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没能给我一个温暖拥抱
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分数比例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往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分数分值比例分布如下,供你参考。第一单元:中医基础40分左右;中药40;方剂40;中诊第二单元:西医内科50;西医诊断35;医学伦理15;传染病35;卫生法规第三单元:中医内科80;针灸第四单元:中医外科60;中医妇科50;中医儿科总分:600
习惯了不习惯的习惯
首先,我是非常赞成执业医师这项考试的,并且认为目前这项的难度把握不错。历年操作通过率6~70%,笔试通过率2~30%。笔试的通过率很低,这并不是像驾照考试一样走个过程就能通过的考试,你想蒙混过关是很难的。一个医学生只有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才能算真正的医生,这对病人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所以不要抱怨这项考试考的范围太广太偏难度太大。举个例子,你一个外科医生只需要会做手术就行了?基础课程,生理期病理生化不掌握如何建立对人体的理解基础?如何做科研?你不是技师只要懂技就行了,医生是用脑子的。刷App题库的时候总能看到很多抱怨的人,与其咒骂制度不公,不如沉下心来学习。以下只针对笔试,操作很简单。说说我自己。我是考了2次才过的,第一次354,第二次460。太过轻视这门考试以及基础太差是导致我没过的原因。第一次考试我只复习了20天,就只闷头刷原题没背知识点,这样不对,因为20天太少,哪怕你不用上班天天在家刷题,也不够,原题覆盖的知识点太小了,近五年的执业医师考试真题所覆盖的知识点也不过总知识点的百分之30左右,你真题复习很好的情况下,还有百分之30要靠自己的基础以及连蒙带猜,这就是我没过的原因。(所以可以看出,哪怕是基础差的朋友,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是足够通过这项考试的,但是不稳,不建议这样做。)刚知道自己354的时候心情其实很复杂,因为一方面考完试,感觉自己肯定过不了,另一方面知道自己354就差6分(360分的拿证线),这个分数比我心里预计要高同时也感慨自己哪怕运气再好一点点,复习再多花点功夫就能过了。不过这并不是借口啊,因为我认为400分以下的人都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相信很多400分以下飘过的朋友其实都心虚。我还知道好几个359的只差1分的朋友,难过的要死,我就跟他们说,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如果你有考400分的能力,还怕过不了吗?(其实说是360通过分,我感觉还有分数加权)因为400分虽然不容易,但是也不难。硕士的底子都不错,一般复习一个星期就能过,但是这样并不稳啊,我身边的学霸也是扎扎实实复习一个月。以下分享几点经验给基础差的朋友(基础好的也不会上知乎搜这个话题哈哈):把目标定在400分。给自己一些容错率,而不是去赌360分的运气。该请假就必须请假。对于基础差的朋友,我建议就是考前3个月开始复习(操作成绩出来以后马上开始复习),考前1个月用尽任何办法找各种理由都必须请假。不要在意老师或者同事给你的压力,考试过不过跟他们屁关系都没有,最后吃苦的还是你。后面补规培时间就是,这个简单。3个月的时间,你想仔细看书是来不及的。直接买复习资料,银成昭昭大苗等等都可以。这是唯一可以走的捷径。最重要的资料是知识点背诵汇总这个复习资料。各位医考老师把历年考点全部总结在一起,必须每天花几个小时背诵。比如,三大常规等检查的正常值异常值必须清晰准确的记住以呼吸感染为例,大叶型肺炎、小叶型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等,病原菌是啥?首选什么检查?金标准银标准是啥检查?症状是啥?首选药是啥?耐药了次选药是啥?这些很简单的知识点必须烂熟于心。
少年心事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考试各科分数比例简介:第一单元:中医基础60分左右;中药50;方剂40第二单元:中诊70;西医诊断30;西医内科15;传染病15;医学伦理10;卫生法规第三单元:中医内科80;针灸70第四单元:中医妇科60;中医外科50;中医儿科
造梦也会毁梦
即执业医360分,助理医180分。考试分数的计算医学综合笔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统一组织阅卷评分。国家为控制医考考试的通过率,防止通过率大幅增长或下降,不同场次采用同一个通过率,不同场次在同一个通过率下,会出现不同的分数线。然后把不同场次的分数线通过公式转换成统一分数线,即执业医360分,助理医180分。同时利用复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把各位考生的成绩转换成标准成绩,得出最终公平的结果。医学综合笔试只报告原始分(除了测试难度的和争议的)。考生得到的考试分数是正确回答卷面试题的总分。用于测试的试题不计入考生的总分。经统计检验和专家复审未达规定标准的试题也不计入总分。因此,当年考试的满分不是卷面总分。医学综合笔试不公布卷面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