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0280
知悉人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重点要掌握以下几点: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人格结构(追求快乐的本我、协调适应现实的自我和道德的超我)、心理动力(力比多)、心理发展(五个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适应(两种基本应对方式:变相宣泄和自我防御)。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2、
钟友斌创建了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即“认识-领悟疗法”,该理论不否认潜意识。但更强调人的认识功能,充分利用求助者的认识能力,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在个体心理发育某一阶段上的发生的某种停滞,并认识到这类心理发展停滞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引导求助认识这些滞留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与现在的年龄阶段是何等地不相容、不合理,最后通过领悟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不合理性,达到自觉矫治的目标。注意不选A。认识与认知含义绝对不同,认识-领悟疗法即钟氏疗法,认为求助者目前的症状是早年创伤造成“心理发育停滞”的结果,是以精神分析为理论基础;而认知疗法着重找出“错误的认知结构”并纠正。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3、
认识-领悟疗法的创始人是钟友斌,认识-领悟疗法也称“中国的精神分析”。注意与认知疗法或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区分。认识-领悟疗法与认知疗法的区别:①认识-领悟疗法的理论基石是精神分析,认为目前的症状是早年的创伤造成“心理发育停滞”的结果,而不是“错误认知结构”造成的结果;②“认识-领悟”的“认识”一词与“认知”有绝对不同的含义。“认”,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识”,有“意识到”的意思,近似“超我”“意识”的功能,所以,认识-领悟疗法应列入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体系.与认知心理学根本无关。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4、
人对外部事物情绪化的应对是感性反应,这是一种儿童式的应对行为;理性反应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应对外部事物,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悟性反应是另一类超现实的反应形式。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5、
按咨询时程分为短程咨询、中程咨询和长程咨询。①短程咨询:在相对短的时间内(1~3周内)完成咨询。②中程咨询:在1~3个月内完成咨询。可涉及较严重的心理问题。③长程咨询:在遇到严重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时,可采用长程心理咨询,一般用时在3个月以上。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小编就说到这里了。更多关于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为我停留半分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基础心理学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①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②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③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8.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1)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爱你爱到新闻大结局
2020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备考知识点:归因
1、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2、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①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②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③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叫综合归困。
(2)稳定性原因(内因:人格特征、能力;外因:工作性质与难度)与易变性原因(内因:人的情绪;外因,气候条件)(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对可控性原因的归因,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做出准确的预测。
3、控制点理论:20世纪50、60年代,罗特提出的一种具体归因倾向理论。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1)内控者: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认为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态度与行为符合社会期待。
(2)外控者: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观点和行为与内控者恰好相反。
4、归因原则
(1)不变性:1958年,归因思想的创始人海德提出,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
(2)折扣:1972年,凯利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3)协变:1967年,凯利提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人们可能通过三种特殊的信息(即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信息)来进行归因,也被称做三维理论。三者都高外归因;特异低、共同低、一致高,内归因。
5、影响归因的因素
(1)社会视角: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人)对行动者行为的看法有差别,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①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
②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③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困。对他人成败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向我价值倾向,这种倾向叫动机性归因偏差。
④不过失眠患者往往有相反的归因倾向,即认为失眠是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对失眠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观察位置:人们往往把事情的原因归于突显的、在注意中心的人或物。
(4)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知识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技巧、备考指南等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情到浓时转变薄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百度网盘免费资源在线学习
链接: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 心理二级()历年真题及答案 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思维导图总结.pdf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之基础心理学必背.txt 心理咨询师考试之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doc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咨询心理学知识“三合一”复习概要.pdf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测量学知识“三合一”复习概要.pdf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三合一”复习概要.pdf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基础心理学知识“三合一”复习概要.pdf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知识“三合一”复习概要.pdf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变态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三合一”复习概要.pdf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pdf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pdf 三级测量复习提纲.doc 普通心理学笔记记忆版.doc
牵我手伴你走
考试教材
使用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编写的心理咨询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主要内容包括:
1、《基础知识》:
(1)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包括基础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史,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及想象,意识与注意,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人格。
(2)基础知识第二章:发展心理学
包括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简史,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发展心理,童年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中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3)基础知识第三章:社会心理学
包括社会心理学史,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化与自我,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爱情、婚姻与家庭。
(4)基础知识第四章:心理测量学
包括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测量与测量表,测验的常模,测验的信度,测验的效度,项目分析,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心理测验的使用。
(5)基础知识第五章:变态心理学
包括变态心理学的对象,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关于健康心理学,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压力与健康。
(6)基础知识第六章:咨询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的简史,我国心理咨询师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婚恋、家庭心理咨询 ,性心理咨询。
2、《技能操作》
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
3、《职业道德》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