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督导

心硬心软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845

首页> 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一对一的督导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怎么累了

已采纳

峰岚云海教育全名是河北峰岚云海教育公司,是河北的一家教育机构,目前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授权机构,做心理咨询培训课程的招生与培训工作。如果想学习心理咨询的话,可以在他们家报名,他们的职业技能课程还是有真东西的,能学到很多工作时才能会有的经验积累和情景解决方案。并且在他们的实操课程里面,有他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现场督导,对自己来说也有很大的进步。因为我也是心理咨询师,知道职业心理咨询师的情况,对于我们这一行,是一定要请专门的老师做督导的。而我每年督导付费的钱都要比这个课程价格多很多,他们的这个课程价格要比直接请知名心理咨询师做一对一督导要合适很多。可以说这个钱完全可以算是请督导的钱,而别的东西都是额外增长服务。当然这种课程也是要看师资力量的,如果教课的心理咨询师还没自己厉害,那督导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他们公司内有很多行业内知名的心理咨询师做讲师,有全职的也有兼职的。如果能在实践课的时候遇见,那我劝你一定要好好学,毕竟请大佬单独做一次督导,真的挺贵的。

147评论

我想去厕所冷静一下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信任的“治疗联盟关系”。

这种「咨访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属性的关系?在咨询师的角度看,「咨访关系」是什么样的?从来访者的角度看,又该如何去理解利用这段「咨访关系」?在咨询结束后,「咨访关系」还存在吗?

文|简单心理·学员咨询师徐冠群

各种培训、文献提到心理咨询起作用的因素,无一例外,都会认为 最重要的因素是「咨访关系」 。(初学者最关心的理论流派、技术运用的影响很小。)

咨访关系很重要,仿佛是默认常识。但直到有一次课上,老师问:「你们理解的咨访关系是什么?」我这才意识到,听过不少回,但我们很少问自己,这个如此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我试着整理过去学到的、我所认同的来回答一下。同时我也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一种在设置之下的、「有条件」的关系

正因为有「设置」 ,两个陌生人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如此密切的关系。

咨询会收费、要求稳定私密的场所、约定时间、约定保密原则、约定频次,请假、迟到、缺席…都遵循相应的设置(虽然不同流派、机构、个人的具体设置会有所不同);咨访关系里还有诸多能做的、不做的……总之,是它不是随意的关系。

由 种种设置造成的不自由,恰恰是为了保持咨访关系的安全与稳定。

例如 收费 (心理咨询是服务,本就应该收费),如果不收费,意味着来访者可以想来就来,反正没给钱;而咨询师可以高兴做就做,不高兴或不喜欢来访者就不做,反正没收钱——而咨询起效,需要双方都耐受一些不舒服;因为改变,本身就不那么舒服。

某种程度上, 收费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让不舒服到付诸行动之间,有了缓冲。

再比如 保密和保密例外 ,使得咨询关系安全、可信任;但如果不把保密例外讲清楚,保密则可能变得既沉重、又脆弱。

设置说的是两种身份、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说的是两个具体而独特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即 人与人的关系 。

这是心理咨询「艺术性」的部分 。咨询师不仅用理论去工作, 也把自己这个人投入到关系当中去 。很多流派都很强调咨询师个人的特质、真诚一致、如其所是;讲投射性认同,也是得允许自己被投射、认同了,然后觉察到这是投射认同,进而对此工作。

咨询师不仅用言语工作,咨询师身而为人的特质,也会在潜意识中对来访产生影响,或被认同、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就如同来访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个重要他人。

咨询过程中, 两个人对当下的感受、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感受都很重要。

有一度我觉得,咨访关系非常像《风之旅人》这个游戏: 两个人在茫茫旅途中某个点上相遇,然后同行一段路,一起看过美景、闯过关卡、战过恶龙、穿过风雪…最终在半途或是在终点处道别、分开或走失,但那段相遇会久久留在心里。

每次玩这个游戏,碰到的人都不一样,相遇、同行、分别的过程都完全不同,但总带给我很多感动。

(插图及题图:《风之旅人》)

人际关系,也意味着包含人际交往间的 规则与潜规则 、包含 文化因素。 例如,西方文化里,来访者更容易把咨询师体验为一个独立平等的人,东方文化里,更容易把专业人士体验为【权威】。

我们学习的理论基本来自西方, 那么当咨询师试图把来访拉到跟自己平等的位置时,不同来访者的反应是不同的。

当我们自我要求不滥用权力(这是基本伦理)时,能否承认这种权力不对等就是客观存在,而来访者内心里,就是要视你为权威?

第一次见咨询师,我带着困扰去,很希望她能给我帮助,我预设了求助者-解答者的关系。但咨询师对我说, 「我们一起来工作」,是「合作」的关系。

老实说,我听到「一起工作」,很不理解,只觉得「他们咨询师的用词还挺奇怪哈」。但这个说法种在我心里了,直到现在都记得。

随着后来学习,我也在丰富着我对「工作关系」的理解,我越来越认同,心理咨询看上去是求助-助人的关系、消费者-服务提供者的关系,但真正达到深层的理解与改变,必须得双方一起完成。

众多说法当中,我目前最认可、也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种描述:

咨访关系,是两个人一起合作的关系,这段关系是为了和来访者一起去探索他的世界、他的内心,这项工作,则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其中咨询师是专业知识方面的专家,但来访者是关于他自己的专家。

——这是咨访关系的 「双重专家理论」 ,我很喜欢它,因为它既不否认咨询师的价值,也不把咨询师抬得过高;既不否认来访者的困境,同时也把来访者视为有力量的人;既有连接,又指向希望。它意味着,来访者不是一个「有问题、待修理」的弱者,他首先是一个作为主体的「人」。

咨访关系的建立, 是为了让来访者能够独立应对生活、离开咨询。

咨访关系的建立, 是为了让来访者能够独立应对生活、离开咨询。

咨访双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建立起如此亲密、又如此深入的关系,有时甚至超出了生活中会有的深入;咨询师可能成为来访者生命中重要他人。

但与生活中的其他关系不同, 咨访关系建立的基础与目标,都是来访者能够获得应对生活的能力;而咨询目标的达到,就意味着咨询关系需要走向结束。

很多时候,会有遗憾、不舍、愤恨、悲伤,仍然需要结束。

也有人说,就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养大孩子不是为了一直留在身边,而是为了让他长出翅膀。

嗯。我觉得这里头有相似,也有不同,您不妨也品品。

咨访关系的结束,意味着两个人每周定期的会面结束了,但 它不代表彻底的终结。

一方面,心理咨询始终保留着开放性,未来如果有需要,来访者依然可以回到咨访关系中。

另一方面,虽然不再定期交谈,但这段经历带给来访者的影响, 会持续保留在来访者生活中 。那些思考、感受、行为的方式,也以隐形记忆的形式保留下来。

来访者内心也可能生长出一个“咨询师”,碰到压力、困境,这个内在的咨询师,可以和他一起应对。(不同流派或咨询师或来访者对这个“内在的咨询师”命名不同。)

以及,那段相遇,不只是留来在访者心里,也留在咨询师的生命中。

在与同窗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咨访关系」的理解,大家给出了很多精彩的回答,例如提到:拼图、潜水、森林、契约关系、有限与无限、空间……这是咨询师们的思考。

也许每个来访者也有自己关于咨访关系的理解,不知道会用什么样的隐喻......

如果你:

因为工作、生活中的事件而倍感压力,想要获得心理陪伴和情绪疏导;

对于自己的性格、情绪、人际模式等充满好奇,想要更多个人探索和成长;

工作中面临职业压力,想要更好进行压力管理,根据自身情况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探索;

对于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等问题存有困惑,希望更多了解自己的模式,更好进行关系处理。

如果你有这些困扰,可以在文末“阅读原文”预约适合你的咨询师。学员咨询师们将倾听你的烦恼,梳理你的困惑,陪伴你度过困境。

简单心理学员咨询师,是在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课程中,完成了300+小时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学习,和相应的实践与督导的高阶学员。学员咨询师在咨询实习中,在专业督导师的一对一督导支持下,为广大来访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体验。

每位学员咨询师仅限2位来访者;咨询费不超过150元。

80评论

情逐事迁

是一样的,铭科教育为官方指定授权机构。教学质量很不错,老师梳理考试教材所涵盖考点,建立稳固的知识点框架体系,精细化讲解逐一攻克考试重难点,高效的督导课程,一对一督导,扶助学员更快成长。

运用影视教学、案例分析、游戏互动、自我成长体验、咨询实践、心理剧、自我测评及现场解读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在短时间内对所学课程有基本的认知和个人理解。从零基础到心理学专业生各层次、各年龄段的学员都适用。

扩展资料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共分五个等级,作为高知识含量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直接从三级开始鉴定。共分心理咨询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

2006年开始,采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新标准进行资格考试。取消了原来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和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的称呼。

21评论

我以为你会心疼我的坠落

行政督导部岗位职责(一)、行政督导部经理在酒店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是对酒店人、财、物实施全面质量监督检查。(二)、根据《奖惩制度》、《质检细则》、《员工守则》、《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对酒店全体员工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劳动纪律、服务质量、环境卫生、考勤考核、规章制度、工作落实情况和部门管理等方面实施监督检查,并有权当场开具奖惩通知单:1.对各部门设施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安全保障消防工作进行监督。2.每月对全体员工、管理人员工作检查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呈送总经理。3.每周对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环境卫生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呈送总经理。4.各部门对员工的管理及奖惩必须严格公正,不得欺上瞒下,严禁弄虚作假、打击报复。经督导部门调查了解有以上行为者,报总经理应受加倍处罚。5.接受总经理的监督和领导,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各项临时任务。6.不定时检视各营业场所及公共区域,发现问题,及时与各部门沟通,以便于整改。7.对部门年度、月度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预算进行监督检查,并上报。 8.督促检查员工培训实施和考核情况,对员工不定期抽样考核,成绩列入部门考核。 9.督办、检查各部门对上级指示和高管级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 10.检视、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办公秩序及办公室各项工作。 11.掌握整体工作情况及公司重大会议、活动情况,汇总分析各项检查结果,定期为总经理提供工作简报。 12.督促公司高管层、系统间会议及其他重大会议、活动的会务工作。 13.收集、整理企业内外的反馈信息及合理化建议。 14.负责主管业务的检查改进与研究发展,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工作。 15.按程序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积极接受上级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对部门间争议提出界定要求。 16.制定直接下级的岗位描述,定期听取述职并对其工作做出评定。 17.指导、监督、检查所属下级的各项工作,掌握工作情况和有关数据,视情况填写过失单或奖励单,按程序办理。 18.及时、准确传达上级指示并贯彻执行。 19.审核下级上报的有关作业文件,视其性质内容,决定处理方式。 20.及时对所属下级工作中的争议做出裁决。 21.开展内部民主管理活动,调动和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 22.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 、负责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监督落实各部门培训工作。二、行政督导部工作范围1.负责对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检查、控制,记录检查情况,综合各部门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的考核资料。 2.听取收集客人对服务质量的反映,调查、分析、检查客人投诉的处理及发生的原因,定期编写报表。 3.负责作好酒店的重大督导工作,并做好总结汇报,跟查落实情况。

154评论

聚光女神

从菜鸟到国际水准的心理咨询师,你只需这一步!想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甚至是国际化的心理咨询我们一腔热血,却被现实打到一败涂国内拿心理咨询师证书容易,但要真正入行做咨询师,难好不容易进入了咨询行业,但又发现在实践中会遇到重重阻碍心理咨询师长期发展前景非常不错,然而很多人倒在了“新手”咨询师的路大家共有的问题:缺平台,少导师,没实操,找不到“团队”,找不到好的资源这一行,真的有那么难吗?渡仁心理,用16年的行业经验,研究出了成熟心理咨询师的发展模型,帮助广大新手咨询师抛开困惑,顺利走上心理咨询的道路。世上行业千千万,为啥偏选心理咨询呢?看起来这么难的行业,其实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选择。来看几组2019年1月,第一财经统计的国内心理咨询最新数据。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2018年12月4日,中央十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心理行业重大利好消息—《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无疑将极大地推动社会对心理服务及心理咨询师的需求!比起以往的宏观政策性文件,本次联合印发的文件具有更具体、更落地的特点。这说明,国家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的指导,从“呼吁、倡导”阶段迈进具体落实、试点开展的阶段。种种举措表明:心理健康已经提高到了国家的层面去加以重视,这对于想要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来说,无疑是最佳的入行时机。再来看看,目前国内有多少人从事这个行业呢?据2017年第十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13亿左右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近2亿。这意味着平均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与此同时,至2018年我国约有120多万名持证的心理咨询师,而仅有8万~10万人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专兼职工作,80%以上的心理咨询师持证而未从业。一方面是国人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则是专业心理辅导的“缺位”,该如何解决?缺的不是拿证的人,缺的是真正能做咨询的咨询师。那什么样的咨询师才是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呢?答案毫无疑问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先举个例子:帕特里克·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侄子,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曾经一度精神崩溃,渡过那些艰难时光的他说:“我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忠实拥护者,事实证明它非常有效。”一、国际上,CBT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来看看国际上几位心理学大师对于CBT的评论:CBT是经过最广泛考验的针对抑郁和其他症状的心理社会干预。(DeRubeis & Crits-Christoph,1998)CBT针对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成效。(DeRubeis et al.,2005; Elkin et al.,1989; Tang,DeRubeis,Beberman & Pham,2005)提升临床医师运用CBT的能力和技能有利于改善来访者症状和提升临床效果。 (DeRubeis et al., 1999; Hogue et al., 2008;Kingdon, Tyrer, Seivewright, Ferguson, & Murphy,1996; Kuyken & Tsivrikos, 2009; Schoenwald, Carter, Chapman, & Sheidow, 2008; Shaw et al.,1999; Strunk, Brotman, & DeRubeis, 2010; Strunk, Brotman, DeRubeis, & Hollon, 2010)事实上,大量研究和临床也证明,CBT对许多心理行为问题或障碍,如各种类型的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PTSD、进食障碍、物质滥用以及人格障碍等,具有疗程短、疗效好、效果稳定、复发率低等显著优势。70%的来访者接受CBT治疗后症状有显著的改善,更能适应生活。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建议把CBT作为治疗抑郁障碍(Ravindranetal.,2009)和焦虑障碍(Swinsonetal.,2006)的一线治疗。英国国家健康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也建议使用CBT来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二、在中国,CBT从传入到现在,获得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认可。随着国民幸福感的需求不断增强,药物治疗越来越多的困境,社会对“痊愈”的需要,还有近几年地震、海啸等大型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理治疗,国际上心理治疗对疗法的循证证据越来越多,而CBT是目前国际上循证最多的心理疗法,最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需要。在我国,未来医保政策接受心理治疗后,CBT的接纳度也会提高。从现实来讲,仅有10%的心理障碍者需要深入或长久的心理治疗,大多数仅需要一定帮助或协助即可。而CBT疗程短、疗效快、不易复发等特点,是最符合大众需要的。事实上,CBT在我国心理咨询及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迅速、广泛的发展。国内研究表明,CBT在教育、临床以及其他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尤其是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中,分别约70%的被调查者首选前三种疗法: CBT、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三、目前三大主流疗法——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CBT中,CBT是最具有未来发展前景的。显然,当前咨询行业最主流的是CBT这一疗法。事实上,目前所有疗法中,以CBT为咨询技术的咨询,占据了美国90%(目前心理学最盛行之地)、德国70%~80%(心理学起源之地)的百分比,遥遥领先于其他流派。也就是说,在美国,如果你要接受一个系统的心理治疗,那么有90%的可能会被推荐一位CBT治疗师。从各疗法的发展趋势来看,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最鼎盛的时期是在20世纪中叶,从21世纪之后,CBT迅速崛起,成为了国际心理治疗领域的第三势力,并且发展的趋势日渐强大。尽管它的创立仅仅几十年的历史,但以其科学、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所接受和使用。同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严格的门派分野不同,CBT无门派偏见,善于吸纳各种理论中的科学见解,不断融贯中西推陈出新,发展出了ACT、DBT的新疗法。ACT(接受与实现疗法)是继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后,美国兴起的第三波心理疗法,ACT疗法在治疗抑郁症、瘾症、癫痫病等精神类疾病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美国已有万名心理专业人士接受了ACT疗法的培训。DBT(辩证行为疗法)是目前最多循证医学支持的成熟心理治疗方法,它借鉴并结合了东方宗教思想中的禅念,提出了独有的正念概念,目前在美国临床心理治疗中应用非常普遍 。四、在全球,CBT也获得各国政府认可,越来越多的被纳入社会保险。全世界的心理治疗发展都离不开医保认可度、报销及费用、有效性等“外界”的作用,全世界的CBT都是在上述“外界”作用下迅速发展并成为主要流派的,中国也不会例外。因为在各国,咨询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坊间流传:心理问题不是一般人可以得的(费钱)。但是,咨询费是可以报销的,有限制的报销!比如:在美国,社会保险只给CBT的咨询师的工作付费;在德国,纳入社保系统的只有精神分析和CBT两种疗法;在国内,目前已有6个省(市)将心理咨询和治疗纳入诊疗项目报销目录,在北京海淀区已有34个心理咨询点纳入了社保体系。可见心理咨询尤其是CBT,纳入社保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无论是行业内部大师、各国政府、社会大众,还是从CBT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这一整合型的疗法都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最好的疗法之一。CBT在实践中,常常会发现大众对于它的误解:CBT简单、枯燥、无趣、过度目标导向,“简单”所以不值得学习、应用。它不像精神分析那样具有神秘感,不像人本主义那样具有人生感,也不像家庭治疗那样具有戏剧感。事实上,一名成熟的CBT取向咨询师,需要长达2年以上的不断培训和实践。一、独创2P+2S四维学习模式,带给学员高效易学的咨询技术。Platform & Channel——成功完成培训,可签约渡仁心理咨询师,3年后有机会成为初级合伙人;Practical & Reliable Psychology——15年心理咨询、心理培训的沉淀,20余名“学院+实战”风格的咨询师、培训师;One-on-one Supervision—— 一对一督导方式,让学员在学中学后都拥有个人督导;Sustainable & comprehensive Training——2年半的长程培训(130周),3大流派整合学习(CBT、人本主义、精神分析),4阶段360°教学(基本功训练、CBT学习、精神分析,实习,团体督导+个人督导)二、各具特色的强大CBT师资团队,为学员的咨询道路保驾护航。Step 1 基本功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初次访谈、摄入性会谈,学会运用人本的五大态度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Step 2 CBT理论+实践学习阶段Step 3 精神分析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掌握精分的精髓。Step 4 进入长达一年的实习阶段,真正的把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185评论

孤城陌路墨微凉

如果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是达不到的。自己要不断的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更要拜访这方面的高人为师,(这是缘分方面的问题)他会教你除理论之外这方面的功夫,这是一个不二的法门。(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向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16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