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9234
判逆谜失了方向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类别分为临床、中医(中医、医和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是不考英语和政治的。具体详见:
类别考试对象考试科目
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药理、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
不穿内裤闯天下
1、公共执业医师考试总分为600分
2、考试科目及分值所占比例
公共执业医师考试共分公共科目、基础科目、临床科目三个版块:
1)公共科目: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l0%。分值60分。
2)基础科目:生理、病理、药理、生化、微免疫,15%。分值90分。
3)临床科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75%。分值450分。
其中内、外、妇、儿比例为32%、23%、5%、5%。
深情重伤
考试科目 临床、口腔、公卫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测试分为基础综合、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三部分。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内容、考试形式以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具体如下:类别考试对象考试科目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药理、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含中医经典著作内容)、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医学伦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
薄情凯子痴情马子
过分数线即可,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满分为600分。
分数线:
临床执业医师:345分
口腔执业医师:365分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330分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366分
师:承或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366分
具有规定学历的蒙医执业医师:315分
师:承或确有专长的蒙医执业医师:315分
考试科目及各科分值
临床类包括公共科目、基础科目、临床科目三个版块:
公共科目: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10%。
基础科目:生理、病理、药理、生化、微免助理不考, 15%。
临床科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75%。
其中内、外、妇、儿比例为32%、23%、5%、5%。其中基础和公共科目失分率较高。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优质医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