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心理咨询师怎么理解

相遇不辜负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252

首页> 心理咨询师> 非言语心理咨询师怎么理解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恋爱困难症

已采纳

一、反馈技术: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1、参与性技术: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技术,协助来访者进入咨询情境中,帮助来访者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最终实现咨询目标,促进求助者成长与发展。倾听技术、提问技术、鼓励技术、重述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技术、参与性概括、 非言语行为的理解和把握2、影响性技术: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技术,对求助者实施干预,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咨询目标的实现。面质技术(挑战技术)、解释技术、指导技术、情感表达技术、内容表达技术、自我表露、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二、提问技术1、开放式提问: 情感的开放式提问,对情感进行澄清和探索。助人者不询问特定的信息,也无意限制当事人回答。 例如:这事你怎么看?你感觉怎么样? 注意事项: ①助人者 应该避免「为什么」的问题 ,特别是在探索阶段 。就像Nisbett  Wislson(1977),人们很少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他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也许就不会找上助人者了。再者, 「为什么」的问题常让个案觉得受挑战并出现防卫,当有人问你为何做某些事,你可能觉得他或她在评价你、嘲笑你无法有效处理事情。助人者可以使用 「什么」或 「如何」的问题。 ②助人者应将开放式问句的焦点放在个案身上 (你对你母亲的行为感觉如何?)而不是转换到他人身上(在那样的情况下,你母亲怎么做?),持续聚焦于个案身上可以协助他或她探索其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偏离到其他人。 ③让个案专注当下的想法而非过去想法的历程也是很重要的。 ④询问个案关于现在问题的过去经验或记忆是重要的。 2、封闭式提问 通常要的是一或 两个字的答案(「是」、「不是」或一个肯定), 且是用来收集讯息的。封闭 式问句可以用来问特定讯息。  处在危机的情境时,使用封闭式问句是很重要三、鼓励技术咨询师通过言语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 鼓励技术具体可以变现为咨询师直接的重复求助者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表达、探索。四、重复(述)技术1、咨询师直接重复求助者刚刚陈述某句话,引起求助者对自己某句话的重视或注意,以明确要表达的内容。 2、重复通常用的字较少,但与个案原意相似,而通常也比个案所说的还要具体明白 3、是某种重述,包括将数个想法整理在一起, 或是从个案所说的内容中筛出重要以及普遍性的主题出来。 4、不在超越个案所说的,也不在挖掘出感觉或行为的原因所在,而是把个案所说的做个整合。五、内容反应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治疗者把患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来访。六、情感反应 是治疗者用词语表达患者所谈到、所体验到的感受。侧重 于情感反馈。情感反应是一种助人者的陈述方式,能明确地标志出个案的感觉,这感觉可能是个案已经说过的,或是助人者能从个案的非口语行为或讯息内容中推论到的感觉。 你觉得 __ 你觉得__因为__七、具体化技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述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用的概念、所体会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情。 • 当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咨询时应该使用具体化技术: • 1.问题模糊 • 2.过分概括 • 3.概念不清八、参与性概述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等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相当于内容反映和情感应的整合(事件+感受)。 九、非言语行为 1.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含义• 2.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 • 3.言语与非言语的不一致

148评论

眼前人是我

我在前面文章写过赫拉利的观点,文明是被虚构出来的,当然也包括层出不穷的思想。1856年出生的弗洛伊德在读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大受启发,创造了伟大的精神分析,甚至把心理冲突的阶段直接命名为俄狄浦斯期。而比弗洛伊德的出生晚了整整70年的米歇尔·福柯,在深入学习了精神分析之后对弗洛伊德关于俄狄浦斯期的解读大为不满,他也写了《俄狄浦斯王》的分析,将其理解为从无知求知到过度求知的矛盾——既然俄狄浦斯已经当了国王,你为什么还不能定义自己的命运,你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攻击自己的父亲?你为什么越了解自己变得越冲突?福柯认为作为经验的个体在具体的语境下可以定义自我、定义自我的命运,为自己负责,他从而创立了后现代哲学流派——“反对一种普遍化的历史逻辑,而是把当下具体的现实作为真理要把握的对象”。 毋容置疑的是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米歇尔·福柯,他们都是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为什么他们的观点是如此的不同,甚至对立呢?因为他们创建的理论体系的前提是为了解释自我的疑惑。这似乎便是文明的内在逻辑——人生而无意义,这些所谓的意义便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人和人是如此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基因遗传、不同的机会机遇等等,但这些理论赋予的意义注定只能满足一部分的需要,满足需要的人意义被赋予,这是文明斑斓的部分。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无法感同身受的人注定被此理论所限制,被此意义所限制。于是所谓的“病症”出现了,解决的方案无非两个路径:认同或反向认同——经过治疗后,发生了认同,便是症状消失;而反向认同的,要么变成不治之症,或者他重新创造一种理论,赋予自我新的意义解释,我之所以喜欢福柯的原因也在于此,经过800天的写作觉察,我重新定义了自我,定义了自我的命运,并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我走的是李明老师讲述的五谓改写故事路线,实谓、意谓、蕴谓、应谓、必谓。 实谓是故事的表层意思,就是曾经在讲故事时,我一直在表达对父亲的不满,一直遗憾他不爱我,但其实也有很多爸爸不爱儿子的,甚至从出生就不知道爸爸是谁,照样活得健康。我的抱怨不是本质。 意谓是故事的真实意思,就是我在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时,我想表达的是这世界对我的命运不公平。我真正想要的不是一个有爱的父亲,而是一个公平的命运,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一个公平的起跑线。我要是能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也许我就能飞得更高一些,我就可以体验到更多的风景。这也是痛苦的来源,因为我付出了几倍于周围小伙伴的努力,我还过不上他们那样的生活。索性,我就不想继续付出了,有点儿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蕴谓,就是非言语的,在意识之外的觉知,就是自己的故事没有表达出来的部分,就是我认同了这个社会的以偏概全的方式,这个标准就是世俗意义上的盲目攀比。这个盲目比较的标准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就可能一代一代的轮回下去,下一代抱怨上一代,不断轮回。当我觉知到这个蕴谓时,我解构掉了父母的思维方式——你们是你们,我是我,我们之间是有边界的。我在探索自己的过程中,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是怀着无知求知的过程。当我经历了足够的探索之后,我发现了你们养育孩子的谬误时,我解构掉你们的错误养育孩子的思想,并将人和问题分开——虽然你们养育的方式错了,并不是说你们的人错了,因为你们也是从父母习得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这个没有表达出来的部分就是——我可以定义自己的命运。 应谓,是我当下的真实需求,建构自己人生新模式——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想活在你们建构的标准里,不想再活成你们期待的样子,不想再活在你们的偏见里,而是活在我自己的掌控中,我的命运我做主,青春飞扬了。 必谓的变化过程就是一个改写的过程,即从一个抱怨父母的人变成一个人,变成一个改写人生剧本的人——我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才来学心理学,才有了这样的命运,才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问题变资源。这是一个必然的自然的变化过程。从接纳到享受,从享受到热诚,命运的剧本得到升华,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里面的结构完全不一样了,结局当然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生命故事的改写。

86评论

青春远逝

那么首先我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聊理解就是它就是帮助别人去疏导心理,当别人有心理压力的时候,他去给人辅导,这就是心理咨询师。

6评论

撩心不撩人

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在咨询者的陪伴下,通过非言语的手段,让来访者自己挑选

1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