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药王坛雄伟中药师

貴族聖壂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4909

首页> 医学> 四川药王坛雄伟中药师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萌瞎我眼

已采纳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扈 石 祥 孙思邈 (58l—682)陕西华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村人)。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开始读书,有日诵千余言,过目成诵的天才。因为少时患疾,改学医道。 当时,正是隋朝的繁盛时期、隋文帝重新统一了全国,在农业上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把服役的年龄由十八岁推迟到二十一岁。还规定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代替徭役。这样,农民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从事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了提高。手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商业也呈现出一派发达繁荣的景象。这一安定的局面,是孙思邈学好医术的外部客观条件。 孙思邈的家乡,盛产药材。他一面学习医书,一面不畏艰险,手执小镐,身背药篓,穿山越岭,攀登陡崖,进山采药。他走遍家乡和附近的名山大川外,还经常到五台山采药。他采药回来,亲自将药进行晾晒、加工,有时还亲自试用。苦、辛、酸、甜、咸,究竟是那种滋味 ?寒热敛泻,究竟对人体发生何等作用?他都要亲自品尝。 孙思邈二十岁时(601),医道学成。他一心一意要用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穷苦百姓服务。凡是没有钱看病的人,他不但不收诊费、药钱,还腾出房子给远道来的病人住,并亲自熬药给病人喝。不论三更半夜,还是狂风暴雨,只要有人请他看病,他从不推辞,一定立刻赶去救治。 孙思邈对医术精益求精,而且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创新,发现了一些新的疾病,创造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世界上第一个眼科疾病夜盲症的发现者是孙思邈,找到治疗方法的还是孙思邈。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一个重要发现和突破。那时,山区的老百姓中,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一到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孙思邈诊治。孙思邈经调查发现,患这种病的都是穷苦人家,他看到穷苦百姓劳苦终日,得不到温饱,更缺乏营养食品。他想到医书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又想到五台山区的飞禽和野羊、野猪很多,便让夜盲症病人吃捕获动物的肝脏。病人吃上一段时间,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转了。同时,在当地有几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没劲,孙思邈诊断为脚气病。他想:“为啥穷人得的是夜盲症,富人得的是脚气病呢?这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他比较了穷人和富人的饮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鱼虾蛋肉,而穷人多吃五谷杂粮,他仔细一分析,粗粮内夹杂着不少米糠麸子,精米白面把这类东西全去掉了。他估计:脚气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麸子这些物质引起的。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来治疗脚气病,果然很是灵验,不到半年,周围几家富人的脚气病都陆续治好了。后来,他还发现用杏仁、吴茱萸等几味中药也能治好脚气病。 孙思邈又是世界上导尿术的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难受的样子,他想:“吃药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后来,孙思邈肩挎药包,翻山越岭到长安一带行医,进行途中,突然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他看见有些颜色鲜红的血液从棺材缝隙里滴出来,他看到这一情景,心中一动,赶忙追上去询问跟在棺材后面哭得很伤心的老妈妈。老妈妈告诉他说,她的女儿因为生孩子难产,死有大半天了。孙思邈听了这段话,又仔细察看了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水。他断定这个产妇是由于难产窒息而假死。他想:如果这个产妇真正死了,又经过半天多的时间,就不可能再流出鲜红的血液来,于是他判断产妇没有真死,忙叫开棺抢救。老妈妈一听,半信半疑地让人把棺材盖打开了。棺材打开,孙思邈连忙上前察看。只见那妇女脸色蜡黄,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孙思邈仔细摸脉,发觉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就赶紧选好穴位,扎下一根金针,又把身边带的药拿出来,向附近人家要了点热开水,给产妇灌了下去,产妇完全苏醒过来了,并生下一个胖娃娃。大家见孙思邈把行将入土的人都救活了,而且是一针救活了两条人命,都情不自禁地赞颂他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医术高明的声誉传遍都城长安,隋文帝请他出任“国子博士”,这是主管教育行政及给王侯公卿的子弟教书的官职,孙思邈不慕高官厚禄,假托有病谢绝,继续隐居埋名,钻研医学,为山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久住山区的人很容易得大脖子病,脖子前面长出一个大瘤子来。孙思邈想:人们常说,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能不能用羊靥治疗大脖子病呢?他试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治好了。一天,一个患腿疼的病人来就诊,孙思邈便给他针灸。他按照医书上的穴位,扎了几针,都未能止疼。他想,难道除了古人发现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之外,再没有别的穴位了吗?他仔细地认真地寻找新的穴位,一面用大拇指轻轻按掐,一面问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一直摇头。最后,当孙思邈的手指按掐住一点时,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症状减轻了好多。孙思邈就在这一点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立刻不痛了。这种随疼点而定的穴位,叫做“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这是孙思邈对我国针灸学的一大贡献。 隋文帝去世,隋炀帝继位。隋炀帝奢侈腐化、在国内役使二百万人营造宫殿,对外发动了侵略高丽的战争。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规模较大的即达几十处之多。隋炀帝被困扬州,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乘机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但不久,山西北部刘武周的一股军队又夺取了太原,并向南进军。唐高祖李渊命儿子李世民率兵回师北上,在晋南一带迎击刘武周的军队。据山西省洪洞县城南南安乐坂街的孙真人庙正殿的碑文记载:李世民在洪洞南坂一带与刘武周的骁将尉迟恭进行了一场决战。战斗中李世民和好多将士负伤。据说当时李世民伤势相当严重,但经孙思邈治疗,痊愈康复,得以继续北上消灭了刘武周的军队。为了表彰孙思邈的功绩,唐太宗曾赐他爵位,唐高宗也封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未接受,继续在民间行医。 孙思邈行医中始终坚持做医生的道德品质,他告诫跟他学医的人们,一要热爱祖国的医学。他认为祖国医学是宝贵的,不愿为穷苦人治病的人切勿教他,不是热爱祖国医学的人切勿传授,正如他在《索问·金匮真言论》中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二要医术精益求精,他告诫从事医学技术的人,不能道听途说,必须勤学苦练,博览群书,对医术精益求精,他认为:“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他又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乃为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三要视病人如亲人,他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四要不为名利行医。他说:“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五要不畏艰险赴救。他说; “凡大医治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勿避险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六要加强责任感,诊治无差错,他说:“人命之重,贵于千金,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七要求医生和病家不要谈与诊治病无关的话,也勿多语,影响病人的治疗和身心健康。他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八要对患者一视同仁,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和穷富,不论长老年幼和美丑,不论亲戚和朋友,不分民族和愚智,看病都同等对待。他说:“若有病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九要切勿骄傲,不要因偶然治愈一病,就自高自大,骄傲起来,这是医生最危险的隐患。他说:“偶然治瘥一病,即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膏育也。”十要团结同道,他指出:不可“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他在医疗实践中,经过不断努力,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亲自采集药物分析药性,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在他七十全书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门,方论五千三百余首,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书之规模之大,在唐代以前的医书中是罕见的。其书倡立脏病二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对妇儿科方面,也有许多独创。孙思邈认为:胎儿初生,必须“先以棉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对“落地不作声的假死儿”也提出了许多急救之法。这部医书的问世,突破了长期以来,医必《黄帝内经》和药必《神农本草》的旧框框。这部被后世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精要而丰富,包括了做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各种医学理论与实践知识。 孙思邈从七十一岁到整整一百岁 (681)时,他又把后三十年所积累的验方编成第二部医书《千金翼方》为《备急千金要方》作了补充。除这两部医学专著外,还著有《摄生论》、 《福寿论》等医书。孙思邈于唐永淳元年(682)病逝,相传葬于洪洞县淹底乡孙张村。 孙思邈的医学著作是集七世纪以前中国医学之大成,充实和扩大了我国的医学宝库,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高尚医德永垂青史。一千多年来,世人为了纪念他在祖国医学上的丰功伟绩,奉他为药王,在全国大部地区,都建有大大小小的药王庙,而山西洪洞南安乐坂之孙真人庙,无论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在全国众多的药王庙中,可谓首屈一指了。

111评论

恨到骨子里其实是爱在心里

绵阳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绵阳周边有哪些旅游景点呢。绵阳周边旅游怎么样呢,好玩吗。绵阳周边旅游必去哪些旅游景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绵阳周边旅游必去四大景点推荐吧。  绵阳周边旅游必去四大景点1   一、寻龙山景区   寻龙山旅游风景区是由绵阳蜀龙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休闲、运动、康体、观光”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景区位于北川震后新县城永昌镇5公里处,距成都130公里,距绵阳30公里。  景点地址: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沙汀路   二、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绵阳市49公里,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建筑群。  景点地址: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七曲山大庙   三、罗浮山羌王城   罗浮山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绵阳市安县境内,由罗浮山、白水湖、龙泉砾宫3部分组成,面积67平方公里,距绵阳市区80公里。罗浮山著名的景点有罗浮山、汶江石林、七贤柏、飞鸣禅院等。罗浮山山势险峻,自东到西十二奇峰依次排列,穿云破雾,峰势峥嵘,有“连峰去天不盈尺”之誉。   四、平武报恩寺[ 四川 绵阳 ]AAAA   报恩寺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始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完工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它坐西向东,规模宏大,占地面积5公顷。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平面布局由东而西,逐渐升高,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左右对称配列。  绵阳周边旅游必去四大景点2   1、药王谷   药王谷借助度假区内几百年历史的天然中药材原始森林所构成的特殊气场,精心打造出目前国内唯一针对亚健康人群开展国医体检和健康调理的度假产品。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源远流长的国医文化,享受个性化、一对一的中医体检、身体调理方案,达到“观神树奇景、沁仙药气场、悟生活智慧、养疲惫之身”,让游客远离都市烦嚣,畅快感受身心修复的乐趣。   2、寻龙山   位于绵阳市安县老县城南,处于九寨旅游环线上,从成都出发,经广汉三星堆、德阳,背靠罗浮山、千佛山。现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是到北川地震遗址的必经之地。  景区属第二批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砾石岩群,集奇秀的自然风光和蜀汉人文风情于一体而扬名巴蜀。景区现由卧龙洞、龙隐镇、沙汀墓、龙鳞坡石林、聚龙广场、五彩池药浴温泉、卧龙居太空浴、卧龙居温泉别墅等几大景点构成。  景区景观新奇、服务精良、配套设施完善。   3、梓潼   梓潼县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七曲山大庙的“应梦仙台”,相传是唐明皇得梦之所。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  梓潼的风光名胜较多。有文昌帝君发祥地七曲山大庙,全国少有的纯古柏林“翠云廊”古蜀道国家级森林公园、司马长卿石室、卧龙唐代石刻等众多的人文及自然景观,是蜀道风景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4、佛爷洞   佛爷洞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是神密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处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连李白读书台;东临观雾、团岭;西依莹华、乾元,它是通往九寨风景区的必经之地。洞四周山环水绕,古木苍翠,风光奇绝。民国二十三年,人们在通天清河边发现了一蹲三米多高的石刻如来佛像,故此洞名曰佛爷洞。  整个旅游区域以佛爷洞为主,其余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开发。佛爷洞由三厅、两廊、一河构成,全长三千余米,洞内景点六十多个。  绵阳周边旅游必去四大景点3   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距成都仅95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属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得名。景区内有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海拔5353米,为成都第一峰。   峨眉山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海螺沟   海螺沟位于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极高山地。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晶莹的现代冰川从高峻的山谷铺泻而下;巨大的冰洞、险峻的冰桥,使人如入神话中的水晶宫。特别是举世无双的大冰瀑布,高达1000多米,宽约1100米,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大出十余倍,瑰丽非凡。  海螺沟是亚洲最东低海拔现代冰川发现地,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5米-1100米,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沟内蕴藏有大流量沸热温冷矿泉,大面积原始森林和高的冰蚀山峰,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资源,金、银山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金雁湖:   地处广汉市,建筑风格属现代欧式园林格调。三面环水,森林茂密,除了给人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感觉。同时也是集游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目前拥有大、中型游乐设施近20余个,是成都地区游乐设施规模较大的公园之一。还有金雁宫、声控十二生肖雕塑群、桃花山、柯林石柱等30多个景点。  绵阳周边旅游必去四大景点4   绵阳西羌九黄山猿王洞   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地处中国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04°43’,北纬31°89’,海拔2095米为中国西南第一大高山溶洞,中国西部旅游名洞。景区占地面积三十平方公里,属省级名胜风景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猿王洞景区由高山溶洞群、绝壁黄金栈道、险山茶亭、原始森林、古老羌文化胜地等几部份组成。著名的猿王洞为中国西南地区罕见的高山溶洞群,在猿王景区洞周围4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23个各具特色的溶洞,它们是烟云洞、甘龙洞、鲢鱼洞等。猿王洞中有“串珠缀玉”、“珍珠白玉塔”、“石林秀色”、“瑶池洞天”、“绝壁石琴”等数百个格调不同的神奇景观,景观亦真亦幻,被游客称作梦幻宫殿洞中黄龙美景。猿王洞已成为科考、科古、观光、避署、会议、蹬山运动旅游、羌族风情旅游为一体的风景区,并具备有450个星级宾馆床位,及能同时容纳300人会议、食、宿的接待能力。   绵阳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 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称“荆蛮”。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镇远是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西汉时属武陵郡。汉高祖五年始设沅阳县。隋、唐置梓姜县。宋高祖绍兴元年置镇远州。元世祖至元十八年,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司,后改为军民总管府。明洪武五年改置镇远州,隶属湖广。永乐十一年置镇远府,隶属贵州。清袭明制。民国初,置镇远道。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理学家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清代缅甸大使直也托纪卸任回国时也是途经镇远。这里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在中国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叱咤风云、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李白纪念馆   江油李白纪念馆位于江油市南14公里的青莲乡。今存遗址有陇西院、粉竹楼、太白祠、衣冠墓、洗墨池、月圆坟等。陇西院是李白青少年时居住的地方。后面有其胞妹李月圆墓。相传“铁杵磨针”的故事就发生在院前的磨杵溪。隔溪不远是太白祠,祠内有陈列室和明碑。街上小学内有李白衣冠墓,是乡人凭吊诗人的纪念建筑。街北一里许的粉竹楼,是李月圆和她的好友张雪娥吟诗刺绣的住处。后面不远有一口常年不枯的井,叫洗墨池,是兄妹读书练字的地方。  馆中,收藏有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代手抄本李白诗词、明清版本李白诗词注疏,以及李白遗墨、遗迹的照片和拓片。还收藏有宋庆龄、周恩来、陈毅、郭潮沫若、张爱萍等人书写的匾额、对联、李白诗抄等。  李白(701—762)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的碎叶城,5岁随父李客迁蜀,来到青莲居住。直到玄宗十三年(725)李白25岁时才经重庆出三峡而“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在蜀中20年,度过了“观奇书”、“诵六甲”的青少年时代。  一千三百多年前(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绵阳江油诞生了,他宛如一颗闪耀的巨星,光辉照耀了整个盛唐,照耀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故乡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盖世才情,他自然天成、飘逸豪迈、雄浑壮丽的诗篇,登上了浪漫主义诗坛无人企及的顶峰,这些诗篇如长江大河,激荡着炎黄后裔的灵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魂宝。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在李白漂泊的一生中,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魂牵梦绕的'记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一九六二年,故里人民开始筹建李白纪念馆,一九八二年,这所融观光旅游、学术研究、陈列收藏、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名人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昌明河畔,占地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四千余平方米。与“青莲故居”、“大匡山”、“读书台”、“窦圌山”等二十余处李白遗迹紧密相连。这里有宏伟的建筑群落、优美的园林风光、丰富的陈列收藏、浓郁的文化氛围。江油李白纪念馆,如今已成为镶嵌在九寨沟旅游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纪念馆内建筑皆系仿唐风格,规模宏大、古朴雄伟。步入馆中,觉“香云”袭人,听“花雨”无声;登“诗苑”,逸兴遄飞;俯“青莲池”,碧波照影;仰“归来阁”,情思无限;谒“太白堂”,临风怀想;静憩“晓雅斋”,心与境寂;把酒“邀月亭”,神游物外;可凭榭“问水”,可临江“观涛”,览胜之乐,难以尽言。兼之一江碧水、两岸绿杨、三春鸟语、四季花香,风光清幽秀美,使游人流连忘返。   绵阳药王谷   药王谷位于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与江油市接壤的药王山上,海拔1400~2000米,度假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药王谷紧靠九环东线(江油—平武),距李白故里江油市23公里,距绵阳市64公里,距成都市166公里。  药王谷所在区域盛产中药材,山林遍生百年药树,相传中华医药始祖岐伯和药王孙思邈都曾长住此山采药治病,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药王菩萨的习俗,药王谷因此得名。  药王谷盛产160多种中药材,山上居民多年来长期以种植采挖中药材为生,主产天麻、杜仲、厚朴、辛夷等,现成片药林近万亩,是全国辛夷花三大种植地之—。度假区内有百年辛夷树近1800余棵,树干二人合抱,冠幅20~30米,每年四月漫山辛夷花开,颜色由白到紫,依山成势,堪称奇观。  绵阳周边旅游必去四大景点5   一、北川羌城旅游区   (5A景区)回顾患难历程,见证重建成果。  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新县城永昌镇北川羌城旅游区  开放时间: 09:00-16:30  北川羌城旅游区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由地震遗址纪念地、大爱文化旅游景点、禹羌文化旅游景点组成,总面积为01平方公里。毗邻寻龙山川西民俗风情景区和维斯特现代农业观光园。北川羌城旅游区交通便捷,距离绵阳25公里、成都120公里,成绵、成绵复线两条高速公路可直达旅游区。北川羌城旅游区是四川省第7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集祭奠缅怀、大爱文化、禹羌文化、感恩文化、自然生态、川西民俗风情于一体,大禹文化源远流长、西羌风情浓郁古朴;回顾患难历程,见证重建成果;传承伟大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精神,这里是您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二、窦团山   (4A景区)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  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武都镇团山村  开放时间: 全天  天下奇山――窦团山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油市北25公里处,距绵阳66公里,距成都170余公里,是国内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其交通快捷方便,环境宜人。  窦团山以奇特的山峰、惊险的索道、古老的庙宇及各种特色旅游项目,吸引着中外游客,诗仙李白少年游此,曾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绝句。  窦团山风景区按照景区的发展规划,为满足商务、会议及观光下榻的宾客的需求,而精心设计并按四星级标准投资兴建的旅游涉外饭店――奇峰国际酒店。目前,已逐步发展为集商务、旅游、观光、会议、娱乐、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现代酒店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窦团山风景区不断开发新的特色旅游项目。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窦团山风景区开辟了高山滑翔运动、彩弹射击对抗游戏、岩壁上的芭蕾――攀岩、滑草、悠玻球、高尔夫练球场,网球场等,众多参与性项目的建成,已使窦团山建成一个集运动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窦团山户外体验式训练,于2004年11月开始对外培训,训练项目包括:断桥、天梯、空单、求生墙、高架、盲阵、电网、越障、下降等,通过这些体验式训练,能够帮助学员学会挑战自我,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学习。   三、北川九皇山猿王洞   (4A景区)全国唯一具有羌族特色的羌寨风情园度假村。  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乡金宝石村九皇山景区  开放时间: 08:00-18:00  九皇山景区(前身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由绵阳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管理,2008年12地震全部毁损)是“12”地震之后,由北川云中羌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入8亿元人民币恢复重建的新景区,于2010年7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景区位于大禹故里、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距“中国科技城” ——绵阳市仅58公里,距成都约3小时车程,距九寨约4小时车程,成都至九寨的旅游环线穿景区大门而过。  景区集人文与自然之大成,以古朴的西羌文化为主线,完整地保留、真实地再现了史称南蛮、北狄、东夷、西羌之一的、且如今唯一尚存的古老的西羌文化遗迹与生活习俗,浓郁的羌族风情、奇险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风光独异、风景绚丽、风情万种,是体验西羌风情、休闲、度假、从事商务、会议、科考及保健、养生的综合性景区。  景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质、气象特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已建成并运行良好的旅游设施设备包括猿王洞溶洞景观、西羌酒店、险山宾馆、松山度假别墅、全国唯一的具有原汁原味羌族特色的羌寨风情园度假村、两条不同风格的观光索道、情人桥、溜索、尔玛生态文化艺术墙、中国最大的天然(徒手)逮猎场、云宝顶运动休闲区、羌情园民俗文化区、彭家梁民俗生态休闲区、跳跃式高空管式滑道、天然矿物质温泉洗浴心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九皇山景区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运动休闲性与观光娱乐性有机结合的景区特色。  九皇山景区地形变化较大,西北高,东南低,山脚最低海拔620米,山顶最高海拔2840米,山峰坡度在18°-25°之间,最大坡度超过80°。平通河流经过的山谷-桂溪河峡谷构成了区内主要地形空间。地形起伏变化多端,河谷西侧是和多层次的斜坡,东侧是壁立刚劲的峭崖,喀斯特地貌特征十分典型。  九皇山景区地貌类型复杂,地形差异甚大,形成了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自下而上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   四、七曲山大庙   (4A景区)素有“蜀道明珠”之称。  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  开放时间: 08:00-17:00  七曲山大庙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是川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七曲山大庙旧称“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专庙。自元代开始,历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才成为现在的规模,整个殿宇楼阁共二十三处。其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自然,雕梁画栋,莫不精工,为蜀中少有的古建筑群。庙内还存有罕见的大铁铸造像、铁铸花瓶等珍贵文物。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将大庙认作“家庙”。七曲山大庙还以古柏闻名,飞贯其中的川陕大道两旁,古柏挺秀、郁郁葱葱。主峰层林冠盖,四季常绿,疏条交映,幽雅静谧。山中一株“晋柏”虬枝粗干,宛若苍龙腾空,有“树王”之称,为古“翠云廊”之奇观。

32评论

倾城lessia

药王孙思邈的故事 扈 石 祥 孙思邈 (58l—682)陕西华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村人)。他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开始读书,有日诵千余言,过目成诵的天才。因为少时患疾,改学医道。 当时,正是隋朝的繁盛时期、隋文帝重新统一了全国,在农业上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把服役的年龄由十八岁推迟到二十一岁。还规定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代替徭役。这样,农民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从事生产。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有了提高。手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商业也呈现出一派发达繁荣的景象。这一安定的局面,是孙思邈学好医术的外部客观条件。 孙思邈的家乡,盛产药材。他一面学习医书,一面不畏艰险,手执小镐,身背药篓,穿山越岭,攀登陡崖,进山采药。他走遍家乡和附近的名山大川外,还经常到五台山采药。他采药回来,亲自将药进行晾晒、加工,有时还亲自试用。苦、辛、酸、甜、咸,究竟是那种滋味 ?寒热敛泻,究竟对人体发生何等作用?他都要亲自品尝。 孙思邈二十岁时(601),医道学成。他一心一意要用自己的精湛医术为穷苦百姓服务。凡是没有钱看病的人,他不但不收诊费、药钱,还腾出房子给远道来的病人住,并亲自熬药给病人喝。不论三更半夜,还是狂风暴雨,只要有人请他看病,他从不推辞,一定立刻赶去救治。 孙思邈对医术精益求精,而且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创新,发现了一些新的疾病,创造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世界上第一个眼科疾病夜盲症的发现者是孙思邈,找到治疗方法的还是孙思邈。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一个重要发现和突破。那时,山区的老百姓中,有的人白天视力正常,一到了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了,感到奇怪,便找到孙思邈诊治。孙思邈经调查发现,患这种病的都是穷苦人家,他看到穷苦百姓劳苦终日,得不到温饱,更缺乏营养食品。他想到医书中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又想到五台山区的飞禽和野羊、野猪很多,便让夜盲症病人吃捕获动物的肝脏。病人吃上一段时间,夜盲症便慢慢地好转了。同时,在当地有几家富人找他看病,他看到病人身上发肿,肌肉疼痛,浑身没劲,孙思邈诊断为脚气病。他想:“为啥穷人得的是夜盲症,富人得的是脚气病呢?这很可能也和饮食有关系。”他比较了穷人和富人的饮食,富人多吃精米白面,鱼虾蛋肉,而穷人多吃五谷杂粮,他仔细一分析,粗粮内夹杂着不少米糠麸子,精米白面把这类东西全去掉了。他估计:脚气病很可能是缺少米糠和麸子这些物质引起的。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来治疗脚气病,果然很是灵验,不到半年,周围几家富人的脚气病都陆续治好了。后来,他还发现用杏仁、吴茱萸等几味中药也能治好脚气病。 孙思邈又是世界上导尿术的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难受的样子,他想:“吃药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后来,孙思邈肩挎药包,翻山越岭到长安一带行医,进行途中,突然看到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他看见有些颜色鲜红的血液从棺材缝隙里滴出来,他看到这一情景,心中一动,赶忙追上去询问跟在棺材后面哭得很伤心的老妈妈。老妈妈告诉他说,她的女儿因为生孩子难产,死有大半天了。孙思邈听了这段话,又仔细察看了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水。他断定这个产妇是由于难产窒息而假死。他想:如果这个产妇真正死了,又经过半天多的时间,就不可能再流出鲜红的血液来,于是他判断产妇没有真死,忙叫开棺抢救。老妈妈一听,半信半疑地让人把棺材盖打开了。棺材打开,孙思邈连忙上前察看。只见那妇女脸色蜡黄,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孙思邈仔细摸脉,发觉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就赶紧选好穴位,扎下一根金针,又把身边带的药拿出来,向附近人家要了点热开水,给产妇灌了下去,产妇完全苏醒过来了,并生下一个胖娃娃。大家见孙思邈把行将入土的人都救活了,而且是一针救活了两条人命,都情不自禁地赞颂他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医术高明的声誉传遍都城长安,隋文帝请他出任“国子博士”,这是主管教育行政及给王侯公卿的子弟教书的官职,孙思邈不慕高官厚禄,假托有病谢绝,继续隐居埋名,钻研医学,为山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久住山区的人很容易得大脖子病,脖子前面长出一个大瘤子来。孙思邈想:人们常说,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能不能用羊靥治疗大脖子病呢?他试治了几个病人,果然都治好了。一天,一个患腿疼的病人来就诊,孙思邈便给他针灸。他按照医书上的穴位,扎了几针,都未能止疼。他想,难道除了古人发现的三百六十五个穴位之外,再没有别的穴位了吗?他仔细地认真地寻找新的穴位,一面用大拇指轻轻按掐,一面问病人按掐的部位是不是疼,病人一直摇头。最后,当孙思邈的手指按掐住一点时,病人立即感到腿疼的症状减轻了好多。孙思邈就在这一点扎了一针,病人的腿立刻不痛了。这种随疼点而定的穴位,叫做“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这是孙思邈对我国针灸学的一大贡献。 隋文帝去世,隋炀帝继位。隋炀帝奢侈腐化、在国内役使二百万人营造宫殿,对外发动了侵略高丽的战争。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规模较大的即达几十处之多。隋炀帝被困扬州,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乘机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但不久,山西北部刘武周的一股军队又夺取了太原,并向南进军。唐高祖李渊命儿子李世民率兵回师北上,在晋南一带迎击刘武周的军队。据山西省洪洞县城南南安乐坂街的孙真人庙正殿的碑文记载:李世民在洪洞南坂一带与刘武周的骁将尉迟恭进行了一场决战。战斗中李世民和好多将士负伤。据说当时李世民伤势相当严重,但经孙思邈治疗,痊愈康复,得以继续北上消灭了刘武周的军队。为了表彰孙思邈的功绩,唐太宗曾赐他爵位,唐高宗也封他为“谏议大夫”,他都未接受,继续在民间行医。 孙思邈行医中始终坚持做医生的道德品质,他告诫跟他学医的人们,一要热爱祖国的医学。他认为祖国医学是宝贵的,不愿为穷苦人治病的人切勿教他,不是热爱祖国医学的人切勿传授,正如他在《索问·金匮真言论》中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二要医术精益求精,他告诫从事医学技术的人,不能道听途说,必须勤学苦练,博览群书,对医术精益求精,他认为:“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他又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乃为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三要视病人如亲人,他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皆如至亲之想。”四要不为名利行医。他说:“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五要不畏艰险赴救。他说; “凡大医治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勿避险峻,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六要加强责任感,诊治无差错,他说:“人命之重,贵于千金,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七要求医生和病家不要谈与诊治病无关的话,也勿多语,影响病人的治疗和身心健康。他说:“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八要对患者一视同仁,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和穷富,不论长老年幼和美丑,不论亲戚和朋友,不分民族和愚智,看病都同等对待。他说:“若有病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九要切勿骄傲,不要因偶然治愈一病,就自高自大,骄傲起来,这是医生最危险的隐患。他说:“偶然治瘥一病,即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膏育也。”十要团结同道,他指出:不可“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他在医疗实践中,经过不断努力,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亲自采集药物分析药性,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在他七十全书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门,方论五千三百余首,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书之规模之大,在唐代以前的医书中是罕见的。其书倡立脏病二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对妇儿科方面,也有许多独创。孙思邈认为:胎儿初生,必须“先以棉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对“落地不作声的假死儿”也提出了许多急救之法。这部医书的问世,突破了长期以来,医必《黄帝内经》和药必《神农本草》的旧框框。这部被后世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它的内容精要而丰富,包括了做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各种医学理论与实践知识。 孙思邈从七十一岁到整整一百岁 (681)时,他又把后三十年所积累的验方编成第二部医书《千金翼方》为《备急千金要方》作了补充。除这两部医学专著外,还著有《摄生论》、 《福寿论》等医书。孙思邈于唐永淳元年(682)病逝,相传葬于洪洞县淹底乡孙张村。 孙思邈的医学著作是集七世纪以前中国医学之大成,充实和扩大了我国的医学宝库,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高尚医德永垂青史。一千多年来,世人为了纪念他在祖国医学上的丰功伟绩,奉他为药王,在全国大部地区,都建有大大小小的药王庙,而山西洪洞南安乐坂之孙真人庙,无论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在全国众多的药王庙中,可谓首屈一指了。

8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