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4732
爱情不是时光旅人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分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分别简称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审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提供合理保证,并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
审阅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在提供审阅服务时,注册会计师提供有限保证,并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咨询等其他服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质量控制准则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应收账款函证就是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
函证的目的是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正确,有关证明债务的存在和记录的可靠。
必要:防止或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业务中发生的差错或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
范围:一般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包括关系密切的客户)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甚至余额为零的项目;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舞弊的非正常的项目。
如果满意请采纳
Angle的泪Demon的痛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需要,已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需要。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咨询等其他服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有一种爱情叫做相互伤害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趋同的需要,已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以适应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的需要。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由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统领,按照鉴证业务提供的保证程度和鉴证对象的不同,分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中,审计准则是整个执业准则体系的核心。
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咨询等其他服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守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提出的制度要求。
幸福加载中
四、中国审计准则体系�
(一)制定中国审计准则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注册会计师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经批准同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22年5月开始筹备进行中国审计准则的研究制定,2022年1月1日,第一批《审计准则》开始实施;2022年1月1日,第二批《审计准则》开始实施;2022年7月1日,第三批《审计准则》开始实施。制定审计准则的意义:
制定审计准则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注册会计师法》的需要;�
制定审计准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制定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同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标志。�
(二)审计准则的质和目标�
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只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是以发表审计报告为目的,均应遵照执行。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可以参照执行。
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的核心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体系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审计准则;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三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四是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准则。�
按照《审计准则序言》,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应当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建立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权威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其鉴证与服务作用。�
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的执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使中国注册会计师按照国际通行的执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
(三)审计准则的框架与结构�
审计准则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审计基本准则。审计基本准则是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条件、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
第二层次:审计具体准则与审计实务。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各项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具体规范。审计实务也是依据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各项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质的审计业务的具体规范。
第三层次:执业规范指南。执业规范指南是依据第一、二层次准则制定的,是对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的解释和补充说明,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各项审计业务提供可作的指导意见。�
从权威讲,第一、二层次的准则属于法定要求,只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就都要遵照执行。第三层次则不具有强制。�
(四)《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与内容�
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审计基本准则》共5章25条。第一章“总则”有3条;第二、三、四章分别为“一般准则”、“外勤准则”和“报告准则”,共20条,属《审计基本准则》的核心内容;第五章“附则”有2条。�
1.一般准则
(1)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公允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发表审计意见。
(2)担任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
(3)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
(4)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5)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合法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
(6)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应合理地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不应被认为是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效果所做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