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仪执业医师

饶恕你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287

首页> 医学> 除颤仪执业医师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半夏青葵

已采纳

上海哮喘病人忌除颤仪被拒去世,这时,医生被停职处理,处理结果是否合理? 哮喘急救的时候,用除颤仪确实意义不大。顾名思义,除颤仪是针对室颤等问题的,并不能抢救哮喘。哮喘需要的是保证氧气,缓解支气管痉挛等。我自己本人曾经也是重度哮喘患者,进过抢救室的那种。所以我在家会常备氧气,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等药物。也有人说患者是心源性猝死,这确实也有可能,因为哮喘发作时,大部分急迫性没有那么强,很少说十几分钟人就不行了的。或许是哮喘发作诱发了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只是哮喘病人,但是实际上是心脏骤停?所以死因不是哮喘,而是心源性猝死?不清楚,等待更多的信息。说实话,那种情况下救护车的医生是不可能出借除颤仪的,借了患者家属大概率也不会用。医生要担的责任也更大。看完家属写的小作文以后,说是原本叫救护车的患者没那么急,这样的话我看那种情况下家属干脆冒个风险抢了除颤仪,逼迫医生救老人,这样医生也不用担责任了。否则医生不可能担着莫大风险“出借”除颤仪的。当然要是因此耽误了急救,患者家属就可能因此违法犯罪了。如果没有因此耽误急救,两人都得到了救治,只是“抢”除颤仪这件事,或许可以讨论下能否适用刑法上的“紧急避险”条款。但是因为生命平等,为了自己亲人的生命威胁他人生命,是不算紧急避险的。“只是为了抢救生命抢东西话,或许可以。”只可惜皆大欢喜的结局,很难出现在现实中,始终不是演电视剧。

9评论

抱抱小可爱a

从道德层面来讲,是合理的。3月31日晚,上海哮喘离世老人家属发文回应:“回看整件事情,并不是要把我们老百姓和医生放到对立面。因为在这件事情中,还是有很多热心负责的医护出现的,比如来支援替我父亲急救的大白。我遇到过很多非常好的医生,我也一直非常相信医生,毕竟他们都是经过高等教育怀抱着理想而穿上白衣,治病救人。我们是要探讨面对这种突发情况,面对轻重缓急的病情时,医疗资源如何分配,相关人员如何判断。因为我相信,在接下来的疫情期间,还是会遇到同样医疗资源紧张而造成重症不能马上得到救治的情况。我就是想问问,我们还能做得更好吗?大家还可以做得更好吗?我父亲的悲剧已经无可逆转,我希望他的离开能让整个体系得到优化,更加完善,让每个病人都可以得到妥善的救助。”

139评论

黄昏的挽歌

哮喘病人要借用除颤仪。为的是抢救病人。他也可以借的理由。借不到。以至于病人去世。心里怒火。情有可原。病人得不到救治。去世是一个悲剧。我会表示同情。学校里也看一看除颤仪可以不可以被借。 如果除颤仪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应该可以出借的。因为闲着也是闲着。可是我们要看一看病人要借的除颤仪已处于什么情况下。——首先。它属于救护车的抢救设备成套抢救设备之一。而救护车是一个闭环的抢救系统。(我想。哪怕救护车只是停在车库里的准备状态。他也必须保证他的抢救设备的完整性。我想。关于救护车的管理条例里面应该有这样的内容。)第二。当时的救护车上已经再有病人,也就是说,救护车上现在已处于战斗状态。这就说明。所有的抢救设备都正在待用之中。有人要借用除颤仪,相当于要借用一级战斗准备下的防空导弹。敌机已经起飞,去向不明。哪个指挥官敢把导弹借给别人。第三。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把除颤仪借给哮喘病人了。救护车上的病人需要的时候没法用,结果,救护车上的病人过世了。(谁也没法保证这种现象不会出现。)那个时候救护车上的医生要负什么责任?恐怕不会被停职那么简单。

105评论

久雉

护士在紧急情况下是可以操作除颤仪进行电除颤操作的(尤其是像心内、急诊、ICU这些特殊科室),毕竟电除颤操作也是护理技能考试的必考内容,就好像是执业医师考试的必考内容一样。要知道如果患者发生心跳停止的原因是室颤的话,及早进行电除颤能使患者从中获益。

38评论

花木兰

合理。从程序上来说,或许这辆救护车的医护人员没有做错,但现实是,一条人命因此而失去了,而且原本只要医护人员肯做一下举手之劳就可以挽救的生命。这真的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而且也与我们所认知的医生应该具备的医德不符,实在让人痛心。医师法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一)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开展医学临床研究中,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或者取得知情同意;(二)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拒绝急救处置,或者由于不负责任延误诊治;(三)遇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时,不服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调遣;(四)未按照规定报告有关情形;(五)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执业规范,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2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