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2013

森与岛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296

首页> 医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2013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跟寂寞和好

已采纳

一、医患沟通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二)病证诊断(三)鉴别诊断(四)确立治法(五)选方与用药(六)预防与调护21.内庭22.公孙23.三阴交24.地机25.阴陵泉26.血海27.通里28.神门29.后溪30.天宗31.听宫32.攒竹33.天柱34.肺俞35.膈俞36.胃俞37.肾俞38.大肠俞39.次髎40.委中41.秩边42.承山43.昆仑44.申脉45.至阴46.涌泉47.太溪48.照海49.内关50.大陵51.中冲52.外关53.支沟54.翳风55.风池56.肩井57.环跳58.阳陵泉59.悬钟60.行间61.太冲62.期门63.腰阳关64.命门65.大椎66.百会67.神庭68.水沟69.印堂70.中极71.关元72.气海73.神阙74.中脘75.膻中76.四神聪77.太阳78.定喘79.奔脊80.十宣(三)针灸技术1.毫针法2.艾灸法3.拔罐法4.其他针法(1)三棱针法(2)皮肤针法5.针灸异常情况处理(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及起泡6.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四)推拿技术1.(扌衮)法2.揉法3.按法4.推法5.拿法6.抖法7.捏脊法(2)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墨菲征、液波震颤)(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13.脊柱、四肢检查(1)脊柱(脊柱弯曲度、脊柱活动度、脊柱压痛与叩击痛)(2)四肢关节14.神经系统检査(1)肌力、肌张力(2)共济运动(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4)脑膜刺激征(5)拉塞格征(二)基本操作1.外科洗手2.戴无菌手套3.穿手术衣4.手术区消毒5.穿脱隔离衣6.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7.伤口换药8.脊柱损伤的搬运9.长骨骨折简易固定10.心肺复苏术11.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三)辅助检查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心房、心室肥大(3)典型心肌梗死(4)心肌缺血(5)期前收缩(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心房颤动(8)室性心动过速(9)心室颤动(10)房室传导阻滞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气胸(4)胸腔积液(5)急性胃肠穿孔(6)肠梗阻(7)长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1)血液一般检査(2)尿液检查(3)粪便检査(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5)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7)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血清钾、钠、氯(10)淀粉酶(11)心肌酶(12)肌钙蛋白(13)B型心钠素(14)抗链球菌溶血素"0"(15)甲胎蛋白(16)类风湿因子(17)漏出液、渗出液(18)血气分析五、中医常见病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痫病10.胃痛11.呕吐12.腹痛14.痢疾15.便秘16.胁痛17.黄疸43.绝经前后诸证44.带下病45.胎漏、胎动不安46.产后发热47.不孕症48.症瘕49.肺炎喘嗽50.小儿泄泻51.厌食症52.水痘53.痄腮

19评论

灼眼温柔

大纲是考试的命题依据,格式分为单元、细目、要点,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反映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基本要求。(一)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西医及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二)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西医及临床医学:诊断学基础,传染病学,内科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

111评论

缘分少了一丝顾虑爱情多了一思执著

1、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2、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3、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9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00题。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 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题干以叙述式单句出现,备选答案中只有1 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 个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或是完全不正确,或是部分正确。A2 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由1 个简要病历作为题干、5 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1 个是最佳选择。B1 型题(标准配伍题):试题开始是5 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 道试题,要求应试者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在一组试题中,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但也可以一次不选用。A3 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开始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 个~3 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A4 型题(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开始叙述一个以单一病人或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3 个~6 个相关问题。当病情逐渐展开时,可以逐步增加新的信息。有时陈述了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这些信息与病例中叙述的具体病人并不一定有联系。提供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又与随后的改变有关。回答这样的试题一定要以试题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50评论

老死之前一直吵吧

2009年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部分)正式颁布。新大纲在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等方面有所调整。2013年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变动,考试以最新考试大纲为准。一、新考试大纲取消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测试的所有西医内容。取消了中医医师资格第一站辨证论治考试中的双重诊断要求,需要测试的西医内容,调整到第三站考试中作为必答题测试。二、新考试大纲强化了临床操作的测试力度,合理调整、扩展了中医病证、西医病种的测试数量,将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和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纳入了测试范围。在临床操作中进一步强调考生要在叙述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三、新考试大纲体现了不同类别、不同应试对象、不同层次考试的区别,扩展了针灸操作和针灸急症应用测试范围;进一步明确了针灸技术应用能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拔罐操作、推拿技术操作的测试范围;将“病史采集”调整为“中医问诊能力”,在第三站中测试;调整了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测试范围,调整了各站考试题量和分数。四、新考试大纲的中医类别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是医师资格考试中医、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的命题依据。2009年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将启用新大纲。

60评论

最后一次见到你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2.五色主病的机理和特点。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望形体强弱胖瘦与肢体畸形的临床意义。2.望姿态异常(颤动、抽搐、撮空、痿、痹)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颈五官九窍要点:1.望头形、囟门、面肿、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临床意义。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皮肤要点: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痈、疽、疔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络脉要点:1.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2.小儿食指络脉变化的临床意义。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1.观察涕、痰的临床意义。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概说要点:1.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2.舌诊的临床意义。细目二:正常舌要点:1.正常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2.舌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望舌质要点:1.舌色变化及临床意义(淡白、红、绛、紫)。2.舌形变化及临床意义(老嫩、胖瘦、肿胀、点刺、裂纹、齿痕、光滑、舌下络脉)。3.舌态变化及临床意义(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细目四:望舌苔要点:1.苔色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白、黄、灰、黑)。2.苔质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消长)。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第四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音哑与失音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夺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上气、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的临床意义(壮热、潮热、微热)。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要点:自汗、盗汗、大汗、战汗、局部出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细目三:问头身要点:1.问头痛、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2.问肢体痛、重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胸胁脘腹要点:胸胁脘腹部疼痛的性质、伴有症状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目昏、雀目的临床表现。细目六: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问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兼证及临床意义。2.问食欲与食量:多食易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问口味:口淡、口甜粘腻、口中泛酸、口中酸馊、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4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