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告白
昨天我在头条号留言中看到一条评论 :“做冥想的,还喇叭广之,杂念如此,不如不做也。”意识大概是:练习正念冥想不应该到处宣扬,这样反而会增加思维上的杂念,这样还不如不练习。 我其实非常感谢这么朋友给我提的建议,但我认为正念冥想练习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练习方式和状态都有极大不同。在历经两年多的练习中,我有想过放弃(确实也放弃过)、有否定过自己的努力、也有过迷茫,但这一切都是属于我的最好冥想修行之旅。最终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冥想修行方向,即:“冥想练习+冥想感悟”的正向反馈机制。 我常在冥想的书中看到练习的指导法: “练习得越是有系统,越是有规律,正念的力量就会越多,并会更多地为你效劳。”“不带评判的坐着、观察气息的出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呼吸当下、活在当下,不被过去的回忆和将来的幻想所诱惑。” …… 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要真正践行到日常的冥想练习中,是需要强大勇气和坚毅努力的,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之所以放弃冥想的原因吧。 其实我练习正念冥想的过程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我自练习冥想以来,看过冥想类书籍十多本。 今年2月我在微信小程序中发起了《21天践行正念冥想》圈子打卡,已经影响近100人加入其中,并且一起持续练习正念冥想。 今年3月至今,我在头条上持续写作正念冥想领域的内容,做到垂直创作50余篇文章,300余篇微头条。我写的都是我实践的感悟和冥想书籍中的指导“法门”,可以让践行冥想者从更多角度理解正念冥想。我相信冥想的问题和障碍是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的,同时练习冥想的经验也能增强内心的力量,并会助你成为自己的冥想老师。 蒙昧则暗,觉醒则明 冥想让我懂得了,想在有生之年抓住生活的本质,就需要在每时每刻保持觉醒状态,否则的话,一日一日,甚至整个人生,都会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对于人生的真正疗愈,是来自真正的理解和心情的平和,这是可以通过冥想练习来疗愈自己的。 我们在释放与缓和情绪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痛苦的情绪,所以需要非常关注身体的反应。 但是现实却是,很多人会认为冥想很重要,但总因为时间不够、工作太忙或是自己懒惰而没有去做。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口中所说的“冥想很重要”,是没有真正内化成他们脑海里的信念,一旦遇到生活的琐事、突发情况或是痛苦情绪时,所有的东西都被抛之脑后,包括冥想的修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除了有钱外,却依然身心疲惫、无法感受到一点快乐? 因为他们在透支消耗身体的力量,并且无视身体释放的信号。到头来,不但疾病缠身,精神状态焦虑且忧郁,整个人变得患得患失,这样的生活状态,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你的身心都是贫乏的。正念冥想的观照身体练习,也叫做“智慧关注”,它会让你在疾病和疼痛时,感到稳定及平静。 学会觉察身体的症状或痛楚,无论这种感受是恐惧、绝望或是退缩,让你冷静地抱持觉知,去观照身体涌现的一切感受。 接纳此刻的自己,真诚客观的表达我知道日更冥想感悟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除了要将自己冥想的感受真实、客观的表达出来,更要从这些感悟中汲取能量,运用到接下来的冥想练习当中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正向强化正念冥想练习的反馈机制,通过持续记录自己的冥想日记,既可以理清头脑里的纷乱思绪,也可以成为我们练习冥想的“足迹”。 持续的记录冥想日记有助于积累“坚持”的力量,一旦你出现缺乏坚持的力量,你就会立刻发现,思想的蒙昧无处不在。 世事纷扰,我们会神思游离,难以专注,我们的心神在流年中愈加纷乱,就像一方阁楼,里面杂物充斥,废物累积。 但每天的冥想日记就像在清扫脑海里的微尘和蒙昧,坚持真诚表达是向正确方向前进的一大步。 每天坚持践行冥想练习和冥想日记,会让我的精力越来越专注,使我的意图和行动趋于一致,不会总是受自动意识的干扰。我不再盲目遵循一成不变的思考和行动习惯,不在盲目追逐一些目标,因此,我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对生活更富有清醒的认识。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久伴你深拥你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是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所说的。这些年里,张德芬最渴望的是把自己当成“灵魂摆渡人”的角色,在这个角色里,张德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走出困顿的黑夜,获得重生。时代的宠儿,围墙内的心1962年11月,张德芬出生在中国台湾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张德芬就是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常被人问起“样样都拿第一是什么样的感受”。她总能完成父母给她制定好的目标,并且拼尽全力做到最好。1987年,25岁的张德芬,已将所有女人艳羡的东西收入囊中。时任台湾电视新闻记者、主播的她,年轻貌美,事业有成,拥有名车豪宅,过着无可挑剔的完美人生。“在台北乃至台湾我似乎得到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关注,吃饭有人抢着买单,办事不用排队,开车违章了警察也不会追求我的责任,而是索要一份签名。”然而即便做着父母眼里的乖女儿、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张德芬整个人身心却很疲惫。毕业于台大企管系的张德芬,其实对文学、艺术有着别样的痴迷,而这份人人称羡的工作,她也不是发自内心喜欢。一颗想要追求快乐的心正蠢蠢欲动。彼时在离台湾不远的香港,有个叫张国荣的,因一首《Monica》一炮而红。天之骄女跌落云端按照剧情的发展,张德芬应该顺风顺水甚至无理霸道地在云端度过一生。然而,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为了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张德芬辞掉了那份人人称羡的好工作,赴美读书。刚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她常常睡不着一个人整夜发呆,每周只有20美金的零花钱,连一个3美元的垃圾桶都买不起。还遭受着嫉妒和排挤。“不就是个前女主播,有什么了不起!”就在几个月以前,她还住着台北市仁爱路名人巷的豪宅,开着Volvo,是知名女主播。在云端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张德芬,常常情不自禁就掉起了眼泪。她独自站在公车牌下,将自己包裹在厚实的棉服里,呵气凝结成白雾在四周怎么都散不去的场景。时常侵入她的梦里,寒冷又孤独。纪录片《算命》片尾有这样一句字幕:“算不尽芸芸众生微贱命,回头看五味杂陈奈何天。”人类站在命运面前,如同无头苍蝇飞入茫茫星夜。可有的人啊,偏偏就不认命。人生四十,从头开始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德芬与前夫相识了, 在相识的第二年他们在台北举行了婚礼,2000年因丈夫工作调动的关系,张德芬随丈夫到了新加坡生活。彼时的她也打算重新开始进入职场。她应聘了一家国际大公司,因为跨界进入软件行业,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张德芬甘愿从基层干起,从老板的助理做起。张德芬从不缺少从头开始的勇气,这也是她后来能够成为影响一代人的个人成长作家的重要原因。每天张德芬都会打印厚厚一打纯英文资料回去专研,所以对于IT十分陌生的她很快就对业务了然于胸,老板对张德芬的工作非常满意。后来公司高层人事斗争,张德芬服务的老板离开了,新任老板依然重用张德芬,并给她加薪升职。她开始负责亚太区市场,每天跟各个国家的市场团队交流,每天要开十几个电话会,也可以不用坐班。那段时间因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少了,张德芬开始抑郁了。在很多人眼中,张德芬婚姻、家庭、事业、明明什么都有了,学历又好,已经获得了人生大满贯。但就在这样的舒适区,张德芬却说:“即使有一百万美元放在我面前,我也会说这拿来做什么呢?”于是40岁“高龄”的张德芬,再次任性地辞掉了工作。她想要探寻真正的快乐,学习起了心理学。涅槃之路学会成长,创办张德芬空间辞职后张德芬开始大量读书,上课,收集各种资料。2003年张德芬开始致力于研究个人成长。也是这一年,一代巨星张国荣因抑郁症,自杀了。此时距离我国有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已有两年,但整个社会对心理的认同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看心理医生依然是个丢人的事,抑郁症会被理解成精神病。后来张德芬干脆在北京朝阳公园旁边做了一个工作室,把100平方米的房子打通,每个礼拜召集一些人,做读书会,每个参加的人收50元场地费,她自己印书,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心理问题,个人成长,也传播一些理念,介绍一些电影。通过这种方式,她接触到了大量真实的案例,也了解到解决心理问题并不是少数人的需求。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再一次为国内心理学发展敲响了警钟。张德芬也更加确认,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社会来说,太重要了。为了帮大家解决问题,也倒逼自己不断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的东西。张德芬在2007年写了第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在中国台湾卖得很火。于是张德芬考虑在大陆发行。张德芬在内地找了20多家出版社,只有两家出版社愿意出版,条件还很苛刻,而且一签就是五年。最终这本书成为这家出版社有史以来卖得最好的一本。随后的两年,张德芬陆续又写了两本书,希望把她学到的、经历的都拿来分享。就在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时,自己的婚姻却出现了问题,2015年她恢复单身,儿子女儿又相继出国念书,一下子“单身又空巢”,张德芬的情绪和状态跌入了谷底。“自己的亲密关系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当别人的人生导师?”一时间扑面而来的负面评论让她喘不过气来。她开始羞于见人,也不见媒体,不想跟朋友来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自己特别地丢脸。在单身的这段期间里,张德芬才真正把书里写的还有她所学的东西实践出来。同时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心理成长,她创办了张德芬空间。蓝海市场万象丛生,服务为本不忘初心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成长教育平台,张德芬空间在生产优质内容上是丝毫不含糊,这更是填补了中国心理学市场的空白。据数据统计,我国每15个人里就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每8个人里就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中国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有亿人,但就医率却仅为10%。近年来,复旦林森浩投毒案,清华刘海洋泼熊案,已经不是个例。《2016年心理健康认知度与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隐形市场,预估有50倍增长空间,是继汽车、房地产、IT和互联网产业之后的第五波财富浪潮。”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心理行业。然而行业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整个行业鱼龙混杂,甚至很多迷信的东西大行其道,外星人、前世今生、神神道道、大师、神棍这种东西都会出现。“有些所谓的大师,摸个头一万块,摸一百个头赚一百万。”对于这种赚钱的方式张德芬是很抵触的。“这个领域有的时候会搞得太神神道道,还是很多人对名和利放不下,索取巨额的钱财,财色都有,我就希望在个人成长领域,我们能成为一股清流。我们在内容运营上深耕了四年,在资本最火热的时候没有选择玩资本游戏,而是在内容生产、分发上做足了功夫,四年时间积累了近700万的粉丝,在课程开发培训成熟的时候,才接受了喜马拉雅战略投资。”对于张德芬空间的发展她没有着急披上资本主义的外衣,而是怀着感恩的心做好服务。“我是在服务,我已经借由我写的书得到了很多东西,我已经非常感恩了,老天实在太厚爱我了。有的时候,我觉得有些愧疚,我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了吗,为什么能这辈子我能有这么多的加持、祝福、福报。”在这个市场大环境下,张德芬空间旗下心灵的圈子、阿呀妈呀等多个公众号矩阵,约400万用户,在抖音、今日头条、喜马拉雅、蜻蜓FM、懒人听书等视频、音频平台约290万用户。除了新媒体矩阵之外,张德芬还创办了幸福研习社和时空心灵学院。张德芬幸福研习社主要打造线上线下的女性成长社群,时空心灵学院则包含线上个人成长教育课程和线下成长工作坊。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德芬是我见过的最真的人之一,她从来都是跟随自己的心,她是活着的传奇。”资源来自痛苦,成长需要温度如今的张德芬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她不仅治愈了自己,也帮助了无数人通过心理疗愈找到了幸福的出口。张德芬最喜欢的作家Jed MecKenna说过一句话:“地球是一个大游乐场,我们每个人在里面玩自己的游乐项目。”在这个游乐场里,张德芬尽兴得很。“真正能让我站在讲台上跟大家分享些什么的,不是我的知识、口才、名气,而是我经历过的苦难,痛苦迫使我向内看,许多智慧和空间因而打开。”“德芬老师最大的资源就是有足够多的痛苦。” 这是张德芬空间CEO卢熠翎对她的评价。截至2018年底,“张德芬空间”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超过的公众号,位列中国微信公众号500强、中国内容创业企业100强、中国心理健康品牌公众号影响力前三。张德芬空间坚持创作优质内容,2018年共创作400余篇原创文章,超7664万人次阅读。“时空心灵学院”汇聚了海内外心理学界诸多权威专家,将心理成长延伸到个人成长、原生家庭、亲密关系、正念冥想等各个方面,设立了亲子、职场、情商、咨询专业成长等不同类别的课程。时空心灵学院打破了空间限制,设立了灵活的学习形式,采取线上课程+线下训练营与专业工作坊相结合的形式,截止目前,已累积开设在线课程500余个,线下工作坊110余次。“张德芬幸福研习社”在输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同时,给予女性用户在生活中修身的实操指导,打通了线上付费课程和线下实体空间的形式,有人称其为“O2O+新零售”的新型商业。《战国策》里有句话说,“行百里者,应以九十为半,此即末路艰难之谓。”灵魂摆渡人张德芬一直坚持着这样秉持初心。“我觉得个人成长还是需要有温度的。我希望能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给社会、给国家。”“我觉得我就是个真实又勇敢的灵魂。”张德芬这样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