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无非是你一直在
CPA补助会计处理:
从理论上讲,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所谓收益法是将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所谓资本法是将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收益法又有两种具体方法:总额法与净额法。总额法是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净额法是将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所补偿费用的扣减。补助准则要求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以便更真实、完整地反映补助的相关信息。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补助,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说,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通常为货币资产形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将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出售、转让、报废等,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收益,不再予以递延。
暖栀子
3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处理会计利润和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会计方法。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两大类,在纳税影响法下。又有递延法和负债法之分。
3.1 应付税款法指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纳税影响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会计方法。应付税款法下,不论永久差异还是时间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均不予调整所得税费用,直接将本期应纳所得税额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虽然违背了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但由于核算简便,适合以税务会计为主的小型企业采用。
3.2 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时,假如所得税税率不变,则本期发生的时间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表明今后转回时间差异时应付或可抵减的所得税。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 .①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②负债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变化时转销的一种方法。运用债务法时,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需要对原已确认的递延税款的余额进行相应的调整,而递延法则不需要对此进行调整。相比较而言,递延法更注重的是利润表,即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与其相关期间税前会计利润相配比;债务法更注重资产负债表,即债务法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更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
参考文献:
[1]202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
[2]“企业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的差异”《杭州税务》20221.
[3]何亮,康德彬.“所得税会计理论结构初探”.《财会通讯》.
好走不留
你好!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递延所得税 定义: 由在会计上已经入账但在税务上尚未入帐的一项收入而引起的负债,这项负债记入资产负债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合理避税的途径是有很多种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相应的税务筹划,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八场景节税方案:工资个税型、劳务收入型、O2O平台型、投资收益型、利润分红型、增值税型、社会保险型、采购中心型
可搜“捷税宝”——税务筹划专家!免费筹划,包落地实施!
吻如初
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通常采用收益法和净额法进行核算,收益法是将补助全额确认为收益,净额法是将补助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所补偿费用的扣减。
收到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总额法:
收到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等
贷:银行存款等
计提折旧
借: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月末分摊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
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
转销的递延收益余额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净额法:
收到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等
贷:银行存款等
借:递延收益
贷:固定资产
计提折旧
借: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关于补助相关的会计分录大家清楚了吗?大家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总额法和净额法的区别。
优质注册会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