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1477
乱乱乱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1)拥护作为全注册会计师的代表,同、法律团体及其他组织交往,来保护和提高会员的利益。
(2)注册与许可寻求统一(各州)的注册和许可的可能标准来保护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声誉;
(3)沟通促进公众对注册会计师专家地位、正直(integty)、(objectivity),能力的认可,并监察对注册会计师的需要和见解。
(4)招募新人和教育鼓励高素质的个人成为注册会计师并支持优秀的学院课程的发展。
(5)标准和执行设立职业标准,协助会员不断的提高其专业行、专业执行和专业
能力;为加强先行的标准和要求而专业的执行情况。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世勋欧巴撒浪嘿友
[单选] 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B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
C注册会计师不得提供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
D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答案是 B
没有西瓜的夏天不是好夏天
当前我国会计体系正处于国际趋同阶段,新准则、新法规不断颁布,加之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小断加强后续教育学习和培训。但许多注册会计师不很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业务发展益复杂的需要。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审计案例也指向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所以,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很强的经济工作,只有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实现其社会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归结到一点,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
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作为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进入注册会计师职业队伍的人,并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程度和一定的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的必备条件,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拥有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前者指的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首先必须具备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组织及商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会计、审计及相天知识。日趋复杂的企业经济活动和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必备的争门知识越来越宽泛而又渊博。专业技能一般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及沟通技能。
二、目前我国注艇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前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滞后
注册前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t要是指高等会计教育。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晕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会计的高等教育较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看,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毛要是使学生接受一。般会计师的基本训练,对注册会计师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知识结构重视不够,加之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这就使得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必然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要求。
2从教育方式上看,我国会计专业教育采用应试教育。学牛在校学习的任务主要放在应付考试上,这种不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方式,是不可能为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输送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的。
二注册前准入考试设置不合理
考试内容范围狭窄,且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过长,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及其相应教材内容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所选的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我国设考的五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税法和经济法以及伞国统考用书的“短见”是明显的,与国际上其它著名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设置相差很大。我国现行的设考课程偏重丁传统的审计:业务,缺乏评估、咨询业务相关知识。而CGA和ACCA课程设置覆盖面更广,这不仅大大拓宽了注册会计师的知识面,为其从事与咨询相关的业务提供了知识保障,也体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特征。
三后续教育存在瑕疵
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保持和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掌握和运用相天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所进行的学习与研究。我国的后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培训内容和手段落后:不少cAP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没有掌握新近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知识。对财税法规、公司法等其它相关法规的掌握和熟悉更是滞后。而培训机构大多局限于短期的专项培训,不能提供连续、实用、经常更新的培训课程。目前国内后续教育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课堂授课的方式,受时间、地点、经费、规模等外在条件的限制较大。
2考核与榆杏有敷衍应付之嫌:现行职业后续教育的检查和考核按学时计算,并规定了执业会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低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这种以注册会计师投入后续教育的时间多少来衡量后续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投入职业后续教育的时间与职业后续教育目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考核投入时间多少并不能激励职业后续教育目标的实现。霞投入、轻产出的考核体系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更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学时制”的考核制度本身执行时就有敷衍应付之嫌。
三、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主要有:
一改革资格考试,提高进入门槛
改革考试课程设置和考生学历要求,并增加考试课程。借鉴西方困家做法,我国可以尝试改革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提高进入门槛。在课程的设置上,有必要增加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审计与内部控制、战略财务和高级税务。考试试题心较紧密联系实务,命题人应由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与高校或研究所的专家共同组成。此外,仿效同本公认会计士和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资格考试实行分阶段考试等也是可行的措施。
二适当延长执业前的从业时间,积累更多实践经验
执业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判断能力,这些能力都来自于注册会计师的实践经验。目前,我国中请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两年的审计工作经验。但是资格考试通过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缺乏实践经验、擅长记硬背的在校生,在缺乏良好的职业培训的情况下,他们即使经过两年的从业实践,也很难掌握审计的精髓,培养起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冈此,如果经专门测试认定,两年后注册会计师经验不够,专业判断能力不足以执业,则需延迟其获取执业资格的时间。
三完善职业后续教育
实务技能的培训应该成为后续教育的重点
后续教育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实务技能的培训上,然后依次是新颁布的会计审计准则的培训、新的相关财经法规、内部控制和咨询等方面的培训。
加强后续教育的评价与考核
注册师协会规定会员应定期报告参加后续教育的情况,日期为会员加入协会之后每个日历年度的起始,在年度会费报告巾包含F列的陈述:“在缴纳会费时,我确保自己已履行了后续职业教育的有关规定”。在我国,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评价、考核,对于未完成后续教育的注册会计师可以给予暂缓注册和以增加继续教育培训时数进行处罚,借此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意识,提高整个行业的执业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属于高智力劳动,达不到要求的人员难以胜任工作。而且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是构成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真实和公允的基础之一,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方面的工作的力度。
扰人清梦也是犯罪懂吗
自从去年我国证券市场发生“银广厦”事件以来,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那就是: 中国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抗风险能力?
注册会计师的抗风险能力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就注册会计师个人而言,抗风险能力极小。其原因在于:
风险意识不足蕴含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十多年,事务所的体制改革也不过3年,习惯于原有体制的注册会计师尚不具有基本的风险意识,更不要说具备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意识的不足蕴含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
社会责任感不强造成了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的低下。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加入这一行业是为了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美好发展,但也有部分注册会计师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乏,造成了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的低下。
收入水平的低下不足以培育注册会计师的抗风险能力。注册会计师个人收入水平整体而言,依然偏低。较低的收入水平显然不足以抵抗冒风险所获得收入的诱惑。
注册会计师流动加剧导致抗风险能力的低下。随着事务所的改制,注册会计师也开始自主选择事务所,双方互相选择的结果就是合同越签越短,注册会计师的流动越来越强。这种人员的高度流动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注册会计师的短期行为,弱化了风险意识。
事务所的收入分配制度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较差。注册会计师作为“打工者”受雇于事务所,个人的收入水平与个人的审计业务量靠在一起。于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较多的业务、取得较高的收入,往往会忽视风险的存在。
社会生存压力对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构成威胁。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支出不断扩大,个人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部分人员为了谋取高收入铤而走险,注册会计师也不例外。
从理论上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应该受到任何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注册会计师才能够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形成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上述客观经济环境和现实状况却使得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大打折扣。
会计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既然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极小,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抗风险能力并对注册会计师形成有效保护呢?答案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其抗风险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不利于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培养。
较低的注册资本不足以对抗风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大小是衡量公司抵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不过200~500万元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仅30万元的注册资本,以如此低的注册资本显然无法抵抗风险,因为事务所承担的有限责任根本无法抵抗冒风险所获得收入的诱惑。
事务所的业务控制体系无法形成有效的抗风险能力。目前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未严格实行三级复核制,极少数人就能决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缺乏有效的集体的力量。虽然,许多事务所也设有审计,但只是事后,风险控制有限。
客户资源作为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私产根本无法使事务所抵抗风险的威胁。我们经常会注意到,由于某些注册会计师的人事变动导致事务所客户的流失,客户资源仿佛是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私产,注册会计师的流动导致事务所客户资源的丧失,从而直接威胁到事务所的生存,更不要说能够使事务所抵抗风险。
风险和责任的不匹配大大降低了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有限责任形式的事务所无需承担一旦失职可能倾家荡产的巨大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了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排他”严重打击了注册会计师个人树立抗风险意识的信心并进而影响到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由于有限责任形式的事务所“利益巨大、风险甚低”,因此,事务所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会形成某种程度的“排他”。于是,既使极为优秀的非股东注册会计师也很难成为事务所股东的发展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打击了注册会计师个人树立抗风险意识的信心并进而影响到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低下。注册会计师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事务所互相压价。随着审计价格的下降,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在降低。
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抗风险能力均较低,那么,如何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呢?笔者认为:
尽快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事务所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事务所的风险予以割裂,巨大利益的驱动无法与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形成有机结合,加大了事务所的风险。为了提高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就必须将注册会计师的无限责任纳入事务所的组织体制中。
增大事务所的注册资本。增大事务所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同时,注册资本的加大,可以将事务所股东利益与事务所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促使事务所及股东树立风险意识,以有效避免风险。
将事务所的行政体制与业务控制体系有机区分开来。目前各事务所的行政体制与业务控制体系很难区分,为了避免行政上和业务上的互相干扰,事务所对业务控制体系应在实行三级复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一道控制程序,即设立公司质量控制小组,当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事项重大会对审计结论产生重大影响时,可以直接提交质量控制小组进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一般注册会计师与业务主管人员的直接冲突,也可以将事务所的行政体制与业务控制体系有机区分开来,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才能为事务所控制风险打好基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就必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则必须使注册会计师承担无限的社会责任。因为,只有承担对社会的无限责任,才能使其风险意识大大增强,才能促使其为获取收入不去冒违法的风险。
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某些造假行为,并不是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其虚假报表,而是当发现问题的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持有不同意见时就会遭到更换。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有关部门参与其中,甚至有些地方部门直接指导、支持或者默认了造假,在有关批文、执照、纳税登记证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负有限责任的事务所对造假行为又有什么办法呢?因此,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利于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执法力度。自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受到“终身不得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处罚的不过10人。由此可见,处罚力度依然较轻。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处罚力度也是提高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方面。
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组织。从现实情况来看,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合法权益要想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就必须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组织,以便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小暧小昧小青春
自从去年我国证券市场发生“银广厦”事件以来,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摆在了人们面前,那就是: 中国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抗风险能力?
注册会计师的抗风险能力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就注册会计师个人而言,抗风险能力极小。其原因在于:
风险意识不足蕴含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十多年,事务所的体制改革也不过3年,习惯于原有体制的注册会计师尚不具有基本的风险意识,更不要说具备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意识的不足蕴含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
社会责任感不强造成了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的低下。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加入这一行业是为了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美好发展,但也有部分注册会计师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乏,造成了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的低下。
收入水平的低下不足以培育注册会计师的抗风险能力。注册会计师个人收入水平整体而言,依然偏低。较低的收入水平显然不足以抵抗冒风险所获得收入的诱惑。
注册会计师流动加剧导致抗风险能力的低下。随着事务所的改制,注册会计师也开始自主选择事务所,双方互相选择的结果就是合同越签越短,注册会计师的流动越来越强。这种人员的高度流动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注册会计师的短期行为,弱化了风险意识。
事务所的收入分配制度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较差。注册会计师作为“打工者”受雇于事务所,个人的收入水平与个人的审计业务量靠在一起。于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较多的业务、取得较高的收入,往往会忽视风险的存在。
社会生存压力对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构成威胁。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支出不断扩大,个人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部分人员为了谋取高收入铤而走险,注册会计师也不例外。
从理论上来说,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应该受到任何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注册会计师才能够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形成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是,上述客观经济环境和现实状况却使得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大打折扣。
会计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既然注册会计师抗风险能力极小,那么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抗风险能力并对注册会计师形成有效保护呢?答案显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其抗风险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组织形式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不利于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培养。
较低的注册资本不足以对抗风险。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大小是衡量公司抵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不过200~500万元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仅30万元的注册资本,以如此低的注册资本显然无法抵抗风险,因为事务所承担的有限责任根本无法抵抗冒风险所获得收入的诱惑。
事务所的业务控制体系无法形成有效的抗风险能力。目前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方面未严格实行三级复核制,极少数人就能决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缺乏有效的集体的力量。虽然,许多事务所也设有审计,但只是事后,风险控制有限。
客户资源作为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私产根本无法使事务所抵抗风险的威胁。我们经常会注意到,由于某些注册会计师的人事变动导致事务所客户的流失,客户资源仿佛是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私产,注册会计师的流动导致事务所客户资源的丧失,从而直接威胁到事务所的生存,更不要说能够使事务所抵抗风险。
风险和责任的不匹配大大降低了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有限责任形式的事务所无需承担一旦失职可能倾家荡产的巨大风险,从而大大降低了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排他”严重打击了注册会计师个人树立抗风险意识的信心并进而影响到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由于有限责任形式的事务所“利益巨大、风险甚低”,因此,事务所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会形成某种程度的“排他”。于是,既使极为优秀的非股东注册会计师也很难成为事务所股东的发展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打击了注册会计师个人树立抗风险意识的信心并进而影响到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低下。注册会计师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激烈竞争的局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事务所互相压价。随着审计价格的下降,风险的抵御能力也在降低。
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抗风险能力均较低,那么,如何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呢?笔者认为:
尽快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事务所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事务所的风险予以割裂,巨大利益的驱动无法与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形成有机结合,加大了事务所的风险。为了提高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就必须将注册会计师的无限责任纳入事务所的组织体制中。
增大事务所的注册资本。增大事务所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同时,注册资本的加大,可以将事务所股东利益与事务所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促使事务所及股东树立风险意识,以有效避免风险。
将事务所的行政体制与业务控制体系有机区分开来。目前各事务所的行政体制与业务控制体系很难区分,为了避免行政上和业务上的互相干扰,事务所对业务控制体系应在实行三级复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一道控制程序,即设立公司质量控制小组,当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事项重大会对审计结论产生重大影响时,可以直接提交质量控制小组进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一般注册会计师与业务主管人员的直接冲突,也可以将事务所的行政体制与业务控制体系有机区分开来,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才能为事务所控制风险打好基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就必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则必须使注册会计师承担无限的社会责任。因为,只有承担对社会的无限责任,才能使其风险意识大大增强,才能促使其为获取收入不去冒违法的风险。
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某些造假行为,并不是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其虚假报表,而是当发现问题的注册会计师或事务所持有不同意见时就会遭到更换。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有关部门参与其中,甚至有些地方部门直接指导、支持或者默认了造假,在有关批文、执照、纳税登记证可以轻而易举获得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负有限责任的事务所对造假行为又有什么办法呢?因此,部门应为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利于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执法力度。自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受到“终身不得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处罚的不过10人。由此可见,处罚力度依然较轻。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处罚力度也是提高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方面。
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组织。从现实情况来看,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合法权益要想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就必须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组织,以便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的抗风险能力。
优质注册会计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