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吵也不会闹
希望采纳
1、总期望报酬率=Q×风险组合的期望报酬率+1-Q×无风险利率
这里是指一揽子投资的情况下,既有风险组合,又有无风险投资。
则:总期望报酬率按各投资所占总投资组合的比例对各项投资报酬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如:股票投资报酬率50%,占总投资的30%;债券投资报酬率10%,占总投资的1-30%=70%
总期望报酬率=30%*50%+(1-30%)*10%
2、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Ki=Rf+βKm-Rf
这里主要强调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时,对风险溢价要求额外报酬。
Rf是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Km-Rf是风险溢价,βKm-Rf 是对风险溢价要求的额外报酬。
如果投资风险大,却没有相应提高报酬,谁愿意去投资呢?但这种收益率只能是投资者所要求的,不可能投资项目风险越高,报酬就一定越高。只是投资者投资于风险项目,要求收益率高于无风险报酬而已。
3、我自己看注册会计师的书又说期望收益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收益率
这和2的理解基本一致,投资者投资于风险项目时,对风险有一个期望收益。
预期收益率是投资者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期,认为可能会有的报酬率。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是投资者投资于投资项目,对项目的报酬率有一定的要求,此时要求的报酬率。
如:你投资一股票,预期该股票股价要跌,预期收益率为负。而你对你的资金要求能从投资中获取投资收益率至少为3%,所以,你不可能投资该股票。
本例中,预期收益率是该项目本身预期会有的收益率,为负数;而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3%
青落消散在水中烟绡弥漫在空中
每一个折现率会对应一个现值。比如求内部收益率IRR,就是求使得未来流量现值为0的那个折现率,在这一组中,IRR对应的现值是0;再试着用不同的折现率代入式子中求出不同的现值。先试一个折现率比如10%,得出一个现值假设为100,这个值比0大,那么应该再试一个比10%大的折现率;再试一个折现率假设为12%,得出一个现值假设为-20,这个数比0小;这说明IRR应该在10%与12%这间。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
刚才的试算过程对一个对应关系:IRR对应0,10%对应100,12%对应-20。现在,用入法把刚才试的结果列一个式子:(IRR-10%)(12%-10%)=(0-100)(-20-100),求得IRR=67%。
这个公式不用背,左边是折现率,右边是现值,这三个数两两相减,左边谁减的谁,右边它对应现值就谁减谁,左右对应关系别搞错了就行。
内法在财务中应用很广泛,如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求利率i,求年限n;在债券估价中,求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在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中,求内含报酬率。
内法在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中应用较多。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通过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可以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含报酬率高于必要报酬率,则方案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含报酬率小于必要报酬率,则方案不可行。一般情况下,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都会涉及到内法的计算。不过一般要分成这样两种情况:
如果某一个投资项目是在投资起点一次投入,经营期内各年流量相等,而且是后付年金的情况下,可以先按照年金法确定出内含报酬率的估计值范围,再利用内法确定内含报酬率。
如果上述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就不能按照上述方法直接求出,而是要通过多次试误求出内含报酬率的估值范围,再采用内法确定内含报酬率。
恒企教育注册会计师培训课程,全程经过五阶段课程学习,根据考试周期和难度安排不同程度的学习,不仅稳固学习基础,更可闯关。
无字情
1、内含报酬率。你不懂价值时间因素,我有两种方法可以给你解释一下。
①假设你有100块钱,你投资给某公司,票面利率为2%。那么一年以后你的钱变成了102块。
但你赚钱了吗?假如你把100块钱放在银行,那么你一年后可能会有103块(银行定存利率3%)
这样看来,你这笔投资实际上是亏了。②2022年金融危机前,你100块钱可以买10多斤猪肉。2022年金融危机后,你只能买6斤左右猪肉。当然这是特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100块钱,跟一年以后的100块钱相比,肯定现在的100块钱值钱。假设,现在的10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在一年以后需要103块钱才能买到,那么你投资公司一年以后只变成了102块,那么你是赚了还是亏了?
内含报酬率就是在考虑了这个时间因素的基础上的报酬率。就是你用100块钱投资了,一年后变成了105块钱。你赚了5块钱吗?不是,你实际只赚了2块钱。你的内含报酬率实际上= 105102
当然内涵报酬率不是真么简单的计算过程,我上面只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让你明白。
2、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不会涉及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值法可能涉及,但是不会也没关系。考的概率太小太小了。你只要会用这个内含报酬率(通常称 实际利率)算投资收益就够了。考试的时候会直接给出你实际利率的数值。不要再过分纠结这个问题了。在实际应用中,这东西是通过计算器算得。没人会列公式、值法计算的。
3、值法的大概意思是。。你有10个苹果,你每天吃3个,问几天能吃完。
你吃3天,9个,吃不完。你吃4天,12个不够吃。于是根据比例,你回答5天或者33天都是对的。10介于9 和12之间,估算结果的方法就叫值法。
似命珍惜
(一)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
企业的资产多种多样,各类资产具有不同的成本,这种方法是通过企业全部资产的加权平均投资回报率来计算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即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的替代。这是因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各种投资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但是如果直接采用企业全部资产的加权平均投资回报率作为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将会低估投资的风险,从而使折现率取值偏低。
(二)风险累加法
折现率由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组成。累加法是一种将无形资产的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量化并累加求取折现率的方法。无风险报酬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的获利水平,是所有的投资都应该得到的投资回报率。风险报酬率是指投资者承担投资风险所获得的超过无风险报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资回报率,根据风险的大小确定,随着投资风险的递增而加大。风险报酬率一般由评估人员对无形资产的开发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分析并通过经验判断来取得,其公式为:
风险报酬率=开发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
风险累加法在运用时要考虑的问题有:一是注意无形资产所面临的特殊风险。无形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与有形资产不同,如商标权的盗用风险、专利权的侵权风险、非专利技术的风险等等。二是如何确定计人折现率的内容和这些内容的比率数值。三是折现率与无形资产收益是否匹配。
(三)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法
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法是目前我国无形资产评估时确定折现率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将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作为折现率。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可以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获得,也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统计资料得到,因为上市公司采用公开的财务制度,且财务报表经过注册会计师的严格审计,具有可靠,因此这样算出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比较合理。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是企业运行情况的综合体现,可以反映不同行业的收益状况。但这种方法在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容易忽视行业内部差别,同一行业内部各个企业在决定企业风险的因素上有着很大差异,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的相关数据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不相同等等,因此在用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作为无形资产评估折现率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将在此基础上修正后的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作为折现率。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西方国家主要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其计算公式为:
i=Rf+β(Rm+Rf)+α
式中:i为折现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为期望报酬率;β为风险系数;α为企业个别风险调整系数。
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得出的折现率,也是通过计算资金的无风险报酬率加风险报酬率得到的。该模型确定了在不确定条件下投资风险与报酬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一系列严格资本假设条件下推导而出,如投资人是风险厌恶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市场是完全可分散和可流动的等。根据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运用该模型的条件还不太成熟。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较短,发展尚不完善,信息不够充分有效,因此对β系数的计算具有一定局限。β系数的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一般只有上市公司能够计算。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由专门机构定期计算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