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8817
重复沉默
口腔溃疡中医治疗2005-3-23 9:35:55 巧治痛风,摆脱终生病 放心120与新浪强强联合 验方一组成:胆矾若干克�用法:将胆矾涂于溃疡面,不要研成粉,以防过量。�主治:口腔溃疡。症见口唇、舌、颊部内粘膜有溃疡面,红肿疼痛难进食,说话困难,舌质红,脉弦滑数。验方二组成:黄连10克赤芍15克苍术12克枳壳12克青皮10克土贝15克茯苓15克莱菔子20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200毫升,2次分服,每日1剂。�功用:清热利湿,舒肝和胃。�主治:顽固性口腔溃疡参考资料:
你听不见的承诺
口腔溃疡,也叫口疮、就是口内生疮,即边缘色红,中心是黄绿色的溃烂点,疼痛剧烈,流口水,常伴口臭、口干、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轻的口疮只溃烂一二处,重的口疮可扩展到整个口腔,甚至引起发烧和全身不适。口腔溃疡的病因很不明确,可能与精神因素,病毒感染、缺少维生素、过度疲劳等有关。因此治疗应综合进行。此外,口腔溃疡也被认为与遗传、荷尔蒙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阴亏虚、外感湿热等密切相关,久之,湿热与气血相搏,湿、毒、瘀相互胶结,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同时食积,肉积、水积、气积等所至内分泌失调与脏腑功能失调,肠胃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病菌病毒破坏口腔分泌腺体,并破坏了口腔黏膜,亦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方一】珍宝散【出处】《丹台玉案》卷三【组成】珍珠9克,硼砂、青黛各3克,冰片1.5克,黄连、人中白各6克。【功用】清热消肿,祛腐敛疮。【主治】治疗口舌生疮,疼痛而影响饮食者。【方解】方中珍珠外用可燥湿敛疮,硼砂、青黛、冰片以清热解毒止痛,并配以黄连、人中白以清热燥湿消肿,主要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敛疮。【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硼砂对皮肤黏膜有收敛保护作用和抑制某些细菌生长的作用;青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抗菌作用。【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0.2克掺患处,每日2次。【方二】柳花散【出处】《外科正宗》卷四【组成】黄柏净末30克,青黛9克,肉桂3克,冰片0.6克。【功用】清热降火。【主治】治疗虚火所生之口疮,色淡而有白斑细点者。【方解】方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配以青黛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并佐以少量肉桂以止痛,使以冰片以清热止痛,全方起到清热降火解毒止痛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柏含有多种生物碱,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外用可促使皮下渗血的吸收;青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有抗菌作用;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肉桂含有桂皮油,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并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法】各为细末,共再研,瓷瓶中炙贮。每用少许吹之。【方三】辰砂定痛散【出处】《外科大成》【组成】(煅)软石膏30克,胡黄连0.6克,辰砂1.5克,冰片0.6克。【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治疗口疮伴身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者。【方解】方中煅石膏,冰片、辰砂可清热泻火,解毒止痛,收敛生肌,配以胡黄连清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诸药相配可清热止痛。【药理】药理研究发现辰砂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并有解毒防腐作用;石膏能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冰片局部应用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胡黄连的根提取物有抗菌作用。【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0.2克涂于口疮处。每日3次。【方四】加味葛根承气汤【出处】《陕西中医》【组成】葛根10~30克,大黄5~15克,芒硝5~10克,炙甘草3~10克。【功用】清热泻火。【主治】治疗小儿口疮,伴口渴、便秘,舌红、脉弦滑者。【方解】方中葛根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配以大黄、芒硝苦寒之品,苦能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具清热泻火、荡涤胃肠积滞作用;炙甘草可以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药性。全方共奏清热泻火解毒之功。【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具有明显解热作用,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甘草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的黏膜。【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方五】竹叶合剂【出处】《浙江中医杂志》【组成】淡竹叶、山栀、大青叶、银花各9克,生石膏30克,黄连、甘草、薄荷各4.5克。【功用】清热泻火止痛。【主治】治疗小儿口疮。【方解】方中淡竹叶、山栀合用以宣泄邪热,解郁除烦;生石膏辛甘性寒,能清热泻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银花、大青叶具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之功,黄连可清热燥湿,薄荷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甘草清热且调和诸药。【药理】近来报道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并可减轻其口渴状态;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从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淡竹叶有退热作用;栀子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止血作用;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有明显抗炎及解热作用;大青叶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疗程。【按语】本方加减法:便秘者加大黄4.5克,舌红龈肿者加石斛、玄参各9克。【方六】黄连升麻散【出处】《千金要方》【组成】升麻45克,黄连23克。【功用】清热解毒。【主治】治疗口疮伴口气热臭者。【方解】方中升麻甘寒,清热解毒,尤善清解阳明热毒;黄连泻火解毒,尤善清心经实火,并可疗疮毒。【药理】现代研究发现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滴虫、流感病毒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用法】上药为末。每次取3~4克含服或开水冲服,每日3次。【方七】泻导汤【出处】《洞天奥旨》【组成】石膏3克,茯苓6克,滑石6克,泽泻4.5克,甘草1.5克,黄柏、贝母各3克。【功用】清热利湿,消肿敛疮。【主治】治疗湿热内蕴,口疮疼痛,疮面糜烂或有腐秽臭气者。【方解】方中石膏、黄柏清热燥湿泻火,且配以滑石、泽泻、茯苓以加强收湿敛疮生肌;佐以贝母味苦性寒,能苦泄清热毒,开郁散结,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加强解毒之功。【药理】现代药理表明贝母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泽泻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滑石有保护创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的作用;黄柏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抗菌效力。【用法】水煎服。小儿减半。每日1剂。【方八】升麻柴胡汤【出处】《三因方》【组成】柴胡、升麻、芍药、栀子、木通各30克,黄芩、大青叶、杏仁各22.5克,石膏60克。【功用】清热泻火,活血止痛。【主治】治疗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方解】方中升麻、柴胡入脾胃经,善引清阳之气上升,且可清解阳明热毒;栀子、黄芩可清热泻火;芍药可清热凉血止痛;杏仁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全方升中有降,升降并用,升脾胃之清阳降心脾之虚热,以清热泻火止痛。【药理】药理研究表示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可以抗感冒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升麻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作用;芍药含芍药苷,具有镇静、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栀子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姜5片,煎至100毫升,食后服。每日2次。【方九】二辛煎【出处】《景岳全书》【组成】北细辛9克,生石膏30克。【功用】清热泻火止痛。【主治】治疗胃火炽盛,上灼口腔而致口疮,伴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者。【方解】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北细辛疏风散邪、通窍。【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含挥发油,水及醇提取物分别具有解热、抗炎、镇静、抗惊厥及局麻作用,且有抑菌作用;石膏对内毒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并可减轻其口渴态。【用法】上二味,用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趁热频漱。【方十】银蓝汤【出处】《上海医药杂志》【组成】银花9克,板蓝根12克,生地黄9克,连翘9克,薄荷(后下)3克,甘中黄4.5克。【功用】清热解毒,止痛生肌。【主治】治疗小儿口疮,时有复发者。【方解】方中银花、连翘、薄荷清热解肌,疏散风热,配以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之功,生地黄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养阴生津,清热凉血之要药。【药理】药理研究发现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有明显抗炎及解热作用;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有抗炎作用;板蓝根可增强免疫功能;薄荷含薄荷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有消炎、止痛、止痒作用;生地黄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方十一】桂枝姜苓汤【出处】《医学摘粹》【组成】白芍12克,桂枝6克,干姜6克,茯苓9克,甘草6克,玄参9克。【功用】温经散寒,燥湿敛疮。【主治】治疗脾胃虚寒,湿浊。上犯而致口疮,见口腔溃疡1~2个,黏膜不充血,舌淡红,苔薄腻者。【方解】方中干姜、桂枝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茯苓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能健脾补中,利水渗湿,玄参苦甘咸寒而质润,功能清热凉血、养阴润燥、泻火解毒,白芍、甘草相配可缓急止痛。【药理】药理发现干姜有镇呕、镇静、镇痛、祛风健胃、止咳等作用;桂枝有降温解热作用;芍药含芍药苷,具有镇静、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玄参可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消除炎症,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十二】升麻散【出处】《赤水玄珠》【组成】升麻4.5克,赤芍、人参、桔梗、葛根、薄荷、防风各3克,甘草1.5克,生姜1片。【功用】益气活血,祛风敛疮。【主治】治疗气虚而外感风邪,口疮复发者。【方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升麻辛甘性寒,性能升散,有疏散风邪之功,性寒又可清热解毒,配以葛根、防风、薄荷以加强解表之功。桔梗辛散苦泄,宣开肺气,佐以赤芍以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药理】药理研究发现人参有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抗过敏作用;桔梗含桔梗皂苷有抗炎作用,还有解痉、镇痛、镇静等作用;升麻、赤芍提取物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葛根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薄荷有消炎、止痛、止痒作用;防风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心软的人注定被欺负
中医将本病称为“口舌生疮”、“口疮”、“口疡”。认为其发病原因为嗜食辛辣炙煿之品,心脾积热,蒸腾于口腔,或阴虚有热,虚火上炎所致。《方1.》六味地黄丸治口腔溃疡六味地黄丸切一小块,敷患处,闭紧嘴约10分钟,连续敷2~3次口腔溃疡即愈。《方2.》白矾膏治口腔溃疡 【组成】白矾6克,白糖4克。 【做法】将上述两味,放入瓷器皿内,置文火上加,待其溶化成膏后稍冷即可使用。若遇凝固时可再加温溶化使用。用时以棉球蘸白矾膏涂于溃疡面上,每日1或2次。 【功效】清热解毒,生肌止痛。主治顽固性口腔溃疡。
拐角深处白衣男子
溃疡栏目为您介绍的是口腔溃疡的中药偏方。大家都知道,口腔溃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虽算不上是会威胁到我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但病情严重的话也会产生病变的。为此,我们有问必答网有着多年行医经验的老中医将为您开一帖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方,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有问必答网医生表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糜”范畴,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具有周期性、游走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唇内、颊、舌缘等处糜烂、疼痛,影响饮食及工作,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细究其因,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较长,经多法治疗乏效,是因脾肾阳气不足,与心胃火热毒邪相杂并见,呈现寒热互结的双向性的病理反应之故。诚如《医贯》所云:“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虚火,各经传遍所致。”以下献上偏方一帖。连附姜桂汤药物组成:黄连、白术、当归、牛膝、白及各10克,生地12克,附子、炮干姜各6~9克,肉桂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疮面周围红肿痛烦者,加黄芩、连翘各10克;口苦,大便干涩者,去附子加大黄、枳实各6~9克;心烦焦躁,睡眠不佳者,加竹叶6克,合欢皮15克;口腻食不知味者,加藿香、茯苓各10克,陈皮6克;伴神疲体倦,有气血虚弱征象者,加黄芪15克。复发性口腔溃疡由于病程长,变化多,临床每多寒热虚实互见,湿、毒、瘀夹杂,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局部症状,更要重视全身情况。黄连有很广谱抗菌效果,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还有解热、镇痛、镇静、局部麻醉等作用;生地清热凉血,泄血中热毒伏火;白术燥湿助运,健脾益气而和中,且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强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附子、干姜辛散温通,振脾肾,复元阳,同时制黄连的苦寒之性,使泻火而不伤正。看了以上的介绍,大家是否对此有一定的思考与一定的了解?我们有问必答网的医生将全意为您的疾病、为您的健康负责。若是您有什么疑问,您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医生,我们的医生会全意为您答疑解惑的。又或者,您也可以给小编写信,反映您的意见与建议,我们会根据您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