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1260
半岛微凉
以前网易云热评就有些励志短语挺打动我的,实话实说,网易云那些鸡汤热评看得太多,人都看麻木了。就没有哪些热评能够打动我的。网上鸡汤文案看都看不过来,早已审美疲劳。特别是毒鸡汤,分手出轨热评都不少见,网易云都成了网抑云,人没抑郁都看出抑郁来。
网抑云是网友们评价出来的“梗”,由于网抑云音乐大部分都是比较煽情类歌曲,所以每首煽情音乐下都有一大堆感情热门评论。这些评论让人看到都觉得很悲伤很抑郁,至少在我看来,这些热评不会让人感动,反而让人觉得悲伤。特别是某些评论都是自编假故事代入的,这些评论只想要网友们点赞,并不是一个人真实想法。说白点就是评论都是固定文案编缀,只想着评论上热门,仅此而已。千篇一律热门我自己看得都烦,哪还有感动可言。
网易云音乐里最火的就是失恋劈腿这种伤心歌曲,还有底下那些评论。我听的电台歌曲里,十首有八首都是这种伤心失恋类型歌曲。看评论都是一大堆女人被甩,男人被抛弃。这种环境和评论怎么会让人觉得感动,不抑郁已经不错了。这也是网易云被网友们戏称网抑云的原因,这些评论都是一些在生活不如意的人发表。不仅仅是失恋,工作上被上司刁难,考试失利,升职加薪失败,甚至被炒鱿鱼。这群人在生活中无法发泄,就在网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在网易云上看到的热评,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鸡汤热评,也不会被打动。那些文案鸡汤评论,在网上段子看得实在太多,不会有什么感触。
也正因为大部分评论都是消极性,网易云音乐也推出评论治愈计划,看字面意思就是让那些消极抑郁网友得到心理上治愈。不再出现消极性评论,多点正能量评论和歌曲。不再以伤心情感类为主导,这种风格更像是心理治疗专区。网易云还整了一个“云村治愈所”这个是邀请心理专家自愿加入的,就是改善整个“网抑云”现象。让网易云音乐这个平台恢复正能量。还要把虚假评论和不符合正能量视频全部治理,要真这么改革,那些以伤心情感为主题的主播电台就要转型。虚假评论的减少,说不定网易云能恢复以前那种正能量热评。最近打开网易云音乐,也确实少很多毒鸡汤评论,主播电台也少很多煽情歌曲,“网抑云”能不能变回以前纯听歌的网易云,就看这次改变是否成功了。
南风不及我心凉
网易云音乐称已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邀请心理专家、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万名乐评达人组成云村乐评团发起乐评征集大赛;同时升级《云村公约》治理虚假编造内容,规范乐评礼仪,为真正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一起传递音乐美好力量。有心理疾病的网易云会协助治愈,但如果被查出来编造内容的也会严肃治理。
相思入骨浓
上一篇文章我们从情感体验角度剖析了云音乐用户的心理情境传送门: 留给后来者的机会——网易云音乐评论功能的体验改进(情感体验篇) 评论功能本质上是抓住了用户想要通过一个音乐平台来发泄自己情感的需求,用户想要通过一个途径和有着相似情境相似情感的人缔结联系,这种联系基于陌生人社交。活跃在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主要存在三类心理诉求 。 一类是乐于评论,渴望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无所谓是否有人点赞。属于渴望获得自我体验的用户。 一类既喜欢评论,也渴望评论之后被人点赞、认可。属于希望获得社交体验的用户。 一类是从不评论,但能从评论中得到的共鸣 。 属于希望获得归属体验的用户。 当前的评论机制在网易云音乐所有的功能和功能实现流程中处于一个相对单薄的位置,仅仅停留在发布评论-点赞(再评论)的一个正向反馈为主的循环中,当然这和云音乐评论功能以优质评论优先展示的产品机制有关。 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 将评论社区打造成一个内容输出方和内容接收方的双向循环 ,让优质UGC生产者产生更高的成就感,激发受众更高的参与感,会怎样呢?下面我们就好奇感体验、社交体验和自我体验深入展开:· 好奇感:日趋同质化的内容逐渐消磨了用户的好奇和兴趣。 · 自我体验:无论是评论者还是被评论者,对于另一方的正向反馈都可以完成一次强烈的成就感体验,点赞机制和精选评论是两个很通用的机制,这对先到者(旧用户)必然是有益的,但反馈的不明显也促使内容输出者难以感到很好的自豪感,对后来者(新用户)就更残酷了。 · 社交体验: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主打“移动音乐社交平台”的云音乐将评论打造成一个陌生社交平台,加强归属感等就显得很重要了。下面我们就围绕好奇感体验、自我体验和社交体验进行初步的思路讨论: 1. 好奇感体验· 情境再现:想看看这歌的评论怎样。随着云音乐的评论越来越深入人心,用户打开云音乐有时候就是奔着评论来的,希望有新颖的文字和故事出现在眼前 · 分析:要呈现给用户新的内容,让用户时常都有兴趣打开音乐评论 · 初步思路: 精选评论的筛选和评论管理是重点 2.自我体验· 情景再现:对于内容输出者来说,打开云音乐,想看看自己的UGC获得多少人的认可,自己的内容有没有达成什么成就 · 分析:用户永远是最简单的,有了正向的良好反馈,符合心理需求的激励,就会产生自身内在的驱动力 · 初步思路: 可以适当引入成就激励机制 3.社交体验· 情景再现:有时候听音乐,想看看有多少人有相似的情境感受。想找一个能给予归属感的圈子 · 分析:用户是感性的,一旦触及情感,就会寻找一个圈子进行更深的倾诉 · 初步思路: 引入话题性圈子 初步思路总结:网易云音乐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已有的用户评论下,在评论特点同质化现象严重环境下,继续吸引更多的用户以UGC形式参与评论分享。 关于 最近评论的展示 ,抛弃现阶段用户需要自行翻页的浏览机制,增加“换一批”或者其他的一键刷新的功能入口。 关于 精彩评论的展示 ,在原有按照点赞数自下而上排行的基础上,增加话题性圈子功能入口,采用跟帖形式。 关于 评论管理的模块 ,增加用户激励,重新设计。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打开网易云音乐,边听歌边刷评论,除了看到曝光度最高的精彩评论,如果评论具备话题性,可以进一步进入话题圈子,进行更深的讨论。另外通过用户自行选择,随机刷最近的评论。传送门: 留给后来者的机会——网易云音乐评论功能的体验改进(体验创新篇)
凉酒烫嘴
网易云不是网抑云,而是很多伤心人的聚集地。曾看过几句评语,让我非常有感触:“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心痛是自己给的 也是她给的” 、 “你回信息速度越来越慢,和我说话越来越少,我就知道你要走了” ,相信这几句话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读懂。
低温的症候
网抑云这个名称的兴起就象征着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流行着这样的丧文化。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网易云里面出现了大批的抑郁哲学家,因为有太多假装郁闷的伤感话语,看的让人不知道怎么形容合适了。例如,“有些人死于8岁,葬于80岁。”"我今年12岁,已经患抑郁症20年了."“妈妈在我出生前就离开了,现实中没有人关心我。”“今天看,30楼似乎不高,不值得。”“好吧,我下辈子不会来了……”
针对“网抑云”现象,8月3日,网易云音乐表示,已启动“云村评论疗愈计划”,邀请心理学家和1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疗愈中心”。1万名音乐评论家组成云村音乐评论团,发起音乐评论征集大赛。与此同时,《云村公约》被升级,以控制虚假捏造的内容,规范音乐评论礼仪,并为真正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
从网易云这个操作的这个操作大家就可以看出这种现象并不是好现象,有的人在无痛呻吟,而又的人却是真的抑郁。这也就是为什么网易云发起云村的评论治愈计划的原因吧。有些人没有抑郁却一直发那样丧的文字在网上带节奏,殊不知自己的这种行为对真正有问题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痛苦,也许因为一些人的一些话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有些人看到网抑云为内容弄的东西可以笑哈哈的,我真的真的特别不喜欢网抑云这个梗,这是个什么。稍微关注抑郁症患者的人都知道这个梗对他们来说有多少伤害,不要再拿抑郁症患者开玩笑了,他们真的很难。
来迟的风
网抑云这个名称的兴起就象征着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流行着这样的丧文化。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网易云音乐成了深夜哲学家的“痛苦文学的资料库”。因为有太多假装郁闷的伤感话语,整个网络呕吐——,“网络抑云抑音”。例如,“有些人死于8岁,葬于80岁。”"我今年12岁,已经患抑郁症20年了."“妈妈在我出生前就离开了,现实中没有人关心我。”“今天看,30楼似乎不高,不值得。”“好吧,我下辈子不会来了……”
针对“净抑云”现象,8月3日,网易云音乐表示,已启动“云村评论疗愈计划”,邀请心理学家和1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疗愈中心”,1万名音乐评论家组成云村音乐评论团,发起音乐评论征集大赛。与此同时,《云村公约》被升级,以控制虚假捏造的内容,规范音乐评论礼仪,并为真正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
从网易云这个操作的这个操作大家就可以看出这种现象并不是好现象,有的人在无痛呻吟,而又的人却是真的抑郁。这也就是为什么网易云发起云村的评论治愈计划的原因吧。有些人没有抑郁却一直发那样丧的文字在网上带节奏,殊不知自己的这种行为对真正有问题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痛苦,也许因为一些人的一些话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
有些人看到网抑云为内容弄的东西可以笑哈哈的,我真的真的特别不喜欢网抑云这个梗,这是个什么。稍微关注抑郁症患者的人都知道这个梗对他们来说有多少伤害,不要再拿抑郁症患者开玩笑了,他们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