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计算公式大全

倒带到我们的从前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494

首页> 医学> 护士资格证计算公式大全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闺蜜的闺蜜请照顾好我闺蜜

已采纳

【导读】护士常常被人称作为白衣天使,当我们生病或者体检都是护士帮助及指导我们,随着人们对护士职业的正确认知后,不在片面的以为护士就是杂工,护士是同医生并列存在的,护士地位的提升,同时也刺激了大量的考生进行报考护士资格考试,不过要想顺利通过护考还需要下一番功夫,为了帮助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为此小编整理了护士资格考试必备核算常用公式,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体循环血流量核算(行右心导管检查)体循环血流量( L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肺循环血流量核算(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指数为5: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约丢掉20~30%血容量指数>1:约丢掉30~50%血容量(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正常参看值为4~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胸襟比核算公式:胸襟份额=两边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正常值小于心输出量公式: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正常值5~6Lmin(静息时)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护士资格考试必备核算常用公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护士证注册流程也需要注意,免得做了无用功。

65评论

妈妈说网名很长聊天很拉风

和我们一般了解到的考试成绩计算方法不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目并非每答对一题获得一分,而是采用标准分进行计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标准分来衡量你在全国考生中的排名,相对来说比较公平。标准分计算方式: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也叫z分数(z-score),是一个分数与平均数的差再除以标准差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z = (x- u)a其中x为某一具体分数,u为平均数,a为标准差。z值的量代表着原始分数和母体平均值之间的距离,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计算。在原始分数低于平均值时z则为负数,反之则为正数。只要记住这句就行:采取标准分报告成绩,保障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和考生的合法权益。

45评论

承诺像风一样一吹就没

2018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向年底靠近,备考的小伙伴们是否对于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感到头痛欲裂呢?环球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护士资格考试相关的口诀与计算公式,快来一起看看吧!   口诀大汇总  口诀技巧烧伤面积:  三三三,五六七,十三十三二十一,双臀占五会阴一,小腿十三双足七。  小儿运动发育: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小儿预防接种: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日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乳腺癌手术后肢体活动:  一(24小时)动手,三(1-3)动肘,功能锻炼朝上走,四天可以动动肩,直到举手高过头。  产后恢复:  产后一日底平脐,十日降至骨盆里,内膜修复需四周,胎盘附着六周毕。  首选青霉素治疗的疾病:  破伤风、猩红热、肺炎球菌感染、梅毒。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急性脓胸、疖、痈、手部感染,急性肝脓肿、急性乳腺炎、化脓性关节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等急性感染。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除白血病、绒毛膜癌、浸润性葡萄胎外,其他均首选手术治疗。  皮内注射(ID)进针五度角,做过敏试验须备1%盐水肾上腺素,忌用碘酊消毒,拔针后勿用棉签按压。肌内注射(IM):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进行臀部肌内注射。  葡萄糖酸钙的应用:  链霉素过敏、输库存血、高血钾引起的心肌抑制、甲状旁腺误切引起抽搐(发作时静注)、VitC缺乏性手足抽搐(镇静同时缓慢推注)、硫酸镁中毒。  碳酸氢钠的作用:  1%-2%的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去污防绣;1%-4%可用于口腔真菌感染,2%-4%可用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冲洗,2%的碳酸氢钠可用于鹅口疮患儿口腔清洗。敌百虫农药中毒禁用碳酸氢钠洗胃(会被氢化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不同浓度乙醇作用:  20%-30%乙醇: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给氧,从而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30%乙醇:湿润、松解头发缠结;25%-35%乙醇:乙醇擦浴;50%乙醇:皮肤按摩;75%皮区消毒(70%);95%乙醇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湿敷等。   计算公式大全   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25  2~12岁: 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16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