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什么叫做曾经拥有
在那家企业做了多久的主管会计?
几时升上主管会计?
今年几岁,(准备)考了注册会计师吗?
做了几年,你做错过什么?
为什么要离开你之前那家公司?
要求薪酬多久,你认为你值多少?
待我长发及腰热死算了
原文:注会是一个非常适合学生考的考试。首先不设专业和年限限制;其次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大量时间,学生时间最多;还有要考英语,而且分数不低,学生最擅长。所以在事务所工作的人一般都不好考,因为没时间或是英语不好。所以最适合学生考,特别是考研的,可以一起考了。而这部分人以后一般不会去事务所,而在事务所的通常考不起,所以在事务所注会会越来越少,靠现象还会加重,所以现在注会一般不到钱了。
补充:
分析问题应该从外部环境开始,调查一下,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注册会计师考试起考时间改为大学最后一年级,这样在大学阶段将不可能完成注册会计师考试,而注册会计师的起考年龄将会是22-23岁。
2、注册会计师改为两阶段,在正常情况下,专业阶段将用2-3年时间,综合阶段将用1-2年时间,这样总共会用3-5年时间,这是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周期。
3、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大学毕业后考研的人会逐年递增,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读研,这样应届毕业生进入社会的时间将推迟到26岁左右。
4、注册会计师考试虽然为执业类考试,但和其他执业类考试有很大的不同,它不限定起考工作年限,也不限定可考专业,这就直接导致了其难度觉得最高(没有其他限制,为了控制通过率只能提高难度)。
5、注册会计师考英语,且分数不低。这个情况也很尴尬,确实处于国际化的需要应该进行英语测试,但确实也导致了学生更有利。也许可以放在金融资格考试,听说又要恢复金融资格考试了,这个我只是随便一说,发点感叹,考虑不成熟,还不能确定那种更好,不作为任何分析依据。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很容易得出:在不久的将来,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最多的必将是在读研究生,或是刚读完大学没几年的主要精力不是在工作上的人群。他们有以下几个特征:1、时间较充足;2、即使有工作也尚未真正的进入工作的状态,即还不能称其为事业,工作经历和经验有限,其实质还是个学生;3、由于在读或刚毕业不久,英语上有一定优势。
那么为什么需要充足时间呢?道理很简单,不停的增加难度,使注册会计师考试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练习,开始类似于高考。虽然也有意识的增加实践题目,但说句实话,应试考试就是应试考试,考试与真正的实践还是有差距的。只要你多做题,实践题还是能做的好,反之不做题,有经验也白搭。
那么平均通过年龄为30岁又说明什么呢(就按某人的数据分析)?我们想想注册会计师的起考年龄加上考试周期就已经是27岁左右了吧,均平均年龄相差3岁,而考注会通过的人一般情况下还是40岁以下的,与平均相差10岁,这样是否反而说明了考过的大多是学生了。其实这里看平均数并不准确,应该看的是排前几位的众数。说白了,在整个考试期间,大多数时间应该还是一名学生的身份和状态,所以这是个适合学生的考试,不会有假。
既然通过的多数是25-30岁左右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定型,事务所的忙碌和没有规律相信待过的应该知道,当他们了解了做注册会计师的辛苦以后,大多数是选择离开事务所,找一份价比更高的工作,或者人家本来就是高学历从来就没考虑过去事务所。所以现在事务所是不靠了,那只是不主动而已,却要被动靠,因为历年来了又走的人实在太多,积攒下来的一大把了吧,所以开始赶了。相对于庞大的注册会计师人数,真正在事务所里工作的还真的不多。言尽于此,不必再说。
夏天夏天我是西瓜西瓜西瓜我是夏天
考注册会计师的起点是大专以上学历或经济类中级以上职称。我周围好几个朋友都是大专学历,30多岁才开始考,并且考过了。
当然注册确实有一定难度,但跟学历没有太大关系,大专就行,即使是博士,不是注册会计师专业考也有困难。重要的是你有必过的信心和毅力。
待我长发及腰看我不勒
注会的考试,30多岁考不算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有考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30岁以上的话还有必要考注册会计师吗”?30岁没有了年少说干就干的冲动,30岁每个人都认定自己的事业及生活已经趋于平静,没有了大胆的尝试,但是如果你要考注册会计师的话,我还是建议冲一下,毕竟注会的含金量可以在国内算是高的了。
为什么30岁我还建议你去尝试考注册会计师。下面从几点分析一下:
一、注册会计师目前在国内的热度并没有减弱
注册会计师每年报名人数不断的增加,但是国内持有注会证的人却很少,在当今不断发展中,注册会计师人才还是紧缺的。在者就是今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又促进一大批想从事财会行业的零基础考生加入到备考队伍中。
二、更是一次人生的选择
更多的时候,有些人有了自己的职业梦想,却没有为梦想奋斗的勇气。财会专业毕业,励志要拿下CPA,挑战自己,结果过了十年,二十年,依然还只是一个梦想,从来没有付出行动去让他变成现实。
如此,梦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财会行业的人考CPA,不能仅仅作为一次考试,和一个虚幻的想法,而是要成为自己的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是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努力去做。从过程中去感受自己的用心,和自己的价值。
三、社会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十分注重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其毕业学生在就业时,已成为各大企业和金融证券机构竞相争抢的对象。
承诺了不该承诺的承诺
35岁后是否值得考注会
1、对于35岁后的考生是否要考注会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考虑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六科,分别是会计、审计、财管、经济法、税法和战略,前三科的考试难度非常大,综合比较强,后三科的难度相对简单一些,但是既然是注册会计师的级别的,也是需要大家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
2、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中也可以看成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通过率每年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所以大家在备考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3、35岁后的注册会计师考生是否要备考注会,那就是从自身条件来考虑,35岁后的考生一般都是在职考生,并且还都有家庭,生活的琐事比较繁多,在备考注会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是否能够全身心投入。
二、35岁决定考注会的利弊
做一件事情决定是有利有弊的,我们来分析下35岁考注会的利弊!
利:(一)对职业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更好的抓住机会。
(二)加薪是必然的,注会证书的含金量高,专业度自然不言而喻!
(三)更好的突破职业的瓶颈期,为之后的发展做准备!
弊:(一)35岁家庭的担子重,注会考试难度比较大,所以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家人了能会不理解!
(二)35岁作为上班族,时间还是比较少的,想要迅速通过注会可以选择立信CPA。
如何权衡利弊这个就是你自己要思考的了,只有你自己想清楚这些事情,你才能作出你自己满意的决定!
三、35岁后考注会应该注意什么
科目搭配要科学
在搭配科目的时候,要遵循的原则就是难易搭配,以及关联强的科目搭配。这样在学习的时候科目之间可以融会贯通,并且可以使知识能够串联起来。简单的搭配难的,这样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复习难的科目。在搭配科目的时候一定要科学。
量力而行
一次报考的科目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感觉自己的能力不强的话就报考,1-2门,不要一次就报考6门,那样的话,不仅过不了,并且还会打击掉自己的自信心,这样其实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一定要量力而行。
在现实中,不管是面试官,还是求职者,年龄这件事,几乎是大家都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财会界,流行着“资格越老越吃香”的说法。
财会类的工作是比较看重经验的,若是有了经验,再加上这张注册会计师证书,那么之后,将会有一个更为长远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