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2409
荒城旧日待你如初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被认可,可以说每个学校也都会配备心理咨询师老师,而且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待遇也逐渐往高端发展,那么心理咨询师要怎么入行呢?今天就以自身出发,说说一个过来人的感受。
还记得那年的阳光特别刺眼,我工作失意,整个人状态很差,靠着鸡汤文吊着一口气,有时间就躺着发呆。
看了点心理学书籍,对这个行业突然有了很大的兴趣,也不算冲动,读书那会就想学这个专业,后来种种原因选了其它的,现在重新复燃起来。
刚好遇到17年取消证书,我顿时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当时的状态根本支撑不了考研这条路。我找到一个专业出身的同学,听他说还能考其它的证,只是能选的不多,不注意弄到假证就惨了。
他跟我说,市面上很多证都是机构自己发的,行业不认可,还一直夸大宣传,说什么拿证就能上岗开咨询室之类的,不懂的人很可能被他们忽悠到。
我也有点怕,如果了,以后吃饭都有问题。看了很多家机构,都是这样忽悠我的,都说自己的证书有认可度,我同学一听就直接否掉。
主要是培训这块,我同学不是那么清楚,他当时只是向我推荐了中科院的证书,让我找正规一点的机构报名,每次网上联系到的老师又给我推其它的,感觉很不靠谱。后面还是老同学找了他做培训的朋友才确定下来,有了关系价格自然比正式报名便宜点,不同的班型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免学费(需要提供户口和学历),好在一次性收费就发了教材,没有其它的了。
市面上这么多证,为什么选中科院的?其实,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作为专注研究心理学的机构,在国家心理咨询考试还没有取消之前就负责考试教材编辑、试卷出题等,在心理学行业的影响力首屈一指。在行业乱象丛生的时候,中科院推出了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证书,目前成为了国内心理学市场上含金量最高的证书,也获得了社会、企业的广泛认可。
考试内容只考两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担心了很久的英语和论文。题型的话都是选择题居多,有200多道。一门68,一门86,自认为也不是太差,毕竟我的要求不高,过了就行,哈哈。
当然了,我也不会天真地以为3个月的时间考个证就能上岗了的,我同学告诉我还要参加另一种培训,时间比较长,但有很多实操内容,这是非常必要的一步,就算是专业选手也要参加培训。
有的人认为新政策出来前,市面上的任何证书都没用,其实不能这么一棒子打死所有。新的政策不知还要多久出台,想学的人难道要一直等着吗?而且吧,重点根本不在于哪种证书,而是学习的情况、自身的能力。能力不行的人,就算拿了证书也做不下去,只能被淘汰掉。所以说,不管是不是学的这个专业,都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只要够努力、够坚持,相信也会有500+、1000+的那一天。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咨询师要怎么入行?一个过来人的感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心理咨询师证书优势非常的大,可以说是早考早受益。
一生追杀你
(一)我是你的镜子 实战课上到第五课,思路变得越来越清晰,过程却越来越艰难。 第四次模拟咨询,虽然很期待做咨询师,因为突然出现的咽炎,考虑到来访者的感受,最后选择做了求助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起上课的小伙伴的成长,在她们身上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咨询师的影子。 这节课解决了一直埋在心里的一个疑问。真正开始接触心里咨询后,作为咨询师总有一种无力感,来访者是抱着解决自身问题的初衷来的,那怎样才算是真正解决了问题呢,是咨询师觉得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还是来访者自己认为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有些现实问题不是咨询师可以解决的,这种状况之下咨询师该怎么办,咨询本身的意义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围绕着我,虽然知道作为咨询师能提供的服务很有限,但总觉得哪里没有思考明白。 这次课堂上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咨询师能解决和修通的是情感层面的问题”,就是这句话我突然明白:现实中的问题终归要靠来访者自己解决,甚至说有些现实问题本来就是死循环,没有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咨询师能做的是敞开胸怀接纳来访者,倾听他的困惑,梳理他的思绪,让他慢慢的看清自己的内心。现实问题交给现实去解决。而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也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有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感触突然让我布满云雾的内心敞亮了起来。 非语言倾听的课堂上感触最深的便是大家自由舞动的体验环节了,原来表情,肢体语言,甚至眼神都可以传达很多的信息 ,有一群和自己“一致”的人陪着自己会让自己变得强大和不可思议。慢慢地真切的感受到,有一面能够看到自己的“镜子”是那么的让人温暖和感动。 我有一段时间在想,那些弃世的人,如果他们的生命中曾经有这样一面“镜子”,他们一定会在看到自己的伤感和无奈之余,也会看到“镜子”里的那个自己是那么地爱自己。 对接下来的招募来访者有些期待,也有些忐忑。 但是,心理咨询师这条路我想走得远一点,为自己,为家庭,也为面前这样来来往往的人! (二)让我来温暖你 第五次实战课的作业未完成。忙是借口,并未忙到没时间接咨询,真正的阻力来源于不自信和内心对于接待陌生来访者的忐忑不安,所以并未主动争取,选择了假装遗忘和逃避。 实战课之前和上实战课的过程中自己给了心理咨询师很多的预设,虽然接触之后不像其他人一样给心理咨询师披上神秘的面纱,但是依旧认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可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但在模拟咨询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无力感。 作为一名还在路上的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本身有很多的期待,但是因为知识和经验所限,感觉自己并不能自信且自如的去做好心理咨询师这一工作,所以畏首畏尾。 掰着指头数上课的次数,一边盼着上课,上课让自己觉得内心充实和满足;一边又怕上课,调整上课时间和长途跋涉让我身心俱疲。但每一次都不忍心请假,我喜欢心理学,也渴望接触心理咨询。 第六次的实战课觉得是一个突破,十节课的课程,十分之六本来就是坚持了多一半,坚持到最后的信心又多了一些。实战技能的增多也给了自己一些支持,特别是一起学习的小伙伴的分享也会带给自己很多启发。 共情,是第六次实战课讲到的技能。课程上到第六次,突然有些词穷,有时候思路清晰但并不能清楚的表达,能感受到来访者的感受,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一直和语言打交道,到真正共情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说不出话来了。从模仿开始,争取做到能够独立思考,这大概是条不错的途径。 共情,对于来访者该是莫大的支持。不管世俗,不论对错,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有包容,接纳,理解和温暖,这也许是来访者最需要的。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带着问题、迷茫或者说是创伤来的,当他们踏进咨询室的那一刻,当他们决定和一个陌生人讲述自己经历的那一刻,一定是经过艰难的抉择,默默的鼓足了勇气的。所以,正如老师所说,每一位来访者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如果说心理学是一条大路,让生活归于安详,自己归于宁静,那心理咨询便是一道光,能让处于黑暗当中的人看到一线光明,而共情便是一件小棉袄,能帮助来访者抵御风寒。 (三)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身体不适,第七次实战课请假了。伴随着遗憾和焦虑过了一周。 第八次实战课突然开始提前想象分离,不知道相伴了三个月之久,和老师以及一起学习的伙伴分开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最多的该是不舍吧,其实不用等到真正分别,从这次实战课开始已经有了这样的感受。 过去的两周仍旧未能招募到来访者,有因为周围的人们对于心理咨询的曲解,觉得走进咨询室是一件比想象中还要艰难的事情;也有因为规则的设置,一部分来访者为了避免双重关系而婉拒;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不自信,觉得没有足够的理论背景支撑自己去从容的面对来访者,所以并没有很积极主动的去执行这件事情。但愿存在心里的期待和真心可以鼓励自己接待到陌生的来访者。 第八次实战课的内容于我意义应该更大一些。“沉默”,这是我最怕面对的场景,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咨询中,突然出现的沉默有时会让我无所适从,我常常会耐不住沉默,或提问,或应答,不能坦然的去感受沉默。 体验环节中,我扮演了来访者,我自己分明感受到沉默了很长时间,沉默到我自己都有些尴尬,但大家却并未感觉到我的沉默。这样一来我更加意识到自己不能很好地去应对和感受沉默,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我给自己的评价是略有些急躁,虽然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慢慢地趋于平和,但仍旧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 体验中还有一个环节让我触动颇深。在我陪同蒙着眼睛的搭档走过“崎岖”的路途时,我更多的是焦虑和担心,生怕她因为我的指引不周而受到伤害,甚至宁愿自己去当那个蒙眼的人。我小心翼翼的“搀”着她,看着她跟着我的步伐慢慢走到终点,我常常地舒了一口气。是的,我“剥夺”了她自己探索的权利,她给予了我足够的信任,而我包揽了所有的责任。我以为这是对她好,这是我帮助她的方式,我让她感受到了安全和温暖,但我却忽略了这样一点:如果离开我,她能不能很好地再次面对这样“崎岖的路途”。我开始反思,咨询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咨询师该“站在”来访者的哪个位置呢? 常言道:沉默是金,其实细细想来,咨询中的沉默又何尝不是一块金子,通过沉默,可以感受来访者的心里,捕捉来访者情绪,甚至可以通过合理地处理沉默建立更好的咨访关系。 突然想到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话竟是如此的应景!
发髻持了谁的音容发尾染了谁的色彩
我是上元教育上元喵
立志承包你一生的职业培训!
喵喵与你一起吐槽、一起努力,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是充满梦想的分割线-------
自从学习了心理学后,
一定会遇到的就是
经常被问是否能一秒看透别人心思,
是否会催眠别人,
以及是否神神叨叨看谁都有病。
答案当然是:NO!
心理咨询师作为新兴职业之一,
是助人成长和自我成长
可以并驾齐驱的职业。
为什么这么说?
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在我看来,做心理咨询,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
前者专指:建立了正式的咨询关系,已经付费的,在约定时间内进行的咨询(无论面谈、电话,还是网络咨询)。这类咨询的特点是它的封闭性和即时交流。
另一类是广义的咨询,包括有心理咨询意义的与朋友的聊天,网络上的心理问答(免费),甚至撰写心理专栏类文章、作为电台某些节目的嘉宾做心理类节目,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非正式的、广义上的咨询。
当然,实际上,严格来说,只有狭义的心理咨询才算是正式的心理咨询。
在最初进行网络咨询的一年里,我遇到过几次退款(大约三次,那时我在淘宝开心理咨询网店,现在已经不做了),理由大致有:(1)毫无帮助;(2)不专业。虽然这段经历说出来似乎显得很低端,但是它为我累积了最初的网络心理咨询体验,让我知道了帮助别人解决心理困惑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我并不讳言它,我从内心里感谢这段经历!
后来,当我的收费标准提高到300元次(这是电话咨询价格)后,说实在的,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尊严感更加强了。同时,我也更加尽心了,比如,在咨询结束后,开始为来访者出具《心理咨询报告》(通常3000-5000字),同时,不停地进行自我进修、学习,以提高心理咨询的成效。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说实在的,我确实为这个职业而自豪——从我乐于向别人说出自己的职业身份就一点就能看出来。近日,我与几个刚认识的小区居民说起自己是心理咨询师时,他们立刻表示:这门职业将越来越重要,并举例说比如地震、重大灾害过后,对于受创的人来说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
有人说:在心理咨询行业混出个名堂的咨询师不多,很多死在了成长路上。我想,做心理咨询师的体验与名气、声望、成就等的确有关。一般来说,你的名气越大,在行业内的地位就越高,影响力也越大,你的咨客就更多,收费当然可以更高。
但是,话并不是绝对的。即使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咨客较少,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如果他真正怀着一颗助人自助的心,有过人的洞察力与广博的爱心,有精湛的心理咨询技能或者展现出这方面的天赋,他仍然能体验到强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还有一点特殊性:它对你的心灵成长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如果你不注重这一点,那么你可能很快陷入职业倦怠中,难以提振精神帮助别人。
在这几年里,我从阅读中成长良多。在此可与你略作分享:
《家庭会伤人》约翰布雷萧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谁在我家》,伯特海灵格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过犹不及》亨利克劳德博士著,海天出版社
《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著,中国宇航出版社
《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著,中国商业出版社
《高明的心理助人者》吉拉德伊根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维吉尼亚萨提亚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今天开始爱自己》谢丽尔理查森著,中信出版社。
@邹根生
我在做咨询的时候,最大的感触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他们有那么多故事,感触,和尚未理清头绪的想法需要分享,然后在叙述的过程中成为自己生命的旁观者,遇见那个未知的自己。
所以心理咨询师要学会的第一门功课是听,不是说。高质量的倾听传达出的信息是:我接纳你的情绪,我也理解它们,无论那是歇斯底里的愤怒还是低到谷底的哀伤。
很多来访者的反馈是,只要咨询师坐在对面认真听完他们要讲的,心情就好了一大半。为什么这么神奇?因为被倾听的时候,你感到了与人相连。
在听的过程中,咨询师要一边动用理性的力量接收并整合听到的所有信息,然后分析,判断,选择治疗方向;另一方面要动用感性的力量,把自己完全丢进来访者的情绪世界里,感受着他的感受,期待,和需要,等一下还没完,然后把你理解到的藏在话语背后的感受反馈给他,让他获得“被懂得”的体验,以此来建立一个安全又信任的咨访关系,这段既真实又虚幻的关系将成为来访者在今后改变和成长的重要基石。
再来谈谈心理咨询师如何获得自我成长。在学习不同的理论以及背后的人性观的时候,你唯一的参照物就是你自己。当你学习了“家庭体系如何塑造人”,你才明白自己和原生家庭那简单而又复杂,遥远而又近切的关系;当你学习了“依附理论”,你才明白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愤怒,逃避或不知所措都是因为心底的不安;当你学习了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关系,你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悲伤,又为什么焦虑。而你了解的这一切,是一生中能够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因为你更理解了自己,也就更接纳了自己,当然,也知道了如何改变自己。对自己建立了同理心,就更能够同理他人。
如果人人都学点心理学,世界真的会很和平。
@匿名
-------关于上元教育-------
我们是有思想有温度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会计丨设计丨IT丨教师丨建工丨资格丨学历丨外语
关注我,每天干货、趣闻、高质量内容等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