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2108
别贪心
天津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致力于发展国际化教育,目前有四个专业方向: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会计学专业(CIMA方向)、经济统计学专业(金融统计与精算)国际合作2+2项目、金融学专业(CFA方向)。学院处处以学生为本,配备优质教学资源,硬件及软件建设均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完善的管理模式:学院管理制度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既紧密结合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又考虑中国实际,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高端国际人才。学院尊重知识产权,选用纯英文进口原版教材。学生可享受与国际同步的课堂讲义、最前沿的教学资料、考试辅导材料、考题预测和评论。学院提供先进、舒适的教学环境。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为学生提供最大便利。拥有国际化标准笔考、机考中心方便学生参加全球统一考试。卓越的师资团队:学院师资团队由资深ACCA、CIMA、精算和CFA会员、外籍教师、我校优秀教师组成。学院7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教师具有双语授课资质,80%具有CIMA高级管理会计师认证;2名教师荣获ACCA十佳专业指导教师称号,1名教师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名教师在CIMA最高战略阶段三门考试中均荣登中国排行榜TOP5;4名教师已通过CIMA全部科目,获得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联合授予的Chartered Global Management Accountant (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头衔。全面的学生服务: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除课堂教育外,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ACCA学生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ACCA就业力大比拼”北方区决赛冠军和最佳个人表现奖;CIMA学生代表队获得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优胜奖和最佳视频奖;4名精算专业(国际合作2+2)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奖学金;1名学生被全美顶尖学校凯斯西储大学录取,并获4万美金奖学金,是该校史上获得奖学金最高的留学生;3名学生被选为学生代表参加在德国召开的第十届G200青年论坛。此外,学院学生还揽获天津市高校围棋大赛冠军、天津市大学生游泳锦标赛蛙泳冠军、天津市大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篮球国度技巧挑战赛天津冠军等等。积极开拓实习基地,已派十几名学子赴香港见习。同时,学院专门配备律师、心理咨询师,解析学生成长困惑、导航学生职业规划。全球认可的雇主名录:ERNST&YOUNG, KPMG,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CPA Ltd., PricewaterhouseCoopers, Heng An Standard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Shell (China), BDO China, Microsoft (China) Co. Ltd., Amazon (China) Investment Company,Philips(China)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Branch, Novo Nordisk (China) Pharmaceuticals Co. Ltd., Schneider Electric (China) Co. Ltd., Volvo Car China, Hang Sen Bank, Citi Bank,HSBC Bank (China) Company Limited, JPMorgan Chase Bank (China),James T W Kong & Co,MTR Corporation Ltd, Nestle Hong Kong Ltd,Standard Chartered Bank (Hong Kong) Ltd. Hutchison Whampoa Properties Ltd., BNS Concord CPA Ltd. , UBS Investment Bank, 中国工商银行,联想,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泰人寿,国药控股集团,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等。
散了年轮满了秋林
爷走了,走的那样安祥,就像睡着了一样。
爷是我家先生的父亲,是唯一一个被我叫“爷”的人(娘家父亲我一直叫“叔”),没想到嫁给先生后,跟着叫爷叫的那样自然顺畅,这一叫就是25年。
认识先生时婆婆还在,只是身体不好,家里一切事务都由爷打理,爷是个极爱干净的人,门前院内处处洁净,通往院子有两道门,虽然第二道门有些简陋,可在我眼里却透着大家族的风范,低矮的土坯房被爷收拾的干净敞亮,给人的感觉极好,有时我就想当初愿意嫁给先生与两道门和门里门外的洁净不无关系,结婚前一年婆婆去世,我没能享受到婆婆的疼爱,可是爷待我特别好。
先生是家里的老小,父亲哥姐对他都非常好,嫁给先生后我也享受到同样的待遇,我非常愿意跟先生回家,记得那时同事都笑我回婆家上瘾,虽然是玩笑,可我真的很享受回婆家的温馨感觉。
爷曾在临朐民政局工作过,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号召公职人员返乡,当时婆婆一人带6个孩子在家,温饱都是问题,在双重原因的促使下,爷主动提出返乡,在村里干了村支书,国家困难时期过去,单位曾征求爷意见是否复职,爷选择了留在村里,为此爷一直享受国家给予的补贴,爷是有文化修养的人,非常开明随和,从来不摆老人的架子,我又性格开朗能干嘴甜,和爷相处自然就少了许多拘谨,多了许多随性,这为后来的和睦相处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爷总好表扬人,我的能干和孝顺就是爷表扬出来的。
我家先生好客,每到年节总爱邀约亲戚朋友到家聚会,饭前做菜累不着我,因为先生和哥哥都做的一手好菜,凉拌热炒分工明确,我的工作就是顺菜,可是饭后的收拾就全由我一人承担,每到这时爷见我一人忙活,就一再说:“这个小王就是能干,人不大,哪来的这么多力气”,一会儿又招呼我:“小王,先别干了,歇会儿吧”,一会儿又埋怨:“这个保明(我先生的名字)也不帮你干点”,在爷这样的絮叨中我干活特别有劲,仅有的一点点委屈也被爷的理解驱赶的烟消云散。
爷总把对我的表扬挂在嘴头上,给他买吃的、穿的、用的他见人就说:“你看,这是小王给我买的”,以至于婆家的亲戚见了都表扬我,害我挺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经常大包小包给爷买吃的、用的和穿的,并且都是挑好的,总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对的起爷给我的表扬。
爷对我的好,还表现在我们向来保持在统一战线上,我家先生说话做事向来干脆,他认为不合理的事,没有商量余地,深知儿子性格的爷有啥事总是先和我商量,因为爷知道我处事随和,说话委婉,所以有啥想法,都是由我转达给先生,我会用“迂回”和“磨功”对付先生,直到说的他不反对,我就自认为是同意,事情就会大功告成,久而久之爷特别信任我,啥事只要我说他就听。
记得一年的年初二,亲戚们都在我家聚会,我正忙着给大哥打下做菜,三姐过来叫我:“小王,我们惹咱爷生气了啦,你快去看看吧!”。因为姐姐们知道,只要我出马准能解决问题,我问:“咱爷在那屋?”,三姐告知爷在东屋和老人们一桌,我立马给自己换了工种,自告奋勇上菜,我和没事人一样,端着炒好的菜来到老人们的房间,把菜递到爷跟前:“爷,给菜”,爷还在生气,看看不接,我也不放,弯下腰问:“爷,怎么啦?干嘛不接我给的菜啊!”,爷没办法只好接下,可脸还是阴着天,我也不管,送一个菜叫一声爷,还非要爷接下,惹的桌上老人们都在偷笑,当送到第四个菜时爷再也绷不住了,笑着和老人们说:“真拿这个儿媳妇没办法”,我踏出房门后还听见爷在屋里使劲表扬我,我好不得意,哏哏,化解了矛盾,还赚了一顿表扬,我可是赚大啦!事后姐姐们找算爷:“我们怎么赔不是也不行,小王说你咋能听?”,爷说:“我就是听小王的,我知道她啥也是为我好”,听见爷这样说我觉得特别安心,我做的一切爷都能理解。
有时和先生闹意见,见了爷就和爷开玩笑:“你养的熊儿太让人生气了,明明不对可从来不会说句软话,死犟,让人特别窝心,这样下去我会折寿的”,爷就劝我:“他最小,都是打小惯的,他心错不了,改天我说说他”,我就会接着说:“我知道,怎么样你们也是亲的,到了真事上你肯定向着恁儿”,爷说:“不会,啥时候我也向着你”,爷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就连几个大姑姐也是这样,有事都是向着我,有时我就和先生开玩笑:“你最好别惹我,我有撑腰的!”,先生也总是笑笑说:“嗯!我哪敢!知道你群众基础好”。
学会开车后,先生忙我常一人开车回家看爷,有时爷不舒服,先生总是给我电话:“王志敏,咱爷有点不舒服,我有事你回家看看吧”,我会屁颠屁颠地赶回家去照看,感觉是无上的荣耀。回家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看他开心的样子心里特别的舒畅。
爷老了,一个人在家很让人不放心,我就建议接爷来一起住,可先生理智,我们都上班顾不上,接来照顾不现实,白天老人还要一人在家,干脆给老人请了保姆照顾。
爷老了需要照顾,先生就像换了个人,一改原来的粗枝大叶,变得非常的细心周到,常抽时间回家看爷,有段时间害我感到很失落,多次埋怨他不带我回家,我想回去时他总是说:“我刚回去看了,咱爷挺好,你不用回去了”,我知道,先生也是看我工作太忙,不忍让我休班再回家照顾爷,这样我回家的次数慢慢就少了,有时时间长了不回去,就会接到爷的电话,说好长时间不见想我了,每当这时,愧疚和自责让我心里感到酸酸的难受,于是隔段时间我就会下通知给先生,再回家时一定等我,我要回家看爷。
随着年龄的增长爷开始忘事,我从小王变成了儿媳妇又从儿媳妇变成了闺女,最后老人总是笑着说:“认得,怎么不认得”,可再也说不出我是谁,老人的衰老让我心生怜爱,就像心疼还不懂事的孩子,每次回家我都会变着花样给爷买好吃的,顺着他的思路和他聊天,逗爷开心。
一件偶然的事情,让我对爷的忘事有了新的定义,爷只是忘了你的身份和名字,可他记得你。
老家院里种了棵杏树,树的品种很好,结的杏口味纯正,酸甜适口,是我的最爱,早先每到杏熟时,爷总是电话告诉我杏的成熟情况,不断抱怨贪嘴的麻雀会啄食早熟的杏子,如果我回去晚了,谁来摘杏他会不高兴,在电话里催我赶紧回家摘,生怕给我留不下。
记得那次回家正是杏熟的时候,和爷聊足了天决定返回,刚走到院子里,突然听到爷大喊了一声,吓得我急忙往屋里跑,以为爷怎么了,进屋看到爷坐在床上好好的,“哎呀爷!你可吓死我了,还以为你怎么啦”,爷指着台子上的杏问:“那个,那个拿了吗?”,这时大哥才想起来,今天早上接了我电话,他就告诉爷我要回来,爷就催着他把树上杏都摘了,大哥把鸟啄开的放台子上,好的放到盆子里,嘴馋的我早已吃过,剩下的我已经放到袋子里,可爷没看见我拿着杏,所以大喊了一声,我把杏取出来在爷面前晃了晃,“爷我带上了,忘了和您说一声,还是爷好,还记得我爱吃”,听我这样说,爷开心地笑了。
还记得2008年那个忙碌的冬天,80岁高龄的爷从30里外的乡镇坐车来看我,只因为先生回家无意中说出我感冒了,当我听到爷说:“保明说你感冒了,不来看看就不放心时”,当着同事和病人的面,泪水流的一踏糊涂,哭着埋怨爷不该一个人坐车来,害我担心害怕,那天爷就坐在护士站的方凳上,满脸笑意地看我们忙碌,等我下班后带他回家。
和爷相处25年,唯一一次对我不满,是因为我公开质疑他的记忆力,那时爷在我的帮扶下还能自己走路,休班回家常带爷到镇上理发,我这人路痴只敢走老路,因直通村子的路坑洼不平,回来时爷建议我从昌大路折回,在爷的指引下一直前行,感觉超了左拐路口(先生带我从这条路上走过),于是提醒爷:“爷,我感觉走过了”,爷说:“你直走就行”,口气不容置疑,继续前行的直觉告诉我确走实过了,因为我知道三姐家是稻田到田马之间最后一个临近公路的村庄,于是减慢车速和爷说:“爷,你指挥错了,我们都过了三姐家啦,再走就到田马镇了”,爷不容置疑的口气里夹杂了对我怀疑的不满:“这条路我走过多少次啦!我还能记错,你直走就行”,从反光镜里看了看爷,继续前行,同时和爷说:“哏哏!爷,确实走过了,就权当是我带您出来玩吧!”,车子一直开到田马镇我决定返回:“爷,咱回去吧!”这时的爷口气有所缓和:“你再往前走走试试,我觉得没过”,我左拐返回,一路用心寻找下路口,当我带爷走到南齐羊肉馆时,我和爷说:“爷,咱到南齐羊肉馆了”,爷看了看笑了:“我还真是记错了,那就权当你带我出来玩了玩吧!”,我得理不饶人:“可是刚才爷的口气和表情好吓人啊!”,听我这样说爷笑了。
爷虽然糊涂了,可身体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倒下过,每天起床后照顾的大哥会给爷收拾的爽爽的,爷就坐在床尾扶着窗台看外边的风景,有人进门他总能第一个看到,最后一次回家看爷,爷手里拿着寿光日报,大哥告诉我报上的字爷都记得,于是我就和爷开玩笑:“爷,大哥说你都认得,我不信,给我念念这一段”,结果爷念的一字不错,我弯曲着大拇指在爷面前直晃,把爷逗笑了。
爷糊涂了,可还是没忘表扬我,每次看到我就说我又长高了,害我抬起脚来给他看高跟鞋:“爷,没长高,是踩上高跷啦!”,还是爷知道我爱听啥,在爷的眼里我又长高了。
爷的离去有点神奇,没有生病,晚上喝汤吃鸡蛋,夜里一反常态起来排泄后,就再也不肯吃饭,说他要走了,以前一向需要哄着才肯理发刮胡子的爷,主动要求理了发,刮了胡子,并且要求特别严格,88岁的爷就这样干干净净,安安静静地离开了我们。
爷走了,可与爷相处的那些日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每每想起依然清晰,依然温暖,感觉爷就坐在我的面前,还是那样温和慈祥。
自从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我便知道,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守一个基本的业务要求,就是无限成长。而成长自我的途径之一就是跟随一个团队或者一个课程体系,学习、交流、实操,将心理学原理在自己身上活出来,做出来,然后影响身边的人,这就叫“己先受用”。
这项工程没有尽头,充满着诱惑与牵引力,我是多么地乐意置身其中,像个谦逊受教的孩子,享受这种被智慧浇灌、滋润的感觉。于是,我左搜搜右找找,张德芬的成长体系没能报进名,就在会天机构里购买了华夏思源的课程体系——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同盟第三季,同时免费赠送了吴熙娟老师的“后现代心理学在婚姻家庭咨询中的应用——叙事治疗如何看两性关系深层沟通”,为期只有一个月。
叙事疗法一共分为四讲,她的话语如春风般缓缓吹拂,语言节奏温和淑软,让人感受到那春风来自的谷底是多么平和、宁静与宽广。很多心理师的语言表达都具备这种亲和风格,包括张家界心理学会的讲师梁老师、蜜蜜老师,联想起自己上课时的那种投入劲,都觉得有些“猛”。
其中吴熙娟老师分享了一个夫妻叙事的细节让我记忆犹新。她老公曾经问她,“我们还能相处多久?”那时还年轻,回答说“30年”吧,感觉有些遥远,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老公又问她:“我们还能相处多久?”“20年吧”,“多吗?”“不多”。
这番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岁月流逝无情,生活奔波劳苦,当年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家信里也表达过“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的感慨,记得我曾经将这句话分享给一位文友,他也颇为感动,通俗地改版成“一生还不够”。是啊,忙着忙着,头发白了,上班着上班着,该退休了,走着走着,不知什么时候谁就掉队了。
我自己的母亲70岁时脑溢血,这些年来半身不遂,坚强地生活着,家人的父母大约在75岁左右也开始离不开保姆照顾,经济来源、日常物品的采购、细微的家务安排,琐琐碎碎,全部转移给了子女。而今自己年近半百,我的家人为响应政府机构体制改革,空编让位,也提前办了退休手续。
忙碌的生活终于出现了闲暇,我便将学来的问话拿来在我与家人之间小试了一把,效果竟很神奇,忍不住给大家分享一下。
上个星期周末,我邀请他跟我一起坐火车去吉首加班,我就直接把想法告诉他,我说,我想闲闲地跟你说说话。从相识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虽然我们不像有的家庭那样吵吵闹闹,但也少不了磕磕绊绊,常常是矛盾一揭开,就会嘎然而止,冷漠相对,若无其事地让生活继续下去,美其名曰“修养高”,不吵闹,然而,心灵的隔阂还在那儿,久而久之,婚姻变成了搭伙过日子,哪有什么深层沟通与交流!
心理学告诉我,先学到的有责任先做到,先分享,我便在火车上诚恳地告知他,这些年来淤积在心的种种感受与想法,有辛劳,有付出,有委屈,有不甘,当然也有在乎,想好好地一起过日子。家人静静地聆听着,他不善言辞,是个善良忠厚之人,竟表达他的愧疚,让我反而不安。为了安抚他的情绪,我便轻轻地说,我们还能相处多久?20年吧,你给我做10年仆人,等你老了,我就照顾你。
这句话成为了一个诺言,一定传递到了他心灵的深层,这些天来,他的服务性行为比起往常来,更细致,更周全,更主动。火车上,我们闲聊了好多话语,按照吴熙娟老师的分类,包括自己的故事,对方的故事,双方关系的故事,共同建构的支线故事、微妙的故事等等,排除了主流价值观的评判,没有中心,两个人都很积极配合,这正是“后现代”的特征了。
叙事真好,使渐渐麻木僵持的两颗心重新交汇在一起。讲故事真好,使得生活的细节如此真实,如此饱满。聊天真好,使感情变得流动、欢唱。
有一个细节我觉得需要补充,就是写下这篇文章,是在吉首的今朝宾馆,就是入住吉首的当晚,而且是破天荒的坐在床头,手写而成,当时家人已经熟睡,安然地躺在身边。有一个想法也需要表达出来,就是写作这篇文章,丝毫没有秀恩爱的.意思。就是平时,每当别人说我们关系好的时候,我都会低调如实地说,那是表象。
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临,这句话对命运合适,对婚姻也适用的。我只是想分享,夫妻之间经常一起多多相处,多多聊天,多多交流,过去,现在,未来,这样会把平时累积的许多计较“放下”,而将“爱”置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来经营,活得明白,活得舒坦,“珍珠时刻”就会在生命的旅程闪耀。
今天中午,我曾经的领导,也是我如今最好的朋友过来开会,大会完毕她请我去附近的餐厅吃午饭,点的都是我俩最爱吃的菜,那顿饭吃的无比欢乐,席间我俩相谈甚欢,像老朋友一样,轻松无比。这种氛围对于之前的我,是可望不可及的。
一年前,她从别的公司空降到我们公司,任财务经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俩有了工作上的接触,然后互生好感,成为无话不谈的的好朋友。后来她们部门缺人,从未接触过财务工作的我,硬生生地考了会计证,投到她的门下,做了一名出纳。
刚开始,因为之前就是朋友关系,再加之现在在同一个部门,关系更近了,所以每天除了工作,我俩几乎无话不谈。中午吃饭晚上下班回家都在一起,形影不离。那时候对于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她一起走在下班的路上,两个女孩子欢聚在一起,一吐为快。八卦公司里的事情,吐槽领导的奇葩,诉说自己的各种经历。絮絮叨叨家长里短,一路欢声笑语,惹得路人羡慕不已。
那时候我每天帮她买早餐,她有什么好消息也第一个告诉我,我俩不像是上下级而更像是最好的朋友。我暗自庆幸,这样的工作氛围真好。
然而好景不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俩互生厌倦。她的职位越来越高,而我还是个小小的出纳,她需要别人的尊重和拥护,而我却还没有从朋友这个角色转换到上司和下属的关系里面来。她熟知我的一切缺点,看我不再新鲜,而我也知道她并不像别人看到的那样完美,仆人眼里再也无英雄。
于是,心存芥蒂的我俩,彼此看对方都不顺眼,开始磕磕碰碰,争争吵吵,各种排挤,各种冷战。终于发展到那一天的不可收拾。
那天,她因为开了一个冗长而不尽人意的会议而变得有些疲累和烦躁,所以会议一散,她就开始给我们布置各种刁难的任务,颇有些找茬儿的意味。
其中有一项任务另外一名同事直言说做不了,因为和我比较近的关系,她二话不说就把这个艰难的任务分给我了,我心里也有气,甩着脸子嘀咕一句我很忙。她闻言,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循着声咚咚咚快速朝我走过来,高跟鞋在地板上磕得砰响,火药味十足。她较真地问我到底忙什么,声音又急又凶。我说不忙什么,您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好了,她不依不饶,依然问我刚才说忙到底忙什么,语气及其严厉和愠怒。我也火了,据理力争,之前积蓄的种种情绪一触即发。然后我俩就吵起来了,最后,她高分贝的声音穿透财务室,传到外面的工位上,我捂着脸摔门而去……
最后的结果,我俩吃了一顿饭言和,然而只是面和心不和,彼此再难相处下去。于是我借故怀孕,离开了财务部门,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离开之后,我们开始变得像普通同事那样客客气气,相安无事,工作也并无交集。随着分开的时间变长,距离产生美,我们又开始想起对方的好来,想起了我们刚认识的样子,她欣赏我的文采,喜欢吃我做的菜。我佩服她的才能,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财务总监。就这样,我们又重归于好了。
现在,我们俩依然能坐在一起吃饭,像所有最好的朋友一样,只谈友谊,不谈工作。轻松,和谐,自在,美好。现在,我依然很庆幸当时的我能及早退回到原来的位子,因而使我们之间有了距离,这种距离,刚好能让我们彼此欣赏,重新成为好朋友。因为懂得,所以我保住了同事关系。
下面这个例子,是和我闺蜜之间发生的。
欣妍是我最好的朋友和闺蜜,我俩因为怀孕在医院里产检的时候相识,彼此一见如故。从最开始的一起养胎,慢慢发展成了最好的朋友和闺蜜。彼此因为有了共同的经历,共同语言也更多一些。我俩曾经好得像一个人一样。特别是我,除开吃饭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巴不得和她黏在一起。
我俩每天一起散步,一起期盼着肚里的宝宝降生,一起讨论育儿经。她约我吃饭逛街,我生日那天,她给我订了大蛋糕,我请她吃饭,吃饭期间我们合影留念,然后彼此约定,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好闺蜜。
第二年的春天,我俩的宝宝在同一个月出生了,她开始忙了。我因为有月嫂和婆婆的照顾,时间格外多一些,就经常发短信给她,约她出来玩,一天到晚给她发各种短信,晒娃的照片,晒美食,晒心情。甚至不高兴的时候,都要找她来安慰。一开始,她有求必应,我发什么她都给我回复,不厌其烦。要她出去玩,也满口答应。可是后来,我发现她对我渐渐冷淡了,开始不回我信息,不接我电话了。那天她照例没有理我,我很沮丧,问我老公,我什么地方得罪欣妍了,她怎么不理我了。老公一语道破:你太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保持一定距离才好,你要留给别人空间。
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是我太不懂保持距离了,时时刻刻的叨扰,让别人透不过气来。我是她的好朋友是不错,但是同时她也有老公,有孩子,她除了是我的好朋友,她还是他们的妻子,母亲。她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需要陪伴的家人啊。更何况她现在要独自一人带小宝宝,忙与累可想而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开始慢慢地把重心放到孩子身上,感觉无聊了就研究孩子的辅食,写文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再一天到晚打扰她,只是偶尔发个信息问候下她。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主动找上我了,约我出来逛街,给我晒各种美食,说自己现在的生活情况,找我聊天……我欣喜不已,要知道,这在之前是绝无仅有的,一直都是我穷追不舍,她刻意回避。
原来,距离产生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例子。因为明白,所以我保住了我们的友谊。
我和老公是属于一见钟情型的,第一年的冬天刚刚认识就确定了恋爱关系,第二年的春天就结婚了。结婚之前我俩都没有丝毫的犹豫,虽然只是认识了半年,但彼此却感觉认识了好久,所以很快就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直到婚后,我才知道我俩性格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我老公喜欢安静,我却喜欢热闹。我老公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独自相处,玩玩手机看看电视上上网看看书什么的,只要自己一个人呆着就好。可是我偏偏不理解,认为他不爱我,不理我。为此,我们吵了很多次都无果。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有一天老公正在上网,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橙子,嘴里还有一搭没一搭的找他说话,老公勉为其难地一边应付我,一边浏览网页,整个人看起来处在发脾气的边缘,不厌其烦。为了缓和这种气氛,更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我分给他一半橙子,他头也不抬地说不要,我把橙子举到他面前,半天他都没有伸手去接。最后,执拗的我硬把橙子扔在他电脑键盘上,橙汁溅得到处是。我老公当时就火了,吼了一句:你神经病啊!我也火了,说你凭什么不理我!那次我们俩大吵了一架,冷战了好几天。我从来都没有那么伤心过,感觉我老公太不识好歹了,为此我还闹着要离婚。
那次吵完之后,我们俩冷静下来好好谈了谈,老公说,男人有时候很累,不想说话,只想要一个人静静,他希望我什么也不要做,给他一点空间就行。
从那以后,每当老公想一个人呆着时,我都不说话,什么也不做。更不会去打搅他,让他一个人彻底静静。
如今我们结婚六年了,别人都说我俩好得跟谈恋爱一样,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婚姻需要彼此用心经营,给对方空间,彼此保持一点距离,关系才能长久。
现在,与人相处保持一点距离,已经成为我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个距离,不远,也不太近,刚好能让彼此看到对方的优点,忽视对方的缺点。太近,生厌;太远,生疏。
是执着是洒脱
在同类院校中属于中等水平。
1、就业情况:经过四年学习,国际工商学院学生的专业知识、英语能力、综合素养均得到显著提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和社会认可,每年均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的同学大部分被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石化、华为、国家电网、农业银行、平安人寿、泰康人寿等世界500强企业录用。
2、师资力量:师资团队由我校国际工商学院优秀教师,以及天财教育培训学校派出的上市公司会员专家、外籍教师和其他高校卓越专业教师组成。
3、宿舍条件:宿舍有2人间、4人间。有两室一厅,有三室一厅,随机分配,每人配备一个写字台、储衣柜,有风扇,没空调,部分房间有阳台。
全面的学生培养:
学院提倡在用中学,将实践育人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时达到总教学学时的20%以上。学院实施“本科生科研提升计划”,通过建立科研小组、举办科研讲座、科研论坛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近三年,学生共有20多项学科竞赛获奖,30多项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同时,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进一步融合,譬如:邀请国内外业界大咖及学术专家进行讲座或研讨,带来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思维盛宴。
推荐学生到学院固定实习基地、各专业协会全球认可雇主单位实习,在实践中强化专业认知;开展学生拓展活动,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展现并增强学生全方位能力。
以上内容参考:天津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学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