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4154
用帆布鞋走出女王的气质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I型 (一)概述 该病为相对良性的运动感觉性神经病,包括多个类型。最常见的IA型的基因突变位于常染色体17pll的髓磷脂特异蛋白22基因(PMP-22基因);IB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lq22的髓磷脂蛋白Po基因;IC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l6p13,ID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0q21的EGR2基因;IE型的突变基因位于lq22的蛋白0基因;IF型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8p21的神经丝蛋白轻链基因。病理改变特点:周围神经肥大,远端大量髓鞘脱失及"洋葱球"样结构形成,轴索数量也出现不同程度减少。随着病程的进展,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进行性下降。 (二)临床表现 6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75%的患者在10岁以前起病。l0%在10~20岁起病,很少在30岁发病。首发症状经常为步态异常,下肢远端肌肉力弱、萎缩,导致下肢外观呈倒挂的酒瓶状,足部马蹄内翻及爪形趾。跟腱反射早期消失。感觉障碍不显著。部分患者上肢亦可累及,出现爪形手及手部轻微感觉障碍。在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者可以见到因咽喉部受累而导致的睡眠呼吸障碍。查体可以发现肥大增粗的周围神经。 (三)辅助检查 13患者肌电图可见纤颤波或正锐波及运动单位时限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可低至l0~20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亦减慢,腓肠神经感觉电位往往减低甚至无法测出。CMAP由于伴随的轴索损害而下降,其下降程度与疾病的病变程度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程度具有相关性。F波延长。脑干听诱发电位可以出现I波延迟。脑脊液蛋白含量可以升高。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Ⅱ型 (一)概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目前发现的基因异常分为ⅡA(Ip36)、IIB(3q13-q22)、ⅡC、ⅡD(7p15)和ⅡE(8p21)等。病理改变特点是出现粗的有髓纤维轴索变性,数量轻度减少,可以看到明显的有髓纤维再生簇结构,一般无有髓纤维的Wallerian急性变性改变。也没有显著的薄髓鞘纤维,未见节段性脱髓鞘及“洋葱球”形成。 (二)临床表现 发病晚,进展缓慢,到成年期出现足踝部肌肉力弱,感觉障碍轻微,近端腱反射常保存。全部患者均有马蹄内翻足,高弓足的出现率达100%。在个别的患者出现听力丧失。本病起病多在中年之后,预后相对较好。 (三)辅助检查 周围神经无节段性脱髓鞘或“洋葱球”形成,但存在比较多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结构。神经传导速度仅轻度减慢,达38~62米秒,但CMAP和SNAP均有明显下降。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Ⅲ型 (一)概述 亦称Dejerine-Sottas病,显性遗传的DSS-A型为l7号染色体PMP-22基因突变。隐性或显性遗传的DSS-B型为染色体lq22上的P0基因突变,DSS-C为位于8q23-24的基因突变导致。病理检查见周围神经束增粗,常见节段性髓鞘脱失及较多的"洋葱球"形成,髓鞘经常发育不良,大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索明显减少,遗留的轴索细小,以周围神经远端为重,无髓神经纤维的数量正常,但口径轻度变小。 (二)临床表现 婴儿期发病,一般小于3岁,学步晚,在15~48个月学会行走。行走力弱。远端重于近端,其肌肉力弱及萎缩不限于下肢,躯干肌肉亦可力弱。腱反射减退,偶尔可见颅神经的受累,包括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眼睑下垂、眼震和眼外肌活动受限等,也可出现轻微的听力下降。患者经常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粗糙并伴有骨骼畸形,一般在十几岁之前病变轻微,也可见严重致残的报道。周围神经明显增粗,易于触及。病情缓慢进展,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三)辅助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一般低于10ms.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Ⅳ型 (一)概述 又称遗传性共济失调性多发性神经炎或Refsum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周围神经病。 (二)临床表现 成人型10~30岁起病。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为四肢远端性对称性运动感觉神经病,表现为远端肌无力和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少数患者感觉症状可不明显。视觉受累表现为视力减退,夜盲,视网膜色素变性,视野缩小,瞳孔异常和白内障。多数患者有心肌损害,还可有神经性耳聋,嗅觉丧失,小脑性共济失调,骨骼畸形,皮肤角化或鱼鳞癌。 婴儿型在婴儿后期至儿童前期起病,还可有抽搐和肌张力低下。本病可因心脏损害引起急性心衰导致猝死。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一般l~3gL,糖和氯化物含量及细胞数正常。血清植烷酸水平也明显升高,脂肪酸升高10%~20%。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中等程度减少。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清植烷酸水平为重要诊断依据。 (四)治疗 治疗可采用饮食疗法,限制植烷酸摄入(牛奶,牛脂,蛋类及含绿叶素较多的蔬菜和水果)以减轻周围神经和小脑症状,阻止病情进展。
假象总太温暖
【导读】考试大纲对于一门考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往往都是起决定性作用,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呢?如果大家想了解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那就请看下文吧。一、职业素质(一)医德医风(二)沟通能力(三)人文关怀二、病史采集(一)发热(二)皮肤黏膜出血(三)疼痛头痛、胸痛、腹痛、颈肩痛、关节痛、腰痛。(四)咳嗽与咳痰(五)咯血(六)呼吸困难(七)心悸(八)水肿(九)恶心与呕吐(十)呕血与便血(十一)腹泻与便秘(十二)黄疸(十三)消瘦(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十六)血尿(十七)痫性发作与惊厥(十八)眩晕(十九)意识障碍三、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况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2.皮肤3.浅表淋巴结(二)头颈部1.眼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2.口咽部、扁桃体。3.颈部甲状腺、气管、血管。(三)胸部1.胸部视诊(1)胸部的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2)胸壁、胸廓、胸围(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2.胸部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3.胸部叩诊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4.胸部听诊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5.乳房检查(视诊、触诊)6.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7.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8.心脏叩诊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9.心脏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10.外周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2)血管杂音静脉杂音、动脉杂音。(3)周围血管征(四)腹部1.腹部视诊(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2)腹部外形、腹围(3)呼吸运动(4)腹壁静脉(5)胃肠型和蠕动波2.腹部触诊(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4)腹部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3.腹部叩诊(1)腹部叩诊音(2)肝浊音界(3)移动性浊音(4)肋脊角叩击痛(5)膀胱叩诊4.腹部听诊(1)肠鸣音(2)血管杂音(五)脊柱、四肢、肛门1.脊柱检查(1)脊柱弯曲度(2)脊柱活动度(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2.四肢、关节检查3.直肠指检(六)神经1.神经反射(1)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膝反射。(2)浅反射(腹壁反射)2.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3.病理反射(Babinski征)四、基本操作(一)手术区消毒、铺巾(二)手术刷手法(三)穿、脱手术衣(四)戴无菌手套(五)手术基本操作切开、缝合、结扎、止血。(六)清创术(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八)脓肿切开术(九)换药与拆线(十)吸氧术(十一)吸痰术(十二)胃管置入术(十三)三腔二囊管止血法(十四)导尿术(十五)动、静脉穿刺术(十六)胸腔穿刺术(十七)腹腔穿刺术(十八)腰椎穿刺术(十九)骨髓穿刺术(二十)脊柱损伤的搬运(二十一)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二十二)心肺复苏(二十三)简易呼吸器的应用(二十四)穿、脱隔离衣五、辅助检查(一)心电图检查1.正常心电图2.窦性心动过速3.窦性心动过缓4.房性期前收缩5.心房颤动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室性期前收缩8.室性心动过速9.心室颤动10.房室传导阻滞11.左、右束支传导阻滞12.左、右心室肥厚13.急性心肌梗死(二)X线平片影像诊断1.正常胸片2.肺炎3.浸润型肺结核4.肺癌5.心脏增大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6.气胸7.胸腔积液8.正常腹平片9.消化道穿孔10.肠梗阻11.泌尿系统阳性结石12.长骨骨折13.肋骨骨折(三)X线胃肠道造影影像诊断1.食管静脉曲张2.食管癌3.消化性溃疡4.胃癌5.结肠癌PT、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5.痰液病原学检查6.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7.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8.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9.肝功能10.肾功能11.血清电解质12.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13.血脂14.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肌钙蛋白。15.血、尿淀粉酶16.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17.甲状腺功能18.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19.自身抗体(ANA、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20.血气分析21.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19.血、尿hCG检测六、病例分析(一)呼吸系统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支气管哮喘3.支气管扩张4.肺炎5.肺结核6.肺栓塞7.肺癌8.呼吸衰竭9.胸腔积液(恶性、结核性)10.血胸和气胸11.脓胸12.肋骨骨折(二)心血管系统1.心力衰竭2.心律失常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4.高血压5.心脏瓣膜病6.结核性心包炎(三)消化系统1.胃食管反流病2.食管癌3.胃炎4.消化性溃疡5.消化道穿孔6.消化道出血7.胃癌8.肝硬化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0.肝癌11.胆石病、胆道感染12.急性胰腺炎13.溃疡性结肠炎14.克罗恩病15.肠梗阻16.结、直肠癌17.肠结核18.结核性腹膜炎19.急性阑尾炎20.肛管、直肠良性病变21.腹外疝22.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肠、肾损伤(四)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1.急性肾小球肾炎2.慢性肾小球肾炎3.尿路感染4.尿路结石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五)女性生殖系统1.异位妊娠2.盆腔炎性疾病3.子宫颈癌4.子宫肌瘤5.卵巢癌6.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7.前置胎盘8.胎盘早剥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自然流产11.子宫内膜癌12.产后出血13.子宫内膜异位症(六)血液系统1.缺铁性贫血2.再生障碍性贫血3.急性白血病4.淋巴瘤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七)代谢、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糖尿病(八)神经系统1.脑出血2.脑梗死3.蛛网膜下腔出血4.急性硬膜外血肿5.颅骨骨折(九)运动系统1.四肢长管状骨骨折2.大关节脱位3.颈椎病4.腰椎间盘突出症(十)风湿免疫性疾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2.类风湿关节炎(十一)儿科疾病1.肺炎2.腹泻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猩红热5.小儿惊厥6.新生儿黄疸(十二)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2.细菌性痢疾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肾综合征出血热5.艾滋病(十三)其他1.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2.急性乳腺炎3.乳腺癌4.一氧化碳中毒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镇静催眠药中毒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痫性发作是什么?什么是部分性发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实践技能你一定要好好去看书,那些操作要烂背于心,这样你才不会怯场,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备考时间所剩不多,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备考,争取一次通关。更多相关内容,关注小编,持续更新。
相遇相识相处相知相恋同床同枕同声同气同心
(一)病种范围1.传染病:鼠疫、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等。2.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3.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等。(二)考核要求1.病史采集:根据案例提供的主诉症状,考查考生病史采集和流行病学资料收集的能力。2.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测量血压、脉搏、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腰围;甲状腺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2)胸部检查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胸部触诊(胸部<廓>扩张度检查、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胸部叩诊(肺界、肺底移动度)胸部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心脏叩诊(心界)心脏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3)腹部检查腹部视诊(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视诊主要内容)腹部触诊(肝脏、脾脏、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块)腹部叩诊(腹部叩诊手法和叩诊音、肝浊音界叩诊、移动性浊音)腹部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4)神经系统: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肌力、脑膜刺激征、巴氏征、布氏征、克氏征。3.辅助检查结果判读(1)X线片:肺部感染、肺占位性病变、正常胸部正位片、四肢关节片。(2)实验室检验结果判读:血、尿、便常规,痰结核菌检查,血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总胆红素、总蛋白及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抗HIV、 CD4、CD4CD8,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血清学检查(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麻疹),脑脊液常规检查、病原学检验结果等。4.病例分析与初步诊断:根据病史、流行病学资料、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5.现场急救技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一)案例范围1.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血吸虫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热、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2.其他公共卫生问题: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空气、水)污染。(二)考核要求1.传染病疫情处置(1)传染源的控制措施(2)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3)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2.其他公共卫生问题处置(1)患者处置(2)现场监测(3)控制危险因素(4)保护暴露人群3.个人防护:三级生物防护服的穿脱。4.卫生处理:消毒、杀虫、灭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