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3713
一秒一秒沉默陪你等
审计证据的特包括充分和适当。
一、充分
审计证据的充分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即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是否足够。评价和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以下因素:①审计风险;②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③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④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⑤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审计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审计证据的充分适当特的时候,一般不考虑检查风险而考虑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对其影响。这是因为,检查风险的大小是由其他风险水平确定之后计算分析而得的,是其他风险水平变化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当固有风险水平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对实质测试的范围应扩大,即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应越多,反之亦然;当控制风险水平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同样需要收集数量较多的审计证据。因此可以看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是同向变动关系。这两个风险要素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审计项目的质。对于那些重要的审计项目,一旦发表错误意见,注册会计师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和责任。因此为谨慎起见,注册会计师必须多渠道地广泛收集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同样,对于那些具有冒险质的被审项目和初次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均要求注册会计师认真做好调查工作,增加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
2内部控制质和强弱。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是注册会计师评估控制风险的主要依据。如果注册会计师经调查评价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完善且执行有效,则可将控制风险水平评估得低些,此时针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测试则应扩大取证范围和增加取证数量,而针对交易记录和金额的实质测试范围可缩小并相应减少取证数量。反之亦然。
3业务经营质。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活动越复杂,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的风险就越高。即使有的时候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的高质量审计证据也难以证实经济业务的质,那么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冒很大的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考虑接受委托时,应对此表示充分的关注,给予充分的估计,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且在审计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应断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
4当局的可信赖程度。当局是否诚实、正直和可靠,关系到是否可能存在重大错误和舞弊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应高度警惕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处理措施。
5财务状况。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当局试图掩盖事实,粉饰财务状况,以期“锦上添花”的做法不为鲜见。尤其是当财务状况不佳,经营者通过延期摊销费用、延期注销损失或故意漏列负债来编制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更应清楚地认识并防止由于经营风险转嫁成为审计风险的可能,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以支持审计意见。
6被审计单位时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大体都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表示不满,或者是无法使注册会计师就范于其某种目的。显然这无疑会增加审计风险,接任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应提高审计证据质量,或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
二、适当
根据审计证据准则,审计证据的适当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和可靠,即审计证据应当与审计目际相关联,并能如实反映客观事实。审计证据的适当实质上是指审计证据的质量因素,它和审计证据的充分互为补充,共同体现其证明力的作用。这表现在:从支持审计意见的归宿点来看,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适当)越高,所需审针证据的数量(充分)就可以减少;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适当)越低,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充分)就应增加。
审计证据的相关
审计证据的相关是指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的相关联。例如:为了实现证实实物资产的所有权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取得相关的书面证据和口头证据,而不应去收集那些与所有权目标无关的实物证据或环境证据。审计测试最为基本的环节包括符合测试和实质测试。在符合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围绕内部控制测试目的考虑获取审计证据是否与下列事项相关:
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在所审计期间是否一贯得到遵循。
在实质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围绕各项目交易和金额记录来考虑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与下列事项相关:
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是否有未入账的资产、负债或其他的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计价是否恰当。收入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相互配比。会计记录是否正确。会计损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是否前后一致。
审计证据的可靠
审计证据的可靠是指审计证据能够反映和证实客观经济活动特征的程度。审计证据的可靠受到审计证据的类型、取证的渠道和方式等等因素的影响。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标准:
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3注册会计师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4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
5不同来源或不同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只有你才能唤起我的爱
审计证据的充分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并不是说审计证据越多越好,注册会计师在保证会计质量的同时把所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降低到最低的限度。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1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2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我只要你给的温柔
二、审计重要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反向关系,即重要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指的是由审计人员判断的可接受的重要水平,该水平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即会计报表使用者允许的错报漏报水平而确定的。当可接受的重要水平较高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允许的错报漏报较高,审计环境较轻松,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水平之下的错报漏报可不予关,可以执行较少的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审计的工作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反之,当可接受的重要水平较低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高,允许的错报较小,审计环境较严格,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之上的错报漏报要予以关注,要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工作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例如,当重要水平为2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只要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工作量,检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就行;但当重要水平下降为1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就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增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查出10-20万元之间的错报漏报。显然,重要水平为10万元时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于重要水平为20万元时。
从未爱过何来有情
审计证据的充分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并不是说审计证据越多越好,注册会计师在保证会计质量的同时把所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降低到最低的限度。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1受错报风险的影响。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2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 在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这本书有!
该玩的年纪却动了情该笑的年纪却都看清
注册会计师“良好”职业判断的四个要素
职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达的现在和未来,职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存在的价值。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会计师行业交流研讨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指南》下称“指南”就这一对职业界至关重要的命题提供了有力指引。指南回答了“什么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什么是好的职业判断”等重要命题,厘清了实务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学习指南,认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至少应具备以下4个要素:第一,有理,即有标准,有框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必须是在法律法规和职业标准所组成的框架内进行的。职业标准既包括注册会计师执业所必须遵守的审计准则体系和职业道德要求,也包括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以及其他一些与注册会计师业务相关的职业规范。离开职业标准框架的约束,判断就可能具有随意,也无法体现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的专业。
第二,有据,即有证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建立在准确有效的证据基础之上的,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是职业判断的基础。为了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必须针对确定的问题和目标,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一般来说,需要收集的信息至少包括事实依据、行业及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等。有效的证据是作出准确职业判断的前提。
第三,有证,即有论证。论证是注册会计师把所要判断的对象与确定的判断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其与标准的符合程度的过程,是作出判断的过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强调的是逻辑一致,是“自圆其说”,逻辑自洽,这也充分体现注册会计师严谨缜密的职业特。
第四,有痕,即要留痕。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职业判断过程作出书面记录。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证明自己工作的立身之本。
书面记录是记录职业判断中观察、思维和决策的主要手段。对职业判断进行详细的书面记录可提高判断决策的可辩护,是注册会计师保护自身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