”的预防谈话措施,即提醒谈话针对不存在违纪事实,仅仅是存在苗头、倾向问题。

以上内容参考 大理州纪委监委  -浅析谈话提醒和提醒谈话的主要区别

86评论

越真实越感动

一是谈话主体和对象不同

提醒谈话主体是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任班子成员的纪委书记或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可委托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谈话;谈话对象是主管或分管范围内的党员领导,有的还将谈话对象延伸到一般的党员等。

而谈话提醒主体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些地方也探索委托被谈话人所在党组织一把手开展谈话;谈话对象是管辖范围内的党员和监察对象。

二是适用情形和条件不同

提醒谈话主要适用于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出现苗头、倾向问题的党员,一般尚未构成违纪违法的情形。而谈话提醒适用于一般违纪问题,或者虽有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属于事实清楚、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纪律或法律责任的情形。



三是质和目的不同

提醒谈话是党内谈话的一种,在党内体系中属于党委(党组)的,其主要目的是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对小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体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而谈话提醒属于纪委监委的专责,是“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的具体措施,其目的是及时督促纠正和处理对象的轻微违纪违法问题,防止小错酿大错,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

四是结果运用不同

提醒谈话作为践行党内谈话制度的预防谈话措施,目前没有规定必须记入个人档案资料中,实践中一般只要求对提醒谈话内容做好记录、建档立卷,对被谈话人的影响主要是预防提醒教育作用。

而谈话提醒涉及的轻微违纪违法问题将会记录在档,根据《中国党纪律检查机关执纪工作规则》第十七条、第三十条,谈话提醒有关材料应当存入党员领导的廉政档案。

20评论

用本事看透我

约谈和提醒谈话,提醒谈话轻,约谈重。

提醒谈话只是备忘目的的一种谈话,从质上来讲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所谓防范于未燃,多起到一种提示或者督促的作用。而约谈相比之下会比提醒谈话更为重一些,因为充满了不确定,约谈的目的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普通谈事可以叫约谈;犯错了领导找也可以叫做约谈。



说话的技巧

1、说话时含蓄一点,为彼此之后的交往留下余地。

2、说话时要尽量谦虚,谦受益,满招损,此为天道。

3、说话客气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修养。

4、说话要有分寸和一定的弹,不要把话说得太。

100评论

你走了却把我丢下了

       你好,根据《中国党党内条例》第二十一条、《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第十六条,提醒谈话主要是指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在日常中,发现领导存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倾向问题的,及时对其开展党内谈话。提醒谈话是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有力措施。

       提醒谈话主要适用于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出现苗头、倾向问题的党员,一般尚未构成违纪违法的情形。

       提醒谈话是党内谈话的一种,在党内体系中属于党委(党组)的,其主要目的是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对小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体现组织的关心和爱护。

       所以提醒谈话并不会影响提拔任用的。

177评论

执念生恨

诫勉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存在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虽构成违纪但根据有关规定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问题,由党组织对其进行谈话教育,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其目的在于对领导进行教育、提醒、警示,不属于组织处理。

 关于诫勉谈话的影响期以及对晋职晋级、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等事项的影响,各级各地各部门出台的相关规范文件中均有不同规定,标准尚不统一。

比如,根据组织部出台的《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受到诫勉的领导,取消当年年度考核、本任期考核评优和各类先进的资格,六个月内不得提拔或者重用。因此,诫勉谈话的影响期应当在实践中依据有关规定来判定。

扩展资料

谈话提醒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更应带着问题来、围绕问题谈、针对问题改。我们在对全市1832名党员实施谈话提醒后,探索总结出“四结合”“四必谈”的原则。

一指外围摸查与个人说明相结合,既给予个人解释的机会,也进行外围摸查,避免线索流失;

二指谈话提醒与线索处置方式之一的谈话函询相结合,两者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优势互补;

三指谈话提醒与督促整改相结合,明确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凡受到谈话提醒的要在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上作出说明或检查;

四指个人承诺与组织审结相结合,失实的及时澄清,不如实说明的从重处理,避免一谈就了。“四必谈”则要求谈话主体针对谈话对象进行“个化定制”,在具体实施中谈问题、谈党、谈纪律、谈整改。

参考资料来源: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中纪委答疑:诫勉谈话是否影响提拔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谈话提醒与其他谈话不同在哪儿

1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