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执业医师注册人数

没犹豫过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907

首页> 医学> 宁德市执业医师注册人数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姑娘你薄凉如初少年你情深似海

已采纳

在第3个中国医师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医师队伍总数已达到7万人。已要求各地要主动关心关爱医务人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提高和保障薪酬待遇。据近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医师人数已达7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比近百分之六十。相比于15年,增加了80多万人。有关人士表示,为弘扬广大医务人员在抗疫工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彰显医务工作者护佑人民健康的职责使命,也激励广大医务人员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有关部门将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确定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健康”。那么,执业医师有多难考?首先,要想踏入医疗行业行医,必须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并注册取得执业证,否则属非法行医,要负刑事责任。 众所周知,执医考试报名程序复杂,审核严格。自从1999年《执业医师法》颁布以来,国家施行医疗行业准入制度。由原卫生部组织考试,根据需求用统计学划定合格线,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近几年执业医师的通过率,每年大概浮动在 20%-25%之间。执业医师考试教材涵盖范围大、考点多、知识面广;从基础学科的三理一化(生理、药理、病理、生物化学)、人文法规,到临床学科的内外妇儿、传染等近二十多个系统(学科)。总结历年试题,虽然考试难度不大,但考察范围很广;这也是导致好多研究生两三年也考不过的原因,因为研究生考试范围小、有深度,执业医师考试内容虽然表浅,但范围大涉及学科多。

83评论

不肯认错

我国医师数量已达7万人,执业医师的通过率非常低,基本上是十不存一,但是一旦考上,福利待遇都非常不错!

48评论

醉青

解放前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下,宁德市中小学生仅占人口总数的6%,全、半文盲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宁德市初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完整体系。至1992年,全市有各类学校4893所,教职工32491人,高级教师391人,中级教师5591人,初级教师22344人,在校学生550556人。其中大中专学校7所,在校生550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8所,在校生10344人;普通中学125所,在校生4万人;小学4338所,在校生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52%,小学生毕业升学率达8%;幼儿园384所,在园幼儿8万人。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2年,向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21577人,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7659人,其中300多人考取研究生,32人成为博士生,41人由国家派往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留学;成人教育方面,1992年扫除文盲99万人;职业教育方面,有职业学校32所,在校生8972人,是1981年的46倍。 2012年,宁德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230人,在校生8780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3万人,在校生32万人,毕业生2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7万人,在校生39万人,毕业生16万人。初中招生62万人,在校生80万人,毕业生55万人,初中入学率61%。普通小学招生31万人,在校生99万人,毕业生76万人,小学入学率99%。特殊教育在校生307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2万人,入园率39%,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市已审批设立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达228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德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福建省宁德地区农科所、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方面成绩斐然。尤其是1978年以来,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发努力,积极探索,取得一大批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1979—1992年,宁德市有327项科研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48项,厅局级奖122项,地区级153项。食用菌技术开发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生产性对虾人工育苗研究成功;大黄鱼人工育苗孵化在国内首次取得成功。1992年宁德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995人,有民办科研机构61家,科技示范乡镇21个,涌现一批科技专业户、示范户,有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广大农村的推广应用。 2012年,宁德市新增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累计65家;新增创新型企业7家,累计13家。全市科研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企业立项数及资助金额再创历史新高,有67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其中 “闽东中小电机创新产业集群项目”作为中国第四个国家创新基金产业集群扶持项目获立项55个;福建亚南新能源燃料电池项目和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鱼类遗传选育等两个项目获科技部“863”计划扶持。福安被认定为国家火炬中小电机特色产业基地。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和优势企业增至101 家。全市专利申请1837件、授权104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6%。全年有36家36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共免费、减半检定计量器具1万台件,年末有42家电机企业获得106本3C认证。全年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1件,驰名商标总数达22件,居全省设区市第四位;新增福建省著名商标39件,总数达175件;新认定宁德市知名商标68件,总数达335件。新核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件,全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42件,继续居中国设区市前列。全市注册商标总数达到11646件。到1992年,宁德有各类卫生机构313个,其中医院132所,共有病床位5196张,卫生技术人员从1949年前的130多人发展到704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的86人,主治医师等中级技术职务的740人,医师2292人。地县医院科室齐全,配套成龙,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医疗设备不断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平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左右增至68岁左右。 2012年末,宁德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69个,其中医院36个,卫生院10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40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19人,注册护士4944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0893张,比上年增加1113张。1953年,现代剧《炊事员》参加省第三届戏剧会演,被载入中国地方戏集成福建卷;1957年,11个节目参加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其中《茶篮舞》、《婚礼舞》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较高评价并被拍成纪录片。1978年以后,宁德市共创作各类体裁文学作品6000多篇(件),摄影作品《晨昏绿恋》是福建省唯一参加国际第五届摄影展览的作品;散文《春天的歌》、宣传画《我们为明天着想》、小说《永远吃香的人》和一些金石作品获全国奖;小说集《三月清明》等3本专集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记住这雨》获奖后译成英、法文对外出版发行。共有20多位作者的作品获得全国和省的文学奖,50多部剧本获省、地剧本创作奖,200多名演员获优秀演出表演奖。闽东的畲族文化艺术、北路戏从1949年前濒临灭绝的境地得到挖掘发展,山歌表演唱《难为迎亲伯》、《丰收喜》,山歌剧《金鸡娘》等节目参加全国和省少数民族民间文艺音乐舞蹈会演,获得较高评价。1992年,宁德市村通播率达2%;有电视发射及转播台276座,卫星电视地面站177个,有线电视台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 2012年,宁德入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年末宁德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剧场、影剧院6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1个。年末广播电台1座(市级),中波广播转播台 4 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1座,广播节目 9 套;电视台1座(市级),电视节目3套,电视发射转播台10座;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0268公里。全市拥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分别列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三、二位。 截至2011年,有铁路196公里,其中温福铁路146公里,外福铁路50公里。“十二五”将围绕推进“三纵五横”铁路网建设,规划里程783公里。“三纵”即温福铁路宁德段(146公里)、宁德至漳州高速铁路宁德段(约150公里)、沿海货运铁路宁德段(约150公里);“五横”即浙江衢州至宁德铁路宁德段(约105公里)、合肥至福州高速铁路宁德段(约20公里)、宁德至古田(南平)铁路宁德段(约102公里)、宁德至浙江丽水铁路宁德段(约60公里)、宁德至江西上饶铁路宁德段(约50公里)。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途经宁德市古田北站。古田北站站区位于古田县黄田镇洋上村,距县城约14公里,是合福高铁途经宁德市境内的唯一站点。截至2011年,通车里程9644公里,等级公路为8793公里,占通车总里程18%,路网密度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公里,二级公路549公里,三级公路468公里,四级公路7583公里,等外公路851公里。“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推进 “三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里程840公里。其中,“三纵”: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163公里)、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宁德段(约171公里)、寿宁-周宁-屏南-古田高速公路(约127公里);“四横”:福安至寿宁高速公路(约58公里)、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宁德段(约92公里)、宁德城澳至古田高速公路(约106公里)、京台高速公路宁德段(约40公里);“三联”:溪南疏港支线高速公路(17公里)、水门机场高速公路连接线(约11公里)、霞浦城关至东冲高速公路(约55公里)。 截至2012年,公路通车里程1008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9247公里,高速公路8公里。

149评论

稚子心

古田于五代南唐(约955年)创办蓝田书院,为民间办学之始。宋景德二年(1005年)首建官办县学。庆元三年(1197年)朱熹避难古田,先后在城乡书院讲学,尊儒尚学之风日盛。宋代考中进士者达161人。元、明、清三代有史籍可考的有私办社学5所,书院20所,私塾开设更为普遍。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光绪十三年(1887年)起,英美教会先后在古田创办6所教会学校,光绪二十七年起,县署及地方人士先后创办4所两等小学堂。至宣统三年(1911年),有两等小学堂10所,学生600余人。其间,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专业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继起步。  民国初期,推行新学制,各乡镇普遍办起小学,原6所教会学校发展为附设小学的初级中学。民国十五年(1926年)创办县立中学,民国十八年创办聋哑特教班,为全省第一所聋哑学校。民国三十六年,华侨和地方人士集资创办玉田高级中学。至解放前夕,全县计有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101所;中小学教师224人,中小学生5005人,平均270人万。有赴美、日等国留学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者30多人。解放初,县人民政府接管原公办私立及教会学校,予以整顿,重新命名。并兴办冬学和干部职工业余文化学校。贯彻“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大批工农子女得以入学。1953年,扩大原有学校规模,兴办许多小学,成立小学辅导区,改变管理体制。1958年,古田迁城,对中学再度调整,重新布局。至1966年夏,全县计有中学6所,小学664所;中小学教师1638人,中小学生47945人,平均1957人万。同时大力发展工农业余教育,扫盲工作成果显著。古田秀峰乡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无文盲乡。“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一度停课,1969年复课后,学制缩短为4年;小学教学秩序被打乱。工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推行“斗、批、改”,“开门办学”,强调劳动,轻视文化知识。教育质量下降。  1977年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古田教育事业取得明显进展。1985年3月,古田县获得普及初等教育合格证书。1986年,国家教委授予瑞岩小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1月,经宁德地区行政公署派员检查验收,确认古田为扫除文盲县。各中、小学致力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四有”新人,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至1990年,全县计有完全中学6所,初级中学14所,完全小学280所,初级小学407所;中小学教师3649人,中小学生60965人,平均1519人万。全县幼儿入园率达84%。1977~1990年,中学毕业生考入大专院校的2790人,考入中专的3766人,合计6556人。 2014年3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50人,在校生785人,毕业生402人,专任教师99人;2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招生18人,在校生197人,毕业生11人,专任教师60人;25所普通中学校共招生4324人,在校生13655人,毕业生4947人,专任教师1662人;38所(教学点35个)小学校共招生3641人,在校学生19077人,毕业生3011人,专任教师1434人;49所幼儿园共招生4053人,在校生10214人,毕业生3858人,专任教师5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02%;初中入学率9%。殷周时代,先民已能制陶,使用石斧、石锛等工具。隋代即有香菇种植。唐宋时,酒曲酿造、炼铁、造纸、建筑等行业兴盛,出现不少能工巧匠。元代开设惠民药局、麻风院。明代纺织、制粉干、豆腐等行业兴起,推广植桑养蚕。清代始兴印刷、刻印、制伞行业,设电报局,西医传入,中医发展,且名医辈出。民国时期,电力、衡器、竹编、制鞋、裁缝、糕饼等行业发展,印刷、铁器行业较为发达。1990年,全县有公办科技机构5所,民营科技机构23个,自然科技专业人员1360人,群众科技人员3308人,获各级科技成果奖73项(次),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36项次。 2014年依托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开展“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20个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攻关,推广“五新”技术5项,高压灭菌、自动拌料装袋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组织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已成功立项国创项目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级计划项目4项,共获得上级科技部门项目扶持资金205万元。征集食用菌、茶叶、水果、节能环保新技术等各类县级科技项目20多项。全年专利申请为91例,其中:发明25例,实用新型32例,外观设计34例。授权为42件,其中:发明5例,实用新型23例,外观设计14例。自唐建县时,民间文化就开始兴起。五代至清末,文人著述颇丰,代有名家。宋林用中之理学,明张以宁之诗文,清曾光斗之书法,皆负盛名。民国时期,有诗社联吟活动,并且成立县民众教育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现代文艺创作崛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九叶派诗人杜运燮曾饮誉中国诗坛。 2014年末全县文化系统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电影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8个。举办“文体活动进社区,欢欢喜喜盛丰年”新春系列、“庆祝五一晚会”、卢捷油画作品展、黄祖湖书画篆刻展、清廉颂书画摄影展等文艺演出与展览22多次。县闽剧艺术中心创排《仕女图》、《相思曲》等3部新戏,组织各类演出近300场。青少年艺术中心全年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1400多人次。组织县文化馆、图书馆、闽剧艺术中心到下洋、罗华等5所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扶贫,到凤埔等乡开展送书下乡、到杉洋、水口等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全年借阅图书71350多人次,76330册次。2014年末县级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3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县级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66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8%。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古田县中医历史悠久,元末创建惠民药局,明初设医学训科员。医疗全赖中医坐堂施诊或流动行医。历代有名医。民间重草药治疗常见病。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西医传入,创设医馆对外开诊。民国时期,西医逐渐发展,主要医疗保健单位有怀礼医院、县卫生院、麻风疗养院等3家,私人诊所36家。全县医务人员近70人,其中西医士31人。平均每万人仅有医务人员1人。医疗设备简陋,农村缺医少药。鼠疫、霍乱、天花、疟疾等传染病及丝虫病、甲状腺肿等地方病为害甚烈。  解放后,发展西医,发扬中医传统,倡导中西医结合。50年代初,有医务人员332人,床位145张。1958年,建立县、公社、大队三级医疗保健网,成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通过数年持续开展除害灭病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先后消灭鼠疫、天花、霍乱等传染病。60年代,健全公社、大队保健院、站,培养中医药人员,充实西医队伍,至1966年,全县医务人员577人,床位375张。70年代,兴办大队合作医疗站202个,培养赤脚医生415人;消灭丝虫病。至1990年,县内基本消灭麻风病。全县共有县级医疗卫生单位9家,乡(镇)卫生院14所,村卫生所315个,批准个体开业诊所58个。各医院备有大型医疗器械268种,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118人,床位616张,平均每万人95人,4张。 2014年未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6个,其中县级9个,省属企业职工医院1个,民办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年未共有卫生医疗机构人员数1448人,其中执业医师302人,助理执业医师65人,注册护士532人。年未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1313张。2012年福建省市涉及古田县的5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县级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转移农村劳动力5588人,新增城镇就业36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4%。农村低保标准从1200元提高到180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率分别达6%和65%,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应发尽发。新建农村敬老院3所、“五保幸福园”1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个。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428套。再次荣获福建省省级卫生县城称号。2012年初古田县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古田县实施第一批扶贫项目19类53项,总投资3亿元。已完成或竣工4项,启动建设33项,开展前期16项,争取上级补助2亿元。 2014年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160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4740人。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83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8万元;发放城乡低保电费补贴58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金81万元,补助3161人。城乡医疗救助6646人次79万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483人,救助金98万元;临时救助307户,救助金61万元。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2个,床位数534张,收养194人。古田民间传统体育主要有武术、龙舟、舞龙、舞狮、气功、棋类等项目。唐天宝年间(742~755年),部分寺院武僧日夜习武。宋代习武之风日盛。明末清初,旧城、谷口、水口、平湖等地赛龙舟初具规模,每逢春节、元宵及喜庆等节日,舞龙、舞狮为重要活动项目。清末至民国初,尤尚南少林派龙桩拳,体操、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传入古田,学校专设体育课程开展体育活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设体育科,举办首届体育运动会。民国二十九年建县体育场,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1952年举办县首届工人运动会。1954年全县广泛开展工间操(包括广播操、生产操和练功十八法)活动。此后,农村民兵营、团支部利用农闲组织开展球类、田径、射击等活动,中学和部分农村还推行“劳卫制”。1956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62年创办县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城乡组织30多个业余篮球队。1972年县少体校开办游泳、射击、体操、乒乓球等培训班。至1990年,全县有体育协会组织8个,基层分会282个;举办县体育运动会6届,工人运动会7次,农民运动会5次,中小学运动会14次,聋哑人运动会2次,老年人运动会1次;为国家队和省队培养、输送运动员18名,获世界和亚洲地区比赛冠、亚军计16人次,获全国比赛金、银、铜牌计21人次,获省级比赛第一、二、三名计343人次。是年,古田县获“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2014年向省体工队输送1名队员,省体校输送2名队员,市体校5人。组织参加宁德市少年儿童举重锦标赛,获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四名;参加福建省少儿游泳冠军赛暨十五届省运会选拔赛,22名运动员全部入围省运会决赛;参加第十五届省运会体操比赛获得2金6银5铜的较好成绩,谢宇聪获得男子个人小鞍马第一名、吊环第二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古田籍运动员翁巧珊获得亚运会、亚州沙滩运动会比赛帆板金牌。

151评论

有可能

截止到今年339万执业医师和1万乡村医生

164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