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8099
独守空城等旧人
呵,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放在日记里,装作不经意让你父母看到。或者直接写信告诉你父母你的想法和感受,在现在社会里,写信还是必须要的,也是当面沟通无效时最有效的一个办法。但同时也请你理解父母的一些做法,为人父母都是不会对自己孩子不好的,他们是方式处理有问题
灭他妃做他后
我赞同“好习惯成就一生”的观点,写日记或写信让父母了解你的想法,或许他们会改变对你的态度,你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家庭教育杂志篇幅,放在你父母的床头或桌子上,让他们无意中看到,只有他们领悟到了他们做法对你造成伤害,他们才可能会改变态度。我在这边有个社区幸福家庭中心,里面有专门调解亲子关系和家庭矛盾的心理咨询师,你看一下你周围有没有类似的机构,有的话求助于他们,他们会帮你调解的;或者街道委员会里也有一些调解家庭矛盾的相关人员,找他们帮忙也可以,如果你还在学校的话,看一下你学校有没有心理咨询师,有的话找他们帮忙吧。你所说的折磨如果是父母虐待你,像经常打你,已经伤害好你人身和生命安全的话,最好还是打110吧,再什么横的父母也斗不过警察的,让警察来教训一下父母,他们会改变一些的。
一生挫败
你好,这位妈妈。 首先要明确,孩子处于叛逆期,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原谅,但如果有骂父母的现象,就必须取缔。 无论如何,你不能为自己骂父母。 这是对父母的极大不尊重和缺乏教育的表现。 这时候就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和他好好沟通。具体来说,当孩子骂父母时,父母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首先,要反思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责骂家人。 比如一个孩子在家里反叛,打骂妈妈,可能跟爸爸学,因为他平时在家,爸爸也打骂妈妈,这对他是极不尊重的。 他的母亲,所以他觉得如果他的母亲想控制他,他可以打他的母亲,骂他的母亲,但他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 这个时候,父亲就应该认清自己的错误,尽力保护自己。 妻子和教育孩子。
其次,家长要保持冷静,不要打骂孩子。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打孩子,会让他产生一种更加叛逆的心理,那就是用暴力来控制暴力。适当地向孩子倾诉他们的痛苦。 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也就是让孩子明白心比心是什么意思。在家庭中,孩子必须计划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告诉您的孩子这是您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或者是您在一周内必须做的事情。
再次,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喜欢这个东西。 而家长也需要参与其中,实践和体验会在孩子和家长之间建立牢固的家庭关系。如果孩子还比较小,父母有兼职。 您可以放手,让您的孩子体验您的工作。 不要求孩子能不能做到,但这能让他在工作中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的困难。
最后,平时要多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有礼貌,不要过分宠爱孩子。向青少年心理学家寻求帮助。 当自己的教育方式无效时,可以及时寻求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让您的教育少走弯路,让孩子早日回到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
算我太任性
前几天,北大才子吴谢宇弑母案,开庭审理引起关注。
他曾经是福建的高 考状元,杀 死母亲,是蓄谋已久。过后,他把母亲的尸体处理成无味的“木乃伊”放在家中。并以母亲的名义,向亲朋好友借了144万元,又向学校辞了职,理由是陪儿子去美国留学。
吴谢宇潜逃4年后被抓。
而在这个即将过去的2020年,11月、12月,均有高三男生,杀 死自己母亲的新闻出现。
这些年,频繁看到这样的消息,让我不禁生出感叹:什么时候,当妈妈竟然成了高危职业?
2017年,我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2018年,通过进一步地学习,认识了心理学的各个流派,也了解到,青少年心理咨询是目前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如今孩子早熟,青春叛逆期来的更早。10来岁甚至8、9岁的孩子,都已经开始。
孩子们获得的物质条件,前 所未有的丰富。这个世界,已经和30年前、20年前,完全不同了。
但是,很多父母的思想与做法,却还停留从前,沿用着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对待的那一套。
就像2G的手机,在4G、5G的网络下,已经不能使用。精神与物质世界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太多亲子问题的存在。
孩子的行为,为什么出现问题?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亲子关系,为什么会出问题?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的家庭系统。如果去追溯的话,我们的原生家庭,父母的原生家庭,太复杂了,也不太可能实现。
身为父母的我们,虽然还在潜意识里,留有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童年阴影,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觉察、觉醒,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完善的、美好的原生家庭啊。
很多父母,尤其是很多妈妈,在有了孩子之后,把亲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之前。而很多爸爸,在婆媳关系的问题中,要么不作为,要么站在自己母亲的立场上。
他们都没有意识到,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才是第 一位的,才是基石般的存在 。
孩子的外在表现出的行为问题——叛逆、不学习、早恋、 游戏 成瘾,究其原因,其实都是 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
从小,父母没有真 正“看到”孩子,没有对孩子做出及时的回应。导致和孩子疏远、隔离,天长日久,积累的问题,在青春叛逆期,集中爆发。
孩子出了问题,让人头疼,终于到了管不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管的时候。
有的父母还好,知道去寻求帮助,例如,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得到专 业的帮助。这也是很多人,进入青少年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原因。
但更多的父母,甚至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要么焦虑无助,要么以暴制暴。
02 神医扁 鹊
我们都学习过扁 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 鹊第 一次见蔡桓公,说他皮肤间有点小病,不治怕会加重。蔡桓公不相信,不但说自己没病,还嘲笑扁 鹊,认为当医生的人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借以沽名钓誉。
第 二次是十天后,扁 鹊说,蔡桓公的病已经肌肉里,不 医 治会更加严重。但桓侯还是不相信,并且不高兴了。
第三次,是又过了十天,扁 鹊又说,蔡桓公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不治会加重有危险。但桓侯仍然不相信,也更不高兴了。
第四次,还是十天后,但这次扁 鹊看到蔡桓公,转身就跑。蔡桓公特地派人去问他,扁 鹊就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五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 鹊,但扁 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蔡桓公也病死了。
小时候觉得蔡桓公这是讳疾忌医,但长大后发现,我们也常常会活成蔡桓公,没到疼痛难熬,就不肯相信,自己会生病。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
智慧的父母,引导孩子自己涂抹。而有的父母,却想画一幅自己的图像。更有甚者,是妈妈想画幅田园风光,爸爸却钟情于高山流水。
所以,如果觉得孩子有问题,那我们做父母的,得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们是不是不够了解孩子?我们是不是没有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要不要寻求帮助,该寻求帮助的,到底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爸爸和妈妈,要求是不是一致的?
举个例子:
当孩子问你:爸爸妈妈,我可以玩一会儿 游戏 吗?你会怎么回答?
当你看到孩子沉浸在 游戏 中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你是会先和他探讨一下,他为什么想要玩 游戏 吗?还是会直接拒绝,反问他:你作业写完了吗?书读了吗?考了多少分,还有空玩 游戏 ?
孩子为什么要玩 游戏 ?为什么一玩起来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你知道吗?
03 改变,从自身开始
上周在沙龙上,听一位学习心理学8年的妈妈分享。
她说,2013年,儿子初一时,一度接近失学状态。一个学期里有半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她非常苦闷,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迷惘中,她听说郑州有种工作坊,有可能帮到她。于是她就去参加了,然后才认识了心理学,并且沉浸其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问题的根源。
重要的,是她认识到,必 须从自己做起,开始改变。
如今,她的儿子已经上了大学,是个很优 秀的小伙子。身为妈妈,她和儿子像朋友一样,相互尊重和欣赏。儿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难题,也总会向她倾诉,期待她的建议。
她和老公,20多年夫妻琴瑟和鸣,老公爱称她为“女 神”。
她是原生家庭中的老小,因为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一直跟着她生活,所以一度曾有过2个姐姐,得听她安排的做法。但是现在,她把自己,放在妹妹的位置上,有事时,会主动征求和听取姐姐的意见。
姐妹间更加友爱,老母亲看到了,也非常开心。
开心是良药,当一个家庭系统,在正常地运转时,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是舒 适的、愉悦的。
所以,改变,可以从知道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幸福家庭系统模式开始。
04 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无论你想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钥匙就在我的手中。
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先来找我们自己的原因,通过学习,觉知觉察,在家庭教育中,从“无知无觉”到“当知当觉”,再到“先知先觉”。
从孩子的行为表现,能了解到他内心的需求。这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我们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我们的原生家庭,曾给我们的童年带来阴影,那么,我们就要觉察到,那些阴影是否还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态度。
同时,我们要明白,我们已经成年,我们有能力摆脱那些阴影,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
什么是家庭系统?要怎样建立呢?
一个幸福的家庭系统,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何打通夫妻沟通中的困境?
如何解决亲子关系中的问题?
怎样把个人的梦想、和家庭的愿景结合起来?
怎样成为教练式的父母,而不是保姆式的呢?
……
你一定要相信,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能够找到答案。
2020年12月,我和我的心理咨询师朋友,一起建立了一个社群,实施幸福体验室计划。
计划里,有
52节幸福家庭必修课;
52本个人成长与家庭教育书籍精华分享;
1次免费心理咨询;
后续开发各种项目福利。
你能享受的,是 2021全年,浸泡式学习,持续陪伴分享 。
关系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困惑,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我们是心理咨询师,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2名妈妈,是心理学知识、正确家庭教育理念的获益者。
我们知道,我们所收获的,也是许多父母,要提升的。所以,我们希望用我们微薄的力量,让更多父母明白: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他们只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他们内心真 正的渴求。
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引导与陪伴,他们渴望父母的爱和拥抱。
我们希望,大家能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时,知晓理论,也懂得实战,用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科学应对,从容生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咨询详情。
2021年,让我们一起——
为问题找到答案,从知道到做到,成为理想的自己,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
将本文转发朋友圈,关注本公号,将截图发至后台,可获赠关于个人成长、家庭教育方面的电子书。
别等了,2021年,给自己一个改变的理由吧。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