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催眠套路视频

伤心多了会心疼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56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催眠套路视频

5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情话好听却伤心

已采纳

你有点小题大做了你所看到的一切色彩还是别的都是正常的~大惊小怪~

38评论

为何我会爱上你这说明你有眼光

我觉得一点不贵,应该说太划算了。初阶课2300,讲基础理论和简单技术,就可以做下来催眠流程,做简单的减压放松。高阶课19800,讲催眠思维和很多大技术和治疗模型。两次课上还有技术练习和多次个案疗愈。至于是否加入团队是自己决定,加入了以后终身免费督导,免费复训,全国泡课,还可以结识很正能量的圈子,我不知道哪一个心理培训可以这样,要知道好多心理培训学完遇到个案再交督导费才是大头。国内学艾瑞克森催眠要七万多,都是靠灵感的,很多心理咨询师学了都用不来。北大马春树教授的对应初高阶课程至少翻倍价,而且好象后续提升还要再交大几万。因为我自己学元式催眠很受益,而且看到太多课堂疗愈效果很好,后来自己学了也在给别人做个案中获得很好的反馈,很多焦虑失眠抑郁多动抽动的都解决了。所以个人非常非常认可,真的是帮助了很多痛苦不堪的人,特别是抑郁症,一家都负能量的那种家庭。感觉现在网上不了解真相的人太多了。当然我相信元式自身还是会不断提升,以免个别人有只学2300的初阶课就能给人治病的错觉。

22评论

璀璨ic

心理医师:现实中的“催眠大师”没那么神

由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悬疑电影《催眠大师》目前在各大影院热映,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催眠大师》将催眠师这一不太被人了解的职业展现在银幕上。真实的催眠究竟是怎样的?电影中的“催眠”看起来神乎其神,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近日,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牟晓冬博士,他指出催眠治疗虽然很古老,但是疗效并不可靠,所以在临床已经很少应用催眠方法。

催眠状态实际是一种“恍惚状态”

牟晓冬博士介绍,催眠的前提是在被催眠者自己愿意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催眠没有办法违背人的意志。现实中的催眠并不神秘,电影里徐峥使用的“模糊催眠”,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更流于形式的催眠。实际上是经过催眠师一定方法引导而达到的一种催眠状态,在这种催眠方式中,被催眠者基本上都是闭着眼睛的,不是睡着,如果一旦睡着,催眠师需要立即唤醒被催眠者。整个过程中,被催眠者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实际上被催眠者的大脑是十分清醒的,此时被催眠者处于高度的受暗示状态。

而另一种是“清醒催眠”,它是广义的催眠,更多的是自我暗示。比如我们有时候夸赞别人:今天你气色很好、今天你很美等等,听的人会有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整天心情就大好,这就是一种清醒催眠。

催眠术是一种表演兼魔术而催眠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

催眠看似比较神秘,所以更多的人为达到盈利目的会迎合大众的好奇心,表演一种催眠术。很多时候的催眠术是比较荒谬的,不可理喻的。人进入催眠状态以后是有意识的、是清醒的,真正的'催眠任何时候你想出来都可以出来,主动地睁开眼睛,结束催眠。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催眠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如果催眠师要求被催眠者做一些不合适的动作,被催眠者是有天然的自我保护本能的,就会从催眠状态中跳出来。

而催眠治疗却是一种心理治疗,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疗效并不可靠,目前已经很少应用。牟晓冬博士认为,对于一个人基本精神状况的检查和判断,催眠治疗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方法。而做心理测验,对于一个人的基本精神状况的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

牟晓冬博士解释,其实现在大医院做心理治疗并没有采用催眠的方法,而到医院主动想做催眠治疗的人也很少,除非是一些重症精神病患者病急乱投医,最终也是被医生劝服。

并非每个人都会被催眠还是与性格、环境有关

据悉,催眠是每个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能,不过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神奇。在实际应用中,催眠的目的是帮助对方安静下来,以助于交流。

牟晓冬博士指出,并非每个人都会被催眠,这跟环境及个体性格有很大关系。催眠必须在安静、密闭的环境,配合舒缓的音乐、灯光,还要对方愿意配合,对咨询师有足够信任,才可能成功催眠。一般来说,易受暗示,有过心理创伤,意志薄弱,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被催眠。目前做催眠的多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和心理医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在催眠过程中,不具备医师的资质的人很难处理被催眠者出现的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精神分裂、人格分裂。此外,经过不专业、不正规的催眠,反而可能诱发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诱发抑郁症。

174评论

只有亡心才能忘你

作者 | 萧语禾 (案例均取得当事人的同意授权引用,为保护隐私,采用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大家好,上次我们透过作者宋涵”生育对话录”一书中的噩梦,探索潜意识中的创伤,于是许多人问关于潜意识的问题。于是这次,我们将分享什么是潜意识,并透过一些催眠案例探索潜意识对我们的意义。 潜意识到底是什么? 潜意识科学吗? 了解潜意识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这里先上一张冰山图, 心理学大师佛洛伊德用冰山比喻我们的意识,在水平面以上的是表意识层,水平面以下是潜意识层,表意识就是我们已觉察到的想法感受, 例如”我知道这是桌子”、”我知道现在在听千聊”。潜意识层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想法感受,我们没有觉察到,不代表不存在,只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意识觉察停留在比较表层而已。 而往往,影响我们各种行为与选择的,除了表意识层的想法感受,还有潜意识层。 所以如果在表意识层的想法和潜意识层的想法不一致,两者互相矛盾的时候会怎样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过,就是我明明认为应该选择这条路,这件事应该这么做,可是我就是会选择那条路;或是我明明知道选择这个有车有房的男人比较可靠,可是我就是爱那个到处旅行的浪子, 就是我们感受下面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就需要去潜意识层挖掘探索,这也是了解自己的途径。 那么,催眠是什么呢?催眠就是由催眠师带领进入潜意识层去探索了解更深层的缘由。 我想以一个咨询故事来说明: 主人公我们叫他小静好了,小静初中时是尖子,高中时进了重点高中,成绩排名没有以前那么好。 “一切都好像是从高中开始变糟了!” 她说。这一切似乎成了梦魇的起始,高中读书成绩不如以往,加上自己是记忆背诵型的,对数理的理解不佳,成绩一直不理想,大学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工作,工作的单位很重视学历,是否是名牌大学成为晋升的标竿,这样的环境,让她觉得一切从高中开始,自己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然后好像一直活在这种 “考试考不好就很影响未来” 的这种梦魇里面,于是她决定来做催眠试试看,探索一下她的潜意识可以怎样帮助她。 当她进入催眠之后,在引导之下,她首先来到一扇门前,在门的这边很灰暗、沉重;当门打开的时候,她可以看到那边的世界好像是童话世界一般,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但是她无法迈步伐,于是我引导她去感受为什么没有办法迈开步伐,她的脚想要告诉她什么,传递什么讯息给她?之后,她终于迈开步伐,进到门之后的世界了。门之后的世界就像潜意识的世界一般,它所呈现出来的是像小朋友的那种蜡笔画所呈现的一个像童话世界的场景,可是当她一进到这个童话般的场景,她却只能背对着这个场景,面向着那个门。 她觉得她需要一直看着那个门,因为那个门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她很恐惧如果不盯着那个门,那个不好的东西会影响她。 于是,我引导让她的潜意识带领她看看怎么办 ,她想把门关上,关上后她用画笔去修饰这个门,让它看起来跟周围的景致一样,甚至她还移了一棵树过去挡住门,但是,她发现这样太刻意了,根本没有必要,她想也许存在过的就是存在过了,其实只要现在关上就可以了,于是,她又把树移开。然后在潜意识的带领之下,她骑上了单车,沿着一条路一直往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她看到右手边也出现了一个造型很奇特的门,她知道那个门之后会有更可怕的东西,于是,她决定继续往前走,不开这个门。她继续骑着车,突然,天下黑雨,她停下来,等黑色的雨停了,她再继续地开, 突然,她撞到了一只戴宇航员帽子的猪 ,这个猪像一个纸片一样黏在车轮上。 她说这一切的场景都像一个卡通片一样,所以就算撞到了这只猪,这只像纸片一样的猪,也丝毫没有什么愧疚感。然后,她把猪背在背上想要带猪去医院,当她终于背着猪来到了医院,医院竟然空无一人,她看看这个猪,把猪放下,她发现这个猪不能用死来形容,但是也没有任何的声息,于是,她把猪放在这里,离开了医院,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她发现在道路的旁边有一片大草原,走进这个田野,走进这个草原,非常地舒服,这个田野草原里面有一栋大房子,她走进房子里,房子里面有四张床,她选了第二张床躺下来,内心充满了平静。催眠醒来之后,这种平静感充满了她, 我从她的面部表情都可以感受到她的平静与柔和。 接下来我们讨论潜意识想要告诉她的。 她提到妈妈很爱她, 但是妈妈一直是那种打击式的教育 。妈妈总是告诉她不要得意,就算她考了98分,妈妈会说:“你看,还差2分,你并没有满分,所以你不能得意。”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她总是觉得自己其实笨的像猪一样, 妈妈也总是跟她说,你就是一只笨鸟,所以你要先飞,你要比别人更加地努力才行。于是,她就觉得自己笨的像只猪,只能非常努力拼命,就算考这些证照会带给自己很大压力,也要拚了命的读才行。 而潜意识在告诉她,其实对于过去影响我们的负面经验,我们是有策略可以运用的 ,比如,关上门或离开它,所以潜意识带着她骑着车就离开了,远远的离开。然后,有时候遇到困难,比如说下起了黑雨,她所采取的策略就是,停下来等一等,等到黑雨过去。而撞到这只猪,这只猪没有声息了,代表潜意识在告诉她,其实在我们内心为自己贴上的像猪一样笨的标签,可以撕下来了,可以放下了。而当我们放下了这些,自然就会找到内心的平静。 很久以后他都告诉我, 这次的催眠之后,他的心理好像往上了一个层次,这就是从内心得到真正的改变。 成长过程中妈妈的”笨鸟要比别人更努力”其实就是催眠,他没有刻意意识到,但就在他的潜意识层一直影响他,我们说,潜意识很聪明也很笨,潜意识是没有逻辑的,他没有办法区分这个魔咒已经过时了不合时宜, 但是潜意识也自有”智慧”,会透过一些意象来帮助我们该怎么做。 所以我常常说要了解潜意识说话的方式,梦就是潜意识说话的方式,梦常常没有任何逻辑,却会透过许多意象来告诉我们一些内心深处的讯息。现在,我邀请你闭上眼睛,深深的深呼吸,吸气、呼气、吸气、呼气,请你在内心中和自己说:请告诉我,我成长中被父母师长催眠而我到现在深信不已的话。那么,浮现上来的会是甚么呢?潜意识往往透过意象表达。例如我一个朋友,他有点反社会人格倾向,任何人靠近他都会受大大小小的伤,不是外在的伤,而是会被他利用或中伤,一次大家在练习冥想催眠,引导大家把自己想成一种动物, 他就选择了螃蟹,硬硬的壳、大大的螯 ,原来他的成长过程残破又艰辛,一路挣扎着长大,没有人去唤醒他心中的爱,于是他只能武装起自己,学会用伤害别人的方式保护自己,是这种方式让他活到现在四十几岁,长成一个个头高大的”硬汉”! 潜意识就用这个螃蟹来比喻他的自我保护方式 ,而我们都知道,他的内在有一处柔软的地方渴望被爱,但是他的壳太厚、螯太大,让大家都无法接近他。 重要的是, 潜意识透过这些意象比喻,也在提醒我们,疗愈与转化的机会也在这里。 我们曾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生活像一摊死水!潜意识令人恶心的大老鼠原来是带领走出死水的领路者?》 故事主人公我们叫他H, H觉得生活很”无感”,像一摊死水,他总想通过一些外在的“刺激” , 如越野摩托车、滑翔伞、过山车、攀岩等等,才能感受自己的存在,觉得生命才有活力。但这种“刺激”感,不仅仅表现在玩一些极限项目上,在亲密关系中,似乎也喜欢通过“争吵”来达到“刺激”的效果。可能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容易引起轩然大波。他也意识到这点,但却不知该从何改变? 在与H的催眠治疗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个场景,都会出现令人厌恶的“大老鼠”, 原来这个大老鼠是比喻“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小时候,爸爸总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考试没有考好,就会说,“为什么考这么差,没有比那个‘谁谁谁’考的好?”。长大了,爸爸还是喜欢拿自己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两个多月前爸爸对H说,“你看,别人每个月能赚三万,你那是什么工作?为什么没有那个‘谁谁谁’赚得多?”。当爸爸看到别人家的房子很豪华的时候,又会说,“你看看,那个‘谁谁谁’的房子好大,几百平像天堂那样。”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每每听到爸爸这样说自己,这样对比的时候,心里都非常难受。 好像,无论怎样都没有办法得到父亲的认同,永远有一个不可能打败的劲敌“别人家的孩子” 。 其实父亲是非常爱H的,小时候下课都会去接她,然后一手拿过自己肩上沉重的书包。只是中国式父母的方式,都倾向于“比较”,总是对子女有很高的期待。 H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里,活在跟别人比较的期待里,也活在“完美小孩”的外壳里。 完美小孩为了证明自己总能满足大人的期许,满足别人的期待。 H所有出现大老鼠的场景,都是父母在指责自己、打骂自己的场景,而这不愿意触碰、感觉令人生厌恶心的毛绒绒的大老鼠,正正是内心自己不愿直面的“阴影”,代表了父母强权压制、没有同理心、不能理解她的部分。 H懂得,不是去指责归咎于父母,因为父母其实已尽力做好了, 他知道真正的问题是,自己究竟要怎么面对这个阴影?要如何活出自我的价值,而不只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潜意识在提醒H学会陪伴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再需要”做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H要一直寻求刺激?其实是因为她跟真实的自我断开了,唯有透过这些高频的刺激,才让她的心有感觉;而他拥有陪伴温暖别人的能力,却忘了陪伴自己。所以在咨询中,我们一起探索找出他寻求刺激的原因,帮助他逐渐突破各种期许的外壳,将视角转回到自己身上,与自己联结,陪伴自己,终于找回自己,内心也逐渐有了生命的力量!自然催眠大师MiltonErickson很强调每个人内在都有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探索潜意识真的很有趣,潜意识也蕴含丰富的内在宝藏,因为当了解这一点之后,我真的爱上它,这是为何我会做一个催眠师的原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芳的故事:有一段时间,小芳做梦时常都会梦到虫。 有一次,是一个盒子里面塞满了虫子,盒子的口被打开,虽然盒子口是可以被关上的,但是好像坏掉了,于是,这些虫子塞满了整个盒子,好像要掉下来一样。我问她的感觉,因为梦里很重要的是感觉。她说感觉就是好可怕好恶心,而且觉得一切都要失控了,然后觉得自己跑不掉。另外一次,是她梦到她妹妹在房间,她和妹妹都躺在床上,床在两边,中间却有一条很长很长的虫子,她觉得很害怕很恶心,觉得很恐怖,所以她就不断的叫妹妹,可是妹妹都没有反应,于是,她就拿手电筒照着虫子,然后虫子的头就升起来,她觉得太恐怖太恐怖了,就大叫妈妈,然后就被吓醒了。以上就是她的关于虫子的两个梦。 在这些梦里面同样出现的感觉都是好可怕、恶心、失控,还有就是觉得自己好像跑不掉了。 梦境中的情绪和感受对解梦而言比较重要,潜意识透过梦要告诉她什么呢? 这次催眠时我先带她到一个很轻松、让她觉得很安心的地方,因为在梦里面她有太多的恐惧、恶心,好像觉得逃不掉的感觉,所以,我先带她到一个她觉得很放松很安心的地方,这样她才能够比较安心地进入到催眠中去探索一下来自潜意识的讯号。 她来到一个有草地,有森林,还有从山上流下的的清澈溪流的地方。我接着引导她去吸收来自草地、森林还有溪水的能量,让自己逐渐的放松沉淀下来。然后,就交给她的潜意识带领她,她提到以前在做催眠时有碰到她自己内心的小女孩,她说这次小女孩也一起来,但是不知道小女孩在哪里,没有看见,于是,我引导她看见这个小女孩,她和小女孩就一起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嬉戏、游玩,然后小女孩还把花给她,小女孩很信任她。当她们跳累了、玩累了,就一起躺在草地上休息。 刚躺着时,她觉得很舒服,突然之间她露出很害怕的表情,“好像会有虫子”,她说。然后,她突然觉得草地上一定都是虫子,她很怕这些虫子会吃掉森林里面的树叶, ”虫子太多会破坏森林” 。我引导她去看看小女孩,她说,小女孩并不害怕,反而在跟虫子玩,她说,那是因为在小女孩的脑袋里完全没有虫子会破坏森林的概念,所以她才能够很信任可以跟虫子玩。“但是我不行呀!”她说自己已经有这样的概念了,所以要想办法把虫子杀光,她找了很多办法,拿杀虫剂,或者是用许多其它的方式。可是,她逐渐发现,这样一来草地和森林也会死掉。逐渐地,她领悟到其实一部分的虫子会死掉变成养分,一部分的虫子会变成蝴蝶,还有一部分可能会变成其它的生物其它的昆虫,突然,她领悟到是虫子让这个森林生机盎然。 “可是,要如何让虫子和这个森林达到平衡?” 这是她的下一个问题。 然后她决定要进入这个森林。这个森林就像一个原始的森林,她之前不敢进去,因为她害怕不知道会不会从哪里突然就掉下来虫子,她觉得很恐惧。 在催眠中我们了解到,这是对未知的恐惧。 后来,她自己想到她可以披上一件东西,有点像是外套、雨衣之类的走入森林,她可以探险。在探险的过程中,她发现只要她准备好了,只要她能够披上这个外套,这种探险反而会让自己的细胞都活起来。她觉得,整个人变得很鲜活! 她说,在生活里面也不能一直都待在同一个地方,对未知的探险会对生活有一些刺激,其实很好玩,所以她也不再恐惧。 她重新找到面对这个森林的方法,她说在还没有办法完全了解这个森林的时候,她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到草地上补充装备。原本她进这个森林的时候没有带小女孩,是因为她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她怕森林太危险了,现在,她也不怕了,她觉得小女孩如果跑进森林的话,她有自信能够把她找出来。 在催眠结束之后,我们聊到这次的催眠她自己的领悟,她说这个小女孩反而是她探险的带领者,因为,在小女孩的概念里面,并没有害怕的概念。 森林其实就像是这个生命一样,而她以前因为对于未来是未知的,所以有很多的恐惧,在这一次的潜意识探索之中,帮助她处理了对未来未知的恐惧,而且还为她指引了道路: 只要我们能够有所准备(穿上装备),那么适度的探险反而会让我们的生命更鲜活。她惊喜的笑着说,原来自己的生命是这么地丰富这么地富有,“原来我拥有一大片森林,而且还是原始森林!”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其实都有一大片森林,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如此的富有。只是我们好像常常被恐惧挡在了中间,这个恐惧可能是生存的恐惧,可能是对未知的恐惧,零零种种,好像总有些什么恐惧挡在中间一样,于是我们就跟真实的生命—那个生命的本质隔得很远。我们也没有办法接受到来自生命本身的能量,生命本身的力量。对小芳而言,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就像一再梦到的虫,让人恶心又害怕,更逃不掉。 而这一次的催眠帮助她联结到她生命内在丰富的力量,丰富的那片森林,内心小女孩因为没有恐惧的概念,反而能够全然的信任生命,她的潜意识就在告诉她,用一颗探险的心,面对未知的未来,反而能超越恐惧,让生命更加生动与鲜活!她,终于连结上她内在的真实力量了! 是不是很有趣呢?艾瑞克森催眠学派假设,人们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远远超出我们所能意识到的数倍。事实上,一个人所有拥有的资源足以让我们过的幸福美满。遗憾的是,许多资源都与我们的当下体验分离。因此,艾瑞克森学派催眠师通常不会试图给催眠者强加任何东西,相反的,是帮助对方探索内心深处的资源,学会运用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通过治疗师或催眠者的概念理解,而是通过催眠者自己体验性的探索而实现与领悟的。 我的催眠也深受他观念的影响,在催眠治疗过程中,帮助对方如何跟内在已有的资源连结,“唤醒”对方与生俱来的生命资源和力量。 好啦!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不知道听了今天的几个故事,你是不是也对自己的潜意识感到好奇? 读懂自己的潜意识,不只是疗愈创伤,更有助于激发我们活出这个生命的潜能,祝福大家都能活出自己这个生命的美好!萧语禾,1972生于台湾,资深心理咨询师、催眠师,心灵深刻的探索者。 因为童年失怙与母亲带着她录自杀遗言的经历,她曾长期被禁锢在抑郁深渊,蚀心却又屡闯无门的梦魇,带着她历经算命、哲学、宗教等,却都无法逃脱,一次自杀未遂,她发愿要找到美好活着的方法。她从心理学入口,到内观禅修,深入意识深处,找回”自己”,再一层层脱下”自我”外衣,终于,她”看见”了”生命”,清晰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在领路,带领我们安住”生命”之中,于是她整理所学与领悟,分享”生命心法”,陪伴大家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图:来源网络。

54评论

血染你

长时间盯着光看不出现奇事才怪咧

17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