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心理咨询师

待我画的如般少年娶我可好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434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哈利波特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最后我先死你孤独终老

已采纳

中文名: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格温特郡出生日期: 1965年7月31日 职业: 文学 儿童文学作家 毕业院校: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J·K·罗琳,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J·K·罗琳的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位名叫.罗琳的单身母亲几乎每年都要为女儿写一本关于“哈利·波特”的新书,当被问到这个系列最终会是几本的时候,罗琳的回答是七本。因为她母亲曾让她读过一个关于“纳尼亚”的故事,那套书就是七本:《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能言马与男孩》《魔法师的外甥》《最后一战》。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洁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1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2003年6月推出了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销售势头一次高过一次,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而“哈利·波特现象”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在成功和财富面前,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1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1985年由英国一群喜剧演员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社会公正,帮助消灭贫困事业募集资金———化名为纽特·斯卡曼和肯尼沃斯·惠斯普创作了两本与“哈利·波特”故事相关的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1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2001年圣诞节次日的节礼日,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Neil Murray。)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2005年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如今,罗琳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幸福而低调地生活在爱丁堡,在哈迷的期待中继续写着她的“哈利·波特”故事。 2007年7月7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正式封笔。作者J·K·罗琳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终结篇。但最近也有消息称罗琳将要写《哈8》。英国45岁女作家JK·罗琳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缔造了当代出版界的销售神话,同时也使她自己成了财富超越英国女王的超级富婆。然而罗琳日前接受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本学生杂志采访时披露,在她没有成名前,她的生活曾经一度穷困潦倒,在极度抑郁绝望之下,她曾经考虑过自杀,但她在接受心理咨询后终于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并走向了今天的成功。 【为女儿放弃自杀念头】 罗琳称,1994年,她刚刚和第一任丈夫、葡萄牙记者乔治·阿朗蒂斯离了婚,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杰西卡在爱丁堡市一幢狭窄的平房中生活。当时罗琳处于失业状态中,她的失业救济金刚刚能够支付房租,而600英镑的租房押金还是罗琳的一个朋友帮她支付的。走投无路的罗琳正是在那幢狭窄的平房中写出了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说。到了冬季,由于小屋中没有暖气,罗琳便推着婴儿车跑到附近一家咖啡馆边取暖边写作,手头拮据的她只能点一杯咖啡。 由于生活穷困潦倒,令单身母亲罗琳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心情抑郁的她一度考虑自杀。罗琳回忆说:“让我放弃这一念头、决心去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儿。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对的。” 【摆脱消极想法创造奇迹】 罗琳决定到家庭医生那儿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这一治疗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让病人控制自己的消极想法。由于罗琳的指定家庭医生当时正好外出度假,当罗琳去诊所看病时,另一名顶替上班的医生却对她说:“如果你的情绪有点低落,那么就和我的实习护士聊天好了,不要找我。”罗琳回忆说:“可我跟他谈论的是我的自杀想法,而不是‘我感到有点痛苦。’幸运的是,两周后,我经常看病的那位医生回来了,并看到了我的就诊单,她立即打电话给我,并为我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认为是她救了我,因为我当时绝对没有勇气第二次再去诊所。”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经在全球售出了至少4亿册,并引带出了一个总值70亿英镑的附带工业。罗琳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私人财富大约高达亿英镑。 罗琳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罗琳要求年轻人在面临生活挫折时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来源:现代快报) “哈利·波特”造成的风潮堪称世纪传奇,不过,创造哈利波特的英国作家“罗琳”本人的经历似乎比小说更神奇,这位曾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如今却是身价超过5亿英镑的英国富婆,比英国女王还富有!与此同时,在身价骤增的时候,罗琳的容貌似乎也越变越漂亮,昔日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张面孔如今却成了性感妩媚的代名词,这真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带的面容也变得容光焕发了。 事实上,很多人都开始怀疑罗琳是否在出名之后做了整容手术,因为42岁的她现在比7年前还漂亮年轻,她额头上和眼角的皱纹都不见了,曾经有些松弛的肌肤也重新有了弹性,整张脸的生动指数也增加了不少,看来事业上的成功的确可以让人变得精神焕发。 现在的罗琳,眼睛里充满了神彩,两位整容专家在对比了罗琳7年前刚出名时和现在的照片后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她动了手术,也许是因为心情好,再加上化妆的原因,她现在看起来比那时候还年轻。罗琳的一个密友透露,她变得更漂亮并非因为外在原因,而是她坚持锻炼身体,做瑜珈和普拉提,而且作息很有规律,她每天都坚持散步一个小时以上。罗琳自己也说:“我现在感觉很棒,身体健康就好象赚了百万家产一样,我不吃红肉,也很少喝酒,我还很喜欢跳舞。” 谁曾想到,在90年代时罗琳还是个得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罗琳曾表示,“我的日子就是永远都很难找到时间写作,以前我是单亲妈妈,白天还要打工晚上则要独自一人带小孩。”出生在英国小康之家的罗琳,大学毕业后到葡萄牙教英文,在葡萄牙结婚生子,3年后离婚返回英国;1990年,罗琳在搭火车前往伦敦的路上,她脑海中突然冒出哈利波特的故事,她表示,故事的点子来的很突然,一个不知自己是谁的小男孩,我觉得很兴奋,觉得写出来会很有趣! 从未写作过的罗琳,花了5年才写好第一集,又花了一年才查找出版社,但“哈利波特”1997年出版后旋即造成轰动;尽管对创作有着一股热情,但她也无奈的表示着,自己现在很难找到时间写作,因为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哈利·波特系列被翻成62种文本,在全球狂销超过3亿本,罗琳的身价也暴增为5亿英镑,罗琳在2001年再婚后又生了两个小孩,现年44岁的罗琳,出席公开场合穿的一次比一次辣,这位现代灰姑娘似乎仍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英国女作家JK_Rowling(JK-罗琳)与丈夫离婚后,带着孩子投奔乡下的亲戚,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 穷困潦倒。但是她还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写出了《哈利·波特》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靠写作的亿万富豪。 在她写书的那两年,没有任何收入,可是在她的书畅销后,她不仅成为了亿万富豪,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每一次重新印刷出版,出版社都将支付给JK-罗琳巨额版税,甚至于她不在人世,她的后代依然会因此而受益。 【作者生涯】 罗琳的写作生涯是从6岁的时候,写了《兔子》的故事处女作开始的。主角是只兔子,叫Rabbit(罗宾特)。他得了麻疹,朋友们来看他,其中有一只叫Miss Bee的巨大的蜜蜂。 《哈利·波特》系列 罗琳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开始构思哈利的故事是在1990年。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作品在1990年夏天,从曼彻斯特到伦敦。火车开得很慢,“看来要晚点了。”罗琳枯坐着,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这个周末她过得并不轻松,刚刚从曼彻斯特看望了男友,并花了一些时间找房子,希望能住得离他近些,这样就不用每周末两地奔波。 忽然,一个有着一头凌乱的黑发、绿色眼睛、戴着一副圆眼镜的11岁小男孩哈利·波特的形象跳进罗琳的脑海里。“他正准备坐火车去一所魔法寄宿学校,在此之前,他还不知道自己会魔法,一出场便没有了父母。”此时的罗琳好像被人施了魔咒,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任由想象天马行空,故事细节就像在霍格沃茨寄宿学院的那数百只送信的猫头鹰般哗然而至。 火车依旧缓慢前行,转动的车轮不断发出哐哐的声响,车窗外夏日里的英国乡村的景致尽收眼底。哈利·波特的朋友们也一个个从罗琳脑海中蹦出来,一大堆画面在她脑海中盘旋,她还看见一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城堡——霍格沃茨寄宿学院。"这个城堡一定在苏格兰,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之地。"事实上,罗琳的父母就是在开往苏格兰的火车上一见钟情。 灵感的产生现在有两个版本: 1、24岁的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见于小说的作者简介) 2、24岁的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火车故障停车,车外的草地上有一群牛,灵感突然迸发了。(罗琳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 罗琳把这个叫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作品她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后共写了5年,这期间,她从葡萄牙回到了爱丁堡。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据罗琳说,她喜欢咖啡馆的氛围。她将女儿放在桌边的婴儿车上,就在女儿的吵闹声里写作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故事成文后,罗琳多次呈上书稿均遭拒绝不果。不过,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所小印刷商Bloomsbury接下印刷权后,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她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她自己也成了英国第三富婆。 J·K·罗琳的确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迄今,其作品七部《哈利·波特》系列已被译成60多种文字,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3亿多册。而她自己也凭借巨额版税成为大不列颠最富有的女人之一,资产超过英国女王,达到10亿美元。 2007年7月21日,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死圣》发行,为这一系列小说划上句号。

133评论

霍金简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1965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扩展资料

科学方面贡献

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的主要贡献有两个:奇点定律(1970)与霍金辐射(1974)。

奇点定理:Roger Penrose(彭罗斯,似乎更牛) 一起开创性地运用拓扑学的方法,证明广义相对论方程导致奇点解,间接地证明了大爆炸奇点的存在。

霍金辐射:受Bekenstein熵的启发下,运用弯曲时空背景下的量子场论方法,证明黑洞像热力学黑体一样对外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第一个典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霍金的主要工作都作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发展时期,他的早期工作对引力与黑洞领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其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斯蒂芬·威廉·霍金

63评论

大姨夫请管好你老婆

霍金毕业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并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用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1963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下来。

1965年,23岁时他取得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

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包括de Sitter空间中的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其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

1973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是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学、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提出能解决宇宙第一推动问题的无边界条件。2004年7月,他承认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

《时间简史》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断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空间正是起始于此。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已经相当完备。

英国当地时间2018年3月14日凌晨3时46分,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2012年4月6日播出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参与了客串。2017年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

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11月6日表示,技术有望逆转工业化对地球造成的一些危害,有助于消除疾病和贫困,但人工智能需要加以控制。2017年11月,霍金预言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将变成“火球”。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参考资料:斯蒂芬·威廉·霍金-百度百科

148评论

深情马子欧巴爱人

1、勇气和坚持

21岁那年霍金被告知罹患了罕见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医生当时认为,他只能活两三年。随着病情发展,他的身体严重变形;之后丧失了语言能力,仅3根手指可以活动,再慢慢甚至连眼球追踪技术都无法准确锁定他的目光,只能靠脸部一块肌肉活动。

在被疾病困扰的近五十年里,他用自己的勇气与坚持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学说,该学说是霍金对天体物理学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也被誉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

霍金曾在网站上写道:“它(疾病)并没有阻止我有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家庭,也没有阻止我在工作中取得成功……这说明人们不需要失去希望。”

生活中也有很多身患疾病的朋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淑一表示,心态的低迷有时候比疾病更可怕,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心情开阔的生活环境,聊些积极向上的话题,对生活充满信心。

2、兴趣广泛

除了巨大成就,霍金还是一位兴趣非常广泛的科学家,丝毫没有因为疾病影响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写科普著作。1988年出版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被译成40余种文字,畅销全球;2001年完成的《果壳中的宇宙》,获得了2002年世界最知名科普图书奖之一的安万特科学图书奖,此外还有《大设计》《我的简史》等多部图书。

他多次在电影、电视剧中客串。在卡通片《辛普森一家》里,他以动画形象,坐着会飞的轮椅和直升机向男主角大谈黑洞、奇点、宇宙维度,并亲自配音;在电视剧《星际旅行》中,他和剧中的“牛顿”、“爱因斯坦”一起打桥牌;在喜剧《生活大爆炸》中,他指出天才“谢耳朵”论文里的证明错误。他还触电音乐,1994年与2014年,霍金用电子发声器两次与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合作。

任淑一指出,通过发展兴趣爱好,不但可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具有情绪发泄、平衡心理,自我调节的作用,会大大提升人们的心理状态,让人可以重新积极的面对生活。

3、乐观与幽默

霍金的乐观和幽默感也让人津津乐道,他自己也承认“我是个乐观主义者”,也正是凭借这种乐观的心态对抗病魔逾50年。

早在1988年,美国杂志《人物》就将霍金称为世界上最有趣的25个人之一。在《时代》杂志的“10个问题问霍金”中,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人类有一天会理解物理学的全部吗?”霍金幽默风趣地回答,“我希望没有那一天,不然我就要失业了。”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霍金曾预测计算英格兰队在巴西世界杯上的获胜几率“他们认为,作为理论物理学家,我的预测能力比章鱼保罗强一点点”。正是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幽默感,霍金才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他还以最新技术将自己的影像投射到千里之外的彼邦与粉丝互动;开通微博账号;在高考前夕,霍金还发微博祝中国考生金榜题名。去年,霍金还与中国演员王俊凯在微博互动。

4、充满好奇

除了卓越的科研成就外,他更像是一位预言家:对于人类的未来,霍金曾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大胆预言,假如人类的历程再走100万年,“人类的足迹必将进入那些从未涉足过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们所关心的外星人,在2015年伦敦皇家科学学会寻找外星生命迹象的启动仪式上,他说“在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其他形式的生命。”

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两点是保持好奇心和坚持到底。他曾说:“要尝试找出眼前事物的意义,探究是什么让宇宙存在。要有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也总会有你能做并能成功的事情。绝不放弃非常重要。”

人的一生都应该保持好奇心。任淑一解释,在学生时代保持好奇心不但可以提升创造力,更可以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既有益于学业,也有益于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成年人如果没有好奇心,毋庸置疑的是工作发展会遇到瓶颈,如果我们想要突破自己就必须有好奇心。霍金的成就和贡献就在于他那一颗年轻的好奇心。

扩展资料:

霍金的启示

霍金的代表性首先在于他身上所汇集的当代科学名家的特点。

几年前,人类学家海伦·马莱特在长期对霍金及助手随访之后写的《Hawking Incorporated》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觉得如果翻译成《霍金集结号》较为贴切。因为作者开篇即强调此书并非霍金传记,也不仅仅是关注霍金这个个体,而是探讨“知识主体”如何形成。

通过大量的一手访谈和影像资料,马莱特称霍金取得科学成就和诸多当代著名自然科学家取得成就的路径和逻辑是相似的:即他成功地高效地使人员、信息和科学技术长期集结在自己身边,正是霍金和他周围凝聚的人和物协同工作才创造出了那些成就。

比如霍金善于培养和结交来自不同科学分支的学生及同事,所以能博采众长。身体状况虽然使霍金的科研思维和他身体力行的研究能力分离,但恰恰是这个局限,让吸纳和凝聚自身之外的人力和物力的“集结力”对当代科学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当然,霍金对推动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方面很具代表性。几年前,资深科技记者迈克·勒盟尼克曾经以一件小事来回应社会对如何评价霍金的争论。

勒盟尼克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采访霍金的过程中,霍金的助手无意中提到每次霍金到各地讲学都会抽出时间访问当地残疾儿童中心,并会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这些访问从来不对媒体公开。勒盟尼克总结说,仅这个小习惯就足以说明,霍金即便不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堪称一位非凡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霍金,是一种生命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霍金的启示

7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