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学霸笔记

挺糟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228

首页> 医学>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学霸笔记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月下饮酒

已采纳

一、考试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西医内科学以及卫生法规;第 二单元科目是中医诊断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以及医学伦理学;第三单元的科目是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 第四单元的科目是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以及传染病学。

温馨提示:为了提前获取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准考证打印、考试、成绩查询、证书领取等重要时 间节点信息,小编推荐大家使用免费预约短信提醒功能,届时环球网校会以短信形式第一时间通知大 家。

二、单元分值

第一单元:考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50分,中药学47分,西医内科学43分,卫生法规10分。

第二单元:考试科目为中医诊断学50分,方剂学47分,诊断学基础43分,医学伦理学10分。

第三单元:考试科目为中医内科学90分和针灸学60分。

第四单元:考试科目为外科学40分,妇科学41分,儿科学39分,传染病学30分。

注意:以上分值仅供参考。

三、考试题型

中医类别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包括A1型题、A2型题、A3型题、B1型题。

A1型题是单句型最佳选择题,A2型题是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A3型题是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B1 型题是标准配伍题。

90评论

你嘴巴真甜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四个单元分别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和方剂学。

具体介绍:

首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基础科目,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方面的知识。这个单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中医的基础,是理解和应用其他知识点的前提。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注重理解概念,掌握基本理论,灵活运用。

其次,中医诊断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核心科目,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和八纲辨证等方面的知识。这个单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选择合适的疗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注重实践,掌握各种辨证方法,学会正确诊断。

接下来,中药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科目,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个单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药物选择和配伍,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注重记忆,掌握各种中药的功效和应用,避免混潜和误用。

最后,方剂学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必备科目,包括方剂的组成、变化、应用和配伍等方面的知识。这个单元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只有正确的方剂选择和配伍,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这个单元时,要注重记忆和应用,掌握各种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学会正确应用。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介绍:

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三部委局共同成立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全国医师资格考试,负责研究制定四个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共性政策;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63评论

火葬旧信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症、证、病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要点: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交感互藏4.阴阳的消长平衡5.阴阳的相互转化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 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5.五脏的外华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第六单元 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征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特征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 气、血、津液细目一: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二: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细目三: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血与津液的关系第九单元 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2.别络的概念3.经筋的概念4.皮部的概念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单元 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细目八:结石要点:1.结石的概念2.结石的致病特点第十一单元 发病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发第十二单元 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气血失常要点:1.气的失常2.血的失常3.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3.湿浊内生4.津伤化燥5.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成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3.扶正与祛邪4.调整阴阳5.调理气血6.三因制宜

16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