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2560
清风不及他醉酒不遇你
女性生殖器官与骨盆腔其他器官在位置上互相邻接,某一器官的增大、收缩、充盈或排空固然可以影响其他器官,而某一器官的创伤、感染、肿瘤等,更易累及邻近器官,在妇产科疾病的诊断、治疗上也互有影响。 1.尿道:为一肌性管道,从膀胱三角尖端开始,穿过泌尿生殖膈,终于阴道前庭部的尿道外口。长4~5cm,直径0.6cm。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为一囊状肌性器官,排空的膀胱为锥体形,位于耻骨联合之后子宫之前。其大小、形状可因其充盈状态及邻近器官的情况而变化。膀胱底部粘膜形成一三角区称膀胱三角。此部与宫颈及阴道前壁相邻,其间组织较疏松。做妇科检查及手术前一定要排空膀胱,以免妇检不确切及手术损伤膀胱。 3.输尿管:为一对肌性圆索状长管,起自肾盂,开口于膀胱,长约30cm,分腰段,盆段。盆段输尿管在宫颈部外侧约2cm处,在子宫动脉下方与之交叉,再经阴道侧穹隆顶端绕向前内方,穿越主韧带前方的输尿管隧道,进入膀胱底。在施行子宫切除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4.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接肛管。从左侧骶髂关节至肛门,全长约15~20cm。前为子宫及阴道,后为骶骨。肛管长2~3cm,在其周围有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而肛门外括约肌为骨盆底浅层肌的一部分。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5.阑尾:阑尾根部开口于盲肠游离端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长7~9cm,通常位于右髂窝内。有的下端可达右侧输卵管及卵巢部位,因此,妇女患阑尾炎时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断。妊娠期阑尾位置可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向上外方移位。 第24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首次产前检查; 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较全面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1.病史 (1)年龄:年龄过小容易发生难产;35岁以上的初孕妇容易并发子癎前期、产力异常等。 (2)职业:如接触有毒物质的孕妇,应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3)推算预产期:推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若孕妇仅记住阴历末次月经第一日,应由医师为其换算成阳历,再推算预产期。必须指出,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若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或于哺乳期无月经来潮而受孕者,可根据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手测子宫底高度、尺测子宫长度加以估计。 (4)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月经周期延长者的预产期需相应推迟。经产妇应了解有无难产史、死胎死产史、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后出血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5)既往史及手术史:着重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肝,肾疾病、骨软化症等和作过何种手术。 (6)本次妊娠过程了解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及用药史;妊娠晚期有无阴道流血、头痛、眼花、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 (7)家庭史:询问家族有无高血压、双胎妊娠及其它遗传性疾病。 (8)配偶健康状况。 2.全身检查 3.产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门检查。 (1)腹部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 触诊:注意腹壁肌的紧张度,有无腹直肌分离,并注意羊水的多少及子宫肌的敏感程度。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上方;肩先露时,胎心音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包括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横径的长度。 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骨粗隆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联线中点下1.5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生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手拳,则大于8.5cm即属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若此径值小于8cm时,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出口后矢状径径值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②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真结合径正常值约为11cm。若测量时,阴道内的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12.5cm。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阴道较松软时进行为宜。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若能容纳3横指(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3)阴道检查:孕妇于妊娠早期初诊,均应行双合诊已如前述.若于妊娠24周以后进行首次检查,应同时测量对角径、坐骨棘间径及坐骨切迹宽度。于妊娠最后一个月内以及临产后,则应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4)肛诊:可以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尾关节活动度,还可以结合肛诊测得出口后矢状径。 4.辅助检查:除常规检查血象、血型及尿常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下列检查: (1)妊娠期出现并发症者,按需要查肝功能、血液化学、电解质测定以及X线胸透、心电图、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等项检查。 (2)胎位不清、听不清胎心者,应行B型超声检查。 (3)有死胎死产史、胎儿畸形史和患遗传性疾病者,应检测孕妇血甲胎蛋白值、羊水细胞培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第25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9:第一产程的进展及处理; 1.子宫收缩 最简单的方法是由助产人员以一手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予以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每次宫缩持续时间,是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监护仪有外监护与内监护两种类型。外监护临床上最常用。 2.胎心 (1)用听诊器于潜伏期在宫缩间歇时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1分钟。 (2)用胎心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多用外监护,观察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第一产程后半期,宫缩时胎儿一时性缺氧,胎心率减慢,但每分钟不应少于100次,宫缩后胎心率迅速恢复原来水平。 3.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产程图中宫口扩张曲线将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指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此期间扩张速度较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1cm,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间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可疑有难产因素存在。活跃期又划分3期,最初是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3~4cm,约需1.5小时;接着是最大加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4~9cm,约需2小时;最后是减速期,是指从宫口扩张9~10cm,约需30分钟,然后进入第二产程。 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 4.破膜 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若先露为胎头,羊水呈黄绿色混有胎粪,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注意有无脐带脱垂,并给予紧急处理。若羊水清而胎头浮未入盘时需卧床,以防脐带脱垂。若破膜超过12小时尚未分娩者,酌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5.血压 于第一产程期间,宫缩时血压常升高5~10mmHg(0.67~1.38kPa),间歇期恢复原状。应每隔4~6小时测量一次。 6.饮食 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并注意摄入足够水分,以保证精力和体力充沛。 7.活动与休息 临产后,可以病房内适当活动。若初产妇宫口近开全,或经产妇宫口已扩张4cm时,应卧床并行左侧卧位。 8.排尿与排便 临产后,应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若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应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很强估计一小时内即将分娩以及患严重心脏病等,均不宜灌肠。 9.肛门检查 临产后,应适时在宫缩时行肛门检查(简称肛查)。临产初期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的间隔应缩短。肛查可以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其直径以cm或横指计算,一横指相当于2cm),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 10.阴道检查 应在严密消毒后进行。阴道检查能直接膜清胎头,并能触清矢状缝及囟门确定胎位、宫口扩张程度,以决定其分娩方式。适用于肛查胎先露部不明、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程度不明、疑有脐带先露或脱垂、轻度头盆不称经试产4~6小时产程进展缓慢者。 11.其他 外阴部应剃除,并用肥皂水和温开水清洗;初产妇及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行骨盆外测量。 第26题 试题答案:E 第27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5: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主要依据: 1.前驱感染史:一般起病前有皮肤或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有其他部位感染; 2.表现为血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尿常规血尿伴蛋白尿,可见颗粒或透明管型; 3.血清补体下降,血沉增快,伴或不伴ASO升高。具备上述特征者可诊断,但应注意病毒所致急性肾炎者可能前驱期短,一般为3~5天,以血尿为主要表现,C3不降低,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不增高,预后好。 本病尚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大多数慢性肾炎,往往隐匿起病,急性发作常继发于急性感染后,前驱期往往较短,1~2日即出现水肿、少尿、氮质血症等症状,严重者尚可能伴有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持续不好转,平时可能伴有夜尿增多,尿比重常低或固定低比重尿。 (2)急进性肾炎:起病初与急性肾炎难鉴别;本病在数周内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可帮助鉴别,必要时采用肾穿刺病理检查,如表现为新月体肾炎可资鉴别。 (3)急性尿路感染:尿常规可出现红细胞,但常伴白细胞及脓细胞,部分患者有发热及尿路刺激征,中段尿培养可确诊,常常补体正常。 (4)膜增生性肾炎:常以急性肾炎起病,但常常蛋白尿明显,血清补体持续下降(大于8周),疾病恢复不及急性肾炎好,必要时予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一人过
应该选择:ADE解析:人体淋巴结约有600~700个,临床上一般只能检查身体各种表浅的淋巴结。健康人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不超过1厘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易触及,无压痛与毗邻组织粘连。 答案A直径0.2~0.5与03.~0.6差别不计
向她
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纸笔考试形式。传统问答式考试评分方法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考查范围有限,选择题摒除了这些缺陷,是考试公平、公正、标准化的重要体现。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采用A 型(最佳选择题)和B 型题(配伍题),共有A1、A2、B1、A3、A4 5 种题型。A1 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每道试题由1个题干和5 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题干以叙述式单句出现,备选答案中只有1 个是最佳选择,称为正确答案,其余4 个均为干扰答案。干扰答案或是完全不正确,或是部分正确。A2 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由1 个简要病历作为题干、5 个供选择的备选答案组成,备选答案中只有1 个是最佳选择。B1 型题(标准配伍题):试题开始是5 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后提出至少2 道试题,要求应试者为每一道试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密切的答案。在一组试题中,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数次,但也可以一次不选用。A3 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试题结构是开始叙述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2 个~3 个相关问题,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但测试要点不同,且问题之间相互独立。A4 型题(病例串型最佳选择题):开始叙述一个以单一病人或家庭为中心的临床情景,然后提出3 个~6 个相关问题。当病情逐渐展开时,可以逐步增加新的信息。有时陈述了一些次要的或有前提的假设信息,这些信息与病例中叙述的具体病人并不一定有联系。提供信息的顺序对回答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每个问题均与开始的临床情景有关,又与随后的改变有关。回答这样的试题一定要以试题提供的信息为基础。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