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左边的左边不是你
执业药师与驻店药师的区别: 执业药师: 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准入制度,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累计162632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 由于我国执业药师制度起步较晚,执业药师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直接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进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 因此,2001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政府药监部门在全国药品经营企业内开展了从业药师资格认定工作,以缓解执业药师人数不足的矛盾。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政策措施,从业药师资格认定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随着药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从业药师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驻店药师: 驻店药师是指各社会药房和零售药店里的药师,一般由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资格认定,只在各省区域内有效和被认可。 可以说,从业药师和驻店药师的出现,都是在执业药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主管部门同意,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权宜之计。如在广东省,只要具备药学(中药学)或相近专业规定学历的人员,通过报名并参加省里的考试合格,且资历等其他要求符合规定者,均可认定为驻店药师资格。 在管理上,执业药师、从业药师和驻店药师比较类似,都归口药监部门管理,都实行注册和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但他们各自的执业范围却有不同。目前,我国的执业药师分布在教育科研、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单位中《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门槛:凡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均应配备相应的执业药师,并以此作为开办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必备要求之一。而从业药师和驻店药师的执业领域主要在药品经营领域中的零售药店。由于在现有的药事管理法规中,执业药师、从业药师和驻店药师三者是可以替代的,特别在药品经营领域,加上当前药品经营领域中某些不规范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药师素质良莠不齐的局面。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了从业药师的退出时间表。这无疑将使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久不厌
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执业药师累计在有效期内注册人数为636846人,环比增加2724人。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5人。注册于药品零售企业的执业药师581855人,占注册总数的4%。注册于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其他领域的执业药师分别为35054、4024、15786、127人。那现在执业药师的配备如何呢?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5人。(已达到《“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超过4人的目标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执业药师门槛不断提高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每800——1500人里面就配有1名执业药师,我国平均2380人里才有1名执业药师,按照发展来看我国还有100万名左右执业药师的缺口,需求巨大,就业前景乐观。
不讨喜惹人厌
近年来,执业药师一直是新版GSP规定、药店推行药学服务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名执业药师(2000年通过执考),笔者一直在关注业内的各种变化。首先是执业药师立法问题,倡导了很多年却因各种因素而迟迟未能出台,这让笔者不禁唏嘘。毕竟,执业药师的地位只有在法律上得到承认,才能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和支持。比如1998年《执业医师法》颁布后,医师依法执业极大地保障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建议有关部门能早日将执业药师立法摆上议事日程,建立执业药师能力评价标准和分级标准,定期开展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和分级考评,提高执业药师专业能力,提高整个行业药学服务水平。其二是执业药师在零售药店的作用和地位愈发突出,但执业药师的待遇和专业素养并不完全匹配。据了解,目前执业药师主要分布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药房等,不同就业领域的执业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或需要遵循的政策也并不一样。而零售药店执业药师的待遇相比其他领域的执业药师要低,且在药店顾客心目中的认知度也不高,这让很多执业药师都不愿意留在零售药店;部分执业药师专业素养不高又让药店不愿意用成本比较高的执业药师,有时就造成了执业药师“稀缺又多余”的尴尬局面。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民众自我药疗健康意识的增强,如何提高药学服务能力,提升药店终端专业能力,保障居民用药安全,已经成为我国药店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赋予了药师更重要的社会责任。鉴于此,笔者建议药店投资人可让执业药师参股开新店。经营的风险和红利按照股份给到执业药师,既解决需执业药师开新店的硬件问题,又可充分调动执业药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来管理新开门店,解决执业药师自身待遇不高、人才流失等问题。其实,无论是执业药师“社会地位”问题,还是“专业匹配”问题,都有着旗帜鲜明的方向,那就是——专业!现在,专业是零售药店的基本诉求。在未来,只要我们的专业度做到了,什么样的顾客都可以服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