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8177
他存在远方
A2型题
1.患儿,男,6岁。发热3天,口腔颊黏膜近臼齿处出现微小灰白色斑点,周围绕以红晕,此为:
A.口疮 B.麻疹将出之兆
C.鹅口疮 D.口糜
E.口疔
2.患者,男,22岁。饱餐后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吞酸,矢气频作,泻下酸腐臭秽,脉滑,其舌苔多见:
A.薄白苔 B.薄黄苔
C.黄腻苔 D.白厚腻苔
E.白滑苔
3.患儿,男,12岁。1天前参加同学聚会,暴饮暴食,食后脘腹胀痛。现呕吐酸腐食物,口臭,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宜诊断为:
A.胃火炽盛 B.脾胃虚弱
C.肝火犯胃 D.食滞胃脘
E.肠道湿热
4.患者,女,35岁。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面色㿠白,舌淡嫩,脉沉迟无力。应属:
A.恶风 B.恶寒
C.畏寒 D.寒战
E.实寒
5.患者,女,46岁。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兼食少纳呆,少气乏力。此属:
A.心阳虚衰 B.痰湿困脾
C.脾气虚弱 D.心肾阳虚
E.脾肾阳虚
6.患者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其临床意义是:
A.寒证 B.阴证
C.虚证 D.里证
E.表证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望口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的知识点。(2)口腔颊黏膜近臼齿处出现微小灰白色斑点,周围绕以红晕是麻疹粘膜斑表现,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故B正确。口疮为唇内口腔肌膜出现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疼痛A错误。鹅口疮为小儿口腔、舌上出现片状白屑C错误。口糜为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D错误。口疔为麻木痒痛E错误。
2.【答案】D。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三章望舌-苔质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的知识点。(2)根据题中症状此病为胃肠秽浊之气上蒸,则见舌苔厚腻。D错误。薄白苔为表证A错误。薄黄苔为表热证B错误。黄腻苔提示湿热表现C错误。白滑苔提示有脾肾阳虚,水湿内停E错误。
3.【答案】D。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呕吐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的知识点。(2)呕吐酸腐味的食糜,多因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以致食滞胃脘,胃气上逆所致。D正确。本题没有火象表现AC错误。本题没有面色萎黄,脉弱等脾胃虚弱的表现B错误。本题没有肠道的定位表现E错误。
4.【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五章问诊-畏寒的知识点。(2)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面色㿠白是阳虚畏寒表现。C正确。恶风为怕风避风A错误。恶寒为表证B错误。寒战为邪正交争,病情转变的关键时期D错误。实寒为怕冷,脉紧,拒按等实寒表现E错误。
5.【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诊断学-第五章问诊-嗜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的知识点。(2)饭后神疲,困倦易睡,少气乏力是气虚表现,兼食少纳呆,表明其脾气虚弱。故本题选C.本题没有寒象表现A错误。本题没有脉濡,脘腹痞满,苔腻等的痰湿表现B错误。本题没有寒象DE错误。
6.【答案】A。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中医诊断学-第八章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临床表现的知识点。(2)寒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或畏寒喜暖、冷痛、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概括为“冷、白、稀、静、润”。阴证包含寒证,范围不精准B错误。本题重点描述的是寒象,并未明确提示虚寒实寒C错误。本题侧重点描述的是寒象,没有表证恶寒发热,脉浮的典型特征也没有内脏症候和脉沉等的典型里证表现DE错误。
八号风球
A1型题
1. 寒热往来见于下列哪种证候:
A.表寒 B.里寒
C.表热 D.里热
E.半表半里
2.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其疼痛性质是:
A.胀痛 B.灼痛
C.冷痛 D.绞痛
E.隐痛
3. 下列哪项属于病理性汗出:
A.衣被过厚 B.剧烈活动
C.进食辛辣 D.气候炎热
E.睡眠之时
4. 午后或入夜发热,似有热发自骨内之感,伴颧红、盗汗等症,属于:
A.日哺潮热 B.湿温潮热
C.气虚发热 D.阴虚发热
E.热入营血
5.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
A.表邪入里 B.阳气衰少
C.汗出亡阳 D.真热假寒
E.邪去正安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E。解析:寒热往来见于半表半里。其余均不能出现寒热往来。
2.【答案】D。解析:绞痛指疼痛剧烈,如刀绞割而难以忍受的症状。多因瘀血、气滞、结石、虫积等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或寒邪凝滞气机所致。
3.【答案】E。解析: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汗,属生理现象;而睡眠中汗出,醒则汗止为阴虚的表现,属病理性汗出。
4.【答案】D。解析: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发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
5.【答案】E。解析:战汗先全身恶寒、战栗,接着大汗出提示邪正斗争激烈,为病情变化的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复之佳兆,主疾病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之危候,主病情恶化。
柔情宗师
中药学
A1型题
1.下列各项,不属温热性能所对应作用的是:
A.温里 B.开窍
C.补火 D.温经
E.回阳
2.确定药物寒热、温凉的依据是:
A.神农氏尝百草的体会 B.《素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C.《本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D.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
E.口尝的滋味
3.五味之中,具有泻火存阴作用的味是:
A.甘味 B.咸味
C.辛味 D.苦味
E.酸味
4.外感风热,应选用药物的性味是:
A.辛,温 B.辛,凉
C.甘,寒 D.苦,寒
E.甘,温
5.与海藻相反的药物是:
A.藜芦 B.昆布
C.大枣 D.甘草
E.细辛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药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中药的性能-四气的作用的知识点。(2)①温热药的常见功效有:温里散寒(A错)、暖肝散结、补火助阳(C错)、温阳利水、温通经脉(D错)、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E错)。②开窍醒神(B对)属于寒凉药的常见功效。故本题选B。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中药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中药的性能-四气的知识点。(2)药物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D对)。故本题选D。
3.【答案】D。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中药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中药的性能-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的知识点。(2)①苦味药有泄热、燥湿、坚阴的作用,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D对)。②甘味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A错)。③咸味软坚散结、泻下通便(B错)。④辛味发散、行气、行血(C错)。⑤酸味收敛、固涩,生津止渴(E错)。故选择D选项。
4.【答案】B。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中药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中药的性能-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的知识点。(2)①辛味药治疗表证,寒凉药清热解毒,故外感风热应选用辛凉药(B对)。②温味药温里散寒,治疗寒证(A错、E错)。③甘味药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不对症(C错)。④苦味药泄热、燥湿、坚阴,苦寒药常治疗里热证(D错)。故本题选B。
5.【答案】D。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中药学-第一章总论-第四节中药的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的知识点。(2)“十八反”的内容:“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D对),诸参辛芍叛藜芦。”故本题选D。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