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1402
爱过人渣是我瞎
辽宁省导游证考试的报名已经结束了,考试也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始第一科了。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成了首要问题。 这几年的导游考试模式都是先笔试后面试的形式。 要笔试过了才能参加最后的面试,笔试面试都过了才能取得导游证。哪一个不过都不能把成绩累计到下一年。01 关于笔试很多人在看到先笔试的时候就打了退堂鼓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两年来笔试的划线分都在60分左右,注意是两科加一起哦,每科是100分。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张卷答30分左右就肯定过线。(ps.辽宁省有参考书提供给大家,请自行淘宝购买) 这种制定分数线的方式,主要是辽宁省最近把面试当作考试的重点,所以不向把太多人卡在笔试这一关。 所以只要好好看几遍书,做几套题找找手感,过线是不成问题的。02 关于面试关于面试就是大家应该注意的问题了。面试要求的是两个导游词,一个是自己准备的,另外一个是抽签。 抽签的原则是抽三选一,而且是在规定的20个景点中抽取。 所以只要好好准备这20个景点就可以了,再加上考试的时间是15分钟。 所以分配到每个景点的时间就只有5分钟左右,每个景点准备一个1500字的导游词就足够了。 在以后的更新中我会给大家陆续放出来我总结的精简版的20篇导游词的,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担心。 笔试中还有一个问答环节,主要是考官问一些专业相关的知识,在以后的更新中我也会一一给大家做辅导的。希望能给大家有一些参考作用。03 关于备考关于备考,我的建议是先用这一个月的时间突击笔试的内容,看书是辅助,最重要的是要做题。 我的建议是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把正确答案先标注在卷子上,然后只看正确答案,增加自己的题感。后期的时候可以试着自己做做题。 关于背导游词就是笔试过了之后要考虑的问题了。 希望今天的更新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祭奠我们一去不回的青春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清代以后,早已推动军事价值的八达岭长城日渐荒废。长城的墙体、敌楼等,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已是断壁残垣。新中国成立后,长城的全部建筑被国家保护,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长城和城墙为僵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游人开放。1984年,在邓小平同志“受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部面积达到万平方米。1986年又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颁布了证书,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代表领取了证书,现在这个证书的原件就保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1991年八达岭又以绝对多数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6000多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妇等300多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景名胜中也是罕见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用着急,您马上就要成为登城的好汉了。
日光倾纪迷城
1、关于自选导游词
自选导游词部分是我们可以事先就准备好的。所以对于这部分的内容评审的老师自然会要求的严格一些。
所以建议是不要去选什么城市概况、行程安排和民俗文化讲解,这样不容易出彩。
最好还是要选择一个景点做模拟的现场讲解,而且还要不是今年备选的那20篇以内的。
因为要求的时间是3到5分钟那么导游词的字数一定要控制在1000字以内。所以你可以找某个景区内的某一主要景点进行讲解。要求是一定要说得完整,而且顺畅。
导游证考试讲解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有欢迎语,就是我给大家总结的那些导游词的第一句,例如“欢迎大家来到*****地方游玩,我是大家的导游***,现在我们所在的景点是****”。
还要有结束语,举个例子“我们这个景点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游览拍照,一个小时后我们在****(什么地方)集合”
还有需要注意的点就是“如果在讲解过程中,融入歌曲、诗歌、谜语、笑话和故事等能体现考生个人素质和才艺的内容,更能博得考官的认可。”
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景点讲解过程中能唱两句歌(比如说丹东鸭绿江桃园的时候唱两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或者再不济在介绍景点的时候说两句相关的诗句也是好的。
最主要的就是有创新,能吸引考官的眼球。不过不要太夸张,太不着边际与景点无关的就更不要生搬硬套了。
2、关于规定景点讲解(抽签的景点)
导游证考试这部分的讲解时间一样是3到5分钟。这里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就是在景点讲解前要加上辽宁省简介,和景点所在城市的简介。在景点讲解完要有结束语。
这三个部分各准备三五句话,那么我们导游词要背的量就减少了。只要把景点概况和主要景点讲解一下就可以了,所以这两部分加一起大概1000字就可以了。
但是在准备辽宁省概况和城市概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得过多,景区景点得介绍才是主要内容,不能主次不分了。
最后就是结束语,可以借鉴上面的总结,但是这个结束语必须包括的内容有总结景点得内容,感谢大家得支持,最后希望大家载此光临,最后祝福大家旅途愉快。
可发挥得空间还是很多的,建议大家在事先先把辽宁省概况、城市概况和结束语准备出来,并且背好,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3、关于规定景点讲解再多说一句
如果你数学学得好得同学就会知道,因为是抽三选一得原则,所以有两篇导游词是可以不准备的。
就算你运气特别不好,导游证考试两篇没准备的都抽到了,第三个抽到的一定是你准备过的。这么说你懂了吗?
辽宁省导游证考试导游词如何准备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导游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优质导游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