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2762
别让回忆都塌陷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一、足阳明经络 (一)循行:《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頞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 髀 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 跗 ,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 跗 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二)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 牖 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 贲 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 鼽 衄,口 喎 ,唇 胗 ,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髌肿痛;循 膺 、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 跗 上皆痛,中指不用。 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则胀满。 (三)主要病候 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症。 (四)主治概要 本经 腧 穴主治胃肠病和头面、目、鼻、口齿病和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第二节 足阳明 腧 穴 足阳明胃经 腧 穴共45穴,左右90穴。 1、承泣* (ST1) [定位]正坐或仰靠,仰卧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1)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近视,眼睑 瞤 动。 (2)口眼 喎 斜,面肌痉挛。 [刺灸法]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3~7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禁灸。 2、四白* (ST2)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卧。在面 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提上唇肌、眶下孔或上颌骨。浅层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深层在眶下孔内有眶下动、静脉和神经穿出。 [主治] (1)目赤痛痒,迎风流泪,目翳,眼睑 瞤 动。 (2)口眼 喎 斜。 (3)头面疼痛。 [配伍](1)配丰隆、太白、太冲,有涤痰通络,疏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翳,眼睑 瞤 动,青光眼。 (2)配颊车、攒竹、太阳,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角膜炎。 (3)配涌泉、大 杼 ,有滋阴潜阳的作用,主治头痛目 眩 。 [刺灸法]直刺2~3寸;可灸。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常用本穴治疗角膜炎、近视、夜盲、角膜白斑、结膜瘙痒、面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副鼻窦炎、头痛目 眩 、胆道蛔虫等病。本穴也是耳鼻喉部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 3、巨 髎(ST3)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卧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外,当鼻唇沟外侧。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提口角肌。布有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面神经的'颊支,面动、静脉和眶下动、静脉分支或属支的吻合支。 [主治] (1)口眼 喎 斜眼睑 瞤 动 (2)鼻衄,齿痛,面痛。 [刺灸法]直刺3~6寸;可灸。 [现代研究]有报道表明,取巨 髎 透眶下神经孔,进行甲状腺针麻手术,成功率99%,优良率5%,一级率占62%,比用合谷加扶突或合谷加内关针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组的镇痛效果明显提高。 4、地仓* (ST4)地仓挟吻四分近 [定位]正坐,或仰靠,或仰卧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 (1)口眼 喎 斜,口角 瞤 动,唇缓不收 (2)齿痛,流泪。 [刺灸法]直刺2寸,或向颊车方向平刺5~8寸;可灸。 5、大迎 (ST5) [定位]正坐微仰头,或仰卧。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主治](1)牙关紧闭,齿痛,颊肿,面肿。 (2)口 喎 ,面瘫,唇吻 瞤 动。 [刺灸法]直刺2~3寸,或斜向地仓方向刺;可灸。 6、颊车* (ST6)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1)口眼 喎 斜,面肌痉挛。 (2)齿痛,颊肿,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3~4寸,或向地仓方向斜刺5~7寸;可灸。 7、下关* (ST7) 下关耳前颧弓下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1)牙关紧闭,下颌疼痛,齿痛,面痛。 (2)口眼 喎 斜。 (3)耳鸣,耳聋。 [刺灸法]直刺3~5寸;可灸。 8、头维* (ST8) 头维神庭旁四五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头侧面,当额角发际上5寸,头正中线旁开5寸。 [主治](1)头痛。 (2)目 眩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 瞤 动,视物不明。 [刺灸法]向下或向后,平刺5~8寸。 9、人迎 (ST9) [定位]仰靠或仰卧。在颈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主治](1)咽喉肿痛。 (2)饮食难下。 (3)高血压,头痛 眩 晕。 (4)胸满喘息。 (5) 瘿 气。 瘰疬 。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2~4寸;不宜灸。 10、水突 (ST10) [定位]仰靠位或仰卧位。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主治](1)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 (2)咽喉肿痛。 (3)呃逆。 (4) 瘰疬 , 瘿 瘤。 [刺灸法]直刺3~4寸;可灸。 11、气舍 (ST11) [定位]仰靠或仰卧。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主治](1)咽喉肿痛。 (2)喘息,呃逆。 (3)颈项强痛。 (4) 瘿 气, 瘰疬 。 [刺灸法]直刺3~4寸;可灸。 12、缺盆 (ST12)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1)咳嗽,气喘。 (2)缺盆中痛,咽喉肿痛。 (3) 瘰疬 。 [刺灸法]直刺2~4寸(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胸膜引起气胸);可灸 13、气户 (ST13)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14、库房 (ST14)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15、屋翳 (ST15)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1)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满。 (2)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3)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向内斜刺5~8寸;可灸。 16、 膺 窗 (ST16) [定位]在胸部当第三流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1)咳嗽,气喘,胸痛。 (2)乳 痈 。 [刺灸法]直刺2~4寸,或向任脉方向斜刺5~8寸;可灸。 17、乳中 (ST17)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距正中线4寸 [刺灸法]不针不灸,只作胸部取穴定位标准。 18、乳根 (ST18) [定位]仰卧。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1)乳 痈 ,乳少。 (2)胸痛。 (3)咳嗽。 (4)呃逆。 [刺灸法]斜刺5~8寸;可灸。 19、不容 (ST19)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刺灸法]直刺5~8;可灸。 20、承满 (ST20)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胃痛,呕吐,食欲不振,吐血。 (2)腹胀,肠鸣。 (3)胁下坚满。 [刺灸法]直刺5~8寸;可灸。 21、梁门* (ST21)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胃痛,呕吐, 食欲不振。 (2)腹胀,大便 溏薄。 [刺灸法]直刺5~8寸;可灸。 22、关门 (ST22)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腹痛,腹胀肠鸣,泄泻,食欲不振。 (2)水肿。 [刺灸法]直刺8~2寸;可灸。 23、太乙 (ST23)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 [主治](1)腹痛,腹胀。 (2)心烦。 (3)癫狂。 [刺灸法]直刺8~2寸;可灸。 24、滑肉门 (ST24)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八、九、十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主治](1)呕吐,腹胀,腹泻。 (2)癫狂。 [刺灸法]直刺8~2寸;可灸。 25、天枢* (ST25)大肠募穴 天枢脐旁二寸间 [定位]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主治](1)腹痛,腹胀,肠鸣泄泻, 痢 疾,便秘,肠 痈 。 (2)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8~2寸。孕妇不灸 26、外陵 (ST26)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腹痛。 (2)疝气。 (3)痛经。 [刺灸法]直刺8~2寸:可灸。 27、大巨 (ST27)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小腹胀满,小便不利。 (2)遗精,早 泄。 (3)惊悸不眠。 (4)疝气。 [刺灸法]直刺8~2寸;可灸。 28、水道 (ST28) [定位] 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小腹胀满,腹痛。 (2)痛经。 (3)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8~2寸;可灸。 29、归来* (ST29)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少腹疼痛。 (2)闭经,痛经,白带,阴挺,茎中痛,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8~2寸;可灸。 30、气冲 (ST30) [定位]仰卧。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1)少腹痛,腹股沟疼痛。 (2)疝气,外阴肿痛阴痉中痛,阳痿 。 [刺灸法]直刺8~2寸;不宜灸(《针灸甲乙经》说:“禁不可灸,灸之不幸,不得息。 31、 髀 关 (ST31) [定位]仰卧,伸下肢。在大腿前面,当 髂 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1) 髀 股痿痹,下肢不遂。 (2)腰腿疼痛,腹痛。 (3)筋急拘挛,屈伸不利。 [刺灸法]直刺6~2寸;可灸。 32、伏兔* (ST32)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前面,当 髂 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主治](1)腰膝冷痛。 (2)下肢麻痹。 (3)疝气,脚气。 [刺灸法]直刺6~2寸;可灸。 33、阴市 (ST33)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前面。当 髂 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主治](1)膝关节痛。 (2)下肢屈伸不利,腰痛,下肢不遂。 (3)寒疝。 (4)腹胀,腹痛。 [刺灸法]直刺5~1寸;可灸。 34、粱丘* (ST34)梁丘膝上二寸记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屈膝,在大腿前面,当 髂 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的连线上,髌骨外缘上2寸。 [主治](1)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2)下肢不遂。 (3)胃痛,乳 痈 。 [刺灸法]直刺5~8寸;可灸。 35、犊鼻 (ST35)膝髌陷中犊鼻存 [定位]正坐屈膝约90°。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1)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 (2)脚气。 [刺灸法]稍向髌韧带内方斜刺5~2寸;可灸。 36、足三里* (ST34)合穴 膝下三寸三里穴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1)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 痢 疾, 疳 积。 (2)中风,下肢痿痹,下肢不遂。 (3)癫狂,脚气,水肿。 (4)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5)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刺灸法]直刺5~5寸;可灸。 37、上巨虚* (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1)腹痛,腹胀, 痢 疾,便秘,肠 痈 。 (2)中风瘫痪,下肢痿痹。 (3)脚气。 [刺灸法]直刺5~2寸;可灸。 38、条口 (ST38) 膝下八寸条口位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1)下肢痿痹,下肢冷痛。 (2)肩臂不得举。 (3)脘腹疼痛。 (4) 跗 肿,转筋。 [刺灸法]直刺5~9寸;可灸。 39、下巨虚 (ST39)小肠下合穴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1)小腹痛,腰背痛引睾丸。 (2)下肢痿痹。 (3)乳 痈 。 (4)泄泻,大便脓血。 [刺灸法]直刺5~9寸;可灸。 40、丰隆* (ST40)络穴髁 上八寸丰隆量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1)痰多。 (2)哮喘,胸痛,头痛,咽喉肿痛。 (3)下肢痿痹。 (4)呕吐,便秘。 (5)癫狂痫证。 [刺灸法]直刺5~2寸;可灸。 41、解溪* (ST41)经穴 [定位]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 腱 与趾长伸肌 腱 之间。 [主治](1)下肢痿痹,脚背肿痛。 (2)头痛, 眩 晕,面赤目赤。 (3)癫狂。 (4)腹胀,便秘,胃热 谵 语。 [刺灸法]直刺4~6寸;可灸。 42、冲阳 (ST42)原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 腱 与趾长伸肌 腱 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主治](1)口眼 喎 斜,面肿,齿痛。 (2)癫狂痫。 (3)胃痛。 (4)足痿无力。 [刺灸法]避开动脉, 直刺2~3寸;可灸。 43、陷谷 (ST43)输穴 [定位]仰卧或坐位,平放足底。在足背,当第二、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1)面目浮肿,目赤肿痛;热病。 (2)肠鸣腹泻。 (3)足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3~5寸;可灸。 44、内庭* (ST44)荥穴 内庭次趾外间陷 [定位]仰卧或坐位,平放足底。在足背,当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1)齿痛,口 喎 ,喉痹,鼻衄。 (2)腹痛,腹胀, 痢 疾,泄泻。 (3)胃痛吐酸。 (4)足背肿痛。 (5)热病。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3~5寸;可灸。 45、厉兑* (ST45)井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1寸(指寸)。 [主治](1)面肿,口 喎 ,齿痛,鼻衄。 (2)胸腹胀满。 (3)热病。 (4)多梦,癫狂。 [刺灸法]向上斜刺2~3寸;可灸。;
夕阳之后在一起天亮之后说再见
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一单元:主要有四个内容—中医基础、中药、方剂和中医诊断,分数分别是40、40、40、第二单元:主要五个内容—西医内科、西医诊断、医学伦理、传染病、卫生法规,其所占分数分别是50、35、15、35、15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有2个——中医内科和针灸。分数分别是80、70。第四单元:有3个内容——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分数分别是60、50、二、中西医执业医师笔试第一单元: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和法规,其分数分别是27、23、30、30、30、第二单元:西医诊断、药理学、传染病和医学伦理。其分数分别是50、40、50、第三单元:内科,150分第四单元:妇科、外科、儿科,其分数分别是50、50、三、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第一单元:法规、预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精神冰雪、生理学、病理学、 内科小部分内容。第二单元:生理学、病理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内科、外科。第三单元:内科、外科是主要考点,此外有部分精神病学、药理学方面的知识。第四单元:外科、妇产科、儿科
情歌忘了怎么唱
一、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一单元:主要有四个内容—中医基础、中药、方剂和中医诊断,分数分别是40、40、40、30。第二单元:主要五个内容—西医内科、西医诊断、医学伦理、传染病、卫生法规,其所占分数分别是50、35、15、35、15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有2个——中医内科和针灸。分数分别是80、70。第四单元:有3个内容——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分数分别是60、50、40。二、中西医执业医师笔试:第一单元: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针灸和法规,其分数分别是27、23、30、30、30、10。第二单元:西医诊断、药理学、传染病和医学伦理。其分数分别是50、40、50、10。第三单元:内科,150分第四单元:妇科、外科、儿科,其分数分别是50、50、50。三、临床执业医师笔试:第一单元:法规、预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精神冰雪、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小部分内容。第二单元:生理学、病理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内科、外科。第三单元:内科、外科是主要考点,此外有部分精神病学、药理学方面的知识。第四单元:外科、妇产科、儿科。
我是垃圾是废物嫌脏请滚
小小的一根针,看着很不起眼,但如果让你给自己扎或者给别人扎,并没有多少人能够一次很顺利的给扎进身体中去。第一 :给自己扎,怕疼,不舍得下手;第二 :给别人扎,手不熟练,不但扎不进去,还把针扎弯了,别人也疼,自己也更加没有下针的勇气了;第三 :即便是很勇敢的给人扎或者给自己扎入体内,但自己或者别人仍呲牙咧嘴的疼,也许能扎这一次,但绝不会再让你扎第2次了!因此,初学针灸的第一步,首先学会扎针,也就是无痛进针。我认为这是学习针灸的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患者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治疗。如果你扎针进针不好,即便是你的理论再好,患者已经心存畏惧了,甚至不会给你扎他第二次的机会了。因此,只有做到扎针不痛,患者才能够接受你,你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的在患者那里去应用你的所有的理论。
疙瘩
我是一名某省著名中医院校**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带着一种怪怪的心情,我和班上其他成绩优异的同学一样踏上的考研大军,但是我们放弃了报考熟悉的中西医专业、放弃了自己的母校、放弃了所有的中医类院校。 我们敢放弃是因为我们学的够好,不怕输给西医院校的毕业生、我们想放弃是因为我们不想再在医院里受到异样的眼光、我们一定要放弃是因为我们也想有理想的工作,不想当药物代表、器械代表。大学期间的磨练曾经一度使我艰信自己能行、自己会受欢迎、但现在坐在电脑面前的我确是如此的无奈、无助!我不想再把自己一度引以为豪的毕业推荐表拿出来,因为我知道比我强的中医学子们还有很多,而他们一样也在受着同样的煎熬!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当心的并不是我自己,我当心是自己的家人、当心的是千万个中医学子的家人。No pain no gain!! How about pain without gain!!我想大声说一句:别拿中医院校的大学生不当一回事,大学是在扩招,入学是变的简单,但是只有轮到你也成为一个普通收入的父母后才知道从托儿所到大学培养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只有你也又中医又西医的到中医院校读个五年七年八年后你才知道我们过的是什么生活;只有你也小心翼翼的揣着毕业推荐表到招聘会上被疯狂拒绝一通后才知道什么叫做欲哭无泪。我想说的很多也很少,知错能改还是好的,但面对明显的错误,为什么那些所谓的教授、专家就不能正视呢?我只是一个学生,很多大道理可能不懂。我不知道中医院校的疯狂扩招对不对,我只知道我们没人要,学得再好也没人要,找工作要靠关系,要花钱、要花大钱、就算这样也不一定能成为医生、就算成了医生,科室还没得选,谁叫咱们是中医院校的呢,手术台不能上、急诊科不让呆、所有西医临床科室也不让干,说什么国家现在有规定、管得严,我们又不是白痴,什么不会不能学吗?这样一来,一幅黑压压的一片中医学子争先恐后挤过一根被腐蚀的摇摇欲坠的独木桥只为争夺一张坐着并不太舒服的小木板凳的情景是何其“壮观”啊!!汗!!!招生按计划、就业靠市场,市场需求远远远远的小于招生计划的后果是什么??对此视而不见的后果又会是什么??我想说的很多也很少,正视前途还是好的,但面对当前社会的对于我们无奈的竞争、淘汰,那些还在学校里发奋图强的中医学子们能知道多少,想想他们在坐在我曾经没日没夜的自习的教室里,想想他们的家人像自己的爸妈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很快就能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想想他们……。我真希望你们能再努力一点,学的更多更好一点:不管你以后有没有机会当医生,我只想让每一个人知道我们不是不会,只是有些我们还没有学!我真希望你们能再努力一点,学的更多更好一点:因为你已经是中医院校的学子了,等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活的很累的时候,不要怪中医,中医是我们国家的精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医学子的就业难问题不是几个人的错,也不是几家医院的错,更不是几所中医学院的错,谁都没有错,当若干年前,医院被推向市场,自负盈亏的那一刻开始,中医就注定要一无四处了,中医有疗效但没有利润,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稳定型指骨骨折的患者,就诊中医的结果是,用两块成本为一角钱的儿科常用压舌板固定一个月,开一些续骨疗伤中药,总药费约150元,医院利润约35元。就诊西医的结果是,两联抗菌素,手术切开钢板内固定,各类活血中成药,总药费约6000元,医院利润1000元,医生药品加器械回扣约1500元。很简单的道理!再比如中医看感冒,三贴中药总计15元,利润2元左右,西医看感冒,检查费外加西药费不下200元,利润不下60元。最后,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医疗环境恶劣的可怜,各类医闹成灾,医院被砸、医生被杀(在此再次深切缅怀戴春福教授),中医缺乏客观诊断论据,难受法律保护的事实让各大医院领导敬而远之,于是乎出现了:西医医院大大缩水中医科室及人员,中医医院西化以招西医毕业生为主的现象。总之,没有读过中医学院医学类专业,没有拿着中医学院医学类专业文凭找过工作,没有以中医类医师在临床执医过的人是不能体会我们的辛酸的!!
死囚漫步
执业医师考试怎么复习比较好,小编整理如下一、不求甚解,蜻蜓点水。看第一遍书的时候,不要求样样精通,先定一个时间表,如我就定了2个星期看完一个科目,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完成每天的复习量,看不完的就先放到一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指定的科目看完。看第一遍书,目的是对全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分清重点与难点,做到胸中有数。在这过程中可适当的做些试题,通过做题知道考试是要考书上的哪些知识点,这样看书时记忆会好得多。二、避重就轻,专攻重点。看第二遍书的时候,选重点的、容易明白的、历年试题中出现机率大的知识点看,有些太难的知识点就跳过了,其实也没必要将书上的每一句话都理解得很清楚,书上搜集整理的也不是完全正确,如果在某些难点问题花销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到头来就算搞个一知半解也得不偿失,还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再说考试也不会就难点问题出得很多。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看第三遍书的时候,就不用每一行,每一个字去看了,有了前面看书的基础,对哪些该看,哪些要多看,你一定是心中有数了。这时在看书的同时最好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具体说来就是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外一个知识点,这样由点而面,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同时使用阿虎医考APP辅导学习对这种跳跃性思维对记忆很有帮助。四、取易去难,归纳总结。当你进行最后一次复习的时候将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记忆的、容易的知识点上,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放弃那些疑难知识点,不要让它们干扰你的记忆。对一些有一定规律的知识点要有意识的进行归纳总结,用一些简洁的,通俗易懂的词语进行归纳以方便记忆。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