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呢
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可以采用综合方案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即将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与实质程序结合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仅通过实质程序无法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实施控制测试,才可能有效应对评估出的某一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程序未能识别出与认定相关的任何控制,或注册会计师认为控制测试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实施实质程序就是适当的。
对象在哪里
在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风险的重要。风险的重要是指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
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
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质。
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如果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预期内部控制运行有效,随后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必须包括控制测试,且实质程序自然会受到之前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可以采用综合方案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即将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与实质程序结合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仅通过实质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实施控制测试,才可能有效应对评估出的某一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程序未能识别出与认定相关的任何控制,或注册会计师认为控制测试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仅实施实质程序就是适当的。
无论选择何种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程序。
巴黎街角下的等待东京巷口里的想念
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质
第九条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质是指审计程序的目的(控制测试或实质程序)和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或分析程序)。
第十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评估的风险选择审计程序。
评估的风险越高,通过实质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相关和可靠的要求越高。
第十一条 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理由,包括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具体特征,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控制。
第十二条 如果在执行审计程序时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信息的准确和完整获取审计证据。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第十三条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第十四条 在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事项:
(一)控制环境;
(二)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
(三)错报风险的质与重大;
(四)与审计证据相关的期间或时点。
第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可在期中或期末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程序。
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程序,或采用不的方式,或在当局不可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
如果在期末前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剩余时间获取额外的审计证据。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第十六条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某项审计程序的数量,如抽取的样本量或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重要;
(二)评估的风险;
(三)计划取得的保证程度。
随着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但是,只有当审计程序本身与特定风险相关时,扩大审计范围才是有效的。
第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对电子化的交易和账户文档进行更广泛的测试,从主要电子文档中选取交易样本,或就某一特对交易进行分类,或对总体而非样本进行测试。
第十八条 注册会计师使用恰当的抽样方法通常可以得出有效结论。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注册会计师依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实施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出现不可接受的风险:
(一)从总体中选择的样本量过小;
(二)选择的抽样方法对实现特定目标不适当;
(三)未对发现的例外进行恰当地追查
音若兮音若水
实质程序是指用于发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分析程序。
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实质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分析程序时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1、对特定认定使用实质分析程序的适当;
2、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所依据的内部或外部数据的可靠;
3、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
4、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考虑到数据及分析的可靠,当实施实质分析程序时,如果使用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测试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以及这些信息是否在本期或前期经过审计。
扩展资料
注册会计师在考虑是否在期中实施实质程序时应当考虑的一系列因素:
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越薄弱,注册会计师越不宜在期中实施实质程序。
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如果实施实质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可能难以获取(如变动导致某类交易记录难以获取),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期中实施实质程序;
但如果实施实质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并不存在明显困难,该因素不应成为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实质程序的重要影响因索。
3、实质程序的目标。如果针对某项认定实施实质程序的目标就包括获取该认定的期中审计证据(从而与期末比较),注册会计师应在期中实施实质程序。
4、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某项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针对该认定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相关和可靠要求也就越高,注册会计师越应当考虑将实质程序集中于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
5、各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以及相关认定的质。例如,某些交易或账户余额以及相关认定的特殊质(如收入截止认定、未决诉讼)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程序。
6、针对剩余期间,能否通过实施实质程序或将实质程序与控制测试相结合,降低期末存在错报而未被发现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质程序
阳光下的承诺阳光下的依赖
第二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质
第十三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通过实施实质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不同的审计程序应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不同。
第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选择审计程序。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对通过实质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相关和可靠的要求越高,从而可能影响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综合运用。
第十五条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特征以及内部控制。
第十六条如果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拟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生成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信息的准确和完整获取审计证据。
第三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第十七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第十八条注册会计师可以在期中或期末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程序。
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程序;或采用不的方式,或在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
第十九条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可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初期识别重大事项,并在层的协助下及时解决这些事项;或针对这些事项制定有效的实质方案或综合方案。
如果在期中实施了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还应当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审计证据。
第二十条在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控制环境;
(二)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
(三)错报风险的质;
(四)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第二十一条某些审计程序只能在期末或期末以后实施,包括将财务报表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所作的会计调整等。
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发生了重大交易,或重大交易在期末尚未完成,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交易的发生或截止等认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在期末或期末以后检查此类交易。
第四节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第二十二条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在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确定的重要水平;
(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三)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随着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但是,只有当审计程序本身与特定风险相关时,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才是有效的。
第二十三条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电子化的交易和账户文档进行更广泛的测试,包括从主要电子文档中选取交易样本,或按照某一特征对交易进行分类,或对总体而非样本进行测试。
第二十四条注册会计师使用恰当的抽样方法通常可以得出有效结论。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注册会计师依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与对总体实施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不同,出现不可接受的风险:
(一)从总体中选择的样本量过小;
(二)选择的抽样方法对实现特定目标不适当;
(三)未对发现的例外事项进行恰当的追查。
第二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在综合运用不同审计程序时,不仅应当考虑各类审计程序的质,还应当考虑测试的范围是否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