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9433
你的坟冢
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的历程看,注册会计师审计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在英国股份公司出现后得以形成,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历史比西方国家要短得多。旧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始于辛亥之后,当时一批爱国会计学者鉴于外国注册会计师包揽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现实,为了维护利益与尊严,积极倡导创建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2022年9月,北洋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一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也获准成立。此后,又逐步批准了一批注册会计师,建立了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潘序伦先生创办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改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
谎言说给耳朵听却让眼泪动
潘姓起源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清康熙年间,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涂楼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为姓潘),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2022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2022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22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02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耒(1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潘光旦(字仲昂,1899—2022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3—20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2022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2022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2022年任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2022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2022年张勋时,驾机,迫其投降。2022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潘德明2022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2022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2022年7月返回上海。于2022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22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代表、委员、九三学社副。
潘汉年(12-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2022年加入中国党,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等职,协助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2022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2022年8月23日《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主义者,卓越的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姓氏排名
根据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主持完成、袁义达 钟蔚伦主编的《当代百家姓》里所发布的百家姓最新顺序,潘姓排名36位。百家姓排名43位!
往北的那边海未眠
太仓市浮桥印刷厂是1997-09-19在江苏省注册成立的普通合伙企业,注册地址位于太仓市浮桥镇水闸北。
太仓市浮桥印刷厂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0585X323313229,企业法人何卫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太仓市浮桥印刷厂的经营范围是: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70699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485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太仓市浮桥印刷厂更多信息和资讯。
999别离开
我认为富人思维,是他骨子里面具有一种不服输不畏惧的底气。总是会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的寻求改变,提升自我。这让我想起了潘石屹和李勇的故事。虽然这是一段几十年前的回忆录,并且已经不算是新闻。
但是这个故事向我们充分的揭示了,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可怜,而是因为他们的可恨之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富人,是因为他们不断的奋勇向前,努力拼搏。
李勇是四川绵阳人,高中学历。潘石屹原来是一名国家,但是他选择了辞职。李勇和潘石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然后一起去深圳闯海南,曾经一起在建筑工地搬砖。干了一个月,潘石屹就决定离开这里。但是李勇却恋恋不舍。
他认为在这里每个月可以领到几百块钱的工资,还是比较稳定的。潘石屹坚决把他带走。他要找到更好的机会。他认为在这里是没有前途的,哪怕一年赚到几万块钱。后来两个人又去推销电话机。潘石屹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但是他有一天看报纸发现海南建省了,然后就特别激动,带着李勇去闯海南。
两个人来到一家砖厂,潘石屹毛遂自荐当了厂长。但是因为海南房地产崩盘导致了砖厂倒闭。李勇再也不想跟潘石屹这样四处乱折腾了。他和潘石屹分开之后,又去了建筑工地打工。而潘石屹却和他人合伙贷款500万元,买了8栋别墅。这在李勇看来是完全不敢尝试不敢想象的事情。
多年以后,潘石屹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但是李勇依然辗转在各个建筑工地打小工。是潘石屹很幸运吗?错!潘石屹和李勇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未放弃过学习。每天在工地上,无论工作多么繁重,潘石屹都会抽时间看书学习,研究国家经济的变化。
而李勇空闲时间是在看录像,只关心吃喝问题,纯粹的娱乐享受。他图的是安稳。而潘石屹一直选择的是不断的折腾。并且每一次折腾,都有了更高的起点。虽然中间会经历动荡和曲折,但是不断的成长成熟中,终于成就了自我。
穷人和富人之间之所以产生了这么大的落差,根本原因就在于穷人缺乏成为富人的野心。缺乏向上奋进的动力。原地踏步就不会取得任何进步。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神这些年我们爱过的男神
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有明一代,一直存在。
东、西厂或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见明代宦官)充任。东厂的官校也一直把司礼称为宗主。管东厂的称为“督主”,经常以司礼监秉笔或其他兼任。其下设掌刑千户和理刑百户。成化十三年(1477)设西厂时,以汪直领之。武宗时以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以“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另设内行厂,自成,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隆庆元年(1567),冯保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事;万历初,他又以司礼监太东厂。万历三十三年(1605),陈矩也以司礼监太理东厂。魏忠贤自天启三年(1623)开始,一直兼管东厂事。
锦衣卫长官的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其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设官有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除侍卫掌卤簿仪仗而外,专司侦察,名为“缇骑”。
厂与卫的职权基本无差别。但由于锦衣卫属于外官,奏事需用奏疏,还有勋戚及其子弟参加,不如东厂亲近,故厂的势力总要大于卫。这样,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厂卫都可以不通过司法机构,直接奉诏行事,受理词状,任意逮捕吏民。东厂“督主”有爪牙十五六万人,布满全国,多以“轻黠■巧者”充之。其役长称“档头”,下边办事的人称“番子”。得到密告,先由番子密白于档头,后由档头率番子捉人,受害人如能及时贿赂,事情还有转机;若稍不如意,即直接行刑,痛楚十倍于官刑。这时受害人若再不能满足他们的勒索,就送镇抚司狱,立即打。
厂卫用刑非常残酷。一种是廷杖,名义上是皇帝在朝廷上刑责官吏,由司礼监监刑,校尉行刑,每打五棍换一人,初期仗数满而停刑,后期至打为止。正德、嘉靖年间的两次廷杖,受刑官吏二百八十人,当场打二十八人。刘瑾当权时使用重三百斤的立枷,几天即将受刑人压。锦衣卫的南北镇抚司拷问犯人的刑法五毒备具。到魏忠贤时,又设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酷刑,荼酷之下,何狱不成。天启(1621~1627)年间,东林党六君子,就都是于厂卫的秘裁。厂卫还派人侦伺官吏。厂役所得直送东厂,凡异己者,便立即处决。冤狱不可胜数。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东厂还拥有土地庄田。岁收子粒,专为修理刑具之用。
明朝特务机构简介
厂卫,明朝内廷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明永乐十八年2022年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明成化十三年2022年设于旧灰厂;大内行厂系明正德初年设立。锦衣卫原为内廷御林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2022年成立。厂卫是明代特务政治机构,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充任。锦衣卫长官为指挥使,以皇帝亲信心腹担任,下领有十七个所和南北镇抚司。厂与卫职权基本相同,但锦衣卫为外官,奏请需用奏疏,不如东厂等亲近,故厂的势力大于卫。锦衣卫侦伺一切官员,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内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由皇帝直接领导与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整套侦察特务机构体系。厂卫均可不经司法机关,直接奉诏受理词状,逮捕吏民,用刑极为残酷,致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东厂,官署名。明成祖时期为清除建文帝余党和体察民情,一方面恢复和加强锦衣卫,一方面于明永乐十八年2022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宦官提督但任。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缉拿臣民,从而开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于明成化十三年2022年设立西缉事厂简称西厂),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厂事,其权势超过东厂。汪直以西厂为据点,勾结一些朝官结党,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威势倾天下。西厂特务侦缉各地,引起朝野反对,后被迫撤销。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西厂,后刘瑾被凌迟后又被撤销。
大内行厂,官署名。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乃设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比东厂、西厂尤为酷烈。武宗以前,厂、卫分立,更迭用事。此时,东厂首领丘聚,西厂首党谷大用,锦衣卫指挥史石文义,皆刘瑾党,以致厂、卫合势,特务遍天下,并创立重刑,令官吏军民谈虎色变,人们视宦官如虎狼。明正德五年2022年,刘瑾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行厂被撤销。
锦衣卫,皇帝的侍卫机构。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明洪武二年2022年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十五年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集权,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且不经门
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当初众多大内高手大明特工横行天津城。
提起特务,很多人都会想到从事秘密工作、刺探军事的神秘人物,其实,在明朝时期,特务可是个公开的人物,当时的特务人员一般都出自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除锦衣卫外,其余的全是由宦官主持,并且由宦官领导机关司礼监领导任免,然后由皇帝做最后的决定。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2022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3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锦衣卫桥大街附近,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2022年设立天津卫后,由于天津还没有建城,天津卫指挥使的官衙就设在现在的狮子林桥望海楼附近;在建城以后,卫指挥使衙门迁入城内,原来的卫所便被空置
据介绍,锦衣卫作为地名的出现是在满清入关以后,因为在锦衣卫大街附近有一条河,满清乾隆年在这条河上修建一个木桥,后来人们就习惯称为锦衣卫桥。有桥以后,人们在此聚居,后称为锦衣卫桥村,锦衣卫大街也因此出现。锦衣卫桥在2022年天津卫兴修水利时被拆除,而锦衣卫大街一直被保留到现在,现在路过此地时,还可以看到“锦衣卫大街”的路牌。满清中叶以后屡有名人在此居住,满清咸丰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在政坛失利后,退居锦衣卫桥村居住,深居简出,其后人焦菊隐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身影随处见统一穿褐色制服――天津城特工多如牛毛。
当时的天津城,总可以看到厂卫特务的身影。虽说是特务机构,但他们的服饰非常显眼,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东西厂均由一个提督负责西厂设立过两次,但时间都不长,由宦官担任,主持东厂的被厂内的人称为“督主”或者“厂公”,他的底下设掌刑千户一名,理刑百户一名,这两个人都是从锦衣卫选拔过来的。再下面是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实际在外面侦察缉访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又叫“档头”,共有100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所以,当身穿东厂服装或锦衣卫服装的人出现时,老百姓与当地的地方官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这些人找茬抓起来。
明代宦官设有许多衙门,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的首席衙门,是明代特务机关最高指挥机关。东厂特务直接受皇帝指挥,派去主持东厂的宦官都是皇帝的亲信,颁发的关防也就是工作证比起其他宦官衙门也有权威的多,其他宦官的奉差关防都是“某处内官关防”几个字,惟独东厂的篆文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关防”。
东厂除侦察京师官民外,连锦衣卫也在侦察范围之内。由于东厂还要负责调查全国各地的情况,临时派遣的特务最为广泛,派出去的宦官或去军队,叫做监军;或去征收税赋,叫做税监;还有提督京营,仓场,采办货物等,遍于全国各地,全都负有侦缉的责任。
随着岁月的流失,今天在天津的厂卫衙门能够保留下来的,也只剩下了锦衣卫的一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